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自 1980~ 2 0 0 1年采用自体腹壁真皮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 (大于 10cm) 2 9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男 9例 ,女 2 0例。年龄 44~79岁 ,平均年龄 6 2 7岁。 1次腹部手术史 8例 ,2次腹部手术史 18例 ,3次腹部手术史 2例 ,4次腹部手术史 1例 ;疝环最大 2 2cm× 13cm ,最小 10cm× 7 5cm。2 手术方法 :有效麻醉使腹壁肌肉充分松弛 ,龙胆紫将疝环以虚线标出 ,捏起松弛皮肤估计皮肤切除范围 ,以修补缝合时无张力为准并以龙胆紫实线标出 ;依实线以缺损为中心做梭形切口至深筋膜。巨大切口疝…  相似文献   

2.
补片修补及皮下负压引流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 ,尤其是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较棘手。我们采用补片修补皮下负压引流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采用皮下负压引流补片修补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 12例。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3 5~ 81岁 ,平均年龄 68岁。疝囊最小直径为 5cm ,最大直径达 2 2cm。12例病人均有手术史 ,手术类型见表 1,12例病人均有合并症 ,见表 2。麻醉后 ,将原手术瘢痕切除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向四周游离皮下组织至肌鞘 ,距肌鞘边缘 4cm。切开疝囊 ,游离疝囊与腹腔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伴有腹部肥胖的妇科患者在治疗中获得腹壁整形效果 ,自 1993年以来 ,我科采用妇科手术同时施行腹壁脂肪抽吸整形术 15例 ,经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5例 ,子宫次全切除联合整形 10例 ,剖腹产联合整形 2例 ,卵巢囊肿摘除联合整形 3例。年龄 2 6~ 42岁。腹围 95~ 110cm。体重 5 8~ 75kg(未包括剖腹产病例 )。脂肪吸引量为 10 0 0~ 15 0 0ml。术后引流量 10 0~ 2 0 0ml。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腹正中切口。本组所有病例效果满意。术后 3个月腹围减少 8~ 12cm。腹部平整、无并发症发生。2 手术…  相似文献   

4.
1997年 2月以来 ,我科使用注射器进行脂肪抽吸 82例 ,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资料 :本组 82例 ,女 81例 ,男 1例。年龄 2 0~ 5 5岁 ,平均 3 7岁。抽吸部位 96处 ,其中腹部 5 5处 ,骼腰部 2 0处 ,臀部15处 ,背部 2处 ,大腿 2处 ,上臂 1处 ,下颌 1处。抽吸量最多2 0 0 0ml(腹部 ) ,最少 10ml(下颌 ) ,术前体重 5 5~ 72kg ,平均67kg ,术后体重减轻 ,平均 1.5kg。术后腹围缩小 :经肋缘测量2~ 7cm ,平均 4cm ,经脐 2~ 9cm ,平均 5cm ,经下腹隆出最高点 2 .5~ 10cm ,平均 5 .5cm ,术后腹部外…  相似文献   

5.
涤纶布修补腹壁切口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应用涤纶布修补腹部切口疝6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24~76岁,平均55岁。上腹正中切口24例,右侧腹直肌切口20例,右下腹旁正中切口10例,麦氏切口5例,左侧腹直肌切口2例。既往手术史:胃大部切除术后24例,胆囊切除术后1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3例,脾切除术后4例,阑尾切除术后6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6例,结肠修补术后3例,复发性切口疝7例。疝囊口面积7cm×5cm至18cm×15cm,平均12cm×10cm,病史最长5年。本组患者治愈出院后均随访1~5年,平均35年,…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应用网状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mesh (Marlex) ,pp〕修补腹壁切口疝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 5 6~ 67岁。 2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复发疝 ,均肥胖 ,原切口瘢痕下腹壁缺损约 5cm× 4cm大。另 1例于 13年前行直肠癌前切除术 ,9个月前因直肠癌局部复发行Miles手术 ,术后 1个月发现外置口内侧有可复性包块疝出 ,疝环直径约7cm。前 2例梭形切除切口疤痕 ,切开皮下组织 ,找到疝囊并切开入腹腔 ,分离疝囊与肠管的粘连 ,切除多余疝囊 ,在腹膜外用电刀游离出疝环 ,并紧贴腹直…  相似文献   

7.
切口脂肪液化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我们从 1996年 9月~ 2 0 0 1年 1月间以TDP理疗仪为主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17例 ,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4 1~ 6 8岁 ,平均5 7 4岁。发生在胆囊切除术后 11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 2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 2例 ,胃癌根治术后 1例。腹部脂肪厚 4~ 8 5cm ,平均 7 2cm。均表现为术后 5~ 7d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 ,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 ,切口无红肿热痛和压痛 ,但愈合不良。渗液涂片镜检见较多脂肪滴 ,连续 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2 治疗方法使…  相似文献   

8.
利用真空促进伤口愈合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治疗伤口感染一直用常规换药的方法 ,培养肉芽组织和二期缝合 ,病程较长。我们从 2 0 0 1年起采用真空促进伤口愈合 (vacuum assistedclosure ,VAC)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患者 ,男11例 ,女 5例 ,年龄 16~ 5 7岁 ,平均 3 4岁。其中膀胱癌根治术加乙状结肠腹壁造口术切口感染 2例 ,脓肾切开引流和脓肾切除切口感染 9例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 5例。伤口感染创面最大 11 0cm× 6 0cm× 3 0cm ,最小为 5 0cm×2 5cm× 2 0cm ,16例伤口不愈合时间是 14~ 3 5d。2 治疗方法 :对伤口…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我们自 1996年 2月至 2 0 0 0年 1月采用经腹腔和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 7例 ,其中 6例获得成功 ;现与同期 6例开放性手术进行比较。1.资料和方法 :将 12例患者分为 2组 ,其中A组为腹腔镜组 ,共 6例 (经腹腔和后腹腔手术各 3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9~ 6 6岁 ,平均 5 4 6岁 ,右侧 4例 ,左侧 2例 ,肿瘤大小为 (1 1cm× 1cm)~ (5cm× 4 7cm) ,最重为 5 6g;B组为开放性手术组 ,共 6例 (经腹部和经腰11肋间切口各 3例 ) ,男女各 3例 ,年龄2 7~ …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8年开展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 5 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0例 ,男 4 4例 ,女 6例 ;年龄 31~ 87岁 ,6 0岁以上者 35例 ,80岁以上 5例。双侧疝 3例 ,直疝 5例 ,滑疝 1例 ,嵌顿疝 8例 ,复发疝2例 ,后壁缺损为 2~ 6cm。合并心肺疾患 17例。1 2 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补片一套 (锥状疝环填充物和条形补片 ) ,锥状填充物为圆锥形梅花瓣样网片材料 ,直径 3cm、高 3cm。条形补片为 8cm× 4cm长方形网眼补片。均为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编织材料 ,具有抗感染、无排…  相似文献   

11.
老年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下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an W  Ma B  DU XH  Li R  Chen L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1):1452-145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老年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对17例老年切口疝患者行腹腔镜下应用补片切口疝修补术。结果 16例腹腔镜下行腹腔粘连松解和补片固定,顺利完成切口疝修补手术,1例因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65~132min,平均95min。术后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1h,术后住院5~7d。术后并发症:疼痛3个月以上者3例,浆液肿5例,穿刺口感染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手术死亡和肠瘘发生。随访7~2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缝合器和缝线贯穿腹壁固定补片修补老年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纤维化六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88年 3月至 1999年 9月收治了 6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2~ 5 9岁 ,平均 4 6岁。 6例患者均有腹部或腰部疼痛 ,3例可触及腹部肿物 ,3例下肢及会阴部明显水肿。2 .辅助检查 :6例B超均发现双肾积水和均质无回声的腹膜后肿物 ,大小为 6 2cm× 4 8cm~ 16 4cm× 9 8cm。 4例行CT检查有双肾积水 ,其中 3例CT诊断为腹膜后纤维化。3 术中表现 :6例患者均行开腹探查术 ,术中均见后腹壁大面积板块 ,最大约 30cm× 30cm ,最小 18cm× 15cm ;板块包裹…  相似文献   

13.
低温停循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 ,我院为2 7例肝静脉阻塞性布加综合征患者 ,在深低温停循环状态施行根治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 :本组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3~ 61岁 ,平均 3 2岁 ,病史 1个月~2 0年 ,平均 4年 ,均有上腹部不适或腹部膨胀感 ,食欲不振 2 3例 ,呕血 3例。其中介入放置下腔静脉支架症状加重者 2例 ,下腔静脉、肝静脉扩张后症状加重者2例。查体肝脏、脾脏肿大 ,肝肋下2 0~ 8 0cm ,平均 3 5cm ,脾肋下 1 0~8 0cm ,平均 4 0cm ,合并腹水者 10例 ,5例合并双下肢水肿和胸腹壁静脉曲张 ,1例精索…  相似文献   

14.
微创口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求一种经济实用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相当的胆囊手术方法 ,我们设计胆囊摘除术的切口仅 2 5~ 3 0cm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2 2例 ,女 98例 ,体重 40~ 5 0kg,身长 1 5 2~ 1 6 7m ,腹壁脂肪厚度 0 7~ 1 8cm ,全组均为择期手术 ,其中胆囊息肉 47例 ,单纯胆囊结石 70例 ,慢性胆囊炎 3例。2 .手术器械 :自制电切、电凝、分离、吸引多功能手术电刀 ,自制 1 4cm× (5 5cm~ 6 5cm)直角拉钩 1把 ,小S型拉钩 (1 8cm) 1把 ,2 0cm宽压肠板 1把 (能自由弯曲 ) ,钛夹钳1把 ,…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诊治体会(附23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 2 39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2 39例中 ,男 5 2例 ,女 187例 ;年龄 18~ 73岁 ,平均 5 3.6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198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2 3例 ,胆囊息肉样病变 12例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6例。切口类型 :右上腹直肌切口 179例 ,右肋缘下斜切口 6 0例。切口长 3.1~ 4 .0cm 138例 ,4 .1~ 5 .0cm6 8例 ,5 .1~ 6 .0cm33例。2 .手术器械 :长止血钳、直角钳各 2把 ,长剪刀1把 ,小S拉钩 (宽 2cm) 2把 ,其它器械同常规开腹手术。3.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4年4月~2002年8月5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在年龄、手术方法、引流放置,抗生素应用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采用人工合成材料或直接缝合修补.术后切口积液3例,无切口感染.随访时间3月~5年,治愈46例,复发7例.结论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及直接缝合修补法适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补片修补治疗(附23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临床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大腹壁切口疝病人的年龄,手术方法,引流放置,抗生素应用及预后。结果:发生巨大腹壁切口疝平均年龄是65.3%,均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术后放置引流,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治愈21例,复发2例。结论:常见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可使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并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2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6 ~ 76岁,平均57.3岁.距离上次手术时间间隔为4~26个月,平均7个月.腹正中切口13例,侧腹部切口7例.有2例为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病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复合补片进行修补,腹壁缺损大小4cmx5cm~ 10cm×13 cm.手术时间40~ 170 min,平均100 min.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补片上方疝囊内积液5例,经局部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治愈.术后修补区域腹壁疼痛1例,给予口服美洛昔康片对症处理,于术后3个月内逐渐消失.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d.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耻骨旁切口疝的治疗体会(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骨旁切口疝(incisionalparapubichernia)是一种少见的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上都与其他腹壁切口疝有所不同。近年我们成功地治疗了5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5例病人中,女3例,男2例;年龄47~75岁,平均62.3岁。疝发生的原因:在3例女病人中2例为子宫颈癌取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全子宫切除术者,1例为乙状结肠癌取旁正中切口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者;2例男病人均为前列腺肥大取下腹部正中切口行前列腺摘除者。疝环直径小者6cm×6cm,大者30cm×25cm平均13.5cm。5例病人来我院就诊前均曾在外院行多次疝修补术。修补过2次1例;修补过3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修复腹壁巨大切口疝设计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皮下组织分离、纤维结缔组织重叠和皮肤去表皮后重叠的新方法修复腹壁巨大切口疝8例,疝发生时间为术后3~12个月,腹壁缺损最大12cm×6cm,最小8cm×4cm。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效果满意,无一例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就近取材、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无组织反应等优点,同时对于中年妇女腹壁松弛者具有一定的整形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