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目的:建立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差异。方法:样品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后,以HPLC法分析。采用菲罗门lunar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分离,柱温40℃,以乙腈-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甘遂大戟萜酯D线性范围分别为0.216~8.64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5%(n=9);44批次甘遂中,甘遂大戟萜酯D的含量为0.008%~0.03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甘遂大戟萜酯D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甘遂不同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征军  李媛  高兰  丁安伟  张丽 《中成药》2011,33(12):2122-2125
目的比较甘遂炮制前后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B和甘遂萜酯A含有量的变化,以期揭示上述成分与甘遂醋炙减毒作用的关联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遂各炮制品中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甘遂萜酯B,以X TerreRP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A)-水(B)二元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8℃。结果假白榄烷型二萜类成分甘遂萜酯A和甘遂萜酯B经炮制后均有所降低,其质量分数高低顺序为生品>清炒品>醋润品>醋炙品。结论甘遂醋炙前后甘遂萜酯A与甘遂萜酯B的含有量变化与甘遂醋炙减毒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曹雨诞  耿欣欣  陈海鹰  张丽 《中成药》2012,34(10):1979-1981
目的 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含有量变化,为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Agilent XDB C8(4.6 mm× 150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水(93∶7),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 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4 4~10.4880μg(r=0.999 9)和0.2132~4.264μg(r=0.9998),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6%和98.72%,RSD分别为1.07%、0.77%(n=6).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经醋制后在乙酸乙酯超声提取液中的含有量降低较多.结论 京大戟经醋制后,大戟二烯醇和甘遂甾醇含有量降低,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机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丽  李征军  束晓云  唐于平  丁安伟  段金廒 《中草药》2010,41(12):1987-1990
目的 测定甘遂与醋甘遂饮片中3种二萜类成分.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在235nm和268nm测定了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结果 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的进样量分别在1.636~0.052μg(r=0.9998),1.458~0.046μg(r=0.9996)和1.782~0.056μg(r=0.999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2.71%)、99.21%(RSD=2.88%)、96.44%(RSD=2.78%).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甘遂与醋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甘遂及其制剂控涎丸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9∶1),流速1.0 mL.min-1,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柱温35℃。结果:大戟二烯醇在进样量为1.04~20.80μg(r=0.999 6),进样量的常用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常用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7.53%,RSD 2.56%,另外对10批甘遂饮片和5批控涎丸进行了测定。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甘遂及其制剂控涎丸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优选基于代表性毒性二萜成分转化的醋甘遂最佳炮制工艺,为醋甘遂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以甘遂中毒性较大的代表性二萜成分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3-O-EZ)和大戟萜酯C(KPC)及其醋炙转化产物巨大戟二萜醇(ingenol)和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20-deoxyingenol)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NCM460)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进行肠毒性和泻水药效评价,并建立毒性成分转化的HPLC评价方法,探究甘遂醋炙转化规律。基于该转化规律,以转化产物ingenol和20-deoxyingenol总含量为目标,以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和醋用量为关键工艺参数,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醋甘遂的最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甘遂醋炙后,毒性较大的双酯型3-O-EZ和KPC经酯键断裂先转化为单酯型3-O-(2′E,4′Z-癸二烯酰基)巨大戟二萜醇(3-EZ)和5-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5-O-Ben),最终转化为几乎无毒性的ingenol和20-deoxyingenol,同时,其泻水药效得以保留。所建...  相似文献   

7.
甘遂醇提物中4种二萜类化合物的体内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郑维发 《中草药》2004,35(1):65-68
目的 阐明甘遂醇提物中 4种化合物 :甘遂大戟萜酯 A( ) ,13-十一酰基 - 3- (2 ,4 -二甲基丁酰基 )巨大戟萜酯 ( ) ,3- (癸 - 2 ,4 -二烯酰基 )巨大戟萜酯 ( )及甘遂萜酯 A( )的体内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鼻吸入法以流感病毒亚甲型小鼠肺炎适应株 FM1 对小鼠造模 ,对病毒感染小鼠分别 ig 4种二萜类化合物 ,以对小鼠病毒感染肺指数的抑制率为体内抗病毒活性指标。以 3H - Td R渗入法测定 4种二萜类化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  4种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体内抗病毒活性 , ~ 分别在 2 0 ,4 0 ,5 0 ,30 m g/(kg· d)以下 ,抗病毒活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3种具有四环结构的 Ingenol衍生物其体内抗病毒活性呈现出明显的构效关系 ,在适当剂量下 ,C- 13,C- 2 0有长链酰基的 和 表现出较强的体内抗病毒活性 ,而这两个位点没有长链酰基的 仅表现出弱的抗病毒活性。在低浓度 (0 .0 2 5~ 7.85× 10 - 4μg/m L)下 ,4种二萜类化合物对 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结论 甘遂二萜类化合物中 ,C- 13,C- 2 0有长链酰基的 Ingenol衍生物有显著的体内抗病毒活性 ,其抗病毒的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吴晓磊  潘勤 《中草药》2010,41(6):877-881
目的研究甘遂Euphorbia kansui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cynandione A(1)、5-羟甲基-糠醛(2)、东莨菪亭(3)、阿魏酸二十八烷醇酯(4)、β-谷甾醇-3-O-6-硬脂酰葡萄糖苷(5)、大戟醇(6)、β-谷甾醇(7)、3-O-benzoyl-13-O-dodecanoylingenol(8)、20-O-(2,3-dimethylbutanoyl)-13-O-dodecanoylingenol(9)、3-O-(2,3-dimethyl-butanoyl)-13-dodecanoylingenol(10)、3-O-(2′E,4′Z-decadienoyl)ingenol(11)。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大戟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首次从甘遂中分离得到。利用多种2D-NMR首次对化合物8~11的全部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中保心宁颗粒中丹参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保心宁颗粒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以水-甲醇-醋酸(88:12:0.05)为流动相,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ml·min。结果:丹参素在2,0~10.0μg进样量的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平均回收率为97.5%(IKSD=0.61%)。结论:该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丹参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骨伤洗剂中乌头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和Agilent C18(20mm×4.6mm,5.0μm)预柱;流动相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至pH6.25)-乙腈(70:30),检测波长:235nm;流速1.0mL·min^-1。结果:乌头碱在0.094~2.350μg(r=0.9985)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2.0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骨伤洗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黄芪2年生和3年生营养生长期茎叶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203 nm。结果:2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8530.2940,0.23370.2940,0.2337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5367 mg·g-1;3年生黄芪营养生长期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800.3830,0.27330.3830,0.27330.6150 mg·g-1。结论:毛蕊异黄酮苷和黄芪甲苷含量3年生高于2年生,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含量也随之增加;本研究也改进了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丹参炮制前后特征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HPLC法研究山东产丹参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变化,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以80%甲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方法提取制备供试样品.以Hanbon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20 μL,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进...  相似文献   

13.
酒当归最佳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炒当归和酒浸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筛选出最佳的酒当归临方炮制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1 nm,对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酒浸当归阿魏酸含量比生当归和酒炒当归阿魏酸含量高。结论:酒浸当归临方炮制工艺最佳;用HPLC方法测定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当归炮制工艺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测定不同切制方法炮制附子后乌头碱的含量差异,评价附子的炮制方法。方法:对附子采用传统炮制法和先切片后炮制,用HPLC测定乌头碱含量。结果:乌头碱在1.075~5.375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RSD为3.75%(n=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附子的改进炮制工艺中乌头碱含量低于传统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石油醚部位HPLC特征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甘遂及不同炮制品石油醚部位的特征图谱。结果: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石油醚部位的特征峰的峰面积均有影响,加热和加醋均可使峰面积降低,两者共同作用可使峰面积下降幅度增大,且顺序不一峰面积下降幅度不一。结论:醋炙为甘遂最合理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硫磺熏蒸前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硫磺熏蒸前后对不同产地当归中主要化学成分阿魏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经过硫磺熏蒸与未经过硫磺熏蒸的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16 nm。结果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12.87%,RSD=4.4%(n=6)。在当归的加工炮制中,经过硫磺熏蒸的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47%(产地甘肃)、0.057%(产地四川)、0.051%(产地云南);未经过硫磺熏蒸的当归中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139%(产地甘肃)、0.076%(产地四川)、0.059%(产地云南)。结论在当归的炮制加工中,硫磺熏蒸对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为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在9.92μg·mL-1~248.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2%,RSD为1.89%。结论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北唐山产黄芪含量最高。利用HPLC法对指标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定量分析,快捷准确,可广泛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对产区与指标性成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柱为TC-C1s(2)柱(250 mm×4.6 mm,5μm),TC-C1s保护柱(1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经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采自陇南市和定西市的16批样品可分为三大类,其中采自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的9个产地的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较高,芒柄花素含量在111.72~424.92 μg·g-1,毛蕊异黄酮含量在17.20~34.34μg·g-1;而采自定西市岷县、陇西县和宕昌县部分乡镇的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较低,芒柄花素含量在74.35~ 182.88 μg·g-1,毛蕊异黄酮含量在2.27 ~ 13.56 μg·g-1.结论:不同产区红芪药材中指标性成分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武都、宕昌产红芪质量优于岷县、陇西等地所产红芪药材,这与武都、宕昌为红芪道地产区一致,可为红芪GAP种植基地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白蔹药材中大黄素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ondasil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溶液,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 L/min。结果:大黄素进样量在0.005~0.0612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为0.54。结论:本方法可作为白蔹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甘遂醋炙前后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连续7 d灌胃生、醋甘遂粉末及其提取物,各给药组按0.34 mg·g-1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考察给药后对大鼠肝、胃、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肝功能指标、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显著升高,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升高;其中生甘遂粉末作用最为显著,醋甘遂该作用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大鼠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血清AST,ALT,ALP活力显著降低,GSH和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模型生、醋粉组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遂醋炙后对正常动物的毒性较生甘遂低;在模型动物上,生、醋甘遂均可显著缓解模型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