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伟  黄新华  邱萍 《浙江医学》2018,(1):90-91,10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单胎足月妊娠二次剖宫产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选L2~L3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D组患者硬膜外注射0.75%罗哌卡因15ml和右美托咪定0.5滋g/kg混合液,共17ml。R组患者硬膜外注射0.75%罗哌卡因15ml和0.9%氯化钠溶液2ml共17ml。记录两组产妇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时间、Ramsay评分,记录给药30min后Bromage评分,记录两组产妇术中牵拉反应程度,不良反应及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神经系统症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R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最高阻滞平面升高,感觉阻滞时间延长,牵拉反应较轻,寒战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均P<0.05)。D组产妇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产妇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用于二次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并能取得更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项生群  徐群  汤蓓蕾 《浙江医学》2018,(13):1478-1479,148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0例足月初产妇,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0.2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B组:0.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C组:0.7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D组:1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观察并比较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失血量、脐动脉pH、脐动脉PaO2、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失血量、脐动脉pH及P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颈口≤2cm时,4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宫颈口>2cm时,A组产妇VAS评分高于D组(P<0.05),而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产妇均未发生低血压、过度镇静、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胎心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A、B组均无运动神经阻滞发生,C组发生1例,D组发生2例。结论0.5滋g/ml右美托咪定+0.1%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浓度相对适宜。  相似文献   

3.
刘远辉  林晓峰  罗德兴  邱秋英 《中外医疗》2014,(15):113-114,116
目的:讨论研究单次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硬外镇痛的临床疗效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妇科择期进行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3组。所有患者均使用泵内为地佐辛10 mg+1%罗哌卡因20 mL+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对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A组负荷剂量包括地佐辛2 mg+右美托咪定0.2μg/kg;B组负荷剂量含有地佐辛2 mg+右美托咪定0.3μg/kg;C组负荷剂量为地佐辛2 mg,自控镇痛设置:持续输注剂量2 mL/hr、自控镇痛按压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比较3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时间,24 h硬膜外用药剂量以及VAS评分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自控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自控镇痛期间A、B两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评分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镇痛效果较持久,满意度高。 A、B两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5),发生寒战A组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使用0.2、0.3μg/kg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硬膜外镇痛具有增强镇痛效果,镇痛用药所用剂量未减少,患者术后VAS评分优于未用右美托咪定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高镇痛满意度,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美托咪定预防硬膜外麻醉期间患者寒战反应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因股骨骨折手术需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三组患者均使用0.75%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麻醉,A组患者麻醉同时静脉微泵注射0.9%生理盐水,B组患者采用0.3μg· kg-1的右美托咪定微泵注射;C组采用0.Sμg·kg^-1的右美托咪定微泵注射,三组患者注射时间均为10min.观察三组患者静脉注药前、注药后15、30、60、90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体温(T)、寒战Wrench分级及OA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注药前后各时间点RR、SPO2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注药前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B、C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均低于A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中寒战发生率以A组最高,B、C组寒战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镇静良好率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硬膜外麻醉手术期间寒战的发生率,减轻术中焦虑程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金耀君  赵璇 《上海医学》2015,(2):110-114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120例被随机分入4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5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4支神经各注射0.5%罗哌卡因和100μ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7mL。罗哌卡因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40mL/h,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0μg(稀释至20mL,40 mL/h)。在麻醉前(T0)和麻醉后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min(T4)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镇静评分,以及4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结果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与罗哌卡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局部组在T2、T3、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静脉组在T3和T4时间点的HR和MAP分别显著低于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50局部组和罗哌卡因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局部复合50μg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并延长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且对血压和HR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质量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腰硬联合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选用麻醉药物不同分为A组(n=41)、B组(n=42)和C组(n=42).A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0.5 mg/kg),B组采用罗哌卡因(0.5 mg/kg)+右美托咪定(0.25μg/kg)麻醉,C组采用罗哌卡因(0.5 mg/kg)+右美托咪定(0.5 μg/kg)麻醉;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麻醉恢复质量(QoR-40)评分、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中10 min、30 min、60 min及术毕HR、SBP和DBP均小于A组(P<0.05);B组和C组QoR-40量表总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术后2h、6h、12 h、24 h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心动过缓、一过性低血压、一过性高血压、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加强镇痛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 组(0.25%罗哌卡因+0.25μg/kg右美托咪定);B 组(0.25%罗哌卡因+0.50μg/kg右美托咪定);C 组(0.25%罗哌卡因+0.75μg/kg 右美托咪定);D 组(0.25%罗哌卡因+1.00μg/kg 右美托咪定)。记录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术后24 h内的疼痛评分(VAS)、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h C和D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A、B 组,B 组低于A 组;C 和D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4 组时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C、D组长于A、B组,B组长于A组,C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C、D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 组,C 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和B 组未出现不良反应,C组出现低血压1 例、恶心呕吐1 例;D组出现心动过缓1 例、恶心呕吐1 例。结论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呈浓度依赖性,综合考虑推荐其镇痛浓度为0.50 μ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患者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搜集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74例,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成复合组与参照组,各组37例,参照组行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复合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对比两组麻醉的效果。结果复合组患者持续阻滞的时间、VAS的评分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患者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腰麻-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组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医院妇产科需要行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进行研究。一组60例产妇均予以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另一组60例产妇予以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联合麻醉(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的麻醉情况、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其麻醉平面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其改良Ramsay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Apgar 1 min的评分及Apgar 10 min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产后发生寒战、疼痛及焦虑等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联合应用至剖宫产术腰麻-硬膜外麻醉中,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增强镇静效果,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旭 《当代医学》2021,27(28):8-10
目的 探究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产妇均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镇静时间以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镇静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镇静效果显著,可降低心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对脊柱后路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DEX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DEX持续至手术结束后24 h),术后均以罗哌卡因在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拔管后6~72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术后首次镇痛需要时间延迟,盐酸曲马多总量减少(P<0.05);C组拔管后VAS评分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注联合手术切口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显著减轻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总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3组,每组20例,吗啡组(M组):首剂2 mg吗啡+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4 mg吗啡+0.1%罗哌卡因250 mL;罗哌卡因组(R组):首剂给予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0.1%罗哌卡因25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首剂给予右美托咪定8 μg+0.1%罗哌卡因5 mL,泵内为右美托咪定1.0 μg/kg +0.1%罗哌卡因250 mL.3组PCA参数均为背景输注计量5 mL/h,持续48 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患者术后4、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和血压、心率、镇静程度,记录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和48 h 3组间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和24 h M组和D组VAS疼痛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4、12、24、48 h血压、心率、镇静程度评分及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和D组(P<0.01),皮肤瘙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0.1%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多模式给药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胸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组、B组、C组、D组四组,A组选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B组选用右美托咪定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C组选用氯化钠和罗哌卡因,D组选用氯化钠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比四组麻醉情况。结果:与T_0比价,A组、B组两组在T_1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数值降低,C组、D组两组在T_2阶段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数值升高;C组、D组两组在T_2、T_3阶段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数值高于A组、B组两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多模式给药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臂丛神经阻滞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采用0.75μg/kg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B组采用1.25μg/kg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B组在T1~T3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明显效果,相对而言,采用0.75μg/kg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盛福庭 《当代医学》2014,(13):136-137
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后寒颤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深圳市横岗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椎管内麻醉的9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n=30)。A组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B组术前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术前静注生理盐水,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寒颤及镇静评分情况。结果 A、B组的镇静评分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寒颤评分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以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围术期寒颤,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8-1599
目的:研究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全子宫切除术麻醉中对患者镇痛及镇静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盐酸罗哌卡因组,以1%盐酸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1ml蛛网膜下腔注射;B组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以1%盐酸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1ml(内含5μg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及术后1h、2h、4h、8h、12h、24h镇痛镇静、恶心呕吐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较A组高(P<0.01)、心动过缓发生率较A组高(P<0.05),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较A组低(P<0.05),术后1h、2h、4h、6h,B组患者镇静镇痛评分较A组低(P<0.05),术后8h、12h、24h两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蛛网膜下腔阻滞会增加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但有利于维持术中术后镇静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双侧颈浅丛阻滞对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8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被分为4组,各20例.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A组使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每侧各10 mL;B组使用右美托咪定0.75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C组使用0.5%罗哌卡因;D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观察15 min后行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24 h内需要氟比洛芬酯镇痛、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 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镇痛的比例A组(20%)、B组(30%)与C组(45%)均小于D组(80%),A组与B组均小于C组,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15%)与B组(15%)均小于D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动过缓的发生率A组(30%)大于B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2.4±0.5)与B组(2.2±0.5)均大于D组(1.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右美托咪定加入罗哌卡因用于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其他镇痛药的使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浓度使用0.75μg/kg较1.0μg/kg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镇痛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分别接受硬膜外注射15mL 0.5%罗哌卡因+1mL生理盐水和15mL 0.5%罗哌卡因+50μg右美托咪定用1mL生理盐水稀释.记录麻醉充分的时间(T1);麻醉维持时间(T2);感觉平面退至S2的时间(T3);以及镇痛时间(T4).同时记录T1至T3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感觉平面恢复到S2的时间D组为(458±35)min,R组为(244±30)min.D组镇痛时间(患者首次要求注射镇痛药的时间)显著延长:D组为(476±25)min,R组为(254±34)min.与R组(6.9±2.3)分相比,D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4.5±1.3)分更低.结论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能延长罗哌卡因的麻醉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R组和D组,每组各83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R组给予罗哌卡因+氯化钠注射,D组给予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注射。对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D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时间、VRS评分均明显低于R组,且Bromage和Ramsay评分明显高于R组;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能更快地达到麻醉和神经阻滞效果,能有效减少疼痛和不良反应,提高镇静评分,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亚丽  王萍  丁登峰  张俊志  王琦 《广东医学》2014,35(15):2434-2436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15 min内A组静脉输注布托啡诺1 mg和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T1),拔管后1 min(T2)、5 min(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术后1、2、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结果 T2、T3时点HR和MAP比较,B、C组高于同组T1时点,A组低于B、C组同时点,B组低于C组同时点(P<0.05).术后1、2、4 h VAS比较,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P<0.05).A、B组轻度呛咳反应多于C组,重度呛咳反应少于C组(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A、B组少于C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且能抑制寒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