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条叶龙胆药材资源变化及未来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草记载开始阐述了龙胆药材4种基源植物中质量最优的条叶龙胆资源的变化.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的开发是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的.我国东北地区条叶龙胆的开发较晚,但由于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原破坏等多种原因,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野生资源便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严重滞后,致使这一优质龙胆药材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条叶龙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栽培为主,而育种、栽培技术等与高产密切相关的措施的优化与推广等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而临床药用量日益增加的问题。近年来,对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特性和室内土壤播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大量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1龙胆龙胆科龙胆是国家重点抢救的野生药材,主产于东北的有条叶龙胆Gentiara manshricaKitag.、龙胆G.scabra  相似文献   

3.
16种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而临床药用量日益增加的问题,近年来,对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特性和室内土壤播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大量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1龙胆龙胆科龙胆是国家重点抢救的野生药材,药材品种主产于东北的有条叶龙胆Gentiara manshricaKitag·、龙胆G·scabraBge·和三花龙胆G·trifloraPall·,但龙胆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出苗率不足10%。为此,申志英等[1]研究了龙胆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处理方法。结果表明,龙胆种子发芽需低温砂藏,发芽适温为25℃;流水冲洗3~4 h、光照或5%KNO3处理,发芽率可达95·5%;100 ppm赤霉素…  相似文献   

4.
江蔚新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1):870-871
<正>龙胆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G.scabra Bge.、三花龙胆G.triflorapall.或坚龙胆G.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等症。一直以来中医以龙胆入药,只取其根及根茎部分,而地上部分则被当作废料丢弃。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龙胆地上部分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龙胆药材的需求量大增,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不少地区开始大量人工栽培,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为了更合理有效的开发有效资源,充分发掘其潜在价值,作者对三花龙胆的茎、叶、花、根中的龙胆苦苷和当药苦苷及三花龙胆各器官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进行了研究,为龙胆栽培、采收、生产、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栽培条叶龙胆各形态类型龙胆苦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条叶龙胆栽培种群中形态变异与根中龙胆苦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条叶龙胆有效成分高含量育种的可行性。方法 :自条叶龙胆栽培种群中选出 5个形态类型 ,即正常 (野生 )型、白花型、粗根型、宽叶Ⅰ型和宽叶Ⅱ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中龙胆苦苷含量。结果 :不同类型之间的龙胆苦苷含量差异较大 ,以粗根型为最高 ,其他依次为正常 (野生 )型、宽叶Ⅰ型、白花型、宽叶Ⅱ型 ;而同一类型的根系中龙胆苦苷含量与根龄呈正相关 ,即 3龄根 >2龄根 >1龄根。结论 :栽培条叶龙胆在形态上发生明显变异的同时有效成分含量亦发生显著变化 ,进行高含量育种是可行的 ,可以以某一形态性状作为高含量育种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地道中药材龙胆、防风的种植基本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黑龙江省两种地道药材龙胆(粗糙龙胆和条叶龙胆)、防风的分布区域、栽培历史、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规范化种植将会大大推进两种中药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龙胆别名胆草,苦胆草、龙胆草,来源于龙胆科龙胆属的三种植物:龙胆 Gentianascabra Bunge;三花龙胆 G.trifIorapall;条叶龙胆 G.manshurica kitag 药用根,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的功能,主治高血压头晕耳鸣,目赤肿痛,胸胁痛,胆囊炎,湿热黄疸,急性传染性肝炎,膀胱炎,阴部湿痒,疮疖痈肿。龙胆为黑龙江省特产药材之一,产量大,质量佳,商品称“关龙胆”驰名国内外,每年供应国家大量药材并有一部分出口。过去主要靠野生资源,但近年来,由于用药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甘肃不同地区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龙胆苦苷在0.52-5.2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23%,n=5)。结论:甘肃不同地区秦艽龙胆苦苷的含量有差异,但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栽培秦艽龙胆苦苷含量高于野生秦艽,为人工栽培秦艽、保护秦艽野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方法,对重庆市大足区中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药用植物369种,隶属113科;市级重点物种75种,其中野生药材53种,栽培药材15种,野生栽培皆有的药材7种。此次调查摸清了大足区中药资源分布、种类、数量等家底,为这些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药龙胆药用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别名有陵游、草龙胆等,该文针对历代本草记载龙胆品种较为混乱,亦混有当地习用非龙胆科植物的现状,在系统查阅龙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书籍,对其名称、基源、产地分布、道地产区、采收时间及炮制方法进行全面考证。通过分析各类本草书籍中对龙胆的形态描述及附图,得出古代龙胆基原与今日龙胆药材原植物中的龙胆Gentiana scabra与条叶龙胆G. manshurica基本相符的结论,整理了各文献中出现的龙胆药材原植物的拉丁学名;龙胆的商品分为关龙胆和滇龙胆,其中关龙胆包括龙胆G. scabra,条叶龙胆G. manshurica与三花龙胆G. triflora.,现主产于东北;滇龙胆G. rigescens产自云南;由于历史变迁等各种原因,关龙胆的道地产区由江浙一带变为东北一带;龙胆炮制方法有酒炙、甘草汁炙、生姜汁炙等,目的皆为抑制其苦寒之性,其中酒炙龙胆历史最为悠久,并可促进龙胆有效成分的溶出,为较好的炮制方法。该研究为龙胆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正确使用、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确定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东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广东紫珠的地上部分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5个黄酮: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7,3’trimethoxyflavone,1)、鼠李秦素(rhamnatin,2)、华良姜素(kumatakenin,3)、岳桦素(ermanine,4)、velutin(5);3个三萜: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熊果酸(ursolic acid,7)、白桦酸(betulinic acid,8);3个酚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9)、丁香酸(syringicacid?10)、异香草酸(isovanilli cacid,11);2个甾醇:胡萝卜孝(daucosterol,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结论:化合物1~5、8和儿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和12为首次从广东紫珠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2.
旋覆花地上部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旋覆花地上部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手段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学方法,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从旋覆花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2)、3,5,7,4'-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3)、5,7,3',4'-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4)、异泽兰黄素(5)、紫花牡荆素(6)、芹菜素(7)、木犀草素(8)、黄芩素(9)。结论:化合物2、6、和9为首次从旋覆花属中分得,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旋覆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南刘寄奴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 ODS 等柱层析分离手段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 运用 NMR、MS 以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刘寄奴中分离得到 8 个化合物, 其结构鉴定为 3β-ethoxytanapartholide (1), ((4S*,5S*)-dihydro-5-[(1R*, 2S*)-2-hydroxy-2-methyl-5-oxo-3-cyclopenten-1-yl]-3-methylene-4-(3-oxobutyl)-2(3H)-furanone) (2), ligucy-peronol (3), cyperusol C (4), santamarin (5), 1α, 2α, 3α, 4α, 10α-pentahydroxyguaia-11(13)-ene-12, 6α-olide (6), balanophonin (7),methyl 3-(2’-hydroxy-4’-methoxyphenyl) propanoate (8)。结论:化合物 1 是新人工产物, 化合物 4 和 8 为首次从蒿属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2–3, 5–7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凹叶瑞香(Daphne retu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RP18反相柱色谱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凹叶瑞香氯仿部位分离得到8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为7-羟基香豆素(1),7-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3),双白瑞香素-7-O-β-D-葡萄糖苷(4),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5),结香苷A和C(6和7),【8,8’-bi-2H-1-benzopyran]-2,2’dione,7’-(α—D—glu—copyranosyloxy)-7-hydroxy-3-[(2-OXO-2H-1-benzopyran-7-y1)oxy](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研究蜈蚣藻的活性成分。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 和 HPLC 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 15 个化合物, 分别为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 4-羟基-3, 5-二甲氧基苯甲醛(2)、3-溴-4, 5-二羟基苯甲醛(3)、2-溴-4, 5-二羟基苯甲醛(4)、3-溴-5-羟基-4-甲氧基苯乙酸(5)、24-羟基-乙烯基-胆甾醇(6)、3-吲哚甲酸(7)、尿嘧啶(8)、尿嘧啶核苷(9)、岩藻甾醇(10)、植醇(1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硬脂酸(13)、软脂酸(14)和甘露醇(15)。结论:1~15 均为首次从蜈蚣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高良姜的根茎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UV、IR、^1H—NMR13C—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4-[(E)-3-hydroxyprop-1-enyl]phenylacetate(1),反式对羟基桂皮醛乙酯(2),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3),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hep-4-en-3-one(4),[1′S]-1′-乙酰氧丁香酚乙酯(5),反式对羟基桂皮醛(6),对羟基苯甲醛(7),1-(4-hydroxyphenyl)propan.1-one(8),高良姜素(9),trans—P—coumaryl diacetate(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3和4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双苯庚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蛇藤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β-hydroxy-2-oxoolean-12-ene-22,29-lactone(1),2,6-二甲氧基苯醌(2),3-氧代齐墩果酸(3),24-去甲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4),白头翁酸(5),香草酸(6),23-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7),丁香酸(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的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西莪术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1′-hydroxy-1′-methylethyl) benzoate-1′-O-β-D-glucopyranoside](1),[4-(1′-hydroxy-1′-methylethyl) ben-zoic acid-1′-O-β-D-glucopyranoside](2),2, 3,5-tri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7-(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 hep-tane(3) and 2,3, 5-trihydroxy-1-(4-hydroxyphenyl)-7-(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heptane(4),以及 1,5-epoxy-3α-hydroxy- 1-(3,4-dihydroxy-5-methoxy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黄芩属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全草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三氯甲烷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与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柚皮素(2)、半枝莲酸(3),2,4-二羟基苯甲酸(4),香豆酸乙酯(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云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云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3,4-(1″-羟基-环氧丙烷)-2,3′-(1″′β-羟基-2″′-羰基-环丁烷)-1,1′-联苯(1),3,5-二羟基-肉桂酸二十八酯(2),2′,4,4′-三羟基查耳酮(3),bonducellin(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云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