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从策略、规划、标准、技术、服务5个层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形成了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防控、急性医疗、中期照护、长期照护、安宁疗护7种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建立了职能管理、服务机构、人才队伍、信息管理、保障支撑5大服务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云  刘金平  刘伟萍  刘谦  刘琦  王宁  秦明照 《北京医学》2016,(10):1032-1035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评估判定老年中期照护服务对象,分析中期照护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因急性病住院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入院1周之内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及肢体功能测定进行评估.因本次急性病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肢体功能下降,Barthel指数45-95分,且具有康复潜能的患者纳入中期照护.实验组331例,于住院后3~7d内开始实施中期照护.对照组51例,实行常规急性病医疗护理.出院前重复ADL评估,出院后1个月再次行ADL量表及肢体功能测定予以随访评估.结果 入院时与出院前比较,实验组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8.4±19.6 vs 83.8±16.2),对照组(83.0±13.2 vs 83.4±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比较,实验组握力有显著性变化,步速及伸展测试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3项指标的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ADL评分的改善均具有显著意义.两组ADL评分增加量的比较(15.15-± 19.71 vs 10.14-± 11.2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中期照护有利于改善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握力.ADL评分及肢体功能评估有利于判定因急性病住院的老年患者是否适合进入中期照护,同时有利于判定中期照护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国际和国内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医疗服务机构还是各级养老机构,都在积极探索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新思路。目前,一种新型的医疗照护方式,即中期照护正在国际兴起。其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及时出院、避免不必要的再住院及减少入住长期照护机构的需求。而中期照护在中国内陆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国内的应用价值、开展流程等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北京老年医院在老年医疗服务模式下的床位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北京老年医院6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老年患者接受急性医疗、中期照护、长期照护以及安宁疗护的人次情况,分析4种服务模式下的床位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结果 2017-2019年急性医疗住院6413人次,...  相似文献   

5.
王垚  李理  沙贵明  张云  王媛 《北京医学》2021,43(3):238-242
目的 评估中期照护多学科管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北京老年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期照护多学科干预+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在入组时、中期照护8周及随访6个月、12个月时分别对两组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跌倒风险评估工具(fall risk assessment tool,FRA)、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等评分;记录自入组起12个月内,两组出院后因AECOPD再出院人次及在此期间的死亡人数.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57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80例.两组同期对比,观察组ADL(8周时除外)、FRA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M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期照护8周及随访6个月、12个月的ADL、GDS-15、FRA、MNA评分较基线的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期照护8周MMSE评分较基线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因AECOPD再住院24人次,低于对照组的51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期照护采用多学科整合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老年AECOP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营养状况,改善抑郁,降低跌倒风险,减少再住院人次,较传统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齐琳 《当代医学》2007,(12):50-5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模式也悄然发生变化.为适应慢性疾病剧增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照护社区化成为医疗健康体系发展的未来趋势.本文从医务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针对医疗照护社区化发展的趋势倡导发展社区医务社会工作,并从基本内涵、体系建构、职责与功能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就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照护中扮演的具体角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集卫生与民政、官方与社会之合力,发展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是台湾养老政策的主基调。台湾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顶层设计上着手建立老人福利体系,为老人提供日常养老和基于非急性期医疗的长期照护服务。除了政府层面建立的为数不多的福利、照护服务机构,公立医院与财团法人、私立机构共同承担起了对老年人的医养照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大疾病患者非正式照护者的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农村抽取554名重大疾病患者及其非正式照护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采用二元变量的t检验和多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与SDS评分相关的因素.在控制混杂变量后,采用最小二乘(OLS)回归方法研究各因素对SDS评分的影响.结果 重大疾病患者非正式照护者的SDS得分为50.82±13.41分,高于我国常模(41.85±10.57)分.自评健康好的非正式照护者SDS得分显著低于自评健康差的非正式照护者(P<0.001,β=-6.88),每天提供照护超过13h的非正式照护者SDS得分显著较高(P<0.001,β=5.40).家庭的经济状况对非正式照护者的抑郁状况也有重要的影响,SDS得分与家庭人均年收入呈负相关(P=0.007,β=-1.08).此外,非正式照护者的SDS得分与照护接受者的性别和自评健康有关.结论 农村重大疾病患者非正式照护者的抑郁水平较高,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入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期照护在老年患者综合评估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为100例.观察组在中期照护机构进行4周的临床、康复和护理治疗,对照组则不实行中期照护.分别于出院时、第2周、第4周、第3个月、第6个月5个时期对受试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结果 组间比较:第2周、第4周、第3个月和第6个月,观察组老年综合评估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从出院时、到第2周、第4周、第3个月、最后到第6个月,观察组老年患者各项综合评估指标是不断改善的(P<0.05).结论 中期照护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特别是入世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需要我们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组建我们的医疗服务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和巩固市场份额.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识,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环境中住院患者的姑息照护需求,了解不同方法确认患者姑息照护需求之间的一致性,为在综合性医院中开展姑息与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结果:根据GSF标准,超过三分之一(36%)的住院患者符合提供姑息照护的标准,平均年龄为78岁,绝大部分(89.5%)有一到多个并发症,多次住院治疗,癌症患者仅占27.3%,非恶性疾病患者占72.7%。医护人员对患者姑息照护需求的评估与判断与GSF标准缺乏一致性。结论:综合性医院应投入人力、物力与财力开展姑息照护服务,使得具有姑息照护需求的无治愈希望的患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安宁疗护是由多学科团队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项特殊的照护方式。照护团队为患者提供躯体、心理、社会、灵性的全面照护,并帮助家属减轻丧亲痛苦。国际上,转诊安宁疗护要求患者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同时根据患者需求和照护目标,选择最佳照护模式。通过对安宁疗护定义、服务对象、转诊过程、服务团队和内容、实施模式进行阐述,同时对比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的异同点,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宁疗护。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社区诊断明确的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晚期生活失能患者及照护者各150例,采用自制定量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112例(74.7%)的照护者认为相对医院而言,患者本人更希望在家里接受护理;95例(63.3%)的照护者护理技术认知水平欠缺,照护技术能力较弱;97例(64.7%)照护者表示希望得到临终患者护理技术指导.说明居家临终关怀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但需要社区医疗服务和资源的支持,借助居委会平台集中培训,提供居家照护的技能指导或疾病管理的相关信息支持;需要建立临终关怀互助小组,尽早建立护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适配情况,为优化四川省婴幼儿照护服务提供策略建议。  方法  采用婴幼儿照护机构问卷和家庭需求问卷,收集四川省全部21个市(州)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关数据。应用供需适配性理论,从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及质量四个维度分析四川省婴幼儿照护服务供需适配性情况。  结果  共纳入有效机构问卷6883份,有效家庭问卷41081份。供需适配性分析显示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在相关性、相适性、可及性和质量四个维度均存在适配性不足,表现为供给不足与服务利用不充分并存、所提供服务结构与育儿家庭需求不匹配、群众经济可及性低和服务质量不高。  结论  四川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不足,应以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改革出发,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规范婴幼儿照护机构管理、落实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全面满足婴幼儿照护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尚菁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56-157,159
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发展的历程,并从筹资、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费用负担及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人力与质量控制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四个典型国家——德国、日本、美国、英国各自体系的特点,为我国的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潘奎琼  姜继红 《西部医学》2013,25(1):148-150
四川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超前于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照护问题,缺乏长期照护的保障机制,长期护理服务能力不足,专业照护的人力资源匮乏。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现应针对性的提出老年长期照护的对策,探索适合省内情况的长期护理照护模式,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慢性病老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居家照护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4—9月通过方便抽样,对抽取的360名社区居家慢性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问卷369份,其中有效问卷360份。社区慢性病老人对线上疾病诊疗、上门疾病诊疗、线上挂号预约、线上开具处方及配送相应药物、提供疫情防护生活用品等居家照护服务有较高需求。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居家照护服务、担心自身感染新冠肺炎、受疫情影响无法去医院做定期检查、自理能力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社区慢性病老人居家照护服务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须注意探讨疫情相关因素给老人生活健康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重视远程医疗在慢性病老人居家照护需求供给中可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蕴涵在失能老人照护活动中的公平与效率、人道与尊重、自由与平等、诚实与守信和以人为本等伦理原则,是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规避服务道德风险的根本价值所在。参与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家庭、政府、社区、订单企业和服务提供者等个体或组织,承载着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相应伦理职责。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做到精准养老,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基于客观评估工具对老年人进行分级照护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分级照护养老体系尚未健全。由此提出“建立基于老年人能力评估与需求的分级照护体系,为不同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健康管理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我国老年人分级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构建分级照护理论框架,确立老年人照护评估工具,建立分级照护等级划分标准和照护服务内容,创建适合我国养老机构的分级照护模型,建立老年人分级照护网络平台,使能力评估自动化、照护分级智能化、数据管理规范化。为我国养老分级照护制度改革、养老机构分级照护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为科学建立第三方评估、政府精准发放养老补贴、老年人科学购买养老服务、合理配置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