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罗勇  张力  王伟  黎兴建  袁武  陈剑 《当代医学》2012,(27):57-59
目的总结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死亡和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降低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方法对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CABG+心脏瓣膜等手术47例,共移植血管14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1支.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5例,二尖瓣成形术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10.6%),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7.8)d.主要死亡原因:感染1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相关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和合并症多特别是有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等与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有关.随访40例(85.1%),随访时间1~72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所有生存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心肌缺血时间,手术彻底纠正瓣膜功能以及尽可能的心肌再血管化,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瓣膜病变合并心脏恶液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瓣膜病变合并心脏恶液质(SOCC)的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5例合并心脏恶液质的瓣膜手术病例.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存活13例,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伴重度肺部感染,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瓣膜病变合并心脏恶液质患者,需要充分重视术前准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营养支持及多器官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自体心包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在116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3.45%。房间隔缺损修复术后发生残余分流3例。随访101例,无术后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补片钙化和心包片瘤样膨出等并发症。结论自体心包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优良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Kaer A  Dunibi A  Lati M  Qi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53-3155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该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回顾性分析该组病例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结果 913例患者中,痊愈出院868例(95.1%),术后住院期间因各种并发症死亡45例(4.9%).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术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术年限以及不同心胸比例患者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疆地区,瓣膜置换术仍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对于年龄较大、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脏占位病变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心脏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6例,黏液瘤18例(69.2%),血栓4例(15.4%),恶性肿瘤4例(15.4%)。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随访22例,随访时间4个月~11年。黏液瘤组复发率5.6%(1/18),无远期死亡。血栓组远期死亡1例,恶性肿瘤组无远期生存。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良性肿物的首选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肿物的病理分型及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62-66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同期肺肿瘤切除治疗心脏病合并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9 年10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行心脏手术同期肺肿瘤切除的患者20 例为同期手术组,选取本院胸外科行单纯肺肿瘤切除的患者20 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并比较近中期疗效。结果 同期手术组术前心功能平均分级为(2.08±0.88)级,高于对照组的(1.50±0.51)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 引流量、红细胞输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6);同期手术组术后总住院时间为(8.55±2.18)d,长于对照组的(4.50±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同期手术组ICU 停留时间为(2.43±1.42)d,对照组仅1 位患者在ICU 停留1 d。同期手术组围术期死亡1 例,对照组0 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64 个月,平均(34±17)个月,总随访率为90%。随访期间同期手术组无再次心脏手术,两组肺癌复发率均为11.1%(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随访期间同期手术组死亡0 例,对照组死亡1 例。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P=0.138)。结论 心脏手术同期肺肿瘤切除围术期未显著影响手术安全性,近中期疗效明显,使心脏病合并肺肿瘤患者能够同时得到早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心脏瓣膜病变患者11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7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8例,双瓣置换术15例,其中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5例。结果治愈113例(97.4%),手术早期死亡3例(2.6%),死因分别为呼吸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术期手术并发症39例(33.6%);术后随访75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结论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及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取得心脏瓣膜置换术良好疗效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4例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患者,均行纵隔清创冲洗+"箍桶法"钢丝胸骨再固定+术后纵隔冲洗,并辅以有效的全身抗感染治疗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观察其疗效。结果 21例治愈,死亡3例,2例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1例患者失访3例,余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生纵隔感染导致的远期死亡。结论一期行"箍桶法"胸骨固定可有效的防治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案例分析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32例,均行常规部分心包剥脱术,总结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中痊愈23例(痊愈率71%),有效9例(有效率29%),总治疗有效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案例.术后随访显示,患者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效果显著,是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一旦确定病情,应当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围术期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7例.结果 65例治愈出院,平均EF值(53.6±10.4)%.死亡12例(死亡率15.6%),早期死亡原因7例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为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术后失访.58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4例(24%),恢复至Ⅱ级35例(60-3%),恢复至Ⅲ级9例(15.5%),随访病例中无死亡病历.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注重围术期综合治疗,改善心、肺、肝、肾等各脏器功能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60例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1月间经超声心动确诊的60例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肿瘤的性质、年龄性别的分布、生长部位和治疗。结果本组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93.3%vs 6.7%)、良性黏液瘤与其他良性瘤(97.8%vs2.2%)、男性与女性(36.7%vs 63.3%)、肿瘤位于左心房与其它心腔(76.7%vs 23.3%)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50例,正中开胸切除48例,电视胸腔镜下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98%。结论心脏肿瘤中多是良性黏液瘤,女性多见,多位于左心房;发生在心室系统的肿瘤恶性程度大,危险性高;手术是治疗心脏肿瘤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 6 9例心脏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经验 ,评价手术效果。方法 :6 9例中良性肿瘤 6 2例 ,恶性肿瘤 7例 ,均于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完整切除左心房肿瘤 5 4例 ;右心房肿瘤 11例 ,完整切除 6例 ,姑息性手术 5例 ;左心室肿瘤 1例 ,右心室肿瘤 2例 ,三尖瓣肿瘤 1例均于心脏停跳下完整切除。结果:6 9例病人无手术死亡。术后 1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发生了脑栓塞 ,治疗后好转出院。6 9例随访 3个月~ 10年 ,6 2例心脏良性肿瘤均无复发 ,7例恶性肿瘤 3个月~ 1年死亡。结论 :心脏肿瘤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手术切除是治疗心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术后随访复查非常重要 ;心脏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很好 ,远期无复发 ;恶性肿瘤的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江萍  罗春  张学勤  匡明星  常飞虎  李鹏  林世平 《吉林医学》2012,33(25):5381-5383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TOF)的病变特点,总结其手术治疗经验及术中所遇到的特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0例实施TOF患者的手术情况,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OF根治术428例(包括合并畸形的手术),非体外循环下体肺分流术或中心分流共12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1.33%,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功能衰竭2例,灌注肺、呼吸衰竭2例,肾衰及多器官衰竭2例,其他主要并发症36例,随访1个月~4年,晚期死亡1例,死于右室-肺动脉外通道堵塞。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根据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动脉调转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Wu QY  Shen XD  Yang XB  Li SJ  Yan J  Guo Y  Wang X  Chen X  He X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6):478-481
目的 观察大动脉调转手术治疗合并心内畸形较多 ,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TGA)或Tausing Bing畸形根治性手术后疗效。方法 对 30例患儿实施了大动脉调转手术。男 2 0例 ,女 10例。年龄 3天~ 6岁 ,平均 9 4± 15月。新生儿 9例 ,1岁以上儿童 6例。体重 2 7~16kg,平均 6 1kg± 2 7kg。室间隔完整的TGA 7例 ,TGA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 19例 ,Tausing Bing畸形 3例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12例 ,多发VSD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18例 ,左室流出道狭窄 2例 ,右侧并列心耳 1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 2 3例。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正常 2 6例 ,冠状动脉开口位置或走行异常 4例 ,其中 1例左前降支走行于主动脉壁内。术前 3例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 ,1例行肺动脉束窄术 +体肺分流手术 ,1例行房间隔球囊扩张术。手术在全麻、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完成。经右心房切口 ,修补VSD。在两大动脉瓣上方 ,横断两大动脉 ,将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移植至肺动脉近端。经肺动脉分叉下方 ,吻合肺动脉近端和升主动脉远端。用自体心包修复主动脉近端缺失部分 ,并吻合主动脉近端和肺动脉远端切口。结果 院内死亡 2例 ,死亡率为 6 7%。 2 2例术前肺动脉高压患儿 ,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明显下降。其余 2 8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决策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2例患者搭桥数目为1~5条不等,平均2.51±0.90条,每个吻合口平均吻合时间为10min,全组有7人因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转行体外循环手术。死亡原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1例。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较新的手术方式,但不一定适合每个搭桥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已行手术且病理证实为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共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学形态和预后。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性78例(59.5%),女性53例(40.5%);有症状者59例(45.0%),无症状者72例(55.0%);肿瘤位于左后纵隔61例,右后纵隔69例,前纵隔1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98例(74.8%),VATS辅助胸部小切口手术5例(3.8%),开胸手术28例(21.4%)。除1例恶性神经鞘瘤行姑息性切除外,其他均完整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类型显示良性神经鞘瘤98例(74.8%),神经节细胞瘤24例(18.3%),恶性神经鞘瘤2例(1.5%),神经纤维瘤2例(1.5%),副神经节瘤2例(1.5%),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2例(1.5%),神经母细胞瘤1例(0.8%)。术后随访12~95个月,平均53个月,1例PNET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1例恶鞘姑息切除术后20天死亡,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其余均无瘤存活至2016年1月。结论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恶性肿瘤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分析2001年8月至2008年2月38例围手术期应用IABP的患者资料。结果本组存活25例,死亡13例,病死率34.21%。冠心病术前应用IABP者病死率12.50%(1/8),术中应用者28.57%(6/21),术后应用者66.67%(6/9)。术前和术中应用者病死率明显低于术后应用者。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式,及早使用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经手术治疗的106例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病例中,黏液瘤81例(76.4%)、良性非黏液瘤5例(4.7%)、恶性肿瘤20例(18.9%)。黏液瘤中来源于左房者最多见(67例,82.7%);良性非黏液瘤中3例(60%),来源于心包;恶性肿瘤累及范围广,6例(30%)累及多个部位。心包积液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生比例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系统恶性肿瘤比例高于左心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良性肿瘤均在术中完整切除;恶性肿瘤中完整切除15例(75%),部分切除4例(20%),1例仅行活检。术中无患者死亡,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短期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黏液瘤组术后随访36~144个月,平均(76±22)个月,失访15例,复发1例,无远期死亡;良性非黏液瘤失访1例,余均未复发或死亡;恶性肿瘤患者13例失访,1例存活,6例在术后复发,并在复发后短期内死亡。结论  合并心包积液的心脏肿瘤恶性比例高,右心系统恶性肿瘤比例高于左心系统。心脏良性肿瘤经外科手术治疗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9.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u SS  Wang XQ  Xu JP  Sun LZ  Liu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66-770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494例心脏肿瘤的资料,年龄43岁±16岁(4个月~78岁),其中黏液瘤432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5例。结果黏液瘤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2·5%),非黏液性良性肿瘤无死亡,恶性肿瘤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8·6%)。对1990年1月到2004年7月黏液瘤手术患者241例进行随访,失访17例,随访率为92·9%,平均随访70个月±36个月;远期死亡10例,5例死于复发,5例原因不明。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0例(28·6%),大部分切除15例(42·9%),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者10例(28·6%);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12个月(4~38个月);死亡18例(51·4%),均在3个月至2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5例失访。结论外科治疗心脏良性肿瘤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极差。  相似文献   

20.
鼻部皮肤外科手术6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63例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鼻部皮肤外科手术病例的共性、特点.方法:应用SPSS 10.0和SAS 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6.92±18.63)岁,男女性别构成比相近.患基底细胞癌的病例最多(42.9%),色素痣其次(38.1%),其余均为良性肿物.手术部位中鼻翼占52.4%,鼻梁占22.2%,鼻尖占15.9%,其余部位占9.5%.所有病例中,应用单纯闭合手术者占69.8%,应用到复杂成形技术的占30.2%.统计结果显示,单纯闭合与复杂成形修复在手术部位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所对应的切口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物在是否应用了复杂成形技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发生于鼻部的皮肤恶性肿瘤及常见良性肿物除应用经典皮肤外科手段--Mohs显微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或肿物)以外,熟练应用鼻部成形修复技术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