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建立半边莲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半边莲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别半边莲配方颗粒中的特征性斑点。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半边莲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虎杖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虎杖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大黄素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虎杖配方颗粒中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等特征性斑点;大黄素在24.0~1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91%。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虎杖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穿山龙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穿山龙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穿山龙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中的薯蓣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薯蓣皂苷进样量在0.6048~7.5600μg 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6%,RSD 为1.84%(n =6)。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穿山龙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蛇床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蛇床子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蛇床子配方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蛇床子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蛇床子配方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中蛇床子素等特征性斑点明显;蛇床子素在2.0~2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  相似文献   

5.
黄连配方颗粒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本正 《山西中医》2011,27(11):49-50
目的:建立黄连配方颗粒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味连、雅连和云连中的多个生物碱成分进行表达,以寻找鉴别特征。结果:建立鉴别川连(味连、雅连)和云连的TLC特征谱,并对10批市售黄连配方颗粒进行鉴别。结论:所建立的黄连配方颗粒TLC鉴别法专属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银柴胡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别银柴胡。结果:紫外图谱和薄层色谱上分别检出银柴胡的特征吸收和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溶液中无干扰。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银柴胡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4ugm-1.20μg,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1.10%,n=5),结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红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花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花配方颗粒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在0.091~3.64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1.79%,n=6)。结论:本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熟三七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建立质量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熟三七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 Rh1、Rg3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Rd 进行含量检测分析。结果:建立了熟三七配方颗粒中人参皂苷 Rh1、Rg3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检测熟三七配方颗粒中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Rd 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好,能有效对熟三七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红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更好地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与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花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柰素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山柰素在0.011 48~0.574 11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09%,RSD为2.12%。结论:本方法可行,重复性良好,能够更有效的控制红花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边莲多糖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方法以半边莲多糖的提取率和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微波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微波提取工艺为加入30倍量水,560W微波提取30分钟,提取3次,多糖得率为25.87%,多糖含量为60.13%。结论本实验优选的工艺准确、方便、快捷,可用于半边莲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半边莲总生物碱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药半边莲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预试验,选取回流提取方法,然后采用正交设计优选乙醇回流提取方案,收集各样本的总生物碱,干燥至恒重,电子天平称量,然后计算并比较各样品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对总生物碱含量都有显著影响。结论最佳提取方案为A381C2D1,即用8倍90%的乙醇,回流2次、每次1小时。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半边莲多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对半边莲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半边莲为原料,用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半边莲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半边莲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4.0,料液比1∶40,超声波时间25 min,复合酶用量1.0%.结论: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具有提取率高、工艺简单、节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小儿咳喘宁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急性毒性考察。方法:以麻黄碱为指标成分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小儿咳喘宁颗粒的提取工艺;通过小鼠灌胃给药测定急性毒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90min;急性毒性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117.79g/kg。结论:该优选工艺简便合理,稳定性高,安全可控,可为小儿咳喘宁颗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痰通腑颗粒对急性重症应激性胃肠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急性重症应激性胃肠反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时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消痰通腑颗粒,疗程为7 d。两组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应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进行测评,进行胃动素及胃泌素检测,并观察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两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消痰通腑颗粒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应激性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味过敏煎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Bertani氏方法制作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以海昆肾喜胶囊作对照组,观察加味过敏煎治疗组对阿霉素肾病大鼠动物模型的肾脏病理结构的影响.结果:加味过敏煎能明显降低血清尿素氮、血肌肝及24h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脏结构,促进肾小球病理损害的修复.结论:加味过敏煎具有降低血清尿素氮、血肌肝及尿蛋白排泄的功能,同时具有明显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结构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益肾灵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方中补骨脂、淫羊藿、五味子等3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专属性和重现性好,可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黄花颗粒的镇咳、祛痰及免疫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浓氨水引咳和豚鼠枸橼酸引咳试验。观察双黄花颗粒的镇咳作用;通过小鼠酚红排泄试验观察双黄花的祛痰作用;通过小鼠碳粒廓清试验,观察双黄花颗粒的调节免疫作用。结果在小鼠氨水引咳试验中,双黄花高、中剂量组浓氨水致咳的潜伏期延长(P<0.05);双黄花高剂量组小鼠浓氨水致咳的次数显著减少(P<0.05);在豚鼠枸橼酸引咳试验中.双黄花高剂量组豚鼠枸橼酸引咳的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显著延长(P<0.05或P<0.01);在小鼠酚红排泄试验中,双黄花高剂量组气管酚红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在小鼠碳粒廓清试验中,双黄花高、中剂量组小鼠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O.01)。结论双黄花颗粒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及调节免疫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银马抗病毒颗粒抑菌及对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管倍比稀释法及体内抗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的抗菌作用;通过二硝基氟苯对小鼠致敏试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对小鼠的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结果:银马抗病毒颗粒药物浓度为0.125g·mL-1时,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具有抑菌作用;银马抗病毒颗粒能降低致病菌对小鼠的死亡率;银马抗病毒颗粒具有抑制小鼠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结论:银马抗病毒颗粒具有体外、体内抑菌的作用,具有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