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医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环境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鲍曼不动杆菌(AB)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以2018—2020年该院GICU 6类环境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样本进行目标病原菌分离,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9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40件样本,SA和AB检出率分别为6.92%和7.69%。7类调查对象中患者直接接触物品SA和AB检出率均居首位,分别为12.50%和28.75%。SA对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但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药物敏感;AB对各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结论 该院应加强对GICU内患者直接接触物品表面消毒,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临床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细菌及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其耐药发展趋势,控制院内感染.方法 菌株来自2005~2006年本院微生物实验室首次分离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指定的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ICU常见感染菌.亚胺培南具有最高抗菌活性.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为11%、20%、20%、21%、25%,非发酵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是ICU主要感染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和抗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征与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NCCLS版纸片扩散法标准,测定并判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用纸片法测定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药表型。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感染呼吸道为主,占74.4%。从2001~2006年,MRSA检出率已从61.3%上升至97.4%,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达1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菌株,但对其他各类抗生素均呈高度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连续3年为100.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MRSA为主,并对各类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临床应重视耐药菌的检测与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控制MRSA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毒隔离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 ~10月重症监护室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25例患者的可能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总结一整套确实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应用于2010年11月~2011年8月后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比较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双手细菌培养的菌落数.结果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重症监护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为9.65%,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为4.32%,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隔离措施实施后重症监护病房病室空气、医务人员双手及物体表面菌落数较消毒措施实施前明显减少,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控制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该菌医院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ICU病房在2004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耐药性和遗传学分析。结果: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南妥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部耐药,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50.0%、64.3%、57.2%、71.7%、50.0%、50.0%、28.6%;对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氟氧头孢,MRSA的耐药率分别为93.8%、81.3%、50.0%、6.3%和31.3%,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57.2%、28.6%、7.2%、42.9%和21.4%。其PFGE图谱分为13个组(A~M型)。以A型(10株)、B型(6株)和C型(3株)为主。结论:ICU病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比较严重。PFGE遗传学分析显示,ICU病房存在着同源菌的流行趋势,并与医院感染有关。ICU病房应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及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其流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93,自引:2,他引:93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细菌耐药状况,并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方法菌株来自2000~200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2001)指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在参加本次监测研究的全国9座城市13家医院的34个病房中,有7个ICU。在总共收集的2554株菌中,590株来自ICU。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CAI)致病菌196株,院内获得性感染(HAI)致病菌262株(另132株由于资料不全不能作CAI或HAI判断,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134,而非ICU分离致病菌中CAI和HAI分别为1350株和243株(另371株因同样原因未进入计算),两者之比为1∶018。ICU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主要的临床分离致病菌中,ICU与非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经t检验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对于铜绿假单胞菌,两者耐药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阴沟肠杆菌,所测药物对ICU分离菌的MIC50值是非ICU分离菌8~256倍。ICU与非ICUMRSA检出率分别为660%和298%;来自ICU的金葡菌耐药率与非ICU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在ICU,院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学习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流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两年内一所综合性医院ICU和心脏术后监护室来源的细菌,采用纸片法(K-B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3株(65.9%),革兰阳性菌229株(34.1%);前5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15.0%、12.8%、11.6%、10.4%、7.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1.3%和85.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率分别为36.7 %和30.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为14.9%和12.8%.结论:ICU 的病原菌耐药突出,监测ICU细菌流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ICU患者标本中分离的475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监测。结果 ICU病房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5.4%),革兰阳性球菌为12.2%,真菌为12.4%,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2.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0.4%。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ICU病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病人感染VAP情况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调查期间从该医院住院病人感染VAP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55.24%,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为37.37%,真菌构成比为7.39%。居前4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VAP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和耐亚胺培南的肠道杆菌。结论综合ICU病房内VAP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比例高,多数病原菌严重耐药。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连续六年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观察和监测重症监护病房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变化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发生率。方法连续监测1998~2003年本院重症监护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用E试验法测定547株革兰阴性杆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MIC,并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E试条检测细菌产ESBL的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监护病房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亚胺培南对所有受试菌保持最高抗菌活性,细菌总耐药率仅为8.04%,肺炎克雷伯菌完全敏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有较高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18.5%、20.7%、20.8%、21.4%和25.6%,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42.2%-51.6%之间。筛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产生菌41株,检出率分别为48.5%和29.0%,耐药谱分析,酶型可能以CTX-M为主。所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菌株都对亚胺培南敏感。6年监测结果相比,所测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由1998~2000年的11.2%~16.7%增加至2001—2002年的29.5%~30.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较明显。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1998~1999年的45.2%上升至2000~2002年的72.9%,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不大。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含ESBL产生菌)保持最高敏感性和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加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非发酵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给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7 年7 月至2008年9月ICU 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在4109 例标本中, 共分离出非发酵菌952 株,居前4位的非发酵菌分别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43株(占25.5%),铜绿假单胞菌200株(占21.0%),鲍曼不动杆菌163株(占17.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8株(占15.6%)。药敏结果显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5%和9.5%;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20.0%,以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2.0%)为最低,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2.0%~95.0%之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许多菌株呈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为4.1%,对除头孢他啶外的三、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在79.7%~95.9 %之间,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引起医院ICU感染的主要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流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流行情况。方法将临床分离28株MRSA包埋于琼脂块中,原位溶解细菌,SmaⅠ消化染色体DNA,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比较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确定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28株MRSA的PFGE图谱有K、M、L、N4型,以K型为主(18株)。ICU本次流行期间的MRSA分离株均为K1亚型(14株),与前次流行株A1亚型完全不同。采集20位ICU医护人员鼻拭子,分离到2株MRSA,阳性率10%,其PFGE图谱与流行株一致。结论MRSA在ICU流行情况十分严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这种流行及播散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ICU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所有分离菌株,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1531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共868株(56.7%),革兰阳性菌381株(24.9%),真菌225株(14.7%)。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3.3%)、鲍曼不动杆菌(12.1%)、大肠埃希菌(9.7%)、铜绿假单胞菌(7.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0%)。所占比例排前5位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8.6%)、溶血性葡萄球菌(3.3%)、表皮葡萄球菌(3.1%)、粪肠球菌(2.3%)、肺炎链球菌(1.9%)。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结论 ICU病房感染的细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细菌耐药率高,用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SA,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SA252株,其分离出的SA标本以痰为主,占47.62%,其次为分泌物和脓液。检出率前3位的科室为ICU、骨外科和呼吸内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8株,占30.95%,其中ICU的MRSA检出52株,检出率高于非ICU。除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及氯霉素对其保持较低耐药率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ICU内SA耐药率高于非ICU。结论通过分析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有利于采取措施控制NRSA的流行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微量稀释法测试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哌酮、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利福平、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地嗪、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81.94%、79.17%、77.78%、75.00%、73.61%、68.06%、66.67%、61.11%、59.72%、56.94%、55.56%;对苯唑西林、复方磺胺、头孢米诺的敏感率均为44.44%;对红霉素、头孢他啶、四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41.67%、40.28%和31.94%;对克林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25.0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利福平。合理监测各病菌的耐药性,做到合理用药,才有助于控制感染,延缓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合格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各类标本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68株,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9株,检出率为35.1%(59/168),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分泌物51.2%(86/168)、痰液22.0%(37/168)、全血5.4%(9/168)、置管液5.4%(9/168).MRSA分布的科室以神经科(30.5%)、普外泌尿科(22.0%)、骨科(15.2%)、心胸外科(8.5%)、呼吸科(8.5%)多见.对MRSA和非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药率为0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奎努普汀/达福普汀、呋喃妥因,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对MRSA的耐药率分别为100%、6.8%,对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91.7%、12.8%,其余9种抗菌药物对MRSA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结论 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规范临床用药,有利于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7.
金黄色葡菌萄球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监测成都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282株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修正,并对菌株来源及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82株金葡菌共筛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94株,检出率为33.3%;甲氧西林 敏感金葡菌(MSSA)共188株。MSSA对青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3%和54.8%,而对其抗菌药物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利福平敏感性高(最强为万古霉素),而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耐药。MRSA来源最多为痰,其次为各种分泌物;科室分布依次为烧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科等。结论: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宜用于金葡菌感染。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MRSA感染首选糖肽类抗生素治疗。金葡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应长期进行耐药性监测,病室需做好消毒隔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SA)采用ATB-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采用头孢西丁纸片琼脂扩散法确定MRSA,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185株SA中MRSA共计118株(63.78%)。MRSA病区分布以神经外科、肝胆烧伤外科、普外科和呼吸内科为主。118株MRS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美洛培南、环丙沙星、红霉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和利福平耐药率较高;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菌株。结论MRSA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和高耐药性,万古霉素和替考拉林是有效控制MRSA感染的最佳抗茵药物。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临床分析及姜黄素对其抑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药情况和姜黄素及其新衍生物对其抑制的效果。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药敏鉴定仪鉴定,用滤纸保藏法保存菌株,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抑菌效果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测试。结果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呈多重耐药性,但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SA或万古霉素中介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除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0%以上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较敏感。姜黄素衍生物2号药物对SA菌株体外药敏有明显的抑菌环。结论临床治疗SA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药物。姜黄素衍生物的抑菌效果比姜黄素明显,其中2号衍生物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