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颅面裂的Tessier分类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按Tessier分类法对33例颅面裂患者进行分类,并根据畸形类型及轻重程度制定手术方案;共施术29例,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眶内侧壁截骨与鼻翼软骨修整、局部皮瓣转移、内眦固定、真皮移植、骨移植、组织代用品置入、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等。结果33例中属0号颅面裂1例、0—14号颅面裂3例、1号颅面裂1例、2-12号颅面裂2例、3号颅面裂3例、4号颅面裂1例、5/6号复合颅面裂1例、7号颅面裂18例、6/7/8号复合颅面裂2例、11号颅面裂1例;29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面部形态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①Tessier颅面裂分类法有助于发现与主诉体征相伴的其它颅面畸形,对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②在Tessier颅面裂中以7号颅面裂较为常见。③Tessier颅面裂有不同的类型,且每一类型的颅面裂又有不同的严重程度,而且不同类型及不同严重程度的颅面裂又可见于同一患者,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下颌下唇正中裂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根据Tessier分类法属于30号颅面裂。症状可从轻微的红唇切迹,到较重的下颌骨裂、舌骨缺如、胸骨裂及其他伴随症状。本病发病率低,病情程度不同,因此在病因、治疗方面仍存在分歧。特别是对于下颌骨正中裂的治疗时机、手术方式仍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田甜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857-1860
颅面裂隙畸形简称面裂,为最常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中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主要表现为颅面部组织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因其发生于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社会生活,对患者本人及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先天性颅面裂隙畸形进行分类和诊断,有利于区分畸形的部位和程度,为手术修复提供指导。方法 用Tessier颅面裂分类的基本方法,对81例先天性颅面裂隙畸形进行分析,再根据畸形发生的部位、性状、CT扫描等临床检查结果,按照受累的范围,选用S(皮肤)、T(皮下组织)、O(颅面骨)等字母组合表示畸形部位和性状,选用阿拉伯数字的大小表示畸形的严重程度,作为Tessier分类的补充。结果 以STO分类法分析81例病例,眶下方畸形以Ⅲ、Ⅳ号裂多见(24.70%),眶上方畸形以IX、X号裂多见(38.27%),各种组织的受累程度并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STO分类法是Tessier分类法的补充,可为颅面裂隙畸形的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三例颅面裂,并复习文献,对其胚胎发育、分型、致畸及治疗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1 概述 颅面裂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颅面部软组织和骨骼的单发或复合性裂隙畸形,其发病率为1.43~4.85/100 000(新生儿),在每1000例常见的面部裂隙畸形中有9.5~34.0例属于颅面裂[1].  相似文献   

7.
面斜裂是一组少见的颅颌面先天性畸形。除极少数情况外,面斜裂都属于严重的先天畸形,通常需要多次手术才能改善畸形状态。根据Tessiel 1973年的颅面裂分类法,面斜裂属于Ⅲ、Ⅳ、Ⅴ型。不全性面斜裂属于骨性裂存在而软组织连续性尚存在的隐性裂崎形。如果选择方法得当,治疗效果比较满意。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综合的手术治疗,成功地治疗了2例不全性面斜裂病人。特别是一例TessierⅣ犁面斜裂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近三十年来中国颅颌面外科的发展和现况作了全面述评,重点总结了先天性颅面畸形的手术改进和微创化、先天性颅面畸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3D打印和手术模板导航等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牵引成骨技术以及种植赝复体修复重建技术对学科发展的促进等。最后对颅颌面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面斜裂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斜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1.43~4.85/105新生儿[1],在所有面裂中约占0.075%~0.5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颅面环束带畸形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6例颅面环束带畸形病例,全部采用骨膜下充填羟基磷灰石或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进行畸形修复,并复习了有关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及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 6例均获满意效果。随访个月-5年,颅面环形沟消失。皮肤平整。结论 骨膜下充填有活性的生物材料是矫正颅面环束带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颅面外科到颅颌面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面外科学》出版已有10年了,这是第一本关于“颅面外科”的参考书兼教科书,对该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过去10年里,我国颅面外科有了长足的进步,相关论文不断涌现,并出版了一些与颅面外科有关的书籍、杂志,成立了全国性的颅面外科学术团体。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的颅面外科无论是质量上,还是开展单位数量上,都已经跨越了10年之痒,与时俱进,形势喜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众多的颅面畸形患者纷至沓来,给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12.
颅盖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的多种颅盖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下述方法治疗37例先天性颅缝早闭症:①眶额前移额骨瓣交叉旋转顶骨支撑术治疗短头、尖头及塔头畸形;采用梅花形颅骨瓣治疗矢状缝早闭。②额眶成形术治疗三角头。③双侧额骨瓣旋转,额眶带前移、患侧额骨瓣前倾术治疗单侧冠状缝早闭引起的前斜头畸形。④双侧顶枕骨瓣旋转交错,梅花形骨瓣成形术治疗单侧人字缝早闭引起的后斜头畸形;⑤额面前移术治疗双侧冠状缝早闭及颅底缝早闭形成的短头畸形,及合并Apert或Crouzon综合征的颅面畸形。结果37例先天性颅缝早闭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3年无明显并发症,头颅外形均得到了改善。结论在治疗先天性颅缝早闭症时,采用大骨瓣的颅盖成形术仍不失为治疗颅面畸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皮瓣法矫治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两皮瓣法矫正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以耳垂背面组织为蒂,于纵向耳垂裂口的两侧面,分别设计皮瓣,其中内侧耳垂较小的皮瓣去表皮后,插入外侧耳垂皮瓣下缝合固定,外侧耳垂皮瓣完全覆盖内侧去表皮的组织瓣,耳垂裂畸形得到完全矫正。结果本组7例患者,切口均工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1.5年,耳垂裂得到完全矫正,外形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双侧耳垂对称,患侧耳垂较对侧正常耳垂在大小、形态方面,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两皮瓣法矫正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方法简单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分析了47例先天性脊椎裂的MRI表现并按主要MRI表现和临床需要分为囊性或开口性脊椎裂(包括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脂肪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单纯后位脊膜膨出和皮毛窦,伴或不伴其他先天性疾病)、复杂性隐性脊椎裂(无体表体征但伴有低位圆锥、隐性脊膜膨出、脊髓空洞、脂肪瘤、皮样囊肿和椎体发育不良等)和单纯性隐性脊椎裂。对于囊性或开口性脊椎裂,MRI不仅可确定有无脊髓膨出,还能显示椎管内伴发的其他先天性病变。对于隐性脊椎裂,MRI能确定是否伴椎管内病变,而准确地区分复杂性和单纯性隐性脊椎裂。因此,MRI有利于临床治疗,应成为先天性脊椎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旋转复位法修复5例先天性颜面裂鼻翼畸形的经验。方法:对两种表现不同的鼻翼畸形实施内侧脚或外侧脚为轴的旋转复位。结果:以内侧脚为轴旋转复位3例,以外侧脚为轴旋转复位2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旋转复位法为两种先天鼻翼畸形提供了简便实用,效果确切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颅面多层CT三维影像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颅面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方法 对男女各20例正常人颅面形态结构做多层CT三维影像立体测量。结果 所得重建图像逼真,可任意剖面和多视觉变换,显示颅面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定量测量分析。结论 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为颅面结构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并构建了一种新的形态数据资料的储存方式。  相似文献   

17.
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矫正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为3例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患者行整复术的经验。方法1例患者经Z成形术和鼻内眦固定术矫正,1例患者经鼻唇沟皮瓣和Z成形术矫正,1例患者经联合应用鼻唇沟皮瓣、额鼻皮瓣和睑颊颧部旋转皮瓣矫正。结果3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矫正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应用局部皮瓣矫正不完全型Tessier 3型面裂鼻眼畸形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两皮瓣法矫正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以耳垂背面组织为蒂,于纵向耳垂裂口的两侧面,分别设计皮瓣,其中内侧耳垂较小的皮瓣去表皮后,插入外侧耳垂皮瓣下缝合固定,外侧耳垂皮瓣完全覆盖内侧去表皮的组织瓣,耳垂裂畸形得到完全矫正。结果本组7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1.5年,耳垂裂得到完全矫正,外形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双侧耳垂对称,患侧耳垂较对侧正常耳垂在大小、形态方面,无明显的差异。结论两皮瓣法矫正先天性纵向耳垂裂畸形,方法简单易行,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Y-V推进法修复先天性耳垂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Y-V推进法在修复先天性耳垂裂方面的应用。方法按照Kitayama的分类方法,对先天性耳垂缺损的患者进行分类,对于13例单纯型或轻微组织缺损型的先天性耳垂裂的患者,采用Y-V推进法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耳垂色泽正常,游离耳垂缘曲线自然流畅,外形良好。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Y-V推进法是修复先天性单纯性耳垂裂一个好的方法,手术效果好,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眶距增宽症(Orbital Hypertelorism)是指眼眶间骨性距离过大的颅面畸形,最早由Creig[1]于1924年提出并命名。以往认为眶距增宽症是一种独立的颅面部畸形,现已证明两眼眶间骨性距离的增宽只是一种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类型的颅面畸形中,比如Tessier0-14号颅面裂畸形以及Crouzon综合征、Apert综合征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