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药物阿司匹林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阿司匹林的药效且减少其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从而为阿司匹林新剂型的研发提供方向。方法通过分析与归纳文献内容等方法对阿司匹林不同剂型的研究意义、方法及结果等进行了论述。结果提出了当前的肠溶剂、缓释或控释剂、复方制剂、泡腾片等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明了阿司匹林剂型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结论缓释控释剂型将是阿司匹林剂型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辅料,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药效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在新剂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洁明  何仲贵 《中国药房》2003,14(3):179-181
近十几年来 ,随着新剂型的发展和完善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开发。本文结合新剂型的特点对表面活性剂的新应用作一综述。1缓、控释剂型为了能较持久的传递药物 ,减少用药频率 ,降低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提高药效和安全性 ,近年来人们常将药物制成缓、控释剂 ,如缓释骨架片、膜控释包衣片、微球、微囊等。其中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1 1骨架材料表面活性剂与其它骨架材料混合使用 ,可以控制释药速率 ,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如 :氨茶碱缓释片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硬脂酸甘油酯和微晶纤维素混合作为生物溶蚀性骨架材…  相似文献   

3.
栾芙蓉  蒋琳兰 《医药导报》2008,27(5):562-564
随着固体分散技术、环糊精包合技术、微型包囊与微型成球技术、脂质体、微乳等缓控释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口服缓控释制剂得到应用。缓释片、控释液体制剂、缓释干混悬剂等新剂型的研究日渐深入,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随着药剂学及工艺技术的发展.局麻药的缓释剂型及其它剂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局麻药研究重点已转向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和局麻药用途的扩展。本文将综述局麻药微球、脂质体、水凝胶及微囊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种新剂型的长时效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口服缓控释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为缓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常见的骨架型、包衣型、渗透泵型、微囊型、混合型等白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结构及其对体外释药的影响分别加以概述。结果:同一药物,可以考虑制成不同的剂型结构,同一剂型结构又可以根据需求制成不同的剂型。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药现代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钰  肖树雄  江荣高 《中国药业》2006,15(5):64-64,I0002,I0003
中药制剂的新剂型研究是对传统中药制剂的革新,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造,又要吸取西方医药技术和现代科学理论,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研制符合三小、三效、五方便的中药新剂型,尤其要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研究适合中药的缓释制刺、控释制剂及靶向药物制剂。该文就近年来几种中药剂型研究与发展的情况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口服缓控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特定年龄儿童的需求相匹配,是目前药物剂型研发的热点。我们通过调研国内外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现状及儿童可用的上市口服缓释制剂药品品种情况,对儿童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为中国儿童用药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缓释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缓(控)释制剂是指具有比普通制剂药效维持时间较长的制剂,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剂型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缓释、控释制剂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释药过程,缓释制剂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一级动力学),而控制释制剂则要求缓慢地恒速成或接近恒速释放(0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缓(控)释制剂是指具有比普通制剂药效维持时间较长的制剂,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剂型比较,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缓释、控释制剂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释药过程,缓释制剂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一级动力学),而控制释制剂则要求缓慢地恒速成或接近恒速释放(0级动力学)[1].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16):2281-2284
目的:综述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骨架片""渗透泵片""纳米技术""缓控释制剂"等为关键词,在Elsevier期刊、清华大学镜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源检索相关文献,筛选2009-2014年口服缓控释系统的释药机制、剂型及制备技术等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51 055篇,其中有效文献237篇。口服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主要有扩散、溶蚀、溶出、渗透泵和离子交换等,常用剂型有骨架片、渗透泵片、胃滞留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定时脉冲胶囊等,最新的制备技术有纳米制剂技术、靶向制剂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和半固体制剂技术等。结论: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缓控释制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钟荣翠 《北方药学》2015,(5):153-154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缓释、控释制剂越来越多。在使用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后会在长时间内不断释放药效,实现长时间的药效控制作用。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能够通过预定时间与速度,根据预定速度在限定的时间内释放药效,使人体血药浓度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以内[1]。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由于生物科学等新兴学科对药学的影响,药剂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制剂领域,药物制剂从物理药剂学向生物药剂学及临床药剂学方向发展,控(缓)释制剂、靶向药物制剂等新剂型应时而生,改进了常规服药方法,提高了给药质量。 口服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虽同属长效制剂,但它们的释药规律、释药精度及血药浓度曲线等方面都有质的区别,概念上不能混淆。目前常出现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概念混淆现象,应该纠正。 一、剂型发展过程。 药物剂型研究从夏禹的酒曲、商代的汤液至今已有4000年历史。“丸、散、膏、丹”家喻户晓,对祖国医药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剂型处于落后状态、应大力研究开发。据资料报道,药物制剂从常规制剂到靶向药物制剂,按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代:第一代为常规制剂;第二代为缓释制剂;第三代为控释制剂;第四代为靶向药物制剂。  相似文献   

13.
中药现代制剂技术生产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近些年来,中药制剂的生产运用了一些新辅料、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设备,如逆流萃取、透析法、超滤技术、喷雾干燥、无菌分装、冷冻干燥、微波灭菌与干燥、超细粉碎、固体分散、包合物、微型包囊等新工艺;发展了新型给药制剂制备技术,改进了中药的剂型,如多层或复合膜剂、环糊精包合物与微型胶囊等速度性缓释控释制剂,以及脂质体、微球、磁性药物等靶向性控释制剂等新剂型.  相似文献   

14.
张正义 《黑龙江医药》1998,11(3):167-167
药物制剂的发展逐步从60年代偏重制剂的工艺及表现质量转向制剂因素与体内关系的研究。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医药的控释、缓释剂型得到一定发展,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使免疫靶向给药成为可能。有人将药物剂型按发展顺序分为四代:第一代是一般剂型,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第二代是缓释剂型;第三代是控释缓释剂;第四代是靶向给药制剂。本文主要介绍第二代、第三代剂型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哮喘、胃酸分泌、关节炎、偏头疼等都有昼夜节律性.例如哮喘、心肌梗死等多在凌晨发作,因而传统制剂不能在最危险的时段有效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而新型的缓释、控释制剂是新剂型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极大地提高药品的科技含量,加速药物制剂的研究速度,使得药物剂型不断增加与更新,制剂的质与量不断提高,促进人类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药物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国内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期刊中与药物缓释,控制释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的技术发展迅速,其研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剂型方面综述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阐述我国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结果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相对滞后,发展中存在一些困难。结论中药缓控释制剂是顺应现代医疗需要的新剂型,有很多显著的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李燕敏  冯耀荣  陈锋 《中国药师》2013,16(5):764-767
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与制剂装备的不断发展,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口服缓释固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新辅料的开发、生产,微丸在缓控释领域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被公认为是理想的缓释剂型之一,是目前口服缓释控释固体制剂发展的新方向[1].缓控释微丸,是由药物与阻滞剂混合制成的小丸或者先制成普通丸芯而后再包缓控释膜而成的小型丸剂,直径在0.5~1.5mm,可以装入胶囊或压成片剂等其他固体制剂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缓 (控 )释制剂是指具有比普通制剂药效维持时间较长的制剂 ,每日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剂型比较 ,至少减少一次或用药的间隔时间有所延长。缓释、控释制剂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释药过程 ,缓释制剂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 (一级动力学 ) ,而控制释制剂则要求缓慢地恒速成或接近恒速释放 (0级动力学 ) [1] 。由于缓释制剂可具有不同的缓释特性 ,国外上市的缓释制剂常采用不同名称 ,包括缓释放 (slowrelease)、持续释放 (sustainedrelease)、延期释放 (de layedrelease)、延长释放 (prolongedrelease)、程序释放(programmedrelease)、定时释放 (timer…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型、口服缓释和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靶向给药系统(TDS)、纳米控释系统等不同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用药方法,以及在新世纪的研究发展趋势,为药物剂型的开发研究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