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重要方法,距溶栓时间越短,梗塞相关血管越易再灌注,溶栓疗法在发病6 h内实施最有效.认真做好溶栓前准备及溶栓时积极的配合及护理,对溶栓能否顺利进行及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大鼠提睾肌动脉溶栓模型为对象,使用活体显微观察、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微测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通过制造不同血流-再灌注条件及不同的辅助方法进行干预,比较组织血流量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结果提示:溶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微栓子,并形成组织微栓塞,这是造成溶栓后组织再灌注障碍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加溶栓剂的维持时间与剂量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组织的灌注情况。为更好地评价溶栓效果及认识溶栓后的再灌注问题提供一定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TEMI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STEMI溶栓治疗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溶栓治疗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和护理常规。结果 本组STEMI溶栓治疗再通率65.9%,易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并发症。结论 溶栓治疗是STEMI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不仅可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还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但溶栓后易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和出血等并发症,溶栓后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从而避免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葛慧娟 《安徽医学》2007,28(6):536-537
目的对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分析STE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方法将70例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尿激酶)治疗后患者根据临床溶栓再通指标判定标准,分为静脉溶栓再通组43例及非再通组27例两组。除住院期间死亡4例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30d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价冠脉再灌注情况,分析比较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效果。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总再通率、再通组及非再通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1.4%、83.7%、7.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病死率5.71%。结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冠脉再通率低,且再通者多为TIMI2级的部分灌注,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得重要性。方法对96名急性心梗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91名患者治愈,5名患者死亡。结论加强对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和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秦红  李乃庆  冯红兵 《华夏医学》2004,17(2):165-166
目的:分析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病例38例。溶栓药物尿激酶,每例150~2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ml,30min内静脉滴人。治疗前后观察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判定再通及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38例中再通29例,其中25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梗部位无相关。结论: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梗部位无关,可作为临床判定溶栓成功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符合溶栓条件的 6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其中 18例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显示再灌注心律失常与心肌梗塞的范围、溶栓的时间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与年龄、性别、症状及心功能的程度无关。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灌注后的心电图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根据有无再灌注把1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未再灌注,另一组为观察组再灌注,对两组患者再通率和心电图ST段抬高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率是68%,观察组频发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和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灌注后的心电图有ST段的反常抬高和心律失常表现,这个参考指标可以当作患者进行心肌再灌注与灌注受到损伤时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分析40例经急诊溶栓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再通后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组(观察组,n=20)及无再灌注心律失常组(对照组,n=20),于溶栓后1、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 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VEF值较对照组低(P<0.05),心功能NYHA分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靶血管溶栓治疗再通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心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dm)是否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的病人 ,溶栓 (再灌注 )前及溶栓 (再灌注 )后 4、12、2 4h ,3、7d及 2周时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并在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上 ,观察再灌注过程中外源给予肾上腺髓质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AMI病人溶栓前血浆Adm水平为 3 8pmol/L± 0 8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1 9pmol/L± 0 .8pmol/L ,P <0 .0 1) ,溶栓治疗成功、心肌再灌注后进一步升高 ,溶栓后 4h血浆Adm水平达峰值 ,较溶栓前升高 42 .9% (P <0 .0 1) ,溶栓 12h后逐渐下降 ,2 4h降至溶栓前水平 ,2周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值。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 ,缺血 45min后 ,用Adm(10 -7mol/L)再灌注 15min ,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可以使左心室内压收缩、舒张期最大变化率分别增加 76 .9%和 6 7.9% ,平均冠脉流量增加 48 8% ,灌流液中总蛋白 ,肌红蛋白含量和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分别减少 34 .3%、6 3.6 %和 2 9.7%。结论 AMI病人溶栓后心肌再灌注时血浆Adm明显增加。Adm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经冠脉内溶栓治疗15例急性心肌梗塞。与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100%,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3.3%,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7%.讨论了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及溶栓并发症的防治.提出对发病超过6小时者也应积极溶栓治疗,这对减少左室重构、维护心脏功能、提高患者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新春  周长高  吴开霞  周兵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132-132,150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量两组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人院当时QTd值无显著性差异(P〉O.05),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1周PCI组与静脉溶栓再通组QT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既是溶栓成功的指标,又是溶栓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2005年6月-2008年6月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86例,现将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静脉溶栓疗法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冠状动脉再塞而导致的进一步的心肌缺血,梗塞范围的扩大和病死率增高,因此,溶栓治疗后抗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有关资料对溶栓后再闭塞的机理及抗血栓治疗综述如下。一、血栓溶解后冠状动脉再闭塞的机理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来恢复心肌的灌注,以预防和限制心肌的坏死。理想的溶栓药物要求获得最高的再灌注率和最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溶栓疗法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塞相关备管越易再灌注,更多的心肌可受到保护和功能改善,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时如何抓住时机,采取得力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确保溶栓成功,促进其康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黄君杏 《微创医学》2005,24(3):369-370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普及,使透壁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所降低.国内外研究表明再灌注后重新获氧的心肌受到活跃的氧代谢物的额外损伤即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在心肌细胞的死亡、微血管的损伤、心肌顿抑及再灌注心律失常[1,2].本文旨在探究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特点、预后及与溶栓心律失常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以12导联心电图观察AMI(心肌梗塞)溶栓后心肌再灌注和心肌复活的研究结果。对接受溶栓治疗经造影证实再灌注的病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观察总结了再灌注和心肌复活的心电图征象,提出溶栓后ST下降≥20%作为再灌注的ECG指标;溶栓后由QRS测定的MI面积比溶栓前ST预测的MI面积减少≥20%作为心肌复活的ECG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硫酸镁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结果:溶栓的前硫酸镁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9%),显著锭低于溶栓后硫酸镁治疗组(47.3%)及对照组(63.2%)。而后两组无显著差异,说明硫酸对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应在溶橙有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 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 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 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 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硫酸镁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结果:溶栓前硫酸镁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9%),显著远低于溶栓后硫酸镁治疗组(47.3%)及对照组(63.2%)(P<0.005)。而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硫酸镁对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应在溶栓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