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BMD(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  相似文献   

2.
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610041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安珍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的缺乏而致骨吸收,特别是小粱骨的骨吸收加速造成的。据流行病学调查,约有1/3绝经后的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特别在绝经后的3~4年,每年骨量丢失约为2.7...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近年随人口寿命增长,女性绝经后生存年限约占一生的1/3。女性由于峰骨值较低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男性的3倍。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措施一是提高峰骨值,二是饮食和运动维持骨质、骨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性激素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的骨骼代谢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当骨形成大于骨吸收时表现为骨积累,而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时则表现为骨丢失。以往的研究已证实,雌激素是抑制骨吸收的。当雌激素缺乏时,骨吸收增加,从而加速骨丢失。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导致骨量的快速丢失,使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性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作为抑制骨吸收的治疗措施可以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由于对长期应用HRT的利弊一直存在争论,对HRT的应用存在种种担心和困惑,有必要客观评价其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以便做…  相似文献   

6.
使用抗骨吸收的药物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已证明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表明含氮的双磷酸盐如阿伦磷酸钠通过抑制骨吸收可减少骨折危险并增加骨密度(BMD)。甲状旁腺素(PTH)是一类促进合成代谢的药物,主要通过刺激骨形成而不是减少吸收增加BMD。最近证明PTH主要是它的34个氨基酸片段(1~34)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及有高度骨折危险的个体,市  相似文献   

7.
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将骨质疏松症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大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因患其他疾病致全身骨质代谢改变而引起的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人因骨骼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骨质疏松。本文重点介绍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措施。1 发病原因1.1 骨的代谢过程 骨的代谢过程是骨组织不断进行改建活动的一个复杂过程 ,它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两方面。首先是破骨细胞将骨基质溶解 ,并…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刘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指主要由绝经雌激素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5~10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乔林  熊英  徐克惠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7):481-484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退化性骨骼疾病,是威胁广大绝经妇女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本文将对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简要概述。1定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提出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 ,是一种隐匿发生与发展的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往往没有症状及体征 ,常常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已经患病。而一旦发生骨折 ,则再次骨折的机会将显著增加。同时 ,骨质疏松症合并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如在骨折发生之前做出诊断 ,并采取某些措施 ,则可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减少骨折的机率。因此 ,应该强调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病史及一般检查不能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早期诊断的依据。因此 ,WHO提出 ,以骨量测定值作为诊断标准。但骨量测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骨量不能反映骨质疏松症的全部临床特征 ;有关辅助检查 ,如…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防治的循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骨转换率提高及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大量丢失,这使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成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目前PMO的防治药物主要分为3大类:①抑制骨吸收;②促进骨形成;③既能抑制骨吸收,又能促进骨形成。随着作为当前国际医学发展方向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原则的介入,现今对各种医疗措施的宏观评估更重视规范的临床试验,即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以疾病发生为终点的临床试验结果。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大样本临床研究资料的回顾,从循证医学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城区1400例妇女腰椎骨量与年龄和绝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妇女的腰椎骨量变化规律,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对1400例20~85岁居住在北京市城区的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量第1~4腰椎的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1)BMC和BMD在3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0岁达高峰,50岁以后显著下降。(2)绝经前妇女,BMC和BMD达峰值后不随年龄增长有显著下降,绝经后10年内出现快速骨丢失,早绝经妇女的骨量较低(P<0.05)。(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17.40%。结论:绝经后10年内出现快速骨丢失,此期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分类和分型1·1定义骨质疏松症(osteroporosis,OP)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来的,但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症才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地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骨小梁断裂。1·2分类及分型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原…  相似文献   

14.
绝经妇女服用利维爱骨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不足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替代疗法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部分骨代谢指标的检测,观察人工合成的仿性腺激素利维爱对绝经妇女骨代谢的影响。现报道结果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1...  相似文献   

15.
绝经期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是人体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是因为绝经后卵巢激素分泌不足,骨量丢失加速引起骨质疏松。本症多发生于绝经后3~5年。人体骨骼由皮质骨(占80%)与小梁骨(占20%)所...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张万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PMO引起的骨折是中老年妇女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故对它的早期诊断、确定低骨量和快速失骨者尤显重要。近几十年无创性骨密度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叶雪清一、病因人的年龄增长到30~40岁以后,骨形成的速度慢于骨吸收的速度,使每年骨质以1%的速度递减。妇女绝经以后骨吸收率增加,使全身骨量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变稀变细,骨基质减少。绝经后5~10年骨丢失加快,每年...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在美国约有2 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150万患者发生骨折,且约20%的骨折患者在1年内并发肺栓塞、肺炎而死亡;半数髋部骨折的存活者将永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1]。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虽无确切的报道,但从上海朱汉民的调查结果以T分<2.0个标准差为标准(DEXA),男性为13.4%,女性为40.1%。据统计大约40%~50%的白人绝经后妇女将患至少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2]。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骨质疏松症将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骨量及快速的骨质丢失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决定性因素。女性的峰值骨量明显低于男性,4 0岁后骨质还会伴随年龄的增长出现缓慢的丢失。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骨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致使骨转换率明显增高,骨吸收增多,骨丢失加速,年丢失骨量约占全部骨量的2 .5 % ,甚者可高达5 % ,此过程持续约5~10年,尤以绝经后的前3年骨丢失速度最快。当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减少,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达到峰值BMD的- 2 .5S或以下即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  PMO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低骨量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强度受损,骨组织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