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罗琥捷  李临生  段二红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127-1129,1176
<正>肺靶向药物载体主要有脂质体、微粒、纳米粒、乳剂和环糊精等。这些粒径微小的药物存储体系被称为微存储系统。它们具有载体用量少、药物荷载量高、粒径和渗透力可控、释放药物速率可控、毒性低、副作用少等优点。1脂质体(Liposome,LS)目前,利用脂质体向肺部传送的药物有: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去炎松丙酮磷酸盐),皮质类固醇(如氯地米松二丙酸盐),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止痛剂(如芬太奴),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缩氨酸/蛋白质(如阳离子缩氨酸CM3、胰岛素),抗癌药物(如9-硝基喜树碱)和基因等。  相似文献   

2.
荧光量子点在纳米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量子点是一类新型无机纳米荧光探针,在长时间、多色的荧光成像和检测中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量子点标记技术推动了纳米药物在细胞、活体动物水平上的研究;基于量子点和荧光成像技术开发的集靶向、成像和治疗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纳米药物,有望应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本文从量子点作为纳米药物载体、量子点标记纳米药物载体、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用于纳米药物释放研究以及多功能纳米药物开发这四个方面综述了荧光量子点技术用于纳米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自杀基因/前体药物系统抗肿瘤作用效果显著,但自杀基因肿瘤靶向识别性差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基于叶酸偶联脂质体(FL)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量子点(QD)荧光标记的高灵敏性及光稳定性、HSV-tk自杀基因独特的旁观者效应,本研究拟开发多功能纳米载体-叶酸靶向量子点标记的HSV-TK基因脂质体(FL/QD-TK),并检测此载体系统在肝癌诊治一体化中作用。 【方法】 构筑FL/QD-TK并进行表征后,利用MTT法、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活体荧光成像仪及裸鼠移植瘤模型等方法对其体内外靶向性成像和治疗肝癌的作用及生物安全性进行研究。 【结果】 多功能纳米载体FL/QD-TK合成方法稳定,形貌均一,对叶酸受体高表达的Bel-7402肝癌细胞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杀伤作用,而对叶酸受体低表达的HepG2细胞靶向杀伤作用较弱。FL/QD-TK可实时示踪TK基因在Bel-7402荷瘤裸鼠体内的运输与分布,实现了在肿瘤部位的靶向富集,系统性给药并联合GCV取得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同时对各脏器组织形态学和血清学指标无影响。 【结论】 新型多功能纳米载体FL/QD-TK可在体外靶向和选择性杀伤叶酸受体高表达肝癌细胞,在体内可视化示踪TK基因治疗肿瘤并具备了较好的生物安全性,FL/QD-TK作为一种潜在的高效低毒的纳米药物有望应用于肝癌的诊治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抗艾滋病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艾滋病药物的发现及使用有效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治疗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清除体内特定部位的HIV病毒.为此,人们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制备各种形式的抗艾滋病药物递送载体.如纳米粒、脂质体、树状大分子等,希望针对不同细胞和解剖学的病原体库进行靶向药物递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抗艾滋病药物靶向制剂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5.
药剂学纳米载体已经被用于治疗性和诊断性物质的实验性或临床性递送。随着疾病的发展,对纳米载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产生了多功能纳米载体。随着在药物递送系统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很多载体可以集合一种功能或两种(及以上)功能于一身。本文对多功能纳米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主要介绍长循环纳米载体、靶向配体修饰的长循环纳米载体、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载体和穿透性的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6.
脂质体自60年代发现以来被作为细胞模型和药物载体进行研究。近年来,脂质体载药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成为倍受青睐的新型靶向释药系统。脂质体属于纳米级药物载体,具有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脂质体本身对人体无毒,无免疫原性,适合于生物体内降解,在血液中稳定。  相似文献   

7.
磁性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ou PH  Yao LQ  Qin XY  Shen XZ  Liu YS  Lu WY  Yao 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73-2076
目的 观察磁性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效果。方法 应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磁性阿霉素脂质体,考察其粒径大小和形态结构;进行体内靶向定位实验;在大肠癌肿瘤组织内植入磁铁,尾静脉给药,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测定其对裸鼠大肠癌的瘤重抑制率和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 磁性阿霉素脂质体平均粒径230nm,磁性颗粒均匀分布于脂质体中。应用磁性脂质体加磁场的方式给药显著提高靶部位化疗药物浓度。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阿霉素脂质体显著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结论 作为化疗药物的新型载体,磁性阿霉素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磁靶向定位作用和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靶向肿瘤的纳米载体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载体可以通过靶向作用更有效地输送抗肿瘤药物和影像材料用于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本文对靶向肿瘤的纳米药物载体研究的近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从靶向载体制剂设计和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靶点选择、靶向机制以及载体结构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期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目前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一线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强等缺点,将药物与递送系统相结合,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到达感染部位,是提高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良好策略。合成及仿生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抗真菌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发展。合成载体递药系统如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微球等,能改善抗真菌药物的理化性质、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提高靶向性和降低毒副作用;细胞膜仿生载体递药系统如巨噬细胞膜、红细胞膜包裹递药系统等,保留了体细胞的膜结构,用来包载抗真菌药物能赋予其各种生物功能和特异靶向性,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毒性。本文就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IFI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展望了新型仿生载体在抗真菌药物递送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核酸适配体是一类能特异性地靶向特定抗原的单链寡聚核苷酸。较之常用的抗体等靶头向性配体,适配体体积相对较小、免疫原性较低且易于体外筛选。目前,以适配体靶向肿瘤的纳米递送系统通常有3类:第1类将适配体修饰于脂质体、纳米粒、胶束等纳米载体上,形成适配体靶向的纳米载体;第2类直接将适配体与药物/荧光物质相连,形成适配体-药物/荧光物质共轭物;第3类将适配体自身作为药物的靶向载体。本文就近期以适配体靶向肿瘤的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翁春岚  娄世峰 《医学综述》2007,13(19):1483-1485
随着生物技术、抗体技术、物理技术等学科的发展,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脂质体包封药物可以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提高血药浓度,增加疗效,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就脂质体的特点、靶向性及脂质体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线性多糖,通过细胞表面分化簇44(CD44)受体靶向肿瘤。其作为抗肿瘤药物传递载体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已成为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CD44是透明质酸高亲和性的受体,因其在肿瘤细胞过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或靶向受体。许多肿瘤都表现出CD44受体的过度表达,如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等。CD44配体通过与纳米药物载体结合,可以提高纳米载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HA结构中因含有CD44配体具备有效的肿瘤靶向效应而闻名,通过HA-CD44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途径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摄取。本文对HA纳米胶束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以及其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综述,并表明HA的纳米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体内外研究表明,基于HA的纳米胶束是药物和基因特异性靶向肿瘤的传递方式,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体导向给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前的工作表明,受体配基参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组织器官靶向性。本工作应用靶向脂质体——BNP脂质体包裹酶抑制剂,烯丙洛尔脂质体包裹GSH,RGDS脂质体包裹UK,在动物疾病模型上进一步论证靶向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BNP脂质体包裹酶抑制剂明显减轻动物高血压,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烯丙洛尔脂质体包裹GSH治疗实验性心肌缺血坏死,可以提高GSH疗效,降低GSH用量。RGDS脂质体包裹UK,其UK量仅为单纯大剂量UK的1/10,而溶栓效应相似(P>0.05)。以上结果提示靶向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可以提高心脑血管药物的靶向性,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疗效。这为临床靶向用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纳米药物载体将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递送入脑是脑靶向治疗的策略之一,纳米药物载体脑靶向特性的评价是相关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对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光学成像、药代动力学、行为学检测等方法,以及脑摄取参数等体内外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为系统评价纳米药物脑靶向特性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例如脂质体、微球和微囊)可能有较好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如果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能携带药物穿越生物屏障,显示疾病部位靶向性,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为载体的纳米药物既可监测药物实时分布,又可帮助理解疾病发病和病理。特别在药物化学领域,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受到许多研究者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药物的组装过程、形貌和特征。为了帮助相关领域的读者理解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组装过程和纳米体系的形貌,本文提供了29幅图。这些图使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纳米体系的特征可视化。  相似文献   

16.
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脂质体可以增强携带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从而增强 药物的抗肿瘤能力,对国内外各类新型脂质体的形成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对肝损伤大鼠的肝脏保护作用是否优于槲皮素。方法采用薄膜高压均质-负压蒸发法备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测量其粒径、药物含量及包封率。将肝损伤模型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后按不同剂量给药,比较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i和TBA,比较各组大鼠肝脏LN、HA、PCIII和IV-C,同时通过各组大鼠肝脏Bcl-2蛋白表达的比较,探讨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保护肝脏的机制。结果采用本实验方法制得的槲皮素脂质体纳米粒粒径为(133±21)nm,载药量为(0.61±0.08)mg/mg,,包封率为(91.18±0.78)%。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在血清AST、ALT、TBiLi、TBA及肝脏LN、HA、PCIII、IV-C等指标总体较槲皮素及空白脂质体纳米药物有所提高,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可使大鼠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对模型大鼠的肝脏保护优于未纳米化的槲皮素及空白脂质体纳米药物,且呈正相量效关系。槲皮素脂质体纳米药物保护肝脏的机制是增强了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血清白蛋白是疏水性分子体内输送的天然载体,具有无免疫反应、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以血清白蛋白为材料制备的纳米药物载体载药量高、毒副作用小,并具有一定的肿瘤靶向性,是优异的药物输送载体。目前,有多个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已上市或处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总结了当前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载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如反溶剂法、乳化法、热凝胶法、白蛋白纳米结合技术、自组装技术、纳米喷雾干燥等以及各自的特点,讨论了常见的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载体修饰手段及血清白蛋白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有更多以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的纳米药物问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靶向肝癌的紫杉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改善紫杉醇的体内分布,提高其安全性和抑瘤作用.方法 以新型半乳糖化胆固醇,(5-胆甾烯-3β-氧基)4-氧代-4- [2-乳糖酰胺基乙氨基]丁酸酯(CHS-ED-LA)为肝靶向辅料,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和半乳糖化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和物理性状.构建肝癌细胞HepG2的荷瘤裸鼠模型,分别尾静脉注射紫杉醇注射液(商品名为泰素)、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和半乳糖化脂质体,分析它们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抑瘤作用.另外,分别将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秦素、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和半乳糖化脂质体,观察各药物的最大耐受量(MTD).结果 成功构建主动靶向肝癌组织的紫杉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92%以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观摹本呈圆整状且均匀分散,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和半乳糖化脂质体的粒径分别为(78.5±27.8) nm和(88.6±32.5) nm.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紫杉醇脂质体剂型相比泰素有较好的长循环作用,且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和半乳糖化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组织分布检测显示,半乳糖化脂质体的肿瘤组织靶向效率较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及泰素均有提高,而其他器官中药物分布相对降低.紫杉醇脂质体2个剂型的最大耐受量均高于泰素.体内抑瘤实验结果显示,以相同的紫杉醇剂量给药,半乳糖化脂质体相比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及泰素,其抑瘤作用更明显(P<0.05);且半乳糖化脂质体以低剂量给药或延长给药间隔,均能达到优于紫杉醇普通脂质体及泰素的抑瘤作用.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靶向肝癌的紫杉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能改善紫杉酵传统剂型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提高了紫杉醇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姜黄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毅文  张玲 《医学综述》2014,(2):237-238,241
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姜黄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纳米给药系统具有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靶向性给药等特点。目前多种姜黄素纳米制剂,如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改变姜黄素药动学和药效学,有效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及靶向性,进而提高姜黄素的有效性。该文就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