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菊花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菊花粉末中的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菊花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菊花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绿原酸含量呈中相关,且为正相关。结论:测定菊花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Chen CH  Kang TG 《中药材》2011,34(9):1373-1376
目的:探讨金银花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金银花粉末中的花粉粒、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金银花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花粉粒、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绿原酸含量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测定金银花的花粉粒及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野菊花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法测定野菊花粉末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野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蒙花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野菊花中总黄酮化学含量进行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野菊花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蒙花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与总黄酮含量则无相关性。结论测定野菊花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槐米的花粉粒显微特征常数及化学成分芦丁含量,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显微定量方法测定槐米粉末中的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槐米中芦丁化学含量进行测定,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数据相关性。结果槐米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与芦丁含量为显著负相关,即槐米花粉粒越少,芦丁含量越高。结论测定槐米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品质评价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红花显微特征常数与化学成分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红花花粉粒显微特征常数的测定方法并测定红花中指标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建立评价红花质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法对红花粉末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值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进行测定,将两组数据用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红花中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正相关)。即红花花粉粒的显微特征常数的数值愈大,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愈大。结论:利用显微定量法测定红花显微特征常数值来评价其质量是科学、可行的。该研究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花粉粒显微特征常数测定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新方法及技术,可为红花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其质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栀子粉末中的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栀子中指标性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中种皮石细胞的显微特征常数与栀子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测定栀子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可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4)
目的:探讨白芍的显微特征常数与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方法测定白芍粉末中草酸钙簇晶的显微特征常数值,采用高效液相法对白芍中指标性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芍中草酸钙簇晶的显微特征常数与芍药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可将测定白芍的显微特征常数值作为其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显微定量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利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作为化学方法的补充来检测中药吴茱萸质量。方法:对吴茱萸选取非腺毛为显微特征,以均匀设计法优化实验条件,采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测定不同吴茱萸样品粉末中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大小;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吴茱萸中的指标性化学成分柠檬苦素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不同吴茱萸样品中的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与化学成分柠檬苦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吴茱萸中非腺毛显微特征常数值与柠檬苦素含量有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测定不同吴茱萸样品中的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大小,可以判断吴茱萸质量的优劣。本研究为吴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为中药质量检测体系进行有益的充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莲须的显微特征指数与5种黄酮类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法测定莲须花粉粒的显微特征指数;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莲须中异槲皮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莲须中花粉粒显微特征指数与异槲皮苷、槲皮素有相关性,与木犀草素、山奈酚及异鼠李素无相关性。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花粉粒显微特征指数测定的莲须药材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及技术,可为莲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柏的显微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显微定量法测定黄柏质量。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手段。测定黄柏粉末中的石细胞的显微特征数,并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黄柏的指标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了含量测定;对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得到了黄柏药材的石细胞显微特征数及盐酸小檗碱含量;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利用显微定量法测定黄柏质量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杨春  杨金笛  林帅 《山西中医》2009,25(6):40-41
目的:检测不同菊花中多糖的含量。方法:在硫酸-苯酚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91nm波长处吸光度,计算不同菊花中多糖的含量。结果:野菊、一般菊、贡菊、杭菊、七彩菊多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03%、18.68%、22.67%、45.52%、19.57%。结论:菊花和野菊花中,杭菊的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薰衣草的生药学鉴定特征,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薰衣草的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维吾尔药薰衣草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为薰衣草的鉴别、质量标准提高、开发利用及补充生药学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方法:超声波提取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分析法对5个产地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个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湖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木樨草苷含量: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结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为不同生产目的选用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定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的生药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线叶龙胆进行植物来源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定。结果:不同产地供试药材均为同一种植物线叶龙胆,其药材性状无明显差别;全草粉末中均含有念珠状增厚的表皮细胞、非腺毛、花瓣乳头状细胞、花粉粒和花柱碎片;叶(花)表皮细胞多为矩形,排列整齐规则;经薄层色谱检测,药材提取物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位置上,显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不同产地线叶龙胆药材无明显差异,其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可知,不同产地的线叶龙胆中均含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显微定量法,对赤芍簇晶进行显微定量研究;对赤芍显微特征常数进行测定研究。方法:1容量分析法:将药材粉碎,过筛,精称定量的粉末,放入干净的研钵中,用水合氯醛试液将粉末转移至25 m L容量瓶,加入相应的甘油量,用水合氯醛定容,得供试品混悬液。充分摇匀后,用微量移液器准确吸取0.02 m L样品液置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完成制片。在显微镜下按"之"字形观察,记录每张片子的显微特征个数,每个样品平行做3次,每次平行装片50张,将所得结果随机分为5组,计算每组的平均值,再按照公式计算显微特征常数值。2成药前处理方法:将成药小心粉碎至完全过一定目数的筛,加适量水,充分研磨搅匀,离心,倾出上层液,向沉淀中加入清水,将沉淀搅起与水混匀,离心,不断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上层液澄清,将沉淀取出,置烘箱内低温干燥(<60℃),待干透后再将其研磨过相同目数的筛,备用。  相似文献   

16.
黄勇  金锐  姚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5):1091-1092,1190
目的:对部分花类生药进行粉末显微鉴别,并拍摄其显微特征的数码照片,以期为生药的鉴别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合氯醛法(粉末透化法)应用Motic数码显微镜观察花类生药的粉末显微特征。结果:金银花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是花粉粒、腺毛和非腺毛;红花镜下可看分泌细胞、花粉粒、柱头碎片和花冠裂片;丁香具有花粉粒、油室、纤维和草酸钙簇晶。并以彩色数码图片来真实、直观的反映花类生药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以上显微鉴别特征及数码图片可作为金银花、红花和丁香粉末显微鉴别及药材评价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红心大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挥发油 ,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检出 136个色谱峰 ,鉴定出 47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62.24%。结论 :红心大白菊挥发油中 ,雪松醇、喇叭醇和 1-(1,5-二甲基-4-己烯基 )-4-甲基苯是其主要成分 ,以倍半萜类化合物喇叭醇含量最高 ,占总挥发油量的 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