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铜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二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 %。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 %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 %)、5,5-二甲基-2-己烯(11.12 %)、β-石竹烯(6.47 %)、异土木香内酯(5.95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 %)、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 %)、2,2,4三甲基-1-戊醇(4.23 %)、2-甲基-N-苯基-2-丙烯(2.73 %)、3-甲基丁醛(2.12 %)、异长叶烯(2.03 %)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铁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P-5MS5%Phenyl Methyl Siloxane(30m×0.25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出59个化学成分,约占76.54%。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0%的分别确定为壬醛9.21%、桉叶-5,11-二烯-8,12-交酯5.55%、反-2-癸烯醛4.63%、2,3-脱氢-1,8-叶油素4.39%、正二十五烷4.03%、α-柏木醇3.69%、异土木香内酯3.65%、反式-2-庚醛3.60%、E,E-2,4-癸二烯醛2.14%、β-佛尔酮2.03%。结论:本文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铁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猪牙皂Gleditsia sinensis的挥发性成分,为猪牙皂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猪牙皂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9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8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其主要成分为右旋大根香叶烯(8.144%),芳樟醇(6.214%),δ-杜松烯(5.907%),α-古巴烯(4.657%),α-芹子烯(3.606%),正己醛(3.395%)。α-衣兰油烯(2.955%)。结论: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猪牙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研究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收集羌活(Notopterygium inchum)及宽叶羌活(N. franchetii)10个批次的样品,包括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栽培品各1个批次;四川和甘肃野生品8个批次。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提取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批次样品的挥发油成分。结果:鉴定出包括单萜、倍半萜以及非萜类共97个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的计算结果显示,α-蒎烯(25.39%~41.68%),β-蒎烯(19.34%~40.95%)和柠檬烯(4.59%~11.99%)为羌活及宽叶羌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野生羌活和栽培宽叶羌活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高于β-蒎烯;野生宽叶羌活中β-蒎烯相对含量高于α-蒎烯。贮存1年的羌活饮片中β-蒎烯的含量明显低于当年采收的样品。采用SIMCA-P+11.5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甘肃产羌活和四川产羌活差异不明显;当年采收的样品和贮存1年的样品明显聚为2类。结论:该研究显示贮存对羌活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存在影响;研究还揭示了羌活的野生、栽培品挥发油成分的差异。为不同品种的羌活的挥发油药理活性比较提供化学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望江南子Cassia occidentalis L.的挥发性成分,为药用植物望江南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望江南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01个化学成分,鉴别出8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其主要成分为香叶基丙酮(16.84%);β-紫罗兰酮(11.68%);6-甲基-5-庚烯-2-酮(5.37%);叶绿醇(3.70%);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3.67%);法尼基丙酮(3.36%);正己醛(3.12%);α-紫罗酮(3.12%)。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望江南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泰国大风子的挥发性成分,为泰国大风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泰国大风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ane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μm×250μm×30 m),进样量1μL,气化室温度250℃,柱温50℃,保持2 min,然后以4℃·min-1升温至230℃,保持20 min,柱前压15.08 psi,载气流量2.0 mL·min-1;载气为高纯度氦气(99.999%),分流比40∶1。结果:共分离出63个化学成分,对其中49个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48%。其主要成分为1,8-桉树油(17.28%),茴香烯(9.28%),异硫氰酸丙酯(7.76%),双环[7.1.0]癸烷(4.73%),丹皮酚(3.25%)。结论: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泰国大风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柳叶白前的挥发性成分,为柳叶白前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白前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7个化学成分,鉴别出2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28%,其主要成分为己醛(25.728%);2-正戊基呋喃(15.509%),1-壬烯-3-醇(4.025%),(Z)-2-壬烯醛(3.577%),1-石竹烯(3.527%)樟脑(3.198%),反-2-辛烯醛(2.501%),冰片(2.025%),2-甲基-5-(1-甲基乙基)-苯酚(2.980%),3-甲基-4-异丙基酚(2.333%),α-古芸烯(2.156%).结论:通过对柳叶白前挥发油成分的分析鉴定为柳叶白前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脱皮马勃的挥发性成分,为脱皮马勃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9个化学成分,鉴别出4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713%,其主要成分为苊(16.836%);芳-姜黄烯(7.800%);丁香烯环氧物(5.448%);β-姜黄酮(2.814%);β-杜松萜烯(2.771%).结论: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脱皮马勃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GC-MS法分析巴豆枝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巴豆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结论:该实验为巴豆枝叶作为新型生物农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瑶药石斑树根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斑树根的挥发油,并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定,应用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石斑树根中检定出25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5%的分别为双[2-甲基丙基]-1,2,-二羧酸苯酯、1,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六烷酸、9,12-十八烷二烯酸。结论:25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挥发油中近87%的成分已查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藏药烈香杜鹃叶和花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和花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叶和花的挥发油分别鉴定出44种和58种化合物。其中,叶的主要成分为苄基丙酮,相对百分含量为54.748%;花的主要成分为桉叶油二烯,相对百分含量为8.740%。结论:烈香杜鹃叶和花的挥发油无论在成分还是含量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活麻药用历史悠久,在《楚彝本草》、《滇药录》、《藏本草》等均有记载,主要用于治疗中风不语,咳嗽多痰、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等疾患。根据本草学文献记载及现代研究的资料提示我国大部分地区所用活麻为荨麻科荨麻属的植物。因此,目前国内外在荨麻属药用植物的效应及效应物质基础研究较多,由于其明确的疗效,引起相关科研人员的日益重视[1]。活麻作为治疗药物以红禾麻的药名被收录2003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该标准收载的活麻原植物为荨麻科珠牙艾麻[Laportea bulbifera (Sieb. et Zucc.) Wedd.]的新鲜或干燥全草[2]。我们经过广泛的调查,贵州不少民族地区以荨麻科蝎子草属植物大蝎子草[Girardinia diversifolia (Link) Friis]的全草或根作为活麻药材广泛使用,目前对大蝎子草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其植物生态学和药效学及临床等方面[3],而大蝎子草挥发性成分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为促进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实验以大蝎子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大蝎子草根、茎、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喜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喜树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喜树果中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5.08%;喜树枝中分离出81个成分,鉴定出45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5.56%;喜树叶中分离出50个成分,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8%;喜树果、叶及树枝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4种相同成分。结论喜树的不同部位其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和含量也不尽相同,为喜树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 方法: 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了青海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 共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薄荷酮(26.75%),胡椒酮(16.61%),柠檬烯(6.00%),石竹烯(4.26%),α-毕橙茄醇(4.10%),[s-(E,E)]-1-甲基-5-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戊烯(3.63%),6种主要成分占到总提取物的61.35%。 结论: 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有别于内地产薄荷品种,值得进一步针对性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新疆一枝蒿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疆一枝蒿的全草及花进行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全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3种成分,从花挥发油中鉴定出36种成分。结论:2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0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和酮类。已鉴定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量的87.39%和76.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毛麝香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用D-5MS毛细管柱,柱温:程序升温(4℃/min)升到280℃,保持9min。结果共鉴别了49个化合物。结论毛麝香的主要成分为桉叶素、D-(甜)没药烯、柠檬烯、Y-松油烯、α-蒎烯、丁香烯、α-合金欢烯、胡椒酮、蓝桉醇、蒈烯-3、β-倍半水芹烯、茴香酮、丁香烯氧化物、芳樟醇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GC-MS对长嘴老鹳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用挥发油提取器对长嘴老鹳草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测定。采用30m×0.25m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FID检测器,结合GC-MS,对该药材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结果:长嘴老鹳草挥发油含量为0.0167%,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33%;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十四(烷)酸和叶绿醇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70.87%。结论:该实验方法稳定、可靠、操作合理,为系统开发、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冬葵(Malva crispa Linn.)粗粉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分离并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已醛(hexanal)26.697%,苯基-1-乙醛(benzeneacetaldehyde)10.187%,(E)-壬烯醛[(E)-2-nonenal]5.557%,芳樟醇(3,7-dimethyl-1,6-octadien-3-ol)5.626%,(E,E)-2,4-癸二烯醛[(E,E)-2,4-decadienal]10.372%,1-己醇(1-hexanol)2.36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贵州、云南和广西3个产地的一口盅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一口盅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口盅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贵州产一口盅中共检出35个峰,鉴定出化合物27个;云南产一口盅共检出29个峰,鉴定出化合物24个;广西产一口盅共检出18个峰,鉴定出化合物17个。其中共有成分15个,含量最高者均为1,8-桉叶素(贵州34.861%,云南35.947%,广西35.704%)。其他相对含量5%的共有成分依次为:(+)-香橙烯,α-水芹烯,α-蒎烯和(-)-蓝桉醇。结论:3个产地的一口盅的挥发性成分相近,种类和含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