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病变组)与50例正常肾血管者(对照组)的16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与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的夹角(a)、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夹角受压处的截面积(s1)及近肾端LRV最宽处的截面积(s2),并计算s2/s1的比值(q)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组SMA与AA的夹角明显变小,两组比较a、s1、s2、s2/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能清晰显示LRV的形态、测量各数值,评估LRV的受压变窄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临床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MS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此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LRV)征象,左肾静脉梗阻位于SMA与腹主动脉(AO)之夹角间,此2例SMA与腹主动脉(AO)...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公司双源CT设备对40例受检者行MSCTA检查,评估肾脏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结果 40例80个肾脏中,MSCTA显示64个肾脏由单支动脉供血、67个肾脏由单支静脉引流、16个肾脏存在副肾动脉、11支主肾动脉存在过早分支、1例左肾上段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局限性狭窄、1例左肾静脉中段见一血管袢。40例受检者中22例行供肾摘除术,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一致。结论 MSCTA可准确显示受检者肾脏血管情况,可作为活体肾移植供肾术前血管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LRVES)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及CT检查15例临床及实验室怀疑为LRVES患者,超声测量左肾静脉(LRV)压迫段(b处)及近端扩张段(a处)内径Da和Db、峰值流速Va和Vb,并显示a处血流频普,计算Da/Db、Vb/Va。MSCT测量Da和Db,应用图像后处理显示LRV解剖。结果超声及CT均清晰显示LRVES存在,对于Da或Db测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Da/Db为4.05±0.98;超声所测Vb〉Va,Vb/Va为2.03±1.56,a处呈城墙垛样血流频普。CT客观直接显示受压左肾静脉与邻近血管结构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SCT对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彩色多普勒能提供更多的特征血流信息,而MSCT能提供更直观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5.
黄玉书 《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1):78-80,2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行MSCTA检查诊断为GDA狭窄闭塞的患者22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22例患者中,GDA狭窄10例,4例多发性狭窄均显示前、后动脉弓扩张,6例局限性狭窄均显示前动脉弓扩张。GDA闭塞12例,均显示胃网膜右动脉直接与前动脉弓连接,6例全段闭塞者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PSPDA)不显影,前动脉弓扩张,6例局限性闭塞均发生于GDA远段,4例前动脉弓扩张,2例前、后动脉弓扩张。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GDA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2002~2008年因椎间孔狭窄致腰腿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10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22个月,优80例,良22例,可4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 CT是有效诊断椎间孔狭窄的方法。椎间孔狭窄的病人症状重,易漏诊,需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方法:对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AML的螺旋CT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均为单发肿块,平扫表现密度均匀者6例,不均匀者5例。增强扫描5例肿块皮质期及实质期均表现为均匀强化;5例内有囊变区肿块,实质部分皮质期不均匀强化,实质期表现为均匀持续强化;1例表现为不均匀环状强化,边缘不规则。结论:均一强化和持续强化为乏脂肪AML的螺旋CT表现特征,结合临床多无明显泌尿系统症状的特点,可在术前与肾癌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9.
10.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致椎管狭窄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发病缓慢,病变主要由疝人的髓核和软骨成分,骨质缺损区及掀起的骨块构成,易致椎管狭窄,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CT表现可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为左肾静脉,而绝大多数左肾静脉压迫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超声检查和CT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在此通过复习关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文献报道,阐明了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解剖学特点和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不同的影像学特征。通过比较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主要说明了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参治疗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脏过氧化损伤和纤维化的效果,为临床药物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术后7周开始对丹参治疗组进行灌胃治疗,手术治疗组同时解除狭窄.术后12周处死动物.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肾皮质制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RT-PCR法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左肾皮质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左肾皮质TGF-βl、PAI-1mRNA表达增加,出现病理学损伤.丹参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高,TGF-βl和PAI-1mRNA表达减少,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其中手术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结论 丹参可通过消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组织纤维化而保护肾脏.虽然其疗效不如手术治疗显著,但结合胡桃夹综合征病变的实际情况考虑,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LRVES)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4例LRVES 合并MsPGN 患儿(病例组))及同期28例单纯LRVES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尿红细胞形态、24h尿蛋白定量、尿IgG及血IgA、IgM、IgG、C3水平、左肾静脉扩张段( D)与在其前方狭窄段( N)的比值( D/N)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IgA、IgM、IgG、C3水平、D/N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尿红细胞形态以多形性为主,24h尿蛋白定量及尿IgG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肾活检均为MsPGN,对照组肾活检为肾小球轻微病变。结论:LRVES患儿出现多形红细胞尿、蛋白尿尤尿蛋白含量高、且提示非选择性蛋白尿者,应考虑LRVES合并肾小球疾病特别是MsPGN可能,应及早行肾穿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左肾静脉受压的关系,以及左肾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精索静脉曲张病人28例,健康志愿者10例,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及远侧的左肾静脉内径,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上述两处的血流速度。结果:精索静脉曲张病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左肾静脉内径(0.275±0.107cm)明显小于对照组(0.374±0.100cm)(P<0.01),该处血流速度(87.0±29.8cm/s)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2.8cm/s)(P<0.05);远侧左肾静脉内径(0.991±0.196cm)明显大于对照组(0.783±0.113cm)(P<0.01),该处血流速度(14.8±2.8cm/s)明显低于对照组(18.3±4.6cm/s)(P<0.01)。结论精索静脉曲张病人存在左肾静脉受压,导致血流受阻而减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左肾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所致左肾病变,为实验研究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肾组织淤血性损伤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和左肾静脉狭窄1.0mm模型组、0.7mm模型组、0.5mm模型组。术后7周处死动物。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肾皮质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病理学检查见1.0mm模型组未见明显病变,0.7mm和0.5mm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增生,小管、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形成,0.5mm模型组病变程度较重。各模型组左肾皮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变化幅度随狭窄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程度为0.7mm时,各项观察指标与胡桃夹综合征(NCS)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最接近,而1.0mm和0.5mm相对偏轻和偏重,0.7mm模型组可以作为大鼠左肾静脉狭窄致左肾淤血实验研究的合适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疾病组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测量其横断面左肾静脉(LRV)扩张段最大前后径(d1)、狭窄段最小前后径(d2)、d1/d2及肾实质晚期时CT值(D);正常组60例正常受检者左肾静脉近段最大前后径(d1)、夹角段前后径(d2),两组进行比较。结果9例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及60例正常受检者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静脉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两组d1、d2、D分别为(14.5±2.3)mm、(3.6±0.7)mm 、(154.3±18.7)Hu及(10.5±2.1)mm、(9.0±1.9)mm、(178.5±21.0)Hu,疾病组与正常组间d1、d2、d1/d2、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后型左肾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CTRA)对肾移植活体供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活体供肾者的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肾移植取.肾手术及DSA相对照.结果 30例CTRA均清晰显示肾动脉1~4级分支,副肾动脉者13例,发生率43%,肾门前动脉分支者6例,发生率20%,肾静脉多支者3例,发生率10%,多重肾动脉并多发狭窄1例,CTRA对肾血管评估结果与取肾术中所见及DSA结果一致,敏感性及准确性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重建对肠系膜下静脉(IMV)回流部位及形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20例患者腹部三期增强扫描的静脉期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统计肠系膜下静脉的回流部位。结果肠系膜下静脉的显示率为90%,其中回流到脾静脉(SV)起始处占6.7%;回流到脾静脉占40%;回流到肠系膜上静脉(SMV)起始处占6.7%;回流到肠系膜上静脉占28.3%;回流到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占8.3%.结论16层螺旋CT的MIP重建可以清楚、直观显示肠系膜下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探讨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在不同再灌注情况下血浆脑钠肽和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根据不同再灌注情况将56例患者分为3组:早期再灌注成功组、晚期再灌注成功组及再灌注失败组,各组于持续胸痛后准24小时、1个月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于发病后24~72小时、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容量、左室收缩末容量、左室射血分数,并通过计算得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并获得1个月间的变量值.结果 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发病后24~72小时的血浆 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晚期再灌注组及再灌注失败组高于早期再灌注组,而前两者无明显差异;发病后1个月时的BNP,再灌注失败组高于晚期再灌注组高于早期再灌注组.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均发生近期左室重构,其程度与再灌注的情况相关,再灌注失败组重于晚期再灌注组重于早期再灌注组.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梗后BNP水平与LVEDVI、LVESVI的变量值呈正相关,LVEF的变量值呈负相关,近期左室重构程度与发病后24~72小时的BNP值相关性大于发病后1个月的BNP值.结论 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血浆BNP水平与左室重构的程度均受再灌注情况的影响;血浆BNP与左室重构程度正相关,与左室收缩功能负相关.BNP是评价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