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舌诊,是祖国医学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祖国医学认为,“心开窍于舌”,肾经经络“挟舌本”,脾经经络“连舌本”、“散舌下”。正是由于人之气血强弱,机体盛衰,病情轻重都可以在舌上反映出来,所以它在诊断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舌诊中包括舌质和舌苔两部分。古人认为“舌苔乃胃气之熏蒸”而成。久病者,从起病到就诊,业经一段病理变化过程,其舌必有病变表现。依此,可推断疾病的性质。而新病者,尤起病迅急之证,  相似文献   

3.
4.
简析中风发病与死亡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兴  杜淑云 《中医杂志》1999,40(8):508-509
中风发病和死亡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及昼夜消长节律均有密切关系。《灵枢·岁露篇》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近年来,时间生物医学也揭示了疾病发展与生物节律有关,这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吻合,笔者对北京矿务局总医院神经科病房1995~1997年收治的148例死亡患者进行了发病和死亡时间与季节、时辰的统计分析。 148例患者中男性91例(61.49%),女性57例(38.51%),年龄最小40岁,最大92岁,60岁以上者107例,占72.30%,平均死亡年龄为60.83岁。发病时  相似文献   

5.
王世宏  周透萍 《中医杂志》1998,39(5):316-316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老年人病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又远比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及其他脑血管疾病高,且来势急骤,发病突然,予后凶险。其发病时间,多在白天活动状态下突发,医学界常依此作为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缺血性中风)相鉴别的特点之一。本文尝试运用“子午流注”学说来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7.
人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本文探讨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对215例中风死亡病例进行了发病及死亡时间节律的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发病以未时及酉时最高,各31例;丑时最低,6例;死亡以子时最高,25例;寅时最低,12例;发病日期以8日最高,12例;12日最低,3例;死亡日期以10日最高,12例,12日最低,2例;星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常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是AMI猝死的原因之一,为早期了解AMI各种心律失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总结治疗经验,减少死亡率,现将我院1999-2009年来收治的100例AMI并发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邵念方 《中医杂志》1990,31(2):33-34
为了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我们对13例急性心肌梗塞死亡患者进行分析,希冀从发病季节、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发病诱因、死亡时间、梗塞部位、临终心电图等方面寻求其规律,并进一步对其直接致死原因,如药证不待、脾胃损伤、劳累过度等方面,尤其是对药证不符这一最多见的致死原因进行深入探讨,这对指导急性心肌梗塞的辨证论治是会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住院患者死亡病历100例,将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首,单病种以细菌性肺炎为多。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是老年患者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与老年基础病、营养状态、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有关,应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用“十二时辰分析法”和“四时阶段分析法”对 4 6 4例肾绞痛病人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昼夜十二时辰中 ,午时以前发病人数多于午时以后 (χ2 =2 8.2 12 0 ,P<0 .0 0 5 ) ;而在昼夜四时间段内平旦组发病人数则多于其它时间段。结论 :肾绞痛的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对患者死亡时间规律的临床研究属于时间医学( chronomedicne)范畴.时间医学是现代医学与时间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时间医学出现了时间生理学、时间病理学、时间治疗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护理学等分支学科.在中医古籍里富含时间医学思想,国内相关时间医学的临床报道也大量引用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目前,有关患者死亡时间规律的研究报道不多,现将近年来对患者死亡时间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本组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六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254例急性心肌梗塞,是从1964年到65年和70年到73年的住院病人,全部病例有典型病史、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与血清酶的测定。在254例中,死亡38例,病死率14.9%,疗效满意。为了提高疗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住院病例死亡时间的调查分析,探讨其在年度、昼夜和月相等方面的分布规律。死亡人数的年度分布大致为两个死亡高峰相:冬季与夏季;12月、1月与6月;小寒与小满。昼夜分布亦有两个死亡高峰时段:亥丑寅与巳午未。从一定角度证明了中医特色之一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5.
机体的气血运行是随着自然界阴阳消长周期而呈现周期性的盛衰,此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参”。只有气血的正常流注,才有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流注终止,则神机化火,生命终止。本文试以人的病死时间为基点,对子午流注及其病死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子午流注时间规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为子午流注时间医学防治缺血性中风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方法收集重庆市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缺血性中风患者586例的发病资料,应用圆分布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结果经圆分布统计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具有一定季节集中趋势,发病高峰为11月24日,高峰期为8月9日至次年3月11日(r=0.1824,P0.05)。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的值日经,经圆分布统计分析,值日经为足厥阴肝经的时段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趋势(r=0.089,P0.05)。分析昼夜24 h的发病时间规律发现,发病高峰为7时13分,高峰期为2时33分至11时53分(r=0.4732,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全年散发但仍具有一定季节集中趋势,集中趋势相对较弱,发病高峰期为秋冬交替季节,提示在这一时期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能会减少缺血性中风发病。根据子午流注纳甲法分析发病值日经周期规律,足厥阴肝经值日时段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趋势。结合子午流注纳子法时辰周期分析,缺血性中风发病的高峰为辰时,即气血流注于足阳明胃经时易于发病,所以在缺血性中风防治措施中应重视调和肝经与胃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1月内收集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均无效死亡,原因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3,18(11):672-676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原心病专业委员会曾组织全国多地区对12年间7823例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时间进行调查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该病发病和死亡的年、月、日、时、节气、月相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和监测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9.
据1991年第12期《中西医结合杂志》报道:吕建强等对山东省5家综合性医院1980~1985年期间确诊的103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发病时间以6∶00~8∶00时间段为最多,占20.5%,呈现一发病高峰。并且,凌晨至上午(4∶00~12∶00)发病数明显多于下午(12∶00~20∶00)和夜间(20∶00~次日4∶00)时间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08例进展性中风的症状始发时间分布与总病例数发病时间分布稍有差  相似文献   

20.
<正> 张某,男性,67岁。于5月21日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入院。追问病史,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已数年。今日上午,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心前区疼痛,持续约半小时,口服硝酸甘油片不能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