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芩地上部分与根部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 %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 ,柱温为 30 ℃ ,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黄芩的根、茎和叶均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地上部位与根部差别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通过对照品指认发现:黄芩茎叶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含量较低;野黄芩苷、芹菜素7- O-β -D-葡萄糖醛酸苷、白杨素7- O-β -D-葡萄糖醛酸苷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有一未知2号色谱峰较高,值得注意;茎、叶部位差别不明显。结论:采用HPLC-DAD方法,并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够明显区分黄芩的根、茎和叶3个部位。  相似文献   

2.
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黄芩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2),汉黄芩素(3),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4),芹菜素(5),异高山黄芩素(6),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黄芩苷(8),芹菜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 结论: 化合物2,4,6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11首次从黄芩茎叶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滇黄芩地上部分,所得浸膏用水悬浮后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为不同极性部位。继而通过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滇黄芩地上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芩素(1),黄芩苷(2),千层纸素A(3),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4),汉黄芩素(5),去甲汉黄芩素(6),白杨素(7),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8),野黄芩苷(9),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10),β-谷甾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狭叶黄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狭叶黄芩根部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HPLC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以及波潜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狭叶黄芩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3个化合物的结构.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芩黄酮醇,其余均为首次从狭叶黄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是重要的清热中药,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主,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抗高血糖等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机制,为更深入开发利用黄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姚雪  程云霞  陈龙  刘伟  王晓  李奉胜  李兵  董红敬 《中成药》2020,(11):2935-2940
目的研究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化学成分。方法黄芩饮片90%乙醇提取物采用D101、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杨素-6-C-α-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1)、白杨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β-L-吡喃阿拉伯糖苷(2)、白杨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白杨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4)、黄芩素-6-甲氧基-7-O-β-葡萄糖酸苷(5)、去甲汉黄芩素-7-O-β-葡萄糖酸苷(6)、二氢黄芩素-7-O-葡萄糖酸苷(7)、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8)、汉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9)、木蝴蝶苷A(10)、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3′-C-β-吡喃葡萄糖-6′-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异夏佛塔苷(12)、白杨素-6,8-C-β-二吡喃葡萄糖苷(13)、千层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抱茎柴胡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大孔树脂、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运用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结果:从抱茎柴胡中分得14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异鼠李素(2),山柰素(3),山柰素-3,7-二-O-α-L-鼠李糖苷(4),山柰素-3-O-α-D-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苷(5),山柰素-7-O-α-L-鼠李糖苷(6),5,7,4′-三羟基-6,8-二-C-葡萄糖芹黄素苷(7),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8),rotundioside E(9),saikosaponin K(10),柴胡皂苷b2(11),木糖醇(12),正二十九烷醇(13),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为抱茎柴胡中首次发现,其中7,8,14为柴胡属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卷茎蓼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靖  张朝凤  张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65-3167
目的:研究蓼科何首乌属植物卷茎蓼Fallopia convolvulu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为蓼科蓼族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80%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木犀草素(2),金圣草素(3),芹菜素(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3-O-鼠李糖苷(6),N-反式-阿魏酰酪胺(7),loliolide(8),对羟基苯甲酸乙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和正十六烷酸(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卷茎蓼中分得,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曾从沙滩黄芩( Scutellaria strigillosa Hemsley )根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黄酮类、三萜类、木质素和苯丙醇类化合物。本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糙龙胆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糙龙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β-amyr-in,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Ⅲ)、乌苏醇(uvaol,Ⅳ)、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Ⅴ)、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6-demethoxy-7-methylcapillarisin,Ⅵ)、芒果昔(mangiferin,Ⅶ)、异牡荆素(isovitexin,Ⅷ)和异牡荆素-7-O-,葡萄糖苷(isovitexin-7-O-glucoside,Ⅸ).结论 化合物Ⅰ~Ⅸ均为首次从糙龙胆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Ⅵ属首次从龙胆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芩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优选黄芩叶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法测定6种主要黄酮成分: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比较自然晾晒、室内通风阴干、烘箱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等5种干燥方法处理黄芩叶的优劣。结果:采用微波干燥的方式黄芩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23.00%;野黄芩苷在黄芩叶中含量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3.62%),真空干燥最低(2.77%);微波连续加热会导致总黄酮和野黄芩苷含量下降。结论:从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和实际操作综合分析,黄芩叶应采用自然晒干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芩苷提取工艺中提取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中黄芩苷提取工艺的提取溶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类型提取溶剂和不同浓度溶剂对黄芩中黄芩苷产率的影响。结果用30%乙醇提取黄芩中黄芩苷产率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工序时间提供实验依据,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一年生黄芩在生殖生长期间,不同部位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黄芩的生长特性,为黄芩规范化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黄芩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结果:黄芩不同时期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繁殖部位〉根〉叶〉茎。结论:繁殖部位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状苞片总黄酮的含量高于叶的含量;茎和花枝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2,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材黄芩根茎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黄芩氯仿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根茎的氯仿部位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苯甲酸(2),千层纸素-A(3),汉黄芩素(4),黄芩素(5),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6),黄芩黄酮-Ⅱ(7),6,7,8-三甲氧基-5,2′-二羟基黄酮(8),5-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9),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9)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芩抗炎作用的差异,探讨十堰地产黄芩质量。方法采用四个产地(内蒙古赤峰、云南、湖北神农架、湖北郧县)所产黄芩的水煎剂对实验小鼠行腹腔注射,观察其对松节油引起的耳肿胀及醋酸引起的腹膜炎等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内蒙古赤峰、云南、湖北神农架、湖北郧县四地所产黄芩在抗松节油引起的耳肿胀、醋酸引起的腹膜炎等急性炎症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十堰地产黄芩与医家药典规定的正品黄芩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差异,十堰地产黄芩在抗炎作用方面可作为正品黄芩的替代品使用。  相似文献   

16.
黄芩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黄芩药材RP-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黄芩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低压梯度洗脱方法进行色谱分离,实验测定多批药材并记录指纹图谱,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发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研究版(2004A)计算。结果各批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大小与其产地有关。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8个峰构成黄芩药材的指纹特征,各批次药材均具有上述特征,但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色谱概貌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所测组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可为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已解析,但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薄弱。本研究基于黄芩全基因组对SbMYB转录因子进行系统鉴定和分析,筛选可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候选SbMYB家族成员。方法:通过HMMER和BLAST筛选SbMYB转录因子;采用IQ-TREE、ExPASy、GSDS、TBtools、Cytoscape等在线工具和软件对SbMYB家族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基因表达模式、蛋白调控网络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水平上共鉴定到146个SbMYB转录因子,分为4个亚族和1个未分族成员,R2R3-MYB亚族成员最多(116个);SbMYB基因结构较为保守,随机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同一亚族有相似的MYB保守结构域和基序组成;SbMYB在根、茎、叶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与花中差异较大;SbMYB与黄酮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到43个SbMYB可能调控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结论: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合成,本研究系统分析黄芩MYB转录因子家族并筛选可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为其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基于生物热技术的不同来源黄芩抑菌活性区分方法,基于生物热技术考察不同来源黄芩的抑菌活性差异。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技术,研究不同来源黄芩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热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考察栽培区域、采收期、生长年限和种质等的差异对黄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产地黄芩热动力学参数特征差异较大,其抑制率在24.3%~129.5%,其中河北承德和内蒙古武川黄芩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山东莒县和山西运城;随着药材采收月份的变化(7—11月),黄芩的抑菌活性出现了先下降后急剧增加的现象,且在11月份抑菌活性达到最强;对比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2~5年),总体上黄芩药材的抑菌活性随着药材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强;多点试验考察不同种质黄芩药材抑菌活性发现,不同种质黄芩抑菌活性差异较大,其表现出来的抑菌活性与纬度跨越有关。结论:不同产地黄芩抑菌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药材的采收时间、生长年限以及种质等的差异均能对黄芩抑菌率产生影响。基于生物热技术的微量量热技术用于不同来源药材的区分,较传统的药理、化学和形态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可作为进一步区分不同来源药材药效差异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质黄芩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黄芩的体外抑菌作用,为黄芩优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观察100%黄芩浸出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殊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不同种质的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绿脓杆菌及白色念珠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则较弱。承德黄芩、莒县黄芩、河北高杆黄芩的抑菌作用较好。结论不同种质的黄芩抑菌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