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态计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γ射线照射减弱日本血吸虫尾蚴接种免疫小白鼠。致敏后再以尾蚴攻击感染动物,同时以尾蚴感染未致敏小白鼠作为对照组。45d后解剖两组动物并以图象分析仪测量其肝内虫从芽肿面积的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以照射减毒活虫苗防治日本血吸虫病,保护人类健康似可实现。  相似文献   

2.
桃仁合剂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阐明桃仁对肝纤维化病变的治疗机理提供形态依据。方法: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日本血吸虫病肝内虫卵肉芽肿生物学参数、网状纤维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桃仁等对已形成的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逆转作用。经中药治疗后血吸虫病肝内已形成的虫肉芽肿周长最大径及最小径缩小,病灶内网状纤维减少,纤维组织所占面积下降。结论:桃仁等参与了肝内纤维的降解和吸收过程,显示其有较好的抗血吸虫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素E1对日本血吸虫病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结合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并分析PGE1治疗前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肝内I、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结果(1)感染组大鼠肝内I、Ⅲ型胶原及TGF-β1均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呈密集片状着色.经PGE1治疗后I、Ⅲ型胶原及TGF-β1的着色均明显减少.(2)PGE1治疗组I、Ⅲ型胶原及TGF-β1的含量分别为0.2571Sv±0.1939、0.2459Sv±0.1836和0.1351Sv±0.0941(Sv为面密度)均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的0.4759Sv±0.2401、0.4612Sv±0.1987和0.3450Sv±0.2152(P<0.05);(3)在PGE1治疗组和感染对照组大鼠肝内,I型胶原的含量均与TGF-β1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36,P<0.05;r=0.8667,P<0.05),Ⅲ型胶原的含量亦均与TGF-β1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636,P<0.05;r=0.9272,P<0.05).结论PGE1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PGE1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虫卵在肝脏沉积并释放可溶性抗原 ,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TNF- α、TGF- β、IL- 1等 ) ,激活枯否细胞 (KC)、星状细胞 (HSC) ,使前胶原m RNA表达增加 ,促进胶原与非胶原细胞外间质 (L N、HA等 )合成、分泌 ,成纤维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肝脏 ,沿肝内门脉小分支形成特征性的血吸虫性干线型肝纤维化 [1~ 3 ]。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早期及时祛除病因 ,肝纤维化多能终止或部分逆转。当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可由干线型纤维化形成肝硬化 ,临床表现出晚期血吸虫病症状体征时 ,虽经彻底祛除病…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1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前列腺素 E1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技术 ,并用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检测分析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经 PGE1 治疗后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变化。结果  PGE1 治疗组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 (P<0 .0 5 ) ;PGE1 治疗组及感染对照组肝内 、 型胶原的含量均与 TGF- β1 呈显著正相关 (r=0 .96 36 ,P<0 .0 5 ;r=0 .86 6 7,P<0 .0 5 ;r=0 .96 36 ,P<0 .0 5 ;r=0 .92 72 ,P<0 .0 5 )。结论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 PGE1 抑制 TGF- β1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以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成机理及建模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分别通过钻孔法和锥颅法经颅直接注射日本血吸虫卵悬液1 ml(1 mg/ml)。观察临床症状,注射后第1周的第3、5天,第2周的第1、3、5天及2周后,取兔脑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 家兔在建模第1~2周即出现厌食、偏瘫、癫痫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脑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虫卵肉芽肿改变。建模成功率达90%。 结论 采用经颅直接注射虫卵法成功建立了脑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为开展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有关细胞因子及病理学对肝组织标本从细胞、分子水平、组织超微结构等研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特点,并探讨合理的防治对策。方法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包括切脾后、未达晚血标准的脾肿大者及晚血夹杂肝炎者分为A、B、C3组,除进行肝纤维化指标、生化检测和超声显像检测外,另对部分患者作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膜CD35表达免疫学检测。部分患者作肝组织病理学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212例中有94.06%的患者曾接受不同药物的病原治疗。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项或2项均为阳性者3组差异有显著性。肝纤维化4项指标测定中,层黏蛋白、透明质酸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超声显像肝实质分级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肝纤维化病理特征研究中,炎症与纤维化呈正相关。晚血肝纤维化时C-I、C-型胶原在肝汇管区、中央静脉、肝窦等部位含量均明显增加,肝窦本身出现扩张与狭窄两种病理改变。结论血吸虫病的病理不仅属窦前性改变,肝窦本身病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彻底杀虫治疗或切脾后,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今后尚需加强随访与防治,减少晚血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沿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省和大山区的四川、云南省等地。在流行区,由于不断地开展化疗工作,不断地对再感染进行重复治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寻找一种补充性的、可产生长期效用的防治方法——疫苗,一直成为近年来科学家们奋斗的目标。尽管动物试验和一些人体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获得某种程度的抵抗力来应对血吸虫感染,但我们迄今对人类血吸虫感染的有关保护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当血吸虫进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产生抵抗寄生虫入侵的有关免疫应答反应,并帮助对抗…  相似文献   

10.
秋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对感染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动态观察。在感染后4、6、8、10、12、16、20、24、28wk,分别取肝组织活检,用定量RT-PCR法检没肝组织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并作形态学与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认为肝脏内多种细胞因子mRNA水平与虫卵肉芽肿变化呈平行关系,感染4wk后即有上升,以TGF-β1上升最明显,在感染后第8wk达到峰值。随之下下降,从12wk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亚洲不同地域品系日本血吸虫对宿主的致病性。方法 :应用相同宿主 C57BL小鼠在同等条件下感染亚洲 7地域品系日本血吸虫后 ,观察和比较其肝虫卵肉芽肿体积大小。结果 :虽然不同地域品系日本血吸虫对小鼠肝组织所致的虫卵肉芽肿体积大小有异 ,但以亲动物的中国台湾品系所致的单个卵的增生期虫卵肉芽肿平均体积为最小。它与亲人体的中国云南、中国广西、中国四川、中国皖鄂、日本、菲律宾 6地品系所致的增生期虫卵肉芽肿平均体积具有显著性的差别。结论 :中国台湾品系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宿主后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可能具有某些独特性 ,或存在免疫应答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亚洲不同地域品系日本血吸虫对宿主的致病性。方法 :应用相同宿主 C57BL小鼠在同等条件下感染亚洲 7地域品系日本血吸虫后 ,观察和比较其肝虫卵肉芽肿体积大小。结果 :虽然不同地域品系日本血吸虫对小鼠肝组织所致的虫卵肉芽肿体积大小有异 ,但以亲动物的中国台湾品系所致的单个卵的增生期虫卵肉芽肿平均体积为最小。它与亲人体的中国云南、中国广西、中国四川、中国皖鄂、日本、菲律宾 6地品系所致的增生期虫卵肉芽肿平均体积具有显著性的差别。结论 :中国台湾品系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宿主后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可能具有某些独特性 ,或存在免疫应答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感染鼠血清SEAIC水平与肝脏病变关系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离纯化的兔抗SEA-IgG以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用CaptureELISA方法检测感染血吸虫鼠血清中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SEAIC)水平在感染后各周的动态变化;并在观察肝脏病变的同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动态测定各周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和面积。结果表明,血清SEAIC在感染后4wk即可检出,6-7wk时达高峰,以后有所下降,但至实验观察结束时(12wk)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后4wk,肝组织内发现虫卵,但到5wk时尚未形成虫卵肉芽肿病变,至6wk时,肝内形成巨大的虫卵结节,其直径和面积于7wk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其动态变化与血清SEAIC水平的动态变化相吻合,表明血清SEAIC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指标,并提示SEAIC在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小鼠肺模型进行研究。ICR雄性小鼠32只,分成免疫组和佐剂对照组各16只,免疫组小鼠经rSjc26GST免疫。免疫结束后第5天两组小鼠均由尾静脉注射新鲜日本血吸虫虫卵悬液0.2ml(内含活卵1500-2000个),于注卵后第8天、16天和21天分批剖杀小鼠,观察肺部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病变。结果发现免疫鼠肺内肉芽肿大小受到明显抑制,免疫后第8天、16天、21天肺肉芽肿平均直径分别为100.00±12.6μm,106.43±11.4μm,105.70±11.8μm,对照鼠在相应时间分别为141.90±23.4μm,176.67±34.9μm,199.53±21.7μm,抑制率从8天的29.5%、16天的39.8%到21天的47.0%逐渐增加,并且免疫组肺相对湿重也较佐剂对照组有所减少,证实rSjc26GST具有明确的抗肉芽肿病变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将从日本血吸虫成虫分离纯化出的28kDa、31/32kDa及97kDa蛋白混合组成多价分子疫苗免疫小鼠,再行攻击感染,观察其保护性免疫力。结果:疫苗加佐剂组成虫减虫率、肝组织减卵率及肠壁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0.3%、72.0%和8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虫卵肉芽肿较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轻,虫卵肉芽肿周长及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由日本血吸虫成虫28kDa、31/32kDa及97kDa蛋白联合组成的多价分子疫苗,具有较高的减虫率、减卵率及抑制虫卵肉芽肿形成的作用,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应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和化学染色法 ,分别对 6个品系小鼠定量感染曼氏血吸虫后 7.5 wk的肝脏石蜡切片中虫卵肉芽肿面积和肝脏胶原纤维含量进行了定量观察。结果表明 ,感染鼠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在不同种系小鼠间显示出一定差别 ,肝脏胶原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经相关分析 ,不同种系感染鼠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与肝脏胶原含量间不存在相关关系。鉴于虫卵肉芽肿形成与肝纤维化过程在时相上的差别 ,提示两者受不同的免疫病理机制决定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组织内的抗原,抗体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小鼠感染血吸虫后肝、肠内抗原,结果感染后4wk未检出抗原,6wk抗原水平显著升高,10—12wk达到高峰、其几何均数倒数分别高达512和483。组织内虫卵肉芽肿的病变,亦最为显著,而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显著大于肠内的。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T)及IFAT测定小鼠感染血吸虫后肝、肠组织内抗体,结果在感染6wk后,三种抗体(IgG、IgM和IgA)均达低水平,10—12wk均显著上升,而肝、肠组织内IgG抗体则非常显著地高于IgM和IgA的。提示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免疫应答,主要是IgG抗体。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抗卵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产卵及卵胚发育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NP30主动免疫C57BL/6小鼠,连续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SP2/0腹水。结果尾蚴攻击感染后第27天,NP30免疫组肝组织内虫卵数下降了30.91%,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减少了38.55%。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天,NP30免疫组肝组织内的成熟虫卵下降了66.63%,死亡虫卵增加了60.66%。结论NP30主动免疫小鼠具有抗雌虫生殖产卵和抗卵胚发育的双重功效,为一很有希望的血吸虫病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9.
用4wk-SEA、5wk-SEA和6wk-SEA加福氏佐剂,背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攻击感染后短期动态观察结果显示,4wk-SEA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4~6wk时,小鼠肝组织内的减卵率(40.74%~52.59%)显著高于感染组和佐剂对照组(P<0.01),且在攻击感染后6wk时,免疫鼠肝组织内未见成熟虫卵,同期肝组织内肉芽肿平均直径(81.54±20.70μm~115.28±20.52μm)明显小于对照鼠者(152.22±60.69μm~349.11±48.40μm),而用5wk-SEA和6wk-SEA免疫小鼠均未获得类似4wk-SEA的免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能诱导出显著的抗病免疫力(明显的减卵率和成熟卵减少率及感染鼠肝内肉芽肿的显著缩小),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虫卵肉芽肿的影响。方法 NP30腹腔注射主动免疫ICR小鼠,对照组腹腔注射SP2/0腹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4、8、12、16、20、24周处死,观察和比较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演变。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虫卵肉芽肿大小。结果尾蚴攻击感染第 12周以后, NP30免疫组虫卵肉芽肿的直径明显低于 SP2/0对照组,虫卵肉芽肿的演变时相提前,并出现2种特殊类型的肉芽肿。结论NP30能减轻日本血吸虫对宿主造成的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