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医院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头孢曲松钠组、左氧氟沙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不用抗菌药物,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等.结果 头孢曲松钠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33%,再出血率为8.33%,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左氧氟沙星组其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分别为10.0%、6.67%,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抗生素两组间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再出血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冷沉淀即是新鲜冰冻血浆通过Poll,虹吸,快速融化离心等方法分离产生的一种白色的絮状沉淀,其中含有大量的Ⅷ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以及Ⅻ因子,在机体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临床合理用血作为一项新的输血实践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冷沉淀及其制剂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应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中,效果显著[2].  相似文献   

3.
肝脏产生多种参与凝血和纤溶的因子,肝病时往往发生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本文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对象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7-2021-05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停止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91%vs 74.55%,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4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34例肝硬化非出血组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并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表现:红血球压积降低,全血粘度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和血沉增快。出血可引起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又可加重出血,提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输新鲜血或/和浓缩红细胞,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作为改善病情和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12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100例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进行单因素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并作ROC曲线。结果病例组患者的TG、TC、HDL-C、LDL-C、ApoA1、ApoB、Apo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TC、HDL-C、LDL-C、ApoA1、ApoB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呈负相关(P<0.05),TG、ApoE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低水平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LDL-C作为上消化道出血预测因子的准确性高于TC,当LDL-C水平低于2.565 mmol/L时(AUC=0.861,灵敏度82%,特异性73%),及TC水平低于3.995 mmol/L时(AUC=0.736,灵敏度75%,特异性64%),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增加。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TC、LDL-C低水平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当LDL-C水平低于2.565 mmol/L、TC水平低于3.995 mmol/L时,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囊止血方案,观察组则服用奥美拉唑配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高达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0.05。结论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对人体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因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而易致止血困难,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临床医师可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促进止血,并输注红细胞悬液提高携氧能力。合理输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目前国内外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启动阈值、输血剂量尚存争议,近年仍在不断研究和探讨,本文现对近年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制定科学的输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杜秋霞 《医学信息》2010,23(13):2201-220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抢救成功率93.2%,存活者100%对出血的诱因有清晰的认识,且其中96%的患者对出血和黑便的接受心理极大的提高。结论我院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2例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 抢救成功率93.2%,存活者100%对出血的诱因有清晰的认识,且其中96%的患者对出血和黑便的接受心理极大的提高.结论 我院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和总结,讨论其临床护理方法。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是预防其出血的有效办法,可以使患者消除恐惧感,维持其各项生命体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全面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消化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全面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效果好,可推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其中5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PHG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30.4%,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47.7%(P〈0.05);HP在轻型PHG组的阳性率是38.2%,略高于重型PHG组的2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着肝功能的恶化,HP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且PHG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PHG不能为HP提供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内环境;HP感染与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故不必把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对PHG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处理措施;肝功能与PHG及出血并发症的显著相关性提示一切有损于肝功能的因素均需给予重视并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子[尤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发病特点、诊治要点、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5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信息,进行幽门螺杆菌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全面分析、探讨.结果 脑梗死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中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65.8%,单纯脑梗死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多出现在该病发生7d内,且多见梗死部位位于脑干及基底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死亡率(57.1%)远高于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需早日诊断,早日抗HP治疗.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低,需格外重视脑梗死这种并发症,尽早积极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6.
张宏程 《医学信息》2019,(3):153-154,157
目的 探究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共60例,以抽取红黄球方式分组,红球为实验组,黄球为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所需时间、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总出现率。结果 实验组止血时间[(23.62±4.92)vs(34.55±6.20)h]、输血量[(243.92±50.33)ml vs(492.39±55.20)ml]、住院所需时间[(7.66±1.09)d vs(17.20±2.09)d]、不良反应总出现率(6.67% vs 30.0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 vs 60.00%)、血红蛋白水平[(120.60±15.00)g/L vs (103.01±15.37)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一用药相比,给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不仅利于改善其血红蛋白水平,更利于减少输血量、住院时间、用药不良反应,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情况,比较中青年和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季节,发病原因,比较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住院时间、入院时Blatchford评分、输血情况,回顾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4、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全年总出血人数的33.00%。胃溃疡患者多集中在老年患者,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集中在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的住院天数比中青年患者住院天数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中,中高危患者比率高于中青年患者(88.23% vs 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老年患者Blatchford评分9(8,11)约等于中青年患者9(5,11)。入院时老年患者输血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9.80% vs 7.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有2例需行介入止血治疗,1例患者因胃溃疡合并胆管癌去世,其余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胃溃疡,中青年患者主要病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输血人次和中高危患者比率均高于中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冷沉淀等成分血在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冷沉淀等成分血成功抢救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结果 患者出血停止,康复出院.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输入冷沉淀凝血因子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水平,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有效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分得30例,观察组分得5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内科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高达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我院整体护理水平,宜采用独具针对性的内科护理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