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心综合征致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伴A型预激综合征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12岁,因上腹部钻顶样疼痛伴呕吐、胸痛2天急诊入院。呕吐物中发现蛔虫1条。临床诊断:胆道蛔虫症并感染,脱水、酸中毒,胆心综合征。经解痉、抗感染、补液、纠正酸中毒等对症处理后,次日上午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心房率113次/min,心室率38次/min,呈3:1房室传导,P-R间期0.10s,QRS波群增宽达0.14s,其起始部有8波,QRS_v_(1、3、5)呈R型,Q-T间期0.60s,T_(Ⅱ、Ⅲ、aVF、V_5)倒置,T_(aVR)直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1传导),A型预激综合征,心肌缺血损害,低电压。经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心电图(附图B)示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均消失,心肌缺血损害明显好转。住院5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0岁,反复阵发性心悸20余年。因突发心悸就诊,有预激综合征病史(附图A)。体检:心率约180次/min,心律不齐,心电图(附图B)示:P波消失,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宽窄不一,有明显预激波,诊断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但下行Ⅱ导联中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由于患者以往未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因此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能排除。病人未经治疗2min后心房颤动自行终止,心律规则,心电图仍与附图A相同,此后30天患者在外院作心内膜下标测,结果在左侧冠状窦口4.5cm处找到左前侧旁道及在右侧三尖瓣环5点处找到右后间隔旁道,并先行左前侧旁道消融术。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示典型的右后间隔旁道预激综合征心电图(附图C)。由此揭示本病例具有双房室旁道。重温附图B预激波明显、有手风琴效应的特征,且无诱发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Q-T间期延长,再者患者有预激综合征病史,临床无任何诱发因素,发作又未经治疗突然终止,均支持预激综合征诊断。因此心房颤动伴QRS波群主波方向围绕基线扭转是由于快速心房激动使两条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而使激动经左、右旁道交替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40余年于2006年3月就诊。1960年经上级医院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图1A)示:P波消失,R—R间期匀齐,V1等导联可见大F波,频率320次/min,以2:1下传心室。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8波。V1-V3呈rS型,V4-V6呈R型,长Ⅱ导联中可见R,12、18。呈室上性型,QRS时间0.09s。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B型,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当日动态心电图检查(图略)示:P波消失,代之F波,QRS波群呈室上性型,R—R间期不规则,F波以2:1—4:1下传心室。其间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后有类代偿间歇。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1岁,患预激综合征(A 型)伴反复发作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图 A:房颤伴快速性室率(240~260次/分),QRS 波示为通过左侧旁道传导独有的图形。图 B:为第2天纪录,业已转为窦性心律,第1、2、4、5和7心搏的 P-R 间期0.12秒,且有预激渡,故是1例预激综合征。这些 QRS 波为预激综合征本身常见的室性融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3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1982年8月19日记录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上行第2、5、8个QRS液宽大畸形,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1—0.12秒,较正常QRS波的P-R间期为短,起始有δ波,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鉴于心房调搏时,当起搏频率达100次/分时,A-V间期不变,A-H间期延长,H-V间期由原来35毫秒缩短至25毫秒(图未刊出),结合体表心电图V_(1、2)的QRS主波向下,V_(5、6)的QRS主波向上,诊断为右侧Kent束所致的B型预激综合征。此行每3个QRS波为一组,各组中P-R间期分别为0.14、0.11和0.22秒。R-R间期依次为0.56和0.70秒,直至出现较长的间歇(0.92秒)。各组第3个心动的ST段上有一逆行P′波,R-P′为0.11秒,此系伴有心房回波的房室交界处不典型文氏现象,房室传导比例为4:3。或许该心房回波在Kent束内发生前向性隐匿传导,产生新的不应期,使接踵而来的窦性冲动只能循正常房室径路下传,故逆行P′后第一个QRS波正常。但第2—4三行中P′-P间期与上行的相等,R-P′间期也相同,其逆P′后第一个QRS波却示典型预激综合征图形。因此第1、4,7个QRS波不呈预激综合征图形显然与心房回波无关,而系旁路本身有前向性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2岁。反复阵发性心悸24年,加重伴头昏、气促、视物模糊1h入院。每次发作均为突发性,一般持续5~30min可缓解,未诊治。体检:神志清,BP82/67mmHg,心率200次/min以上,心律齐。心电图(图1A)示:频率极快的QRS波群,QRS时间≥0.12s,R-R间期绝对均齐,频率333次/min,V2、V3导联可见F波,F-R间期固定。V2~V6导联R波起始粗钝。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旁道l∶1传导。立即静脉注射维拉帕米5mg,30min后心率仍未减慢,再次心电图检查结果同上。又予维拉帕米5mg静脉注射,并密切监护。20min后患者突然出现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  相似文献   

7.
洪晓红 《心电学杂志》1997,16(2):112-113
患者男,72岁。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曾描记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前因情绪激动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及头昏,但无晕厥。当即描记心电图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予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及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好转。在治疗期间检查心电图发现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情况多变。入院时V_1导联心电图(附图上)见P波规律出现,P-P间期0.72s,心房率83次/min,心室率40次/min,每2个P波有1个P波下传心室,P-R间期0.12s,下传的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中见P-P规则,P-P间期0.48s,心房率125次/min;R-R间期不等,分别为1.08s、1.20s、1.40s,平均心室率49次/min,房室传导比例为2:1—3:1。QRS波群呈3种形态:第2、5个QRS形态正常,呈rS型,P-R间期0.12s;第3、6个QRS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P-R0.44s;第1、4个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P-R间期0.12s。心电图诊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1—3:1),间歇性双束支传导阻滞。附图下见P波规律出现,心率88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呈rsR'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16岁.因高热1周伴昏厥于1991年6月4日入院.临床诊断:伤寒感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阿-斯综合征.入院次日,心电图(附图上)显示:P波规则,P-P间距1.20s,房率49次/min;QRS波呈rSR’型,时限为0.12s,R-R规则,室率为100次/min,P与R无固定关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尚须考虑2:1窦房阻滞?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CRBBB,完全性房室分离.入院第3天,患者又突然发作阿-斯综合征,急查心电图连续记录(附图中)示P-P间距0.44—0.57s,心房率136—105次/min,QRS波呈3种形态:(1)rSR’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1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4年.1989年1月7日晨排便时突感心悸、气短、头晕来院急诊.心电图(附图A)示:房扑,频率201次/min,F波以1:1传导.QRS粗钝,时限<0.12s.经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 3min后,心电图(附图B)Ⅱ、Ⅲ、aVF呈现直立、振幅高达0.7mV的F波,F波在V_1正负双相,负相波深达0.45mV,V_2、V_3呈负相双峰,F波频率与附图A相等.2个QRS之间有2个F波,第1个落在T波上,第2个重叠在R波升肢中,第1个F波跨过第2个F波下传心室,F-R(0.36S)>F-F,符合房扑呈2:1  相似文献   

10.
等速性房室分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67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P波,室上性QRS-T波群连续出现,P波与QRS波群频率相等,均为100次/min,窦性P波落在QRS波群的下降支或ST段上,与QRS波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2例,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均示:心房波与QRS波无传导关系。R-R间期不匀齐,频率分别约37次/min和44次/min。QRS波群呈3种形态:左束支阻滞型、右束支阻滞型和正常形态;Q-T间期延长。心电图诊断: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源性室性逸搏节律及"正常化"室性融合波,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
预激综合征并持续性房扑,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4岁,因阵发心悸、胸闷10余年就诊.症状发作时伴大汗、面部发绀,屏气可使发作终止.体检:BP18.0/11.5kPa(135/86mmHg),心界不大,心率125次/min,律齐,未闻杂音.心电图(附图A)见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250次/min的F波,心室率125次/min,正常QRS与显性预激QRS1:1交替出现,δ波在Ⅰ导联为负向,Ⅲ及V_1-V_6导联为正向,V_1预激之QRS波直立.入院次日07:20突然症状复发,BP6.1/3.5kPa(46/26mmHg).心电图连续记录(附图B)见阵发快速宽大畸形QRS  相似文献   

13.
许燕 《心电学杂志》2003,22(1):34-34
患者女性,33岁。因胸闷、心悸5天入院。入院13天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检:T37℃,BP120/80mmHg,心率50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双肺无殊。临床诊断:重症型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A)示:心房率79次/min,心室率54次/min,P波与QRS波群无关,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后者振幅呈高低交替性变化。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接区逸搏心律。入院后予抗炎、抗病毒、营养心肌及加快心室率等治疗。第2天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B)示:P-P间期基本规则,频率为100次/min。除R2…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0岁。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10多年,曾先后9次住院诊治。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图(心电图)示窦性P波消失,QRS波呈室上性,RR周期规则,频率48次/min,系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个QRS波后均有逆行  相似文献   

15.
男,60岁。反复发作性晕厥1年。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图为V_1(上行),Ⅱ(下行)导联常规心电图记录。心电图示:各导联无窦性P波出现,提示Ⅲ°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上行V_1导联第1、5、6、9个和下行Ⅲ导联第1、5其中有7个QRS波群均发生在一个较长的间歇以后,其前面没有与之相关的窦性P波,QRS波形呈室上性,显然是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所引起的交界性逸搏及心律,其频率约为33次/min,下行第5、6个QRS波群之间距长达2.9s,但小于短逸  相似文献   

16.
黄凤姣 《心电学杂志》1998,17(4):223-224
患者男,78岁。因心前区不适2天就诊。体检:R42次/min,BP15/9kPa(110/70mmHg),心律不齐,未闻心脏杂音。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附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约0。64s,P-R间期0.14s,QRS波群呈室上性型。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为2∶1,可见前无P波的交接区逸搏,逸搏周期为1.50s。第1个P-QRS波群后有逆行P波,其P-R间期0.14s,R-P~-间期0.26s,为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反复时间0.40s。有的P波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77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波形态与基本波形略异,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连续3—4次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71次/min,较窦性心律稍慢,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QRS′波群前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P-R′〈0.12s,且不固定,QRS′波群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致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18.
<正>宽QRS波心动过速常由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房颤)、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体表心电图有时对诊断宽QRS心动过速较困难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6岁,因胸闷、心悸6天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尚佳,心肺无殊。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不齐,除V_6导联外,其余导联均有间歇出现的预激波,见P-R间期缩短为0.10s,QRS波增宽为0.12s,QRS波起始部有6波,QRS振幅略改变,继发性ST-T轻微改变,P-J间期正常,Ⅱ导联连续描记(附图B)见每2—3次心搏正常与预激QRS波转换一次。吸屏气心电图(附图C)呈预激图形,呼屏气(附图D)则正常。经多次重复结果相同,测心率范围60—90次/min,均有预激QRS图形间歇出现,与心率无关。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0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0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呼吸困难,血压90/50mmHg,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附图A),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期不规律,QRS波宽窄不一,宽QRS波起始部可见“δ”波,最短的R-R间期频率214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Af)伴B型预激综合征(WP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