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氯丙嗪对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的降温和复温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氯丙嗪组。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氯丙嗪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氯丙嗪25mg。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均通过充气控温毯进行控制性降温,设定目标温度为34℃,肿瘤切除前30min开始复温。每5min纪录一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在肿瘤切除前,对照组和氯丙嗪组分别有60%和90%的患者中心体温达到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氯丙嗪组的降温速率分别为(1.05±0.06)℃/h和(1.29±0.08)℃/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氯丙嗪组的复温速率分别为(0.75±0.05)%/h和(0.91±0.07)℃/h(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丙嗪增加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降温和复温的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氯丙嗪对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的降温和复温速率的影响65377; 【方法】 择期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18 ~ 65岁,随机分为2组(n = 20),对照组和氯丙嗪组65377;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全身麻醉65377;氯丙嗪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氯丙嗪25 mg65377;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均通过充气控温毯进行控制性降温,设定目标温度为 34 ℃,肿瘤切除前30 min开始复温65377;每5 min纪录一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65377;【结果】 在肿瘤切除前,对照组和氯丙嗪组分别有60%和90%的患者中心体温达到34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5377;对照组和氯丙嗪组的降温速率分别为(1.05 ± 0.06) ℃/h和(1.29 ± 0.08) ℃/h (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77;对照组和氯丙嗪组的复温速率分别为(0.75 ± 0.05) ℃/h和(0.91 ± 0.07) ℃/h (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77;【结论】 氯丙嗪增加神经外科术中控制性浅低温降温和复温的速率65377;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腔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全凭静脉麻醉组。连续监测SBP、DBP、MAP及HR。结果 A组SBP、DBP、MAP及HR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手术时机体应激反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替换术16例,术中鼻咽温度维持在30 ̄32℃,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肌得到氧合血的持续灌注,在心脏空虚,缓慢跳动中保留后瓣或全膜结构替换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在心脏冷停跳中替换主动脉瓣,然后在心脏跳动中替换二尖瓣。术中1例因主动脉根部出血死亡,其余病人术后病情平稳,多巴胺用量少,无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严重心律失常,气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浅低温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心脏外科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和中低温体外循环在婴幼儿心脏外科的应用。方法 分析 1 1 8例 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 ,其中 46例 (组 1 )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72例 (组 2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结果 浅低温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中低温组短 (P <0 .0 5 ) ,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中低温组低 (P <0 .0 5 ) ;浅低温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组少 (P <0 .0 5 ) ,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中低温组短 (P <0 .0 5 ) ,而氧合指数高于中低温组 ;浅低温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浓度明显低于中低温组 (P <0 .0 1 ) ,另外浅低温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率和收缩压相似 ,而浅低温组术后舒张压却低于中低温组。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技术。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康医学》2019,(9)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颅内压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颅内压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5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颅内压,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在1997年3月至1998年5月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共施行了60例,其中心脏瓣膜置换30例;MVR,AVR,RMVR,DVR,SD和VSD,心内直视缝合PDA方法1例,皆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并对心肌保护,脑复苏和脑栓塞,出血与血尿,以及心肌细胞超笛结构损害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影响及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肺保护机制.方法 4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HMGB1水平;检测HMGB1血清浓度;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1)两组BALF中TNF-α、IL-8在CPB后30 min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HMGB1在术后8 h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两组血清中HMGB1浓度在CPB术后6 h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P<0.05);观察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3)两组RI在CPB停机时后各时点升高(P<0.01 P<0.05),观察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CPB术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减少HMGB1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0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双盲分为为氯胺酮组(K组,n=15)。氯胺酮组于术中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测定病人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术后48h内K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K组病人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减轻术后疼痛和抑制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作用,有利于加快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患者血清钾的影响。方法 :3 5例患者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及含钾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心脏保护法施行心脏手术。结果 :手术前、肝素化时 ,转流 60min、转流中止及次日晨 7时血清钾值 (c/mmol·L-1)分别为 4 4± 0 3 ,3 9± 0 6,4 0± 0 4 ,4 2± 0 5及 4 3± 0 4。结论 :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停跳液连续灌注法能维持心脏手术中、后期血清钾稳定 ,避免了钾代谢紊乱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术中唤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拟行术中唤醒试验的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诱导前10min 静脉输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μg / kg,然后以0.2μg?kg-1?h-1的速率维持,对照组给予同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唤醒前情况,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及唤醒期间不良事件,检测入室时、唤醒后5min 和手术结束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唤醒前麻醉时间、失血量及尿量,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观察组唤醒前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唤醒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唤醒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44.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两组患者入室时血浆NE 和 E 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后5min 和手术结束时血浆 NE 和 E 水平较本组入室时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区肿瘤行切除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血浆 NE 和 E 浓度,较好的抑制麻醉唤醒时的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浅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早期物理降温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是利用机械装置将机体的静脉血引流出来 ,通过氧合器进行氧合 ,而后用血泵将其输送到动脉系统 ,以维持体内正常的血液循环 ,亦称心肺转流。浅低温 ,即氧合血温度为 31~ 35℃[1] 。体外循环机可使患者术中氧合血温度降至 31~ 35℃ ,术后短时间内体温较低 ,过后则迅速升高。所以 ,患者术后降温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8~ 10月本院心脏外科患者共 6 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5 0例 ,风湿性心脏病 11例。女 2 8例 ,男 33例 ,年龄 3~ 48岁 ,平均年龄 1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影响及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肺保护机制。方法 40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8、HMGB1水平;检测HMGB1血清浓度;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 ①两组BALF中TNF-α、IL-8在CPB后30min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HMGB1在术后8h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血清中HMGB1浓度在CPB术后6h 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P<0.05);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③两组RI在CPB停机时后各时点升高(P<0.01 P<0.05),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CPB术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能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机制可能与其减少HMGB1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进行浅低温心不停跳瓣膜替换术4例。其中心内膜炎并主闭者行AVR(主主动脉替换);风心二二闭并左房血和行MVR(二尖瓣替换)》病例均获成功,治愈出院。此术式 肌及整个机体保护好,可用于AVR及左房血栓摘除,手术的关键是排气问题,同时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浅低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燕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2,10(1):62-64
深低温停循环使现代复杂心血管畸形矫治手术技术得到发展,然而,深低温对机体有引起凝血功能紊乱、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器官功能失调、延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ECC)时间等不利影响。由于顺行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cerebralperfusion,SCP)提供了生理范围的流量和压力,使脑保护不必再依赖深低温,近十年来,很多心脏中心逐渐提高了停循环温度,中度以上低温可以减少深低温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缩短降温、复温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