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民的男女平均寿命,解放前为35岁,1978年分别为男性67岁,女性70岁。前后相隔28年,平均寿命提高了30岁,近来统计平均寿命又有所提高。 预防为主 长寿保健首先应以“防病为主”,也就是“预防为主”。中医有“治未病不治已病”,“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冬病夏治”等等防病学说。例如,哮喘等常见病在冬季容易发病,可在夏季用白芥子涂法预防治疗。对  相似文献   

2.
正气象条件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可以诱发某些疾病和加重病情。《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告诫人们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古代医家将"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过度气象条件引起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六淫"。气象条件与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引起血管、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可发生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正你是容易受寒的人吗祖国医学认为,外邪侵犯人体后是否发病,关键取决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一定关系。《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抵抗力,外邪指的是外来的邪气,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病毒、细菌等。俗话说"篱笆扎的紧,野狗钻不进"。这个"篱笆",指的就是人体的正气、抵抗力,正气虚弱就是篱笆的缝隙太大了;"野狗"就是指发病的  相似文献   

4.
正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以头晕、乏力、纳少、低热、失眠等为主症,常伴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肛门等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并可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死亡。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一般可归类于中医学"虚劳""气血虚"等范围。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根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则外邪易侵入机体。如粒细胞缺乏症常因正气亏虚而湿热侵入,从而形成正虚邪实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告诉我们养生应注意的事项。首先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外要防止四时邪气的侵犯,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在内要保持精神安闲而没有杂念,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则内外安和,真气调顺,就可避免疾病。没有疾  相似文献   

6.
<正>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养生具有现实意义。【病邪像贼乘虚而入】唐代医学家王冰注解说:"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意思是:邪气是那些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外界因素,因为它们往往是在正气虚弱时侵袭人体,所以称为"虚邪"。而且,邪气侵袭人体,就像盗贼偷窃一样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医学认为艾滋病是人体受HIV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中医对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正气具有祛邪、调节阴阳、保护机体的作用,这和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相一致;“正邪相争”与免疫反应观点也有相同之处。由此分析艾滋病的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个方面。HIV属中医所谓的病邪之一,它侵入人体,日久伤正,导致人体脏腑正常机能受  相似文献   

8.
正养生之首在于养德,学会做人是养生的关键。古人告诉我们养生应注意的事项。首先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外要防止四时邪气的侵犯,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在内要保持精神安闲而没有杂念,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则内外安和,真气调顺,就可避免疾病的困扰,人们就能够心志安闲而少嗜欲,心情安逸而不焦虑,  相似文献   

9.
正《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的是致病的根本内因是因为正气虚弱。正气是指机体的健康状况,抵抗力或是战胜疾病的能力。而正气来源于气血的充实与条达,因此有"百病生于气也""血为百病之始"之说。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足以抗御邪气的侵袭,即使受到邪气的侵犯,也能及时消除其不利影响,因此不会发生疾病。反之,当人体正气不足,即正气相对虚弱,无力抗御邪气侵袭,又不能及时消除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时,便会导致人体物质结构的损伤和功能活动的紊乱,发生疾病。即《黄帝内经》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11.
感冒主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就其病因而言,中医认为是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由于人体本身正气不足,不能抵抗外邪的侵入而致,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西医有流行性感冒,具有传染性,来势较猛,是由感染病毒引起,然  相似文献   

12.
一些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得了过敏性鼻炎,扣上“过敏体质”的帽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过一项“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研究,调查显示受访的婴幼儿40.9%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过敏体质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医角度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正气不足,抵抗力差是过敏性疾病的最根本原因。而分而论之,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还包括以下几个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姜田  薛文仲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02-2703
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湿、热、毒、劳伤、产后及七情失调均为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诱因.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主要内因是肝肾不足或劳累过度耗损正气,致素体正气亏虚,正气既虚外邪易入侵,复感风寒湿,气血痹阻不行,关节闭涩,或风、寒、湿、热之邪留滞筋骨关节,久之损伤肝肾阴血,筋骨失养[1].近年来笔者用清热通络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重温《黄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我们得知上古之人,皆善摄生。中华养生,虚无行气,悠悠远久,源远流长。一、《黄帝内经》之静以养生理论有关静以养生的说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灵枢·上膈论篇》说:"恬憺无为,乃能行气。"这些都是我们所十分熟悉的。这些论述说明《黄帝内经》对"清净"、"无为"的保  相似文献   

15.
1防治原则1 1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部分。1 1 1未病先防即预防疾病发生。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正气就是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邪气即致病因素。调养正气 ,可防止疾病的发生。调养正气的主要措施有 :a 体育锻炼通过运动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发生。明代李时珍创造了五禽戏 ,即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动作 ,作为体育锻炼的方法。另外还有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形式 ,至今仍被人们采用。b 调摄精神避免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 ,使…  相似文献   

16.
许文海 《现代养生》2011,(14):43-44
阴暑,是相对于中暑(即阳暑)而言的。中医认为,阴暑是"静而得之",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阴暑的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滋补之风渐渐盛行,人参、冬虫夏草、鹿茸、阿胶等名贵中药材被不少商家大肆宣传所谓的功效,似乎把进补与养生间画上了等号。温补之药并非人人适宜。中医还有"虚不受补"、"六腑以通为补"等说法。对于进补不当的危害,古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如清代学者莫文泉在《研经言·用药论二》中指出,"凡药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清代医家龙绘堂在《蠢子医》中也指出",世人皆说补益好,岂知补益不当殊难了。"清代名医郑钦安更是说得透彻:"病之当服,附子、大黄、  相似文献   

18.
《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心之官则思".这里的"心"其实指的是"心神",即现代医学的脑.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心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但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突然或剧烈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导致心神损伤,这就叫"心劳".心劳神伤,即由此而来. 《延命金丹》曰:"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则心君泰然."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如果能做到"不贪得、不患失、不动情、不小气",则可防"心劳".心不劳,则五脏安和,自然可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19.
气功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称为导引、吐纳,与针灸、按摩、中草药并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保健措施,也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内经·素问》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中医理论中,将精、气、神三者作为人体生命活  相似文献   

20.
"缓中补虚"治法出自《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病篇,其作为虚劳干血治则其"缓中"二字使人费解,但根据各家对其注解,根据病因、病机及方药组成,对此法解释大概有"缓用补虚、宽中补虚,缓峻补虚,寓攻于补,缓攻缓补",而对于久病虚劳,易因虚致实或兼夹实邪,"缓中补虚"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不能一味骤攻骤补,更应注重缓补脾土,缓用祛邪实的峻药,在顾护其正气时达到祛邪外出的目的,从而才能使临床患者真正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