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口服,观察组给予逍遥散合归脾丸加减内服及耳穴埋豆,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药内服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明确,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
李欣  林锦  高雅  沈莉 《天津中医药》2024,41(5):617-621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三甲医院心身科住院患者 14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70 例。对照组采用三位一体加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三位一体治疗加中医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配合采用耳穴贴压技术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 观察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组治疗后所有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 SAS 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中医耳穴贴压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操两者结合,以特有的中西医结合互补模式,降低了患者对西药治疗的抗拒与恐惧,其操作易于接受,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心身疾病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究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0 年 12 月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以 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5.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黄连阿胶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4.
黄文雄  余秀梅  曾小红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94-1298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头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PMI)疗效。[方法] 将90例P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艾司唑仑片、谷维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应用腹针联合头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和改良Kupperman(KMI)评分;并比较两组多导睡眠图(PSG)检测指标和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SQI、ESS、KM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总时间(TST)、睡眠维持率(SE)多于对照组(P<0.01);觉醒时间(AWT)、觉醒次数(AT)、睡眠潜伏期(SL)均少于对照组(P<0.01);慢波睡眠(NREM)的S1、S2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3+4、快波睡眠(REM)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E2、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FSH、LH、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针联合头针治疗可改善PMI患者的睡眠进程,提高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雌激素的分泌,增加5-HT的合成和分泌,抑制了NE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媛  郝丽 《天津中医药》2023,40(7):899-903
[目的] 分析择时穴位按摩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择时穴位按摩,7 d为1周期,干预3周。比较干预前、干预3周后心理弹性、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效能、运动功能、神经缺损及步态,干预3周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周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改良Barthel指数(MB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Fugl-Meyer量表(FMA)、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分,步长、步幅、步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3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患者对病情介绍、护患沟通、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择时穴位按摩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心理弹性、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提高运动功能,调节患者步态,降低神经缺损,取得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6.
宫欣茹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192-1195
[目的] 探讨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对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贴及穴位按摩中医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研究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 VS 25.0%,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72.5%,P<0.05)。[结论] 中药敷贴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肠息肉手术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规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透析结束后卧床休息15 min,自行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单侧内关(内瘘对侧上肢)穴位,进行穴位按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每次治疗前后简单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评分,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Scale,RPF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及PSQI评分进行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间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每次BFI评分平均值及PSQI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症状,同时缓解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腹针联合九味镇心颗粒的治疗方法,探究针药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2月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以及住院的102例广泛性焦虑心脾两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予口服九味镇心颗粒加用腹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九味镇心颗粒。疗程均为4周。评估其焦虑量表评分(HAMA)、抑郁量表评分(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TCMDS)、睡眠质量评分(PSQI)、生活质量评分(SF-36)、HAMA疗效、证候疗效。[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TCMDS评分、PSQI评分即开始下降,治疗2、4周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对比显示,治疗组HAMA疗效(92.00%)、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的HAMA疗效(76.00%)和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74.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针联合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心脾两虚证患者的HAMA疗效与证候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与临床症状,且能改善患者的睡眠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能否增强神经阻滞及药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和非TEAS组,两组患者均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镇痛方案:麻醉成功后行收肌管阻滞,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TEAS组患者术后6 h及术后第1、2天于双侧合谷、太冲、下巨虚、三阴交实施TEAS;非TEAS组患者选取与TEAS组同样的穴位,仅在相应区域放置电极片,不通电;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时给予曲马多100 mg口服补救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6、8、12、24、48 h的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曲马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及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 TEAS组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低于非TE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及术后4、6 h的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TEAS组相比,TEAS组患者术后曲马多使用减少(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P<0.05)。TEAS组患者术后24 h及48 h睡眠质量满意度评分及就诊总体满意度评分优于非TE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用于辅助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术后镇痛评分,减少曲马多用量,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术后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1次/天;观察组以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耳穴取穴为脑干、皮质下、咽喉、心、舌,每次选择单侧耳穴,按压3次/天,两耳交替贴压,每天更换1次。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评分、血浆白蛋白水平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进行。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P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提高患者吞咽的安全性,同时还可改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对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0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相关规范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两组疗程均为10 d,评价时点为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以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评分(心力衰竭相关症状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SAS-H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联合悬灸法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涌泉穴对肾阳虚质护士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9月肾阳虚质护士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各30例,对照组酉时进行温水泡足,艾灸组酉时温水泡足后涌泉穴行温和灸20 min。14 d后评估两组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组内干预前后相比,艾灸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睡眠质量指数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艾灸组睡眠质量指数得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酉时艾灸涌泉穴可显著提高肾阳虚质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建议肾阳虚质的护士,可通过艾灸涌泉穴改善体质,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补肾活血法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筛选补肾活血法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9月7日。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Stata14.0软件进行Egger检验,以评估发表偏倚,若存在发表偏倚则进一步运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偏倚对结果的影响。运用GRADEprofiler3.6软件对本研究涉及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4篇相关研究文献,共1 316例患者,试验组660例,对照组6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联合血液透析在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提高肌酐清除率(Ccr)、有效率方面联合组优于单纯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证据质量有待提高。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发表偏倚检验及非参数剪布法结果提示血Scr、BUN指标存在偏倚,但偏倚结果对结果未造成影响。[结论]研究证明补肾活血法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可以降低Scr、BUN、中医证候积分,提高Ccr水平,且未见不良反应增加。但需要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肾衰系列方药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患者(CRF)血透间隔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肾衰系列方药(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肾衰灌肠液)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30例,并与单纯血透组30例?胶囊配合血透组(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30例;灌肠配合血透组(肾衰灌肠液)30例对照观察.[结果]肾衰系列方配合血透组?胶囊配合血透组?灌肠配合血透组在延长血透间隔时间?保护残余的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优于单纯血透组(P<0.05).[结论]肾衰系列方药能延长透析间隔时间,保护残余的肾功能,改善血透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姚鹏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28-731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埋线法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的44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埋线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总积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治愈率、总有效率,电子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埋线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总积分及临床症状治愈率、总有效率,电子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穴位埋线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疏肝法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4—6月间符合筛查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口服,早晚各1袋,连续服用两周;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口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IBS症状严重性程度量表(IBS-SSS)、中医症状及IBS生活质量(IBS-QOL)评定,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IBS-SSS评分和临床疗效、中医辨证症状分级计分和临床疗效以及IBS-QO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疏肝法可有效降低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SSS及中医辨证症状分级计分,提高临床有效率及IBS-QOL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血清5-HT含量,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丁彬彬  刘桂颖  朱振刚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76-1379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治疗高体重指数哮喘人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高体重指数哮喘人群的慢性持续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正常体重指数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对照,观察穴位敷贴治疗后1年两组人群在证候改变、哮喘控制程度、发作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的变化程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ACT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差值作组间比较,未控制组均比部分控制组提高明显(P<0.05);治疗后急性累计发作率,正常体重指数组由48.39%降低到20.97%,高体重指数组由41.03%降低到6.41%;治疗后高体重指数组停药率、减量率分别为39.7%、28.2%,高于正常体重指数组的35.5%、22.6%;无变化率高体重指数组32%,低于正常体重指数组41.9%。[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高体重指数哮喘人群在急性发作次数上发挥效应更明显,提高药物停减率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许琳  庄雨龙  金哲 《天津中医药》2018,35(3):167-169
[目的]选用生存质量调查(EHP-30)评分量表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患者7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社区健康女性7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病例组患者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VAS)评分等,采用EHP-30对两组受试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同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3个维度(疼痛、控制和无力感、情感健康)及EHP总评分明显偏高(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及各证候特征与EHP-30总评分无相关性(P0.05)。而VAS评分与EHP-30总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痛)的生存质量情况较健康人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胃镜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结合胃镜下抽气、充氧气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治疗3 d后的临床疗效,包括腹痛、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及复常时间、肛门排气、排大便时间。[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消除腹痛、呕吐、腹胀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消除肠麻痹指征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结合胃镜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肯定、疗程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隔姜灸脐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于2021年3月—2021年7月选择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标准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隔姜灸脐疗,每日3柱,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及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研究,观察组心功能等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MLHFQ评分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MLHFQ评分降低显著(P<0.05)。[结论] 隔姜灸脐疗可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