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测定乳腺癌患者血清CYFRA21-1、CA15-3水平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观察了30例术前乳腺癌患者,33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CA15-3浓度变化.结果:①33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FYRA21-1浓度为(10.97±6.19)ng/ml,30例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浓度为(2.06±0.76)ng/ml,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②33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A15-3浓度为(88.72±32.91)U/ml,30例术前乳腺癌患者CA15-3浓度为(28.71±6.32)U/ml,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③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和CA15-3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8,P<0.0010).结论:血清CYFRA21-1、CA15-3浓度测定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及认知行为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水平,25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为A组,25例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的为B组,20名健康对照的为C组.结果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和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存在免疫激活现象,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使IL-1β和IL-6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嗜乳脂蛋白样3(BTNL3)基因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7例(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29例,中度患者36例,重度患者22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DAM33和BTNL3mRNA表达,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观察组ADAM33mRNA相对表达量为3.01±0.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TNL3mRNA相对表达量为0.42±0.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S计数、IgE和IL-4分别为(0.41±0.10)×109/L、357.64±56.21IU/mL和126.48±78.9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患者ADAM33mRNA、BTNL3mRNA和IL-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患者ADAM33mRNA和IL-4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而BTNL3mRNA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ADAM33mRNA与IL-4呈正相关(r=0.541,P<0.05),BTNL3mRNA与IL-4、ADAM33mRNA呈负相关(r=-0.622和-0.464,P<0.05)。结论ADAM33、BTNL3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表达有所差异,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同时可能与Th2类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检测,并与60名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组血清白介素-2(IL-2)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中求助因子与白介素-6的血清水平成正相关(P0.05)。生活事件总频度及强度、负性事件频度及强度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水平无明显相关(t=-2.283,P0.05)。抑郁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且较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部分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下降;抑郁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而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浓度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患者IL-2及sIL-2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介素 -2 ( IL-2 )及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 s IL-2 R)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30例抑郁症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 IL-2及 s IL-2 R水平 ,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 抑郁症患者 IL-2及 s IL-2 R分别为 95 1 .2± 1 1 0 .5 ngl/L、( 389.6± 2 1 1 .1 ) U/ml,高于对照组的 384 .1± 72 .5 ng/L、2 83.6± 1 4 6 .7U/ml,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抑郁症患者 IL-2及 s IL-2 R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抑郁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的变化及二者与生活事件、防御方式等的关系。方法比较31例抑郁症患者与25例健康人血清IFN-γ和IL-10水平的差异,并观察患者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6周末血清IFN-γ和IL-10的变化。对31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结果研究组血清IFN-γ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抗抑郁治疗6周末血清IFN-γ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HAMD总分成正相关(P﹤0.05),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DSQ因子1、因子2成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帕罗西汀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褪黑素(MT)水平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例抑郁症患者,检测血清M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1以MT中位数(51.3ng/L)为切点,将所有抑郁症患者分为MT高值组(51.3ng/L,n=43)与MT低值组(51.3ng/L,n=43),前者血清CRH、ACTH、COR均显著低于后者(t=3.330,3.315,2.314;P0.01,0.01,0.05);2血清MT水平与CRH、ACTH水平负相关(r=-0.414,-0.329;P0.01,0.05)。结论褪黑素对抑郁症患者的HPA轴功能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25-(OH)D3、IL-33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哮喘组),同期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与哮喘组25-(OH)D3及IL-33水平,分析25-(OH)D3、IL-33与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在哮喘组中,轻度患者25-(OH)D3、FVC、FEV1、FEV1%pre及PEF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和重度患者,IL-33水平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患者(P0.05);25-(OH)D3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IL-33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25-(OH)D3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IL-33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通过检测患者血清25-(OH)D3及IL-33水平可有效评估其肺功能指标及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干扰素-γ(IFN-γ)及IgE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94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的人群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IL-33及IFN-γ水平。比较两组IgE、IL-33和IFN-γ的水平。分析IL-33、IFN-γ和IgE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FN-γ水平低于正常人群(t=4.533,P<0.001);IL-33、IgE水平高于正常人群(t=5.831、66.129,P<0.001,<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E水平与IL-33水平呈正相关(r=0.667,P=0.032),IFN-γ与IgE、IL-33呈负相关(r=-0.714,P=0.024;r=-0.623,P=0.038)。结论血IgE、IL-33和IFN-γ水平的变化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 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