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来,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在恶性肿瘤的诊新、疗效观察等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SF测定,旨在了解SF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EB病毒PCR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EB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病因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EB病毒。结果表明,EB病毒阳性率为27.78%,敏感度为100fg。提示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有一定的相关性,用PCR技术检测血清中EB病毒,具有快速、敏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CER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化学全自动分析仪全自动散色比浊法测定白血病90例恶性淋巴瘤32例,良性血液病51例及正常人44例的血清铜蓝蛋白ECR值。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及恶性淋巴瘤组患者血清CER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血液病组明显增高(P〈0.001和P〉0.01),血清CER在急淋组和急非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IPB)检测方法及与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21例外周血形态学,检查ML患者IPB。结果1.21例ML患者外周血标本,IgH阳性率52.4%(11/21),TCRγ阳性率42.9%(9/21),双阳性率(IgH和TCRγ均阳性)33.3%(7/21)。IPB检出率为61.9%(13/21);2例霍奇金氏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外周血IPB均阴性;2.Ⅲ、Ⅳ期ML患者IPB检出率显著高于Ⅱ期(P<0.05),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PB有助于估价ML患者克隆起源、病情、疗效,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自1988年以来收治的35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又无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故极易造成误诊,给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其误诊原因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量度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58例胶质瘤患者、2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IGF-Ⅰ和TSGF的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患者血清中IGF-Ⅰ和TSGF的表达明显高于脑非胶质瘤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P<0.01.两者在Ⅰ、Ⅱ级胶质瘤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Ⅲ、Ⅳ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级别正相关.IGF-Ⅰ和TSGF间的表达水平亦呈正相关.在胶质瘤组织中,IGF-Ⅰ阳性检出率为78%(45/58),TSGF为74%(43/58),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4%(49/58).结论:检测血清IGF-Ⅰ和TSGF对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恶性程度、高危人群筛查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生化比色法对311例(15类)恶性肿瘤患者、115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及26例正常献血员的血清进行TSGF的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84.56%、15.65%、0。结论TSGF的检测具有广谱、敏感性的优点,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为临床恶性肿瘤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鼻咽部活检确诊鼻咽癌 ,未经治疗的 2 33例病人测定TSGF值。结果 全组阳性率 5 2 %(12 1/2 33)。结论 TSGF对鼻咽癌的诊断有比较高的敏感性 ,操作简单快速 ,是诊断鼻咽癌的又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两种可溶性受体(sTNFR Ⅰ和sTNFRⅡ)水平及其与临床及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2例ML及31名正常人血清中sTNFR Ⅰ、sTNFR Ⅱ及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ML患者两种sTNFR Ⅰ和sTNFR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及缓解期ML(P值均<0.001);临床有症状ML患者sTNFR Ⅰ和sTNFR Ⅱ水平高于无症状ML患者(P值分别<0.05和<0.01);活动期ML患者的sTNFR Ⅰ和sTNFR Ⅱ水平与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脏器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和<0.001),其中sTNFR Ⅱ水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活动期ML血清TNFα水平与sTNFR Ⅱ均呈正相关(P值分别<0.001和<0.01);5例活动期ML治疗达缓解时,血清sTNFR Ⅰ和sTN-FR Ⅱ均显著下降(P值均<0.01).结论ML血清sTNFRs高水平其与疾病状态有关,是预测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恶性淋巴瘤(ML)染色体改变的规律及其与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改良短期培养法制备24例ML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标本。结果24例ML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23例获得满意分裂相。所获得的ML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数目和(或)结构克隆异常,多涉及1,2,3,5,6,8,13,14,15,17,18,21号及X等染色体改变。不同的染色体畸变与ML的组织学分型有关。NHL的染色体众数以超二倍体、亚二倍体居多,HD以高异倍体、超二倍体、假二倍体居多。多种染色体结构改变涉及17p、1p、1q、2p、2q,提示这些部位的丢失或断裂重排与ML的发生有关。结论细胞遗传学与组织病理学结合起来,有助于ML的分类,并对探讨ML的发生机制、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鼻咽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关淋巴瘤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要介绍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有关致病机制、临床表现、预后情况及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非何杰金淋巴瘤(NHL) NHL的病理分类分型长期来有争论。1966年Rappaport提出的分类曾被广泛采用。1972年,Lukes及Collines首次按NHL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分类,即“免疫功能分类”,将NHL分为T、B、U及组织细胞性,B细胞性又进一步分为滤泡型及弥漫型,并以淋巴细胞不同转化阶段的细胞形态作对照分出相应的亚型。该分类突破了纯形态学分类的界限,使NHL分类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但鉴于目前要常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仍有不少困难,而单纯从形态学来推测免疫学表型又非完全可靠,故该分类不易被广泛采用。在此阶段,有的学者主张分滤泡及弥漫两大  相似文献   

14.
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欧、美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西方国家可高达11~18/10万人口,高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日本的淋巴瘤发病率亦高于我国。我国的发病率虽然较之为低,但据国内不完全统计(包括台湾省在内),它仍居高发肿瘤的第11~14位,大致与各类白血病的发病率相仿,近年来且有增高趋势。全国每年约发现新病例至少有2万人,每年死于本病者约15000人,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位数中居第11~13位,稍低于白血病。根据除我国外的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本病发病位数在各种恶性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少见,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1],易被临床及病理医师忽视。现将其病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影响预后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锌,铜和铜锌比值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尹立新 《肿瘤》1994,14(2):63-65
本文测定6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Cu、Zn,并以86例正常人作对照。用国产GGX-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同时平行测定牛血清标准参考物质。测定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恶性淋巴瘤患者SCu升高,SZn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Cu/Zn比值明显升高(P<0.01)。NHD弥漫型的Cu/Zn比值明显高于结节型(P<0.01)。作者认为恶性淋巴瘤的发展程度与Cn、Zn的浓度有关,与Cu/Zn比值的升高密切相关。比值升高提示病情发展。所以,Cn/Zn比值对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予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