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者的风范     
<正>齐白石先生成名以后,社会上流传仿制他的画。梅兰芳有个朋友一次花了二百块大洋,买到了齐白石的《春耕图》,高兴得睡不着觉。当梅兰芳和齐白石说起这件事时齐白石很好奇,想弄清楚那是自己何时画的,就托梅兰芳把画借来。他一眼就看出那画不是真的,于是将假画留下,另作一幅《春耕图》送还梅兰芳。无独有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横遭模仿,真假难辨。当有人拿着赝品请启功先生鉴定时,老人总会说,"这字写得比我的好",一笑置之,神态如常。齐白石和启功先生的艺术成就蜚声中外,而且均享寿年久。"高山仰  相似文献   

2.
正齐白石是驰名中外的国画大师,同时又是一位长寿老人。齐白石年近百岁时仍精力充沛,挥毫不止,创作出了一幅幅艺术作品,这与齐白石独特的养生之道和艺术感悟是分不开的。齐白石的养生之道中,尤以喝茶和食之有道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国画家齐白石老人生前特别爱吸水烟。齐白石先生年轻时随周之美学习木雕技艺,周有个嗜好,就是爱吸水烟。齐白石对师傅很孝敬,每月他发了工钱,都要给周师傅买些烟来吸。谁知一来二去,齐白石自己也学会了吸水烟,并因此吸上了瘾。后来,齐白石又学着写诗作画,由于他勤奋刻苦,进步很快。为了促进学业,齐白石与好友黎德恂、王仲言等一起,成立了“罗山诗社”,  相似文献   

4.
萧龙友是“四大名医”之首. 熟读典籍自学医 萧龙友(1870~1960),本名方骏,字龙友,别号“蛰蛰公”、 “息园老人”、 “息翁”,解放后改号为“不息翁”.他在四大名医中年龄最大、辈份最高,为“四大名医”之首. 萧大夫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官宦人家,可以说是官宦子弟. 萧龙友是家中的长子,自幼天资聪颖,又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每天诵习诗书,熟读四书五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学等从小就耳熏目染,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同时也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每当家中来客,萧龙友都会在客人面前背诵诗书作为待客之礼.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萧龙友,从小深受祖辈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闻名于世。1864年他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齐白石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6.
普权 《现代养生》2003,(7):18-18
北京的史家胡同住着一位大名人于光远。于光远先生出生于1915年,是1935年北平“12·9”运动的参加者。长期在党的机关中担任青年运动工作,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管理工作。他是党的第十二大、十三大中顾委委员。曾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他是我国著名的学者,离休后近年  相似文献   

7.
屠金城教授早年毕业于北平国医学院,后又拜京津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为师,同时亦随姚仲翔、萧龙友、翟文楼等名医学习。是目前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孔氏医学嫡传者之一。从医50余年,现任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的屠老早已誉满京城。  相似文献   

8.
杨海亮 《家庭保健》2014,(11):81-81
“文革”后期,沈从文从湖北咸宁改造回京.不久,萧乾去看他,见他一人住在东堂子胡同的一间房子,而妻子和孩子则住在小羊宜宾胡同,中间隔得很远,生活极不方便.萧乾就想通过在北京市委工作的一位朋友,联系历史博物馆的领导,给沈从文一家解决住房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初任院长上世纪初的1914年,北洋政府京师警察厅在安定门外高公庵创办了全市第一所“疯人收容所”,这就是北京安定医院的前身。高公庵位于钟鼓楼的北侧,传说它始建于1750年,由太监高勋等人以为皇上祝延万寿而出资建造,清末时期称为高公庵胡同,一直传称了几百年。民国初年的北京城北,有如老舍先生生动的描述——“夜深了,若不是钟鼓楼的钟声咚咚,北京城真要像一只大死牛那么静寂了。”上世纪初年,生活在高公庵胡同深处“疯人收容所”的“疯人们”,便在一声声日日相似的晨钟暮鼓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1965年北京进行地名整顿,高公庵胡同改为  相似文献   

10.
正民国时期,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仁心医术闻名遐迩,誉为北京四大名医,本文介绍四大国医其生平学识及医术传承,借以明师道,传心法,以砥砺后学。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曾有四大名医闻名全国,妇孺皆知,声名显赫。他们就是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一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他们的声望是来源于当时百姓的心口相传,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人家,都对他们的医德和医术十分信服。1935年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华夏大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医学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萧龙友(1870~1960年)、施今墨(1881~1969年)、汪逢春(1882~1948年)、孔伯华(1884~1955年)四位名医即悬壶于自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北京。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并任命医术精湛、负有盛名的这四位医家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京城四大名医”之称便由此产生。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葛存壮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实力派演员,不仅饰演反面人物拿手,饰演正面人物也同样出彩。他参演《周恩来--伟大的朋友》,荣获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电视剧《徐悲鸿》中饰演齐白石。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形神兼备,将齐白石的儒雅气质演绎的淋漓尽致。儿子是中国首位“戛纳影帝”。他称葛优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这爷俩从未在一部作品中演过对手戏,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华夏大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医学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萧龙友(1870~1960年)、施今墨(1881~1969年)、汪逢春(1882-1948年)、孔伯华(1884~1955年)四位名医即悬壶于自民国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北京。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并任命医术精湛、负有盛名的这四位医家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京城四大名医”之称便由此产生。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齐白石先生称自己布衣、草衣、老农、山农、草木众人、木居士,可见其为人之本。他在90岁高龄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长,获得过国际和平奖,尔后还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寿高95岁,他光辉的艺术人生和那精美、活泼的作品,在祖国大地家喻户晓,倍受人们喜爱,享誉中外。最近,我就大师的长寿之道,进行了一番潜心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健康必读》2009,(1):52-52
萧龙友,前清拨贡,是解放前后京城的名医。他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三人被合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他治病素以诊断高明而为人所敬重。在医疗上他既全力以赴,却又从不吹嘘。他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段祺瑞、吴佩孚等名流看过病,都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诊治。1916年5月27日晚,萧龙友用过晚饭,正在家中翻看医学典籍,门外传采咚咚咚的敲门声。  相似文献   

17.
今天看了两则关于1元钱的报道。一则是新闻,说是北京东城区的一位收破烂的六旬老汉,早晨7点就来到胡同收废品,数零票时不慎掉了1元钱.刚好被路过的一位男子弯腰捡了,直接塞进裤兜扬长而去。老汉追赶索要,虽被男子威胁  相似文献   

18.
媽媽的小院     
早想写写妈妈的小院,那个在都市的浮躁生活中,留下了一点儿时梦的地方。 一日,读张中行先生的《留梦集》,不经意闯入眼帘的,是这样的文字:“桑榆之年最想望而不能得的,是一个称心如意的息影之地。……比如偏僻地方的小胡同内,一个由  相似文献   

19.
《青春期健康》2009,(6):63-65
从我住的南千章胡同北口穿过去,经过十八半截儿胡同向东不远,斜对南干章胡同就是中沈篦子胡同了。胡同南口第一个门,就是丁亚男的家。那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一进大门儿有一间像门房样子的小房间,始终没有人住,屋里只有一张八仙桌,几把木椅。这里和住人的房间隔了一个大院子。我与江浩时常来到这里和丁亚男坐在一起谈古论今,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画家中,其他画家或许可以被复制,但齐白石却很难.六十岁以前的齐白石或许可以被复制,但六十岁以后的齐白石则几乎不可能. 著名诗人艾青早年学的是绘画,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作关系,他跟白石老人有过很多来往,经常陪外宾去访问齐白石.有一次艾青见老头子一脸的不高兴,问他为什么,老人说外宾看了他的画没有称赞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