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苦参素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均常规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基础护肝治疗。干扰素组在基础护肝治疗同时,肌注重组α-2b干扰素,疗程6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肌注苦参素,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期检测肝功、血清HBV标志物,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L)。结果 肝功复常率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HBeAg,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01);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扰素组HA、PCⅢ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联合治疗组HA,LN治疗后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PCⅢ治疗后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苦参素与α.干扰素两者合同,能起到互补和协同作用,提高抗病毒、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奎  李小秋  徐哲  刘凤葵 《武警医学》2003,14(9):538-54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接受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α-1b500MU,1/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拉米夫定100mg,1/d;联用12个月.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干扰素α-1b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用药期间未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干扰素疗效好,为一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其中3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病愈后差^[1,2],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低HBV感染是我们的当务之急。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3].国外报道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年内复发率超过50%。为了解干扰素-α对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我们观察了干扰素-α治疗效果并记录随访24个月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抑制慢性乙肝DNA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但其产生的病毒变异等耐药现象而致病情反复 ,甚至加重等问题[1] ,更引起了肝病学界的密切关注。为寻求对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2 0 0 0年 1月以来 ,我们应用干扰素+苦参素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效果较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4 3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 2 0 0 0年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 ] ;(2 )服用拉米夫定 (10 0mg/天 ,1次 /天 )后HBV DNA转阴、丙氨酸转氨酶 (ALT)复常 ,继续服用拉米夫定后…  相似文献   

5.
干扰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何念海,顾长海,胡大荣,王宇明关键词干扰素α;肝炎,病毒性,乙型;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2抗病毒治疗是慢性肝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干扰素(IFN)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 ,而且一定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 ,肝内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有减轻。本研究观察安福隆 (为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人干扰素α 2b的商品名 )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素变化及外周血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Ⅳ·C)、层连蛋白 (LN)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 4 0例患者为 2 0 0 1年 2月份至今我院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 ,男 36例 ,女 4例 ,年龄 184 1岁 ,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安福隆剂量…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但单用一种抗HBV药物疗效往往不佳,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为雷米夫定和干扰素-α,国内有学者认为采用雷米夫定干扰素-α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虽能减少YMDD变异,但不能提高抗乙肝病毒疗效。因此我们采取两者联合应用了解其能否提高抗病毒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现已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到目前为止 ,干扰素仍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有效药物 ,然而该药由于价格较贵尚不能普遍应用 ,为探讨价廉的有效药物 ,笔者使用博尔泰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6 3例 ,获得与干扰素相近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6 3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 1999年 12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67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 (干扰素 5 0 0万U组 ) 3 4例和对照组 (干扰素 3 0 0万U组 ) 3 3例 ,两组均给予口服肌苷、维生素及静滴甘利欣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干扰素 5 0 0万U肌注 1次 /d ,2周后改为 3次 /周 ,总疗程 2 4周 ,对照组给予干扰素 3 0 0万U ,用法与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 88 2 % ,84.8%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抗 HBe血清转化率和HBV DNA近期阴转率分别为 5 8.88% ,2 7 3 %和 76.5 % ,45 5 % ,两者比较 (P <0 0 5 ) ;不良反应率两组相似 (P >0 0 5 )。结论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一定范围内 ,其近期疗效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50%。尽管多数被感染者机体具有清除病毒的免疫功能,但仍有部份人长期携带。预防乙型肝炎的最好方法是及早接种疫苗,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及其它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我国HBV感染率为609/5左右,人群中约有10%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解放军302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扰素治疗组36例,保肝治疗组38例。干扰素治疗组给予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500万U每日肌肉注射1次(15d),以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6个月),保肝治疗组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通过对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在1,3,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106、5UL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ULN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好,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达70%,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的30.8%。干扰素α-2b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31例(占86.1%)、流感样症状22例(61.1%)、白细胞减少32例(占88.9%)等。不良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3.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陈充抒  刘祖德 《武警医学》2006,17(4):287-288
目前有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但真正为大家所公认的只有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等)两类药物.近年来,于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但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就我院2005年以来用不同剂型的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54例进行总结,并将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中,采用干扰素(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单纯的护肝药物治疗、IFNα-2b(肌注),及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三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血清HBV-DNA及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联合组的HBV-DNA下降程度及HBsAg阴转率则高于IFN-α2b组(P〈0.05);完全应答率和部分应答率比较,IFN-α2b组和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则高于IFN-α2b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发挥协同抗病毒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112例。A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治疗,B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疗效、HbeAg和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高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低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低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92/112),B组为84.82%(95/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黄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茵黄胶囊治疗组和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各100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乙型肝炎血清阴转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88.0%,6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黄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与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抑制、清除乙肝病毒,对缓和肝.脏炎症及阻断肝脏纤维化发展进程均有明显作用,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普通干扰素的达峰时间是10h,半衰期约4h,体内血药浓度呈最大、最小两条浓度差异不明显的平滑曲线.需坚持隔13给药才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抑制病毒复制。相对而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药动学性质及生物利用度更加稳定,药物吸收率减缓,血药浓度可维持168h左右,每周给换药1次即可保证CHB患者血清药物浓度在给药期间实现生化学应答效果。我院临床循证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替比夫定为一种新型有效的第三代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左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它有效地整合了干扰素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优点,也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妊娠B级核苷类似物。作为有效抗HBV药物,替比夫定已在我国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和TNF-α活性,探索应用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后它们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β,IL-6和TNF-α。结果 (1)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中HBeAg和HBV-DNA阴转的29例中,治疗前IL-1β、IL-6和TNF-α明显高于未转阴组(P<0.01,P<0.05和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活性测定可以作为评估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加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法的优点。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50μg/次,隔日1次,肌肉注射)加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为6~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对照组49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治疗(方法同前)。结果①治疗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9.03%和38.71%;对照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57%和36.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6、12、18个月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66.13%、83.87%和88.71%,对照组为8.16%、53.06%和5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性别、年龄对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影响,治疗前HBVDNA〈6log10拷贝/ml者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④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发热及血象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2.26%和27.42%,对照组分别为36.73%和3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无明显差异,但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明显高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拉米夫定的耐药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