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建立利用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打印制作数字化个齿托盘的方法,通过体外研究评价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和常规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的效果。方法: 在标准下颌牙列模型上进行14颗树脂牙全冠预备,通过三维扫描获取预备体表面数据。利用牙科修复设计软件在每个预备体上确定边缘线位置,设计作为个齿托盘主体部分的解剖全冠和连接体形态,以及作为容纳印模材料空间的基底冠形态。在生成的个齿托盘主体数据外表面增加辅助固位装置,内表面生成组织终止点。设计及打印全牙列预备体模型1副,常规全牙列个别托盘A、B以及数字化个齿托盘各4副。使用个别托盘A采用一步法对全牙列预备体模型进行聚醚印模制取,使用个别托盘B和数字化个齿托盘采用分段取模方式完成聚醚印模制取,各重复制取4次。记录每次印模制取的时间及印模中每个预备体肩台及轴面/牙合面缺陷的数目,对每个预备体印模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制取印模的预备体合格率和预备体质量分布。结果: 常规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中肩台缺陷数目显著多于数字化个齿托盘法,轴面/牙合面缺陷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制取印模的预备体合格率高于常规法,预备体质量分布优于常规法。结论: 通过数字化方法可以实现个齿托盘的设计和制作,与常规法相比,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隐裂牙的全冠修复效果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4):156-157
目的 研究全冠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口腔门诊首次就诊的无牙髓炎症状、有牙髓炎症状或根尖炎症状的隐裂牙85颗,先对隐裂牙进行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临时全冠修复后,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再行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进行永久性修复.结果 经过两年的临床追踪效果良好,85颗经全冠修复的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表现,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周组织均正常.结论 全冠修复牙隐裂可防止牙体折裂,保存患牙、保持牙列的完整性,具有美观、舒适、咀嚼效能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极固宁TM涂布于金属烤瓷全冠活髓基牙牙预备体表面21 d对牙髓组织学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治疗需要而计划拔除的20颗前磨牙进行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其中每2颗牙均为同颌同名牙;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在牙预备体上直接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粘固暂时冠;观察组在牙预备体上涂布极固宁TM后用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粘固暂时冠.所有牙分别于牙体预备后21 d拔除,常规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评价牙髓组织反应.结果 活髓基牙经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21 d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牙髓组织反应无明显差别(P>0.05).牙髓组织的反应程度与牙预备体的剩余牙本质厚度(RDT)有关;RDT分别为491.76,503.88和487.32 μm的3个样本观察到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金属烤瓷全冠牙预备体表面涂布极固宁TM21 d对活髓基牙的牙髓组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三种粘接剂用于全冠粘接的边缘浮出量并行比较。方法 选用临床常用于全冠粘接的三种粘接剂以及三个不同的牙体预备锥度在离体牙上进行全冠粘接后边缘浮出量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粘接剂用于全冠粘固后全冠边缘浮出量从大到小依次为 :磷酸锌 >羧酸锌 >玻粘。不同牙体预备锥度的边缘浮出量为 :10°组 >15°组 >2 0°组。结论 粘接过程中不同粘接剂粘接全冠后 ,全冠的边缘浮出量各不相同。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牙体预备锥度可以减小全冠粘固后的边缘浮出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记录全冠修复体临床操作及工艺制作步骤所需的时间,比较常规印模与Triple-tray印模技术的差异。方法:由4名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对124名患者(130颗患牙)进行全冠修复治疗。口腔医师可以利用一副印模同时制取预备后牙齿及对颌牙列的石膏模型,并记录牙列间的牙尖交错关系。牙体预备后,采用Triple-tray法(76例,患牙80颗)和常规法(48例,患牙50颗)制取聚醚印模。记录印模材的用量、石膏用量、上架时间、全冠工艺制作时间以及临床试戴所用时间。对两种方法下各步骤所用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使用Triple-tray法制取印模和灌注石膏模型所用的材料量显著少于常规印模法所用的印模材量和石膏量(P<0.01);Triple-tray法制作全冠的工艺制作时间和临床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印模法所需的时间(P<0.01);Triple-tray印模技术还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可能的操作失误。结论:和常规印模法相比较,采用Triple-tray方法,可减少临床及工艺的操作时间,减少材料的消耗。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字化技术,以聚合度为评估指标,分析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学院学生临床前牙体预备培训后牙体预备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口腔医学专业三年级上学期学生40名,按46铸造金属全冠要求预备牙体;同时收集2017年云南省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牙预备体137颗。通过3shape D900L线激光扫描仪和Geomagic Wrap软件对所有预备体的颊舌向(BL)、近远中向(MD)聚合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40名学生预备的牙预备体平均聚合度为21°,BL和MD聚合度分别为20.5°、21.5°;口腔执业医师考试137颗牙预备体平均聚合度为29.91°,BL和MD聚合度分别为30.18°、29.64°。2组牙预备体平均聚合度和BL、MD聚合度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固定修复实验室教学后学生牙体预备聚合度总体水平高于同年执业医师考生水平;运用数字化量化评估使评估过程高效,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7.
赵要武  唐亮  马达 《广东医学》2002,23(12):1304-1305
目的:探讨排龈术在牙体或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83例患者共292颗牙,在牙体预备(或颈缘预备)之前及牙体预备完成后,将排龈线压入龈沟内进行排龈。结果:292颗牙排龈后,牙龈无撕裂,牙预备体与牙龈界限清晰占92%,牙预备体、印模边缘及模型肩台清晰,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好占89%。结论:排龈术在固定修复中可避免患牙的牙龈损伤,便于牙体预备,提高修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获得一种更为简便而准确的检查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方法:利用高流动性硅橡胶分别制取石膏代模间隙印模和牙预备体间隙印模,利用扫描仪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检测硅橡胶薄膜的透光率。结果:硅橡胶薄膜的透光率能准确的反映出其厚度。通过测量点获得的唇面硅橡胶薄膜厚度与直接读取获得的唇面整体的硅橡胶薄膜厚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石膏代模间隙印模和牙预备体间隙印模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流动性硅橡胶间隙印模测量金属烤瓷全冠适合性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极固宁治疗全冠牙体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极固宁脱敏剂对活髓牙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 将153例共计201颗经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的活髓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极固宁脱敏剂处理和空白处理,然后分别测试牙体预备后第14 d的冷诊VAS值、探诊VAS值.结果 实验组的冷诊VAS值(3.35±1.67)和探诊VAS值(2.77±2.48)均小于对照组的冷诊VAS值(4.73±2.25)和探诊VAS值(3.91±2.08)(P<0.05).结论 极固宁脱敏剂可有效降低活髓牙牙本质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髓腔固位对低(牙合)磨牙进行铸造全冠修复的临床应用同位效果,讨论髓腔固位的适应证、牙体预备、制作方法,分析提高抗力和同位力的因素.方法 对56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低(牙合)磨牙(包括隐裂牙及残冠等)应用髓腔固位法铸造全冠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4年.结果 56颗经修复的磨牙中,修复体固位良好,无脱落,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髓腔固位能较好地解决低(牙合)磨牙的全冠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了三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无牙颌红膏初印模及颌位记录的精度,为口内三维扫描仪应用于扫描无牙颌红膏初印模及颌位记录、制作临床诊断义齿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无牙颌患者红膏初印模6副,每副印模包含上颌初印模、下颌初印模和上颌背面的颌位记录。使用Dentscan Y500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扫描红膏初印模获取三角网格数据(stereolithography,STL)格式数据作为参考模型。分别使用i500,Trios 3和CEREC Primescan三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红膏初印模获取STL数据,重复3次作为实验组。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将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获得的数据与参考模型比较评价正确度,同一扫描仪三次扫描的数据互相比较评价精密度。将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的上颌数据与参考模型上颌数据配准,评价颌位记录扫描的形态误差。将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的下颌与颌位记录配准,评价下颌颌位的偏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三款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正确度、精密度和颌位记录的形态误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Bland-Altman图示法对三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的下颌颌位的一致性进行两两评价,判断其在垂直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偏移量的差异。结果: i500、Trios 3和CEREC Primescan三款扫描仪的正确度分别为:上颌(182.34±101.21) μm,(145.21±71.73) μm,(78.34±34.79) μm;下颌(106.42±21.63) μm,95.08(63.08) μm,(78.45±42.77) μm。扫描上、下颌时三款扫描仪的正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款扫描仪的精密度分别为:上颌147.65(156.30) μm,(147.54±83.33) μm,40.30(32.80) μm;下颌(90.96±30.77) μm,(53.73±23.56) μm,37.60(93.93) μm。扫描上颌时CEREC Primescan扫描仪精密度显著优于另两款扫描仪(P<0.05),扫描下颌时Trios 3和CEREC Primescan 扫描仪的精密度显著优于i500扫描仪(P<0.05),i500和Trios 3扫描仪扫描下颌的精密度优于上颌(P<0.05)。三款扫描仪扫描上、下颌初印模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在±300 μm范围内。扫描颌位记录的形态误差,i500扫描仪(337.68±128.54) μm,Trios 3扫描仪(342.89±195.41) μm,CEREC Primescan扫描仪(168.62±88.35) μm,i500扫描仪和Trios 3扫描仪的95%置信区间上限大于300 μm,CEREC Primescan扫描仪显著优于i500扫描仪(P<0.05)。扫描测量的下颌颌位,垂直差异:i500扫描仪(0.83±0.56) mm,Trios 3扫描仪(0.80±0.45) mm,CEREC Primescan扫描仪(0.91±0.75) mm;水平前后差异:i500扫描仪(0.79±0.58) mm,Trios 3扫描仪(0.62±0.18) mm,CEREC Primescan扫描仪(0.53±0.53) mm;水平左右差异:i500扫描仪(0.95±0.59) mm,Trios 3扫描仪(0.69±0.45) mm,CEREC Primescan扫描仪(0.60±0.22) mm。Bland-Altman图示法三款扫描仪扫描获得的下颌颌位在垂直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偏移量两两之间比较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三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上、下颌红膏初印模表现出较好的正确度和精密度, i500和Trios 3扫描仪记录的颌位记录的误差较大,但仅作为初始颌位记录使用,提示临床医生可以使用这三种口内三维扫描仪应用于数字化全口义齿前期数据获取来制作诊断义齿和个别托盘,减少将红膏初印模长途寄运至技工室导致的红膏碰撞破损及高温变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镍铬合金铸造全冠与金钯合金铸造全冠适合性的差异。方法:选取日进标准下颌第一磨牙铸造全冠预备体30颗,分为两组,每组15颗。第一组制作镍铬合金铸造全冠,第二组制作金钯合金铸造全冠,在扫描仪下测量边缘间隙及内间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镍铬合金铸造全冠边缘间隙的平均值为(95.760 0±2.444 76)μm,轴面内间隙的平均值为(68.240 0±3.108 24)μm,面内间隙的平均值为(188.600 0±4.533 21)μm;金钯合金铸造全冠边缘间隙的平均值为(79.666 7±2.644 85)μm,轴面内间隙的平均值为(52.226 7±2.930 01)μm,面内间隙的平均值为(148.873 3±2.998 92)μm,相同间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钯合金铸造全冠的适合性优于镍铬合金铸造全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超声器械与金刚砂车针预备所形成的肩台表面粗糙度的差异,为超声肩台预备的临床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1)6颗离体前磨牙颊舌侧的不同区域分别使用不同粗糙度的金刚砂车针进行预备,聚醚橡胶制取肩台区印模,三维形貌测量激光显微镜(three-dimensional topography measurement laser microscope, 3-D TMLM)扫描印模并比较表面粗糙度。(2)6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的近、远中分别使用金刚砂车针和超声器械进行预备,聚醚橡胶制取肩台区印模,3-D TMLM扫描印模并比较表面粗糙度,牙科显微镜(×25)观察肩台表面形态。(3)上颌对称同名离体前牙20颗,灌注标准模型后随机分为超声器械组和金刚砂车针组,于仿头模上牙体预备后聚醚橡胶制取肩台印模;扫描并对比肩台印模近中、中央、远中区域表面粗糙度。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不同区域内预备体肩台和印模肩台的Ra和Rz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超声器械预备后肩台印模表面粗糙度[Ra:(6.59±2.33) μm,Rz:(34.69±7.29) μm]明显小于金刚砂车针[Ra:(21.79±4.89) μm,Rz:(91.69±14.82) μm](P<0.05);牙科显微镜下可见超声预备的肩台形态清晰连续。(3)超声器械预备后肩台印模各区域的表面粗糙度Ra均小于金刚砂车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器械预备后肩台印模各区域表面粗糙度R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金刚砂车针预备后肩台印模在近中及远中区域的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中央区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器械可获得更光滑的肩台表面,尤其可以显著改善肩台近邻面处的预备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牙本质肩领不同厚度和高度对纤维桩核冠修复后前磨牙抗折性的影响.方法 72颗下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4颗,预备牙本质肩领高度分别为1、2、3 mm;每一高度组再随机分为3亚组,各8颗,预备牙本质肩领厚度颊舌、近远中分别为1.O、0.5 mm,1.5、1.0 mm,2.0、1.5 mm.所有样本牙行纤维桩核冠修复后于万能实验机上加载,记录牙体折裂时载荷值及折裂模式.结果 折裂载荷均值显示:高度1 mm,厚度颊舌1.0 mm、近远中0.5 mm组最小,高度3 mm,厚度颊舌2.0 mm、近远中1.5mm组最大;单因素方差分析,高度一致时随厚度增加载荷均值提高,高度1 mm时厚度颊舌1.0 mm、近远中0.5 mm组与厚度颊舌1.5 mm、近远中1.0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厚度一致时随高度增加载荷均值提高,厚度颊舌1.Omm、近远中0.5 mm时,高度2 mm组与高度3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维桩核冠修复后的前磨牙牙本质肩领高1 mm、颊舌向厚1.0 mm、近远中厚0.5 mm即可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牙本质肩领高度和厚度对前磨牙的抗折性交互作用,若牙本质肩领过薄/过低可通过保留更高的肩领高度/更厚的肩领厚度获得更大的抗折性能.  相似文献   

15.
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取模环境下TRIOS数字印模的精密度,并与口外模型扫描的精密度比较。方法:制作6个#14~#17树脂牙列,其中#16为离体牙的全瓷冠预备体。对树脂牙列分别进行:(1)硅橡胶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3Shape D700模型扫描仪重复扫描10次;(2)固定于仿头模内,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重复扫描10次。Geomagic Qualify12.0对重复扫描数据两两进行最佳拟合对齐和3D比较,分别输出配准数据间的平均偏差(averaged errors,AE)和差异分布彩图。秩和检验定量分析数字印模组与模型组AE的差异,根据差异分布彩图定性描述偏差分布特征。结果: 数字印模组AE均数为7.058 281 μm,高于模型组4.092 363 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数字印模组AE的均数和中位数均小于10 μm,表明扫描数据间一致性良好。模型组偏差分布均匀,数字印模组偏差较大区域主要分布于肩台及邻面区域。结论:TRIOS数字印模精密度良好,可达到临床应用要求,预备体肩台及邻面区域为扫描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成年人后牙失去邻牙合接触后的三维位置变化,从近远中向、颊舌向、牙合龈向以及三维方向的移动幅度和移动速度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2019年1月1日至2月28日20例金属桩核修复的病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所修复牙齿在治疗前均存在完整的近中、远中及咬合接触,桩核牙体预备时去除全部邻牙合接触。在桩核修复牙体预备后当日和戴入金属桩核当日,分别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桩核预备体的三维位置。在软件内测量牙齿在近远中向、颊舌向、牙合龈向的移动幅度,并由此计算牙齿在三维方向的移动幅度,再根据两次扫描的时间间隔计算牙齿的移动速度。结果: 受试者女性和男性各10人,平均年龄为(29.5±4.9)岁,平均观察时间为(10.9±2.7) d。牙齿的平均移动幅度在近远中向为(134.8±61.2) μm、颊舌向为(110.3±39.5) μm、牙合龈向为(104.8±57.5) μm、三维方向为(211.4±71.0) μm。女性的牙齿移动幅度在近远中向、颊舌向和三维方向上显著高于男性(P<0.05)。牙齿的平均移动速度在近远中向为(13.1±7.8) μm/d、颊舌向为(10.6±4.5) μm/d、牙合龈向为(10.1±6.8) μm/d、三维方向为(20.5±9.7) μm/d,女性的牙齿移动速度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上显著高于男性(P<0.05),在三维方向上女性的牙齿移动速度略高于男性[(24.0±11.2) μm/d vs. (16.9±6.7) μm/d],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然牙在失去邻牙合接触后,其三维位置会发生变化,且女性比男性的牙齿移动幅度更大、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刃状边缘补偿角度对多层氧化锆全瓷冠和传统均质氧化锆全瓷冠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刃状边缘的下颌第一磨牙树脂牙预备体试件,使用三维牙颌模型扫描仪扫描试件,得到其三维数字模型。将数字模型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软件中,设计出牙合面形态相同的三种边缘补偿角度分别为30°、45°、60°的全冠三维数字模型,并将其导入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软件中,加工出三种不同边缘补偿角度的多层和均质氧化锆全瓷冠各10个,共60个。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下检测各个牙冠的断裂载荷。结果: 多层和均质氧化锆全瓷冠的平均断裂载荷,30°组分别为 (4 322.86±610.07) N和(5 914.12±596.80) N,45°组分别为(5 264.82±883.76) N和(5 220.83±563.38) N,60°组分别为(4 900.42±345.41) N和(5 050.22±560.24) N,其中30°组中多层氧化锆全瓷冠的断裂载荷明显小于均质氧化锆全瓷冠的断裂载荷(P<0.05), 45°组和60°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层氧化锆全瓷冠中,30°组氧化锆全瓷冠的断裂载荷明显低于45°组(P<0.05), 30°组与60°组、45°组与6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均质氧化锆全瓷冠中,30°组高于45°组,30°组高于60°组(P<0.05), 45°组与6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不同边缘补偿角度制作的均质和多层氧化锆全瓷冠的断裂载荷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在使用传统氧化锆全瓷冠时推荐使用较小的边缘补偿角度,而在使用多层氧化锆全瓷冠时推荐使用的边缘补偿角度为4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评价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直接法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方法: 采用标准树脂牙右下第一磨牙54颗,制作硬质硅橡胶和透明硅橡胶两种印章复制牙冠外形,并进行牙合贴面预备及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试验共分为9组:按照不同印章(硬质硅橡胶或透明硅橡胶)、牙合面预备量(1 mm或2 mm)和不同复合树脂材料(通用型复合树脂或整块充填复合树脂)分为8个实验组,对照组为CAD/CAM生物复制方法进行间接修复。牙合贴面修复完成后进行模型扫描,并与修复前原始牙冠形态的扫描数据进行3D比较,按牙合面及轴面分别计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RMS值。结果: 牙合面RMS值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为(0.136±0.031) mm,透明硅橡胶印章法组为(0.130±0.024) mm,对照组为(0.130±0.009)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轴面RMS值分别为(0.135±0.020) mm、(0.147±0.021) mm及(0.153±0.014) mm,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最小(P<0.05)。两种改良式印章法在2 mm厚的通用型树脂组牙合面平均RMS值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进行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具有较高的形态准确性,硬质硅橡胶印章法所得修复体的轴面形态更佳。当修复体牙合面厚度为2 mm时,使用整块充填复合树脂具有更准确的牙合面形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三维测量研究经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后窦内骨高度和骨体积的变化,分析影响窦内骨增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38例牙列缺损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后不植骨同期植入44 枚种植体。比较分析术前和术后9~68 个月拍摄的CBCT, 测量种植体颊侧、腭侧、近中和远中位点的窦内新增骨高度,通过Mimics软件建模配准,布尔(Boolean)运算计算出上颌窦内新增的骨体积,并且分析影响窦内新增骨高度和新增骨体积的相关因素, 根尖片追踪监测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 术前上颌窦底平均剩余牙槽骨高度 (residual bone height, RBH)为(3.41±1.23) mm,种植体突入长度(protruded length, PL)为(3.41±1.28) mm, 种植体周围各位点窦内新增骨高度远中为(2.44±1.23) mm、近中为(2.88±1.20) mm、颊侧为(2.83±1.22) mm和腭侧为(2.96±1.16) mm,术后窦内平均新增骨高度为(2.78±1.13) mm,窦内新增骨体积为(122.15±73.27) mm3。多因素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吸烟等因素后,窦内平均新增骨高度与PL和成骨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前RBH呈负相关, 而窦内新增骨体积与PL和成骨时间呈正相关。观察期内种植体成功率100%,平均边缘骨吸收为0(0~1.41) mm。结论: 经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可增加种植体周围窦内骨高度,不植骨亦可以获得窦内一定体积的新骨形成,RBH、PL及成骨时间均是影响窦内成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应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带环舌侧自制拉钩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共30例,同一患者下颌左右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带环舌侧自制拉钩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对照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结果 实验组关闭间隙速度平均( 0.97±0.03 )mm/月,对照组平均(0.74±0.03 )mm/月(P<0.01);实验组磨牙位置调整较快、未发生磨牙舌侧倾斜、近中倾斜.结论 应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带环舌侧自制拉钩带Ⅱ类牵引调整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磨牙关系,速度快,能较好地保持下颌磨牙正常位置,避免舌侧及近中倾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整磨牙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