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痴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应坚 《河北中医》1991,13(5):46-48
中风痴呆是指继发子中风之后,而出现以神思迟钝、遇事善忘、定向不能、理解多误、计算力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疾病。与现代医学所指的脑血管性痴呆相类似。据初步统计,约有30%左右的中风患者,在中风后出现智能减退。既往人们对中风所引起的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研究甚多,而对其所导致的智能障碍研究不够。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痴呆也同样能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西医迄今尚缺乏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而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有所提高,在运  相似文献   

2.
中风痴呆[1]是指继发于中风之后而出现神思迟钝、遇事善忘、定向不能、理解多误、计算力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志疾病,与现代医学所指的脑血管性痴呆相类似。中医古代医籍中对其论述较少,何炎燊老中医认为"中风痴呆"的根本病机在于"阴虚阳浮",提倡以"育阴潜阳"法早期干预。笔者采用育阴潜阳法治疗中风痴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风痴呆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振明氏等首次撰文提出:“中风痴呆”病名。给本病下的定义是:中风痴呆是继发于中风之后而出现的以神思迟钝、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多误、计算力差等为主要特征的神志疾病。主要病机为脑络闭塞,髓海失充,致元神失聪,灵机失用。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上分型论治:心肾失  相似文献   

4.
益肾醒脑汤治疗中风痴呆4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真 《四川中医》2000,18(3):25-26
中风痴呆是由于中风后而引起一组渐进性智能全面减退性疾病,随着中风发病率逐渐增高呈上升趋势。笔者自1996年2月至1999年4月采用益肾醒脑汤治疗46例中风痴呆,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里临床资料扬例均为门诊患者,是继发中风之后,以智力减退、精神及人格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符合19w)年5月全国老年痴呆专题学术会所订老年呆病中医诊断标准“]。其中男对例,女13例;年龄48—79岁,平均61岁;中风病程半年~12年,痴呆病程3月一2年,中风两次以上者19例;经头颅CT确诊为多发性脑梗塞17例,腔隙性脑梗塞16例,大面积脑梗塞5例,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应用强脑益肾方法治疗中风痴呆 3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符合下列诊断要求 :继发于中风以后的中老年患者 ,发病突然或呈阶段性加重 ,可伴有肢体不遂 ,偏身麻木等中风症状 ;有典型的痴呆症状主要表现神志迟钝 ,遇事善忘 ,定向不能 ,理解多误 ,记忆力减退 ,情绪不稳 ,表情淡漠 ,抑郁呆痴 ,语言不利或沉默不语 ,思维力差 ,四肢麻木伴行动迟缓 ,自知力差 ;符合 1986年全国第 2届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会议上拟定的肾虚诊断标准 ;CT检查显示有“脑实质内多发性软化灶”者。1.2 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蝮蛇抗栓酶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20例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272167)王永林,李富华,李金英关键词蝮蛇抗栓酶,缺血性中风,肢体疼痛,疗效观察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常有肢体肿痛、活动不灵、感觉减退等症。近期我们在用正规治疗方法仍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中,试用蝮蛇抗...  相似文献   

7.
宣畅少阳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发生后.出现以情感障碍.如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在中风恢复期6个月至2年内发生.其发生率占中风患者的40%~50%。临床上西药常因其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难以取效。近年来.笔者从宣畅少阳入手.自拟柴胡舒郁逐瘀汤治疗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英金 《中医研究》1998,11(1):45-45
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均属中医学的中风范围。本病急性期经治疗后,多遗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等后遗症,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观点,笔者在本症的治疗中,立大补气血,破血祛瘀之法,自拟“参茂活血场”,由黄茂觎一12(),人参10-209,丹参20-309,三七10-209,当归15-3(),赤芍10-209,水蛙15-2(),甘草6g组成基本方,在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中,取得了较好疗效,举例如下。病例1.林某某,男,56岁,干部,lop年2月24日就诊。2个月前突发头晕,继则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无…  相似文献   

9.
不同针刺方法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波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8-688
出血性中风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 ,对出血性中风有很好的疗效。笔者通过不同针刺方法对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比较不同针刺方法的优缺点 ,从而提高对出血性中风病人的治疗水平。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2 0例中 ,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为 38~ 79岁 ;病程最短 10小时 ,最长 1个月。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诊断标准按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泰安会议制定 ,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会议第三次修订 )。…  相似文献   

10.
中风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笔者采用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54例,并与单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的38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治疗纵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6-82岁,平均64.2岁;病程2小时一10天,平均3.5天;伴高血压32例。对照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36-80岁,-V均63.4岁;病程3小时一9天,平均3.3天;伴高血压23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等均无显著差#,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遗症也称为偏瘫或半身不遂,语言迟钝等症状,是由于脑部血管或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要么是出血性,要么是缺血性)或其他所引起的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是由于经络受阻所致。近几年来笔者应用足反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明显病例27例,其中男性19例、女一性8例。年龄28岁1侈1、47岁1例、50—65岁18例、66—79岁7例。病种:脑梗塞9例、脑血栓13例、脑溢血5,治愈4例、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常见病 ,其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 ,笔者研究前人的经验 ,结合临床从 5个方面概述预防中风之要素 ,供同道参考。1 重视中风先兆 ,采取防治措施  对中风先兆 ,前人积累了许多经验 ,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朱丹溪认为 :“眩晕者 ,中风之渐也。”罗天益又云 :“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 ,三年中有中风之患。”笔者对中风先兆阐述如下 :1.1 中风的远期先兆1.1.1 记忆障碍 以健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为特征 ,并以近期遗忘 ,尤以遗忘姓名为甚 ,理解力及远期记忆力尚好。主要机制为痰瘀阻络 ,导致脑髓空虚脑脉气血不运之故。…  相似文献   

13.
康复胶囊治疗中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笔者采用自制康复胶囊治疗中风病 ,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病人 75 2例 ,均符合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中风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5 6 4例 ,对照组 188例。治疗组中 ,男 32 4例 ,女 2 4 0例 ;年龄最小者 4 9岁 ,最大者 82岁 ,平均年龄 5 3.6岁 ;缺血性中风 36 6例 ,出血性中风 198例。对照组中 ,男 99例 ,女 89例 ;年龄最小者 4 9岁 ,最大者 80岁 ,平均年龄 5 3.1岁 ;缺血性中风 118例 ,出血性中风 70例。病例中排除昏迷不能进食或出凝血机制异常者。两…  相似文献   

14.
化痰通瘀法为主治疗脑梗塞8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中西医结合病房在使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为主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获取一定疗效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瘀中药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1.病例分组本文130例均为我院1995年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男性52例,女性刀例;年龄61~84岁,平均65.4岁。对照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60~83岁,平均66.2岁。统计处理表明,组间临床症状及脑梗塞部位等具有可比性。2.诊断标准根据1988年10月全国中医急诊中风病科研协作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病学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痴呆是继中风、心脏病、癌症后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又一常见病。其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性格孤 僻、情绪急躁、喜怒无常、动作迟钝、生活懒散、产生幻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记忆力完全丧失、言语困难、卧床不起、容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90-1997年,采用中西医结台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62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40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16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2例,其中男引例,女11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2.3岁。西药对照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2岁。两组病人一般情况、病程、病情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通脉化痰汤加减,基本方:天麻、半夏、白术…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是中风后的常见症状,中风患者发生痴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反复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或其他原因的多发性梗死,导致脑室扩大,皮质萎缩,使相应传导束破坏,逐渐出现皮质下痴呆。临床表现为多发于50岁以上,有过多次卒中病史,早期表现为近事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逐渐出现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有一定自知力,严重时智能极度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笔者临床上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伴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钱建强 《河北中医》2007,29(12):1090-1091
抑郁症是以意志消沉、思维迟钝、言语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除中风病固有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尚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候。PSD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具有郁证共同的病因病机特点,但它继发于中风,尚有其原发病的病理特点。现着重探讨PSD的中医病机特征。1脏腑虚弱是PSD的病理基础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日渐减退,气血逐渐虚衰,且年愈高,衰愈甚,正如《灵枢·天年》所言:“人年五十岁,肝…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月至1991年7月,我们采用以针刺为主,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22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例,全部属血栓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均在1-15天以内。诊断全部符合1986年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1986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医中风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确定诊断。本组病例中,男152例,女68例;年龄40岁以下5例,41~50岁32例,51~60岁74例,61~70岁89例,70岁以上20例。其中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20.
中风回春灵治疗中风后遗症2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路侠 《四川中医》1997,15(5):32-33
我们于1990年5月至1995年4月五年间,对23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滋阴温肾、开窍化痰法,以自拟中风回春灵治疗,并同期设对照组120例,以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1.临床资料治疗组235例中,男152例,女朋例;年龄26-40岁以下11例,41-50岁32例,sl-60岁108例,61-70岁72例,70-78岁以_L12例;原确认为脑血栓形成1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脑栓塞47例。235例均偏瘫,其中伴有语言障碍146例,目眼歪斜112例,高血压98例,冠心病43例,糖尿病18例,痴呆、精神障碍36例;病程在半年一1年者102例,l-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