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尿病教育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完善和推广应用糖尿病特异性量表(DSQL)打下基础.方法:采用DSQL对2 0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C肽,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GhbA1c、血脂各项(TG、Tch、ApoA1、ApoB、HDL-c、LDL-c).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生理、心理/精神、治疗、社会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全面开展糖尿病双向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该院收治的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分为中西结合组(n=60)和西药组(n=58),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降脂等对症治疗及饮食治疗等基础治疗,西药组给予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而中西结合组给予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分别在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进行测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对生理功能和精神/心理维度的影响评分(P<0.01),中西结合组的治疗维度评分也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在糖尿病对社会关系的影响评分方面均没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其中,中西结合组在生理功能和治疗维度改善程度上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中西结合组的FPG、2hPG、Hb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68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焦虑(SAS)、抑郁(SDS)、生存质量(DSQL)、睡眠质量(PSQI)评分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后SAS、SDS、DSQL及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FBG、2h BG及HbA1c水平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T2DM患者,可以降低FBG、2hBG及HbA1c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于2007年6月到10月期间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院内常规治疗下,对干预组进行团体训练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后测查干预前后和两组间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组间比较FBG差异无显著性(P>0.05),2hPBG差异有显著性(P<0.05);DSQL评分干预组治疗前后在心理维度、社会维度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住院期间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餐后2h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改善医患关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桑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降糖措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五桑饮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采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BG、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FBG、2hB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SQL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总分及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维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桑饮配合西医基础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用药现状,分析选择药物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入院时2型糖尿病患者群降糖药物使用状况、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情况,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比较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的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入选2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HbA1c 8.0%,血糖达标率36.8%。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HbA1c的控制水平相似。胰岛素组的病程明显长于口服药组([11.5±7.0)年vs(8.1±6.0)年],P=0.000)。口服药组的达标率明显优于胰岛素组(43.4%vs 27.0%,P=0.005)。胰岛素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口服药组(5.2%vs 1.2%,P=0.04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群血糖达标率低,启动胰岛素治疗迟、超重和低血糖是影响血糖达标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及注射装置对1型糖尿病( T1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在中山市登记的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的血、尿标本;比较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笔式注射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和混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注射器组的HbA1c水平。结果:共调查168例T1DM患者,其中43例(25.6%)达到相应年龄的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泵组、胰岛素笔式注射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和混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注射器组患者的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胰岛素用量呈正相关,与体质指数(BMI)、就诊次数、自我血糖监测(SMBG)频率、病程、年龄呈负相关( P<0.05)。结论:参与调查的T1DM患者血糖控制差;选择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及注射装置对血糖控制无影响;适当增加患者体质量、增加就诊次数及血糖监测频率有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12例老年T2DM患者,入院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伴抑郁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112例老年T2DM患者中,伴发抑郁者57例(50.9%),未伴发抑郁者55例(4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经济状况、运动、糖尿病并发症、婚姻状况、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老年T2DM患者伴发抑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龄、糖尿病病程长、经济状态差、文化程度低、并发症种类多、运动少、使用胰岛素次数多、血糖控制差是老年T2DM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抑郁发病率高,特别是女性、高龄、糖尿病病程长、经济状态差、文化程度低、并发症种类多、运动少、使用胰岛素次数多、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抑郁筛查,必要时给予其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情绪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情况,276例T2DM患者分为SDS≥53分(A组)、SDS<53分(B组).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分析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SDS标准分与HbA1c呈正相关(r=0.26,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SDS标准分与HbA1c仍相关(β=0.30,t=5.1,P<0.05).A组HbA1c水平高于B组(t=3.685,P<0.05);当校正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后,A组HbA1c仍高于B组(F=47.8,P<0.05).结论 抑郁情绪不利于T2DM患者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0.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的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欣  叶山东  陈燕 《安徽医学》2010,31(12):1459-1461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有关因素,指导临床进一步控制血糖。方法收集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和文化程度,并检测HbA1c、血糖和血脂,分析它们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结果①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HbA1c〈6.5%和〈7.0%的比例分别38.3%和51.7%。②根据病程分组,病程大于10年者HbA1c明显高于病程小于5年和5~10年组。③不同年龄组,年龄〉60岁组HbA1c最低。④大学组HbA1c明显低于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P〈0.05)。⑤不同体质量指数者,血糖控制无明显差异。⑥血糖、血脂和HbA1c均达标者仅2%和2.7%(HbA1c〈6.5%和〈7%)。结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因素较多,病程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糖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全面达标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关怀度、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家庭关怀度问卷(APGA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3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根据APGAR得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关怀度差组和家庭关怀度好组,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GSES得分,将患者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后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多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家庭关怀度差组和家庭关怀度好组在DSQL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2组总分分别为[(78.41±21.96)分,(54.29±17.45)分],生理功能维度分分别为[(32.57±9.48)分,(23.49±7.55)分],心理/精神维度分分别为[(24.62±5.47)分,(17.56±4.89)分],社会关系维度分分别为[(12.39±4.12)分,(8.48±3.23)分],治疗维度分分别为[(8.83±2.89)分,(4.76±1.78)分];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在DSQL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分上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对生存质量影响的多元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4个因素,按标准回归系数实值大小依次为家庭关怀度总分、病程、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年龄.结论 家庭关怀度、自我效能感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关注这些社会心理因素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ⅡP)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ⅡP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其他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00例ⅡP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不同特征人群之间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可能影响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饮酒、用力肺活量(FVC)和6 min步行试验(6MWT)是ⅡP患者症状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6MWT是ⅡP患者活动受限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FVC和6MWT是ⅡP患者生活影响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FVC和6MWT是ⅡP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ⅡP患者活动受限较为明显,饮酒、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FVC、6MWT和DLOC是影响ⅡP患者不同维度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清中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和25羟维生素D[25(OH)D]的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44例(T2DM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42例(IGT组)和体检健康者54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CTRP3、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25(OH)D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两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HOMA-IR和HOMA-β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组患者血清中HDL-C、25(OH)D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T2DM组患者血清中FPG、HbA1c、TG、TC、FIns水平和BMI、HOMA-IR值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中CTRP3、HDL-C、25(OH)D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与IGT组比较,T2DM组患者血清中FPG、HbA1c、TG、FIns水平和HOMA-IR值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HDL-C水平和HOMA-β值明显降低(P<0.05)。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清中CTRP3水平与HbA1c、FIns水平和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5;r=-0.198,P<0.05;r=-0.481,P<0.05);25(OH)D水平与TG、FPG和HOMA-IR呈负相关关系(r=-0.209,P<0.05;r=-0.406,P<0.05;r=-0.306,P<0.05),与HOMA-β呈正相关关系(r=0.329,P<0.05)。HbA1c和CTRP3为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25(OH)D、FPG和HbA1c为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TRP3和25(OH)D水平与IR呈负相关关系,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健康教育,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DSQL量表对教育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总评分、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及治疗维度得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较低的比例明显降低,而生存质量水平较高的比例明显提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应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人格特征与用药、运动、饮食等自我管理态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的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及包括用药、运动、饮食态度在内的自行设计的量表。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642例调查对象,其中男女性别比基本持平,年龄在61岁以上占61.21%。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神经质人格得分中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在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中存在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在开放性和外向性人格中存在差异(P<0.05), 不同收入水平在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人格上均存在差异(P<0.05)。大五人格特征与用药、运动、饮食态度的相关分析中,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用药障碍的3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5、0.187、0.151,P值均<0.05); 感知运动障碍的4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3、0.129、0.119、0.104,P值均<0.05),感知运动益处的5个条目与严谨性人格(r值分别为0.156、0.111、0.131、0.104、0.131,P值均<0.05)、2个条目与宜人性人格(r值分别为0.092、0.078,P值均<0.05)、4个条目与外向性人格(r值分别为 0.079、0.122、0.115、0.123,P值均<0.05)呈正相关;感知饮食障碍的3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5、0.137、0.108,P值均<0.05), 2个条目与严谨性人格(r值分别为-0.126、-0.161,P值均<0.05)、2个条目与宜人性人格(r值分别为-0.103、-0.115,P值均<0.05)呈负相关。典则相关分析中,根据3组典则变量公式组合典则结构图,神经质人格与宜人性人格在人格特征中起主要作用,用药、运动、饮食态度中的“障碍”条目起主要作用。结论 5种人格特征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态度存在相关性,不同人格特征对患者自我管理态度均有影响,尤其了解神经质人格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和疾病自我管理中应注意心理因素的影响,可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开展个性化护理及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人格特征与用药、运动、饮食等自我管理态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的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及包括用药、运动、饮食态度在内的自行设计的量表。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642例调查对象,其中男女性别比基本持平,年龄在61岁以上占61.21%。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神经质人格得分中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在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中存在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在开放性和外向性人格中存在差异(P<0.05), 不同收入水平在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人格上均存在差异(P<0.05)。大五人格特征与用药、运动、饮食态度的相关分析中,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用药障碍的3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5、0.187、0.151,P值均<0.05); 感知运动障碍的4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3、0.129、0.119、0.104,P值均<0.05),感知运动益处的5个条目与严谨性人格(r值分别为0.156、0.111、0.131、0.104、0.131,P值均<0.05)、2个条目与宜人性人格(r值分别为0.092、0.078,P值均<0.05)、4个条目与外向性人格(r值分别为 0.079、0.122、0.115、0.123,P值均<0.05)呈正相关;感知饮食障碍的3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5、0.137、0.108,P值均<0.05), 2个条目与严谨性人格(r值分别为-0.126、-0.161,P值均<0.05)、2个条目与宜人性人格(r值分别为-0.103、-0.115,P值均<0.05)呈负相关。典则相关分析中,根据3组典则变量公式组合典则结构图,神经质人格与宜人性人格在人格特征中起主要作用,用药、运动、饮食态度中的“障碍”条目起主要作用。结论 5种人格特征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态度存在相关性,不同人格特征对患者自我管理态度均有影响,尤其了解神经质人格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和疾病自我管理中应注意心理因素的影响,可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开展个性化护理及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其与膀胱过度活动(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之间的差异,探索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医院等全国多家医学中心门诊的女性IC/BPS患者人口学资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多角度问卷调查并与OAB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根据生活质量影响程度,将IC/BPS患者分为轻-中度组与重度组,分析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09例IC/BPS患者,平均年龄(46.4±14.3)岁,平均病程(39.4±51.6)个月。与OAB患者相比,IC/BPS组患者的平均病程较长(P=0.008),初次因本疾病就诊的患者比例较低(P<0.001),美国泌尿协会症状指数(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index, AUA-SI)评分较高(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低(P=0.016),便秘发生率较低(P=0.006)。IC/BPS对患者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出行社交。IC/BPS相关症状对患者家庭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OAB组(P=0.003),困扰IC/BPS患者的症状前三位分别是疼痛(45%)、尿频(28%)、尿急(17%),IC/BPS患者储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评分显著高于OAB患者(P<0.001),咖啡因摄入(P=0.034)、便秘(P=0.003)可能是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 IC/BP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咖啡因摄入、便秘可能是影响IC/BPS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泌尿科医生可以建议患者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至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OSAHS的225例患者为病例组(OSAHS组),未合并OSAHS的患者7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测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并检测肝肾功能、尿酸、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相比,腰围、体质量指数、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 < 0.05或0.01),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 < 0.01)。以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OSAHS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腰围、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冠心病史、腰围增大、尿酸浓度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高等特征则合并OSAHS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