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锡雄 《吉林医学》2013,34(9):170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手术疗效。对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自体骨—肌腱—骨移植,在关节镜下对1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重建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均有较大改善,伤口Ⅰ期愈合,未有感染发生。结论:关节镜下通过自体肌腱移植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大力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回溯式分析。结果:84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术期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精心的护理是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六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关节镜下六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术,对照组进行关节镜下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膝关节稳定性、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六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晓华 《吉林医学》2010,31(17):2709-27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38例采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手术前制定科学系统的康复计划,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宣教,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38例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较术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无关节内感染病例。结论: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临床术后干预,研究组43例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常规组(P <0. 05);研究组屈曲及伸展受限角度低于常规组(P <0. 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进行重建的患者临床上较为多见,如何在恢复期较好的康复治疗尤其重要,但较少将动态关节松动术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恢复期.目的:观察动态关节松动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方法:首次ACL断裂重建术后患者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使用动态关节松动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关节松动术进行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共3周,每周5次,每日1次,每次1.5-2小时.治疗前后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经过3周康复治疗,2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由同一名术者对其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相应指标改善情况,并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效果相比。结果:手术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双股部周颈差、膝关节活动角度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患者的24h术后引流血量、平均异体输血量以及异体输血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增加膝关节的活动程度,临床意义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对31例应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展受限角度分别是6.23°±3.25°和2.15°±2.18°(P<0.01);膝关节屈曲受限角度分别是34.16°±10.95°和15.03°±12.64°(P<0.01)。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6月患膝后抽屉和后Lanchman试验检查均阴性;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43.65±12.21)分和(89.27±8.9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与手术有机结合,效果良好,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人工韧带重建的术中配合经验。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26例患者行关节镜下膝关节人工韧带重建术,手术护士与手术医师默契配合确保手术圆满成功。结果前交叉韧带断裂26例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充分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正确使用仪器和器械是手术配合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友  史定伟  张峻 《上海医学》2004,27(2):91-93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5例交叉韧带撕裂 (19例前交叉韧带、6例后交叉韧带 )患者行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手术 ,术后平均随访19.3个月 ,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结果 重建术后患者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 12 7° ,其中最大活动度 14 0° ,最小活动度 10 0°。术前膝关节前方不稳定者中有 84 %于术后Lachman试验转为阴性 ;术前 ++~ +++的膝关节后方不稳者中 ,有 6 7%术后后抽屉试验转为阴性。结论 可吸收螺钉固定四股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初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与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2例(CP组),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CP+DM组)。所有患者行全口牙周检查和空腹血液检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数据作为基线资料,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CP+DM组额外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入院时的所有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WBC与牙周临床指标及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牙周炎症和破坏程度一致,但CP+DM组WBC水平显著高于CP组[(7.14±1.99)×109/L vs. (6.01±1.26)×10 9/L, P=0.01]。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全口平均PD、AL、BI及PLI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基线水平,且6个月时CP+DM组的PD比3个月时仍有进一步降低[(3.33±0.62) mm vs. (3.61±0.60) mm,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相比,两组各项牙周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DM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09±0.79)% vs. (7.64±1.16)%,P<0.05;(7.06±0.78)% vs. (7.64±1.16)%,P<0.05], 6个月时的FBG显著低于基线水平[(7.35±1.14) mmol/L vs. (8.40±1.43) mmol/L,P<0.05]。CP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5.35±1.37)×10 9/L vs. (6.01±1.26)×10 9/L,P<0.05],CP+DM组的WBC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6.00±1.37)×109/L vs. (7.14±1.99)×10 9/L,P<0.0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示,WBC水平与PD及FBG呈一定程度正相关。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伴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指标及WBC水平对牙周基础治疗的反应慢于不伴糖尿病的患者,WBC在糖尿病与牙周炎的相互关联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参数对局部进展期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为此类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随访过程中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分成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术前血小板参数和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确定血小板参数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小板参数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关系。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PF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时间依赖ROC、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 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评估纳入血小板参数后对SSIGN模型改良情况。结果: 共有21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2例(89.3%)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64例(29.8%)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为46个月。进展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platelet count, PLT)相较无进展组高[(250.72±88.59)×109/L vs. (227.27±66.94)×109/L, P=0.042],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相较无进展组低[(12.01±2.27)% vs. (13.31±2.74)%, P=0.001]。将285×109/L及12.65%作为PLT及PDW的最佳临界值,PLT≤285×109/L组患者中位PFS显著长于PLT>285×109/L组(53个月vs. 41个月,P=0.033);PDW>12.65%组患者中位PFS也显著长于PDW≤12.65%组(56个月vs. 41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DW(HR=0.735, P<0.001)、细胞核分级Ⅲ~Ⅳ级(HR=2.425, P=0.001)、合并肉瘤样分化(HR=3.101, P=0.008)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DW联合SSIGN预后评分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原有SSIGN模型[0.748 (95%CI:0.662~0.833) vs. 0.678 (95%CI: 0.583~0.773), P=0.193],NRI为0.262(P=0.04),IDI为 0.085(P=0.01),表明PDW纳入SSIGN模型后其预测能力提高。结论: 术前高PLT和低PDW与局部进展期肾癌不良预后相关,其中PDW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前PDW有助于对局部进展期肾癌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3.
吴凯  万正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3):202-20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内一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发生因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输入性疟疾提供防控策略参考。方法 收集该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例发病-诊断时间7 d,疟原虫密度>5.0×105 /μL血,红细胞3.10×1012/L,血红蛋白89.00 g/L,血小板2.00×109/L,白细胞18.85×109 /L,总胆红素296.10 μmol/L,尿素55.30 μmol/L,肌酐799.00 μmol/L,葡萄糖2.20 mmol/L,乳酸 15.00 mmol/L, D-二聚体>7.80 μg/mL,诊断为恶性疟(脑型)、贫血、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异常。结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应制定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科学防控措施,应加强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病人排查并提供就医通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为登革热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确诊的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5例登革热患者年龄4~88岁;男性患者66例,≥ 60 岁者51例。登革热患者外周血中登革热患者组AST、LDH、HBDH、CK、CK-MB、APTT和CRP分别为(75.39±63.75)U/L、(345.79±146.09)U/L、(247.47±95.27)U/L、(340.98±506.73)U/L、(42.30±47.91)U/L、(42.28±9.48)s和(7.45±10.4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1±5.79)U/L、(184.95±42.31)U/L、(147.40±32.79) U/L、(97.85±43.84)U/L、(13.46±5.55)U/L、(29.76±4.90) s和(1.79±2.2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革热患者组血白细胞均数、血小板均数、K+、Na+、CREA和PT分别为(2.84±1.50)×109/L、(79.00±41.25)×109/L、(3.49±0.40)mmol/L、(137.86±3.62)mmol/L、(89.78±24.81) μmol/L和(11.03±2.23) s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67±1.93)×109/L、(237.49±61.25)×109/L、(4.07±0.34) mmol/L、(139.33±1.73) mmol/L、(95.99±15.40) μmol/L和(12.39±1.2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6年期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病毒感染流行人群中大多数患者为成年人。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心肌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为初次治疗分为初治组和复治组,其中初治组117例,复治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和营养状况指标。结果 复治组患者的CD3+、 CD4+T细胞与CD4+ /CD8+数值分别为(64.15±9.12)%、(35.21±6.37)%、(1.13±0.09)%,均低于初治组(71.07±8.07)%、(43.28±7.96)%、(1.52±0.13)%,而CD8+T细胞计数复治组(36.36±7.58)%高于初治组(28.55±6.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患者的NK细胞、B淋巴细胞、IgG、IgA、IgM数值分别为(12.37±5.98)%、(12.41±7.74)%、(12.37±6.28) g/L、(2.13±0.26) g/L、(1.34±0.52) g/L,复治组为(11.89±6.38)%、(13.21±6.41)%、(13.35±7.24) g/L、(2.17±0.31) g/L、(91.42±0.45) g/L,两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BMI、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数值分别(18.64±3.68) kg/m2、(110.36±15.57) g/L、(1.63±0.52)×109/L、(30.05±5.84) g/L,均低于初治组相应数值(20.34±3.58)kg/m2、(119.86±17.85) g/L、(1.92±0.61)×109/L、(34.25±6.31) 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推断中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此类指标进行监测。复治肺结核患者身体营养状况较差,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保证营养的摄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鲍温样丘疹病(BP)患者 L1-IgG抗体、存活素(Survivin)表达水平,为鲍温样丘疹病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HPV感染致BP患者150例。根据HPV分型分为高危型组112例和非高危型组3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PV L1-IgG抗体、Survivin、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水平;使用杂交信号方法核酸检测技术,检测标本中HPV E6/E7 mRNA数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HPV E6/E7 mRNA和L1-IgG抗体、Survivin阳性表达水平关系。结果 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L1-IgG和Survivin阳性表达分别为73.21%(82/112)、67.86%(76/112)和26.32%(10/38)、31.58%(1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314,15.400,P<0.01)。高危型组患者HPV E6/E7 mRNA 为(1 125.64±113.42)copies/mL,且L1-IgG、Survivin阳性表达HPV E6/E7 mRNA水平较高,呈正相关(P<0.05)。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IgA、IgG、IgM分别为(1.23±0.13)、(8.89±0.91)、(1.13±0.12)g/L和(1.60±0.17) 、(11.42±1.15) 、(1.53±0.16)g/L,高危型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71,13.814,16.246,P<0.05)。高危型组和非高危型组患者患者CD3+、CD4+分别为(58.78±5.91)%、(29.96±3.12)%和(65.48±6.61)%、(65.48±6.61)%,高危型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8,8.249,P<0.01)。两组患者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组患者TNF-α、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2.64±0.30) 、(4.36±0.53)和(3.11±0.32) pg/mL,高于非高危型组患者(1.67±0.18)、(2.44±0.25) 和(2.21±0.2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92,21.499,15.769,P<0.05)。结论 BP患者感染HPV可影响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和炎症反应,且HPV高危型患者L1-IgG抗体和Survivin阳性表达水平高于非高危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超声评估在支架植入治疗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Meso-rex术后桥血管狭窄中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因门静脉海绵样变行Meso-rex手术、且经术后超声诊断为桥血管狭窄、后行经皮肝穿门静脉造影并植入支架的患者,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后的超声测量指标和声像图表现、支架植入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的改善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最终入组8例患者,男∶女=5∶3,平均年龄(32.4±14.7)岁。支架植入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超声测量Meso-rex术后桥血管狭窄处平均内径为(2.74±0.23)mm,支架植入后桥血管平均内径为(7.23±0.68)mm,支架植入后桥血管内径较前增宽(P=0.000);Meso-rex术后桥血管狭窄处平均最大流速为(195.88±30.83)cm/s,支架植入后桥血管平均最大流速为(72.75±29.94)cm/s,支架植入后桥血管流速较前减低(P=0.000);桥血管狭窄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为花彩血流,支架植入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表现为支架内较规则的接近层流及特征性门静脉左支内反向血流。患者介入治疗后未发生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且脾脏厚度中位数从支架植入前的6.0 cm降至5.4 cm(P=0.018)。支架植入前后血液学指标对比:血小板从(51.57±18.83)×109/L升至(149.00±58.96)×109/L(P=0.002);血氨水平从(66.25±21.78)μmol/L降至(44.88±10.60)μmol/L(P=0.012)。结论 超声能够准确评估Meso-rex术后桥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前后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能有效监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可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和B细胞及其各亚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在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抗结核疗效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4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5例结核潜伏感染者、94例健康对照者。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CD19+B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和B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CD3+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796±243)个/μL和(68.35±8.94)%、(1 213±449)个/μL和(65.58±6.07)%、(1 391±538)个/μL和(66.75±6.54)%;CD3+CD4+分别为(438±153)个/μL和(37.91±7.47)%、(630±254)个/μL和(38.88±6.06)%、(709±242)个/μL和(34.62±3.79)%;CD3+CD8+T分别为(280±112)个/μL和(23.83±7.33)%、(456±208)个/μL和(23.51±6.52)%、(530±253)个/μL和(25.01±5.90)%;CD19+B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111±50)个/μL和(7.32±2.96)%、(163±69)个/μL和(7.91±2.95)%、(188±99)个/μL和(8.59±3.96)%。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CD3+T、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比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CD3+、CD3+CD4+、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未成熟B细胞及记忆性B细胞较健康者及潜伏感染者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外周血初始B细胞较潜伏感染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者比较无差异。结核患者外周血浆细胞较健康者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治疗3月记忆性B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浆细胞进行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核患者外周血T、B细胞稳态被打乱,随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被破坏的T、B细胞稳态将逐渐恢复,动态观察T、B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转归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的放射性活度变化,为降低控制放射性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口服3.70~5.55 GBq(100~150 mCi)131I胶囊后,收集2~48 h的唾液、汗液标本,使用一体化多道分析器测量其放射性活度并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在131I治疗后2、4、8、24、48 h测得的唾液放射性比活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53.58±478.94)×104、(484.72±431.76)×104、(389.78±254.63)×104、(141.15±104.83)×104、(53.23±49.8)×104 Bq/g;测得的手掌汗液排泌的131I放射性活度高于额头、左颈、前胸、左腋窝,并且随时间推移,患者体内131I经汗液排出的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131I治疗后唾液和汗液中有一定放射性活度的131I,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潜在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14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普通病例组95例和重症病例组45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判断影响手足口病重症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BM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ALT、AST、脑脊液葡萄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症病例组的WBC [(12.65±3.51)×109/L vs (9.16±3.44)×109/L]、CRP[(10.67±4.75)mg/L vs(6.58±3.04) mg/L]、热程[(7.46±2.21)d vs(2.93±1.22)d]、热峰[(38.91±0.35) ℃ vs(38.34±0.45) ℃]、血糖[(8.40±0.78) mmol/L vs(5.96±1.14) mmol/L]、CK-MB[(17.84±1.57)U/L vs(15.75±1.64)U/L]、NP[53.47(31.50~70.22)% vs 46.89(29.44~67.01)%]、肢体抖动(37.78% vs 9.47%)、脑脊液蛋白质浓度[319.63(211.40~463.53)mg/L vs 224.82(172.24~396.91)mg/L]、脑脊液细胞数[(18.74±5.62)×106/L vs (4.87±2.03)×106/L]均较普通病例组显著升高,脑脊液氯化物水平[(117.52±2.84)mmol/L vs (119.75±3.09)mmol/L]较普通病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热程延长(OR=8.812)、热峰升高(OR=682.359)、血清CRP(OR=1.920)、CK-MB水平升高(OR=6.299)以及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升高(OR=1.014)是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化与患儿年龄、性别无关,与热程、热峰、CRP、CK-MB、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