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GRACE、TIMI危险评分并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组,随访患者发病30 d内及出院后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脏呼吸骤停、室速及室颤等高危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死亡等)的情况,计算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比较两种评分方法下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比较GRACE及TIMI危险评分对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预测的准确度.结果 两种评分方法下,低、中、高危三组患者30 d及1年内MACE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RACE危险评分各时间段MACE发生率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 两种评分方法均可为临床上的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与TIMI危险评分相比GRACE危险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hine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stration study-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AMI-STEMI)、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acute coronary event registration,GRACE)评分及白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white blood cell/mean platelet volume,WM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短期预后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STEMI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PCI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0)和预后不良组(n=32)。预后不良组患者ST段下移占比、CAMI-STEMI评分、GRACE评分和WRM水平[14(43.75%)、(6.37±2.15)分、(193.15±20.13)分和(1 654.21±150.54)×10-6/L2]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4(23.33%)、(3.14±1.04)分、(139.23±18.57)分和(1 413.35±118.76)×10-6/L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CAMI-STEMI、GRACE评分及WMR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0.959、0.9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段下移、CAMI-STEMI评分≥4.720分、GRACE评分≥165.605分、WMR≥1 555.770×10-6/L2为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受ST段下移、CAMI-STEMI和GRACE评分及WMR水平影响,且均对STEMI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D二聚体(D-D)检测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注册研究评分系统(GRACE)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诊的急性STEMI患者1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参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行PCI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收集可能影响STEMI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各影响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急性STEMI患者预后独立性影响因素,以ROC法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8例患者中共有37例(26.81 %)术后出现MACE,单因素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MBmass、D-D及GRACE评分为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CKMBmass、D-D、GRACE评分对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cut-off值分别为125.89 ng/mL、298.79 ng/mL、127.0分,AUC分别为0.856、0.850、0.789,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58,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CKMB mass、D-D及GRACE评分均为急性STE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三者均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预后预测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查阅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心性死亡且接受过冠脉造影的NSTEACS患者16例为死亡组.同期抽取未发生心性死亡的NSTEACS患者175例为生存组.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GRACE评分与TIMI评分.分别描绘两种评分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采用非参数检验对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GRACE评分预测住院期间心性死亡的准确度为AUC=0.864,95%CI:0.763~0.933,TI-MI评分预测住院期间心性死亡的准确度为AUC=0.717,95% CI:0.598~0.817.两评分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曲线下面积大于TIMI评分,GRACE评分较TIMI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GRACE评分和TIMI评分对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性死亡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GRACE评分的预测价值优于TIMI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出院后12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炎症因子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联合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出院12个月死亡风险的临床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急性STEMI患者326例,死亡组33例,存活组293例。收集患者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血清CTRP-1质量浓度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GRACE评分。以随访期间患者心源性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CTRP-1预测死亡的最佳截点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检验CTRP-1在GRACE评分基础上对急性STEM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及左主干病变率高,肌酐、肌钙蛋白T较高(P < 0.05),死亡组患者CTRP-1质量浓度高于存活组(P < 0.001),死亡组患者中66.7%属于GRACE评分的高危组,高于存活组患者中20.1%属于GRACE评分的高危组。ROC曲线分析,CTRP-1的曲线下面积为0.874(P < 0.001),其截点值为187.9 ng/mL时,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92.5%,特异度为73.6%。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动脉压、LVEF值、GRACE评分高危及CTRP-1高值(≥187.9 ng/mL)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生存分析显示,在GRACE评分高危组中,CTRP-1高值的患者累计生存率低于CTRP-1水平较低的患者(P < 0.001)。  结论  平均动脉压、LVEF值、GRACE评分高危及CTRP-1高值是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CTRP-1联合GRACE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关系,以及MHR是否能改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并确诊为NSTEMI且行PCI治疗的患者182例,在患者入院24 h内计算MHR值及GRACE评分。按MH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MHR组(MHR>0.48,n=92)和低MHR组(MHR≤0.48,n=90),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及MACCE发生率,分析MHR与GRACE评分是否具有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MACCE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MHR、GRACE评分及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并运用Medcalc软件对ROC曲线进行Delong分析MHR是否能改善GRACE评分对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低MHR组比较,高MHR组男性比率、收缩压、单核细胞计数、超敏C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对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介入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TEMI患者11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介入治疗,术后规律随访30 d,收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根据MACEs将受试者分为MACEs组(n=21)和no-MACEs组(n=89),计算所有患者的GRACE评分及NLR,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RACE评分及NLR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探讨GRACE...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SYNTAX评分与SYNTAX Ⅱ评分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无复流现象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且发病12 h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需行pPCI的STEMI患者,共计384例,按照p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76例)与正常血流组(308例)。对所有入选对象分别进行SYNTAX评分和SYNTAX Ⅱ评分,并收集相关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SYNTAX评分与SYNTAX评分Ⅱ两种评分方法对STEMI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SYNTAX评分及SYNTAX Ⅱ评分均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有关,但多因素分析只有SYNTAX Ⅱ评分与无复流现象由关联,SYNTAX Ⅱ评分高,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的危险性增加;ROC曲线分析显示SYNTAX评分Ⅱ曲线下面积>SYNTAX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5 vs 0.818,P<0.001),预测无复流现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SYNTAX评分。结论 SYNTAX Ⅱ评分高分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与SYNTAX评分相比,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与验证1个可预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pe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3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PCI术治疗的120例急性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106例与死亡组14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与病情特征等资料,分析患者在PCI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力衰竭病史、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前壁梗死、心脏骤停、心功能评级、血钾、血钠、血红蛋白及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体重指数≤23.9 kg/m2、有心力衰竭病史、就诊时间≥4 h、入院时心率≥100次/min、有前壁梗死、有心脏骤停、心功能评级≥Ⅲ级、血钾≥5.1 mmol/L、血钠≤135 mmol/L、血红蛋白≤120 g/L、血肌酐≥120 μmol/L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死亡的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评价PTX3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依据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分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32例)、中危组(26例)、高危组(28例),另选30名体检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后1h内采集血液标本,送检肌钙蛋白、心肌酶等常规化验;应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TX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血浆PTX3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危组患者血浆PTX3高于低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患者PTX3水平与年龄、GRACE评分、Killip分级、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TX3与GRACE评分中的Killip分级独立相关(P<0.05).结论 PTX3可作为心肌坏死的早期分子指标,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开发和评估新型炎症标志物综合评分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风险。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256例STEMI患者。入院时收集其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to-platelet ratio, RP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 M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MHR)和球蛋白与白蛋白比值(globulin-to-albumin ratio, GAR)]。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确定MACE风险炎症标志物并基于回归系数构建新型炎症标志物综合评分,利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该评分与STEMI患者MACE风险间的关系。使用相关R包构建定量MACE风险的Nomogram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analysis, DCA)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和临床净收益。结果 256例STEMI患者随访中位数为11个月,52例患者出现MACE,发生率为20.3%。基于NLR、MHR和PLR构建N.M.P评分[N.M.P评分=(0.900×NLR水平)+(0.102×MHR水平)+(0.039×PLR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P评分不受年龄和SYNTAX评分影响,与MACE风险独立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半年、1年和1年半MACE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905、0.920和0.897。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能提供显著意义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整合NLR、MHR和PLR开发的N.M.P评分能有效预测STEMI患者MACE风险。基于N.M.P评分结合年龄和SYNTAX评分构建的定量STEMI患者MACE风险的Nomogram模型有助于风险分层和制定二级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联合心肌梗塞溶栓(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危险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远期死亡率预警价值。方法:345例STEMI患者在首发胸痛24h内采血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进行TIMI风险积分评定。对纳入病例进行长期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性死亡,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和非心血管病死亡。结果:平均随访(314±208)d,死亡率为(69人)20.0%。远期死亡率与高TIMI积分密切相关(P<0.001)。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远期死亡率增加相关(中位数[全距]ng/L,存活者447.5[8~2854]vs死亡者986.0[31~4986],P<0.001)。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发病24h内血浆BNP水平升高和TIMI危险积分均为预测远期死亡风险升高的独立可靠指标(BNP,2.608[95%CI,1.840~3.696],P<0.001;TIMI危险积分,1.227[95%CI,1.138~1.323],P<0.001)。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为BNP低于中位数者较高于中位数者远期预后明显较佳(P<0.001)。远期生存曲线下面积(Areaunderacurve,AUC)BNP为0.797(P<0.001),而TlMI危险积分0.780(P<0.001),TIMI积分联合BNP可以提高预测死亡率的价值(AUC,0.853,P<0.001)。结论:发病24h内测定BNP水平和TIMI危险积分评定能可靠的预测STEMI患者远期死亡风险,BNP水平与TIMI危险积分两者联合能提高其预测远期死亡风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GRA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88分,7例)、中危组(89~118分,29例)和高危组(≥119分,46例),对患者进行跟踪记录,记录1年内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记录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冠动脉病变支数和冠动脉病变Geninis评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检测GRACE评分与二者的关系,进而评价GARCE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对三组患者MACCE与出血时间进行对比,MACCE中心肌梗死(0%,3.4%,8.7%)、全因死亡(0%,6.9%,10.7%)和出血事件(0%,10.3%,13.0%)发生的概率根据患者低危、中危、高危逐渐上升;对三组患者冠动脉支数和Geninis评分对比,单支血管病变的概率随着缓和低危(57.1%)、中危(24.1%)、高危(8.7%)逐渐增加,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和Geninis评分对着患者低危[28.6%,14.3%,(49.98±19.23)分]、中危[31.0%,44.8%,(65.99±39.04)分]、高危[43.5%,47.8%,(88.09±36.95)分]逐渐增大;对GRACE危险评分与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和Genini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GRACE评分与患者病变血管支数(r=0.312)和Geninis评分(r=0.395)呈正相关的关系,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ACE危险评分对AMI患者近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和Geninis评分成正相关,GRACE评分越好,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和Geninis评分越好,建议在临床上应用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  相似文献   

18.
邱峻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8,32(4):375-376,38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04例STEMI患者为观察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ET-1浓度。根据血清ET-1浓度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四分位数分组,分为≤25%组17例,26%~50%组26例,51%~75%组29例和≥75%组32例,比较不同ET-1浓度组的GRACE评分。根据GRACE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血清ET-1浓度,并分析血清ET-1浓度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ET-1为107.64±8.3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5±7.3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25%组为99.54±21.28分,26%~50%组为110.34±18.79分,51%~75%组为134.10±24.31分,≥75%组为151.45±20.17分,随着血清ET-1浓度升高,各组GRACE评分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1浓度低危组为83.13±6.49 pg/mL,中危组为94.21±8.22 pg/mL,高危组为109.93±7.62 p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T-1浓度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6352,P<0.01)。结论:血清ET-1浓度是STEMI进展及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ECG)指标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2月对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STE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患者均根据术前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分级,Ⅱ级(A组),Ⅲ级(B组),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36-40
目的 探讨心电图T 波形态对STEMI 患者PCI 治疗后近中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急诊PCI 救治的142 例STEMI 患者,根据PCI 术后24 h 的T 波形态分为T 波正常组(67 例)和T 波倒置组(75 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PCI 术前、术后24 h 血清NT-proBNP 水平,PCI 术后24 h、1 个月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及患者出院后1 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STEMI 患者出院1 年内发生MACE 的影响因素。结果 T 波倒置组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T 波正常组;PCI 术后24 h,血清NT-proBNP 水平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PCI 术后1 个月,LVEF 水平显著高于T 波正常组,LVEDD、LVESD 水平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出院后1 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及MACE 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 分级、前壁心肌梗死和心电图T 波形态是STEMI 患者出院1 年内发生MACE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 术后24 h 内心电图T 波倒置的STEMI 患者近中期左心室功能恢复较好,MACE 发生风险较低,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