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及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共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26例,方法为显微镜下神经松解,解除神经内外瘢痕对神经的压迫,并将带尺侧上副动脉及尺侧返动脉后支的尺神经行肘部皮下前置。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553岁,平均42.5岁。结果本组随访13-40个月,平均20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审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显微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并肘部皮下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确切,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置术与传统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97例肘管综合征随机分为2组,其中显微镜下施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者46例,为A组;施行传统尺神经松解前置术者51例,为B组.结果 A组平均随访13个月,B组平均随访14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为:A组优良率93.48%,显著高于B组的78.43%(x2=4.43,P<0.05).结论 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年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主动活动与制动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肘管综合征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患肢不制动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43例老年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7岁。病程2~10个月。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B组23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A组术后患肘用石膏托外固定3周,B组不用外固定,第2天开始活动观察患肢感觉、力量、两点辨别觉、Tinal征,以及恢复工作生活时间等,采用Bishop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获随访1~5年,两组患者的尺神经功能有较大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恢复日常活动或原有工作时间平均需45.2±5.1d,B组平均需15.5±3.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ishop评分,A组优14例,良4例,中、差各1例;B组优16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即行功能锻炼能更早恢复日常活动或原有工作。 相似文献
4.
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8侧新鲜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尺神经在肘部的血供。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有3个:尺侧上副动脉(S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后支(PURA),与尺神经伴行长度分别约为15.0cm、5.0cm和5.5cm。尺神经于肘部发出关节支和肌支分别为1~3支。结论行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时至少应保留SUCA或IUCA,深筋膜瓣的制作应依据任意皮瓣原则。 相似文献
5.
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保留尺侧下副动脉在尺神经上的吻合支,行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25例肘管综合征.男19例,女6例:年龄20~72岁,平均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个月~3年,平均6.7个月.发病原因:骨性关节炎23例,肘管内囊肿及尺神经滑脱各1例.术前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可19例,差6例.电生理检查:肘关节周围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 m/s.结果 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患者.2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2年半,平均13.9个月.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5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6%;与术前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肘关节周围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m/s.结论 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尺神经肌下前置术后解剖学变化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从解剖学的角度为治疗肘管综合征选择肌下前置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分析32例肘管综合征临床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17~73岁.观察尺侧上副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其与尺神经的关系,尺神经病变的部位、范围、粗细等;用扩张器测量新肘管容积.将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分别制成尺神经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模型,动态观测设定范围内尺神经移位前后肘关节不同伸屈状态下的长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尺侧上副动脉可与尺神经一同前置,新肘管重建后可充分容纳尺神经.皮下前置伸肘位时,尺神经较移位前被拉长7.5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下前置伸肘位时,尺神经长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肘部尺神经肌下前置术较好地解决了尺神经肘部受压迫及屈肘受牵拉的问题,尺神经前置后其血供及组织床良好,新肘管宽松,对尺神经无卡压,术式符合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理学要求,是治疗肘管综合征可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8.
9.
肘部尺神经血供及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的血液供应,设计带血供尺神经前置的手术方法。方法28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数据。4侧防腐成人上肢标本模拟临床,设计带伴行血管尺神经前置术。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有3个来源: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3条动脉从起始处至肱骨内上踝的距离分别是(15.2±0.9)cm,(4.8±0.6)cm和(4.7±1.1)cm。伴随尺神经行走的距离分别是(16±1.3)cm,(5.1±0.3)cm和(5.6±0.9)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肘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一般采用松解、前置的方法,自1996年3月~2001年3月共收治8例患者,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松解尺神经,保留尺神经伴行血管,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尺神经沟扩大神经束间松解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尺神经沟扩大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术及尺神经前移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2002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尺神经沟扩大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治疗22例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治疗组),与2001年7月-2004年11月,采用尺神经前移显微镜下神经束间松解治疗的2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男17例,女5例;年龄21~66岁,平均43.8岁.肘关节骨性关节炎17例,尺神经滑脱3例,肘外翻畸形2例.左侧8例,右侧14例.病程6~69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4例;年龄20~64岁,平均42.1岁.肘关节骨性关节炎16例,尺神经滑脱4例,肘外翻畸形及肱骨内髁骨折移位畸形愈合致尺神经沟变窄变浅各1例.左侧7例,右侧15例.病程5~67个月.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治疗组术后1 d,患者小指麻木均明显减轻、消失;对照组术后3~5 d,患者小指麻木明显减轻、消失.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0.1个月.肌电图检查示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Lascar分级法评价疗效,治疗组优21例,良1例,优良率100%:对照组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4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评分分别为(2.89±0.15)分和(2.91±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别为(11.32±1.04)分和(9.91±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尺神经沟扩大神经束间松解和尺神经前移、神经束间松解均是治疗重度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在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行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8月,在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行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治疗1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32~60岁,平均47.5岁。致病原因:外伤性肱骨内侧髁陈旧性骨折畸形1例,无明显外伤、长时间屈肘作业10例,尺神经滑脱2例。左侧6例,右侧7例。病程4~30个月。发病至手术时间3~20个月,平均8.5个月。10例伴手内肌萎缩。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60 min。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1天,患者环、小指及掌、尺侧皮肤麻木感明显减轻。术后2周肌电图检查示前臂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增快,波幅改善,手内肌募集反应增强。术后3个月,10例伴手内肌萎缩患者中7例肌力恢复正常,余3例肌力大部分恢复。术后12个月,患者肘管综合征临床症状消失,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Lascar等分级法评价疗效,获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患者术后12~16 d(平均14 d)恢复日常工作。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轻,尺神经松解及减压彻底等优点,患者术后能早期恢复日常工作,是一种治疗肘管综合征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腕尺管综合征39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腕尺管的概念,腕尺管综合征的分型、病因、卡压特点、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86年3月~2003年6月收治的39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腕尺管包括Guyon管、豆钩管和小鱼际肌段。腕尺管综合征分为8型,病因较多,可伴有多部位卡压、腕管综合征或肘管综合征。通过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查能明确诊断。结论明确腕尺管的概念、腕尺管综合征的少见及复杂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面神经颅外段的动脉来源及分布. 方法 15例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经双侧颈总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或过氯乙烯填充剂,观察面神经颅外段的血供来源及分布. 结果面神经营养动脉来源于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颞浅动脉面神经支、面横动脉、颈外动脉上面神经支、颈外动脉下面神经支、面动脉后面神经支和面动脉前面神经支,其外径分别为(0.8±0.2) mm、(0.9±0.4) mm、(1.9±0.3) mm、(1.0±0.2) mm、(1.1±0.4) mm、(1.0±0.2) mm和(1.1±0.6) mm.各营养动脉除营养面神经外还发出分支相互吻合,构成了丰富的面神经血管网. 结论了解面神经颅外段动脉血供来源及分布,为避免腮腺咬肌区手术损伤面神经营养血管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