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中CD40、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B细胞NHL及2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40、NF-κB的表达.B细胞NHL患者应用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方案治疗6~8个周期.结果 CD40和NF-κB在B细胞NHL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2.46%(50/69)(P<0.05)和59.42%(41/69)(P<0.001).CD40在Ⅰ+Ⅱ和Ⅲ+Ⅳ期B细胞N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88%(30/33)和58.33%(20/36)(P<0.05);NF-κB在Ⅰ+Ⅱ和Ⅲ+Ⅳ期B细胞N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36%(12/33)和80.56%(29/36)(P<0.05).B细胞NHL组织中CD40与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r=-0.443,P<0.01).结论 CD40阳性提示B细胞NHL侵袭性低,NF-κB阳性则提示B细胞NHL侵袭性高;CD40是一种提示预后良好的因子,而CD40-NF-κB信号途径对B细胞NHL预后提示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病理学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40例由组织活检证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学病例,包括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24例、结外包块细针穿刺6例、胸腔积液5例、腹腔积液1例、脑脊液2例、纤支镜刷片2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查见较多中等偏大的淋巴样肿瘤细胞,其免疫表型为40例肿瘤细胞表达CD45(100%),39例肿瘤细胞表达CD20(97.5%),38例表达CD79α (95%),均表现为弥漫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均值为52.1%.其中6例用细胞病理材料所作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有6例表达CD45,5例表达CD20,6例表达CD79α,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 PI 50%~70%.40例病例中有7例(17.5%)细胞病理诊断为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6例(40%)诊断为大细胞淋巴瘤,6例(15%)诊断为可疑淋巴瘤,6例(15%)误诊为低分化癌,5例(12.5%)误诊为炎性病变.结论 细胞病理虽然不是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的首选方法,但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仅观察细胞涂片中细胞的形态难以做出准确诊断,需要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辅助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是固有免疫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淋巴细胞,约占循环淋巴细胞总数的15%。目前根据CD56和CD16的表达水平可将NK细胞分为CD56hi、CD56dim和CD56-CD16+3个亚群。由于NK细胞不表达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和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如何区别"自己"和"非己"一直是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B—NHL是我国较多见的肿瘤之一。通过对B—NHL患者化疗前后IgH基因重排变化的观察,探讨IgH基因单克隆重排带对B—NHL的诊断价值及能否作为B—NHL化疗缓解后的分子指标之一。方法对20例B—NHL初治化疗前及化疗缓解后患者用两种PCR方法进行IgH基因重排物的检测,同时用10例非淋巴瘤肿瘤组化疗前及化疗缓解后患者及10例健康人以作对照。结果20例初治化疗前B—NHL患者18例检测到IgH基因单克隆重排带,化疗缓解后此18例中1例IgH基因单克隆重排带转阴,另出现2或3克隆性重排带各2例,总变化率为27.8%,余未变化。2例IgH基因单克隆重排带阴性者化疗后依然阴性。对照的非淋巴瘤肿瘤组化疗前及化疗缓解后患者及健康人IgH基因单克隆重排带均为阴性,患者治疗后也未见改变。结论IgH基因单克隆重排带,可以作为B—NHL及其微小残留灶克隆性变化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NK细胞是一类独特的淋巴细胞亚群,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15%,其表面标志为CD3-CD19-CD16+CD56+。根据CD56分子的表面密度,将NK细胞分为:CD56bright和CD56dim两个亚群,前者以分泌细胞因子为主,后者以杀伤功能为主。NK细胞不表达T细胞的表型(CD3或TCR),也不表达B细胞的表型(CD19或BCR)。NK细胞具有如下特点:①强大的细胞毒活性。它对刺激因素产生的应答十分迅速,而且免疫应答强度高。②杀伤活性无需抗原刺激,也不受MHC分子的限制。病毒感染或恶性转化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yclophosphamide+Adriamycin+vincristine+prednisone,CHOP)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D3+、CD4+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以探究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采用DHAP方案化疗;观察组采用CHOP方案化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免疫细胞水平以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后CD3+、CD4+水平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化疗后CD3+、CD4+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CHOP化疗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CD3+、CD4+、NK细胞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法检测了56例多发性硬化(M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活动期MS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较对照组减少,CD25+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CSF中CD4+、CD25+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CD8+细胞降低(p<0.05<0.05),且CSF中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自身外周血中的相应细胞(p<0.05).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随病情缓解,外周血、CSF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参与MS的发病,并与MS的缓解-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的表型,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神经梅毒患者和20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CD4+T细胞和CD4+ CD25hhigh调节性T细胞(Tr)的比例与变化.结果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淋巴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而其中CD4+CD25highTr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梅毒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脑脊液中增加的白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表明CD4+T细胞可能参与神经梅毒的发病,而CD4+ CD25high Tr细胞表达减少表明其在维持神经系统局部免疫自稳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的表型,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神经梅毒患者和20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CD4+T细胞和CD4+ CD25hhigh调节性T细胞(Tr)的比例与变化.结果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淋巴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而其中CD4+CD25highTr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梅毒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脑脊液中增加的白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表明CD4+T细胞可能参与神经梅毒的发病,而CD4+ CD25high Tr细胞表达减少表明其在维持神经系统局部免疫自稳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的表型,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神经梅毒患者和20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CD4+T细胞和CD4+ CD25hhigh调节性T细胞(Tr)的比例与变化.结果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淋巴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而其中CD4+CD25highTr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梅毒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脑脊液中增加的白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表明CD4+T细胞可能参与神经梅毒的发病,而CD4+ CD25high Tr细胞表达减少表明其在维持神经系统局部免疫自稳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