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恶性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恶性脑膜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9例恶性脑膜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9例恶性脑膜瘤全部发生于脑外,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CT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骨质破坏,MR可三维成像,清晰显示肿瘤内囊变、脑膜尾征。结论CT与MRI相辅相成,为恶性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结合病人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3.
垂体微腺瘤MRI和CT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中20例微腺瘤进行MRI和CT特征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与腺瘤组相比垂体腺增高,上缘凸起,内有低信号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鞍底凹陷侵独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别(p<0.05),垂体柄向腺瘤对侧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1)。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及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6/15)、垂体柄偏位(10/9)以及垂体增大(17/16)上,MRI稍优于CT(p>0.25)。明确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p<0.05)。结论:增大垂体腺内出现低信号灶,伴上缘凸起和鞍底凹陷侵蚀为MRI诊断微腺瘤最可靠征像;MRI在显示上述征像(鞍底骨质侵蚀除外)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4.
鞍隔脑膜瘤的CT、MRI诊断(附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鞍隔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鞍隔脑膜瘤 18例 ,17例经CT检查 ,其中 6例同时行MRI检查 ,1例单纯行MRI检查。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鞍上及鞍内 ,17例CT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15例、不均匀高密度 2例 ,明显均匀增强 14例、环形增强 3例 ;MRI(7例 )T1WI为均匀等信号 6例 ,略低信号 1例 ;T2 WI略高信号 6例 ,等信号 1例 ;肿瘤位于垂体腺之上 ,境界清楚。病理诊断 :上皮型 11例 ,合体细胞型 4例 ,微囊型、非典型型、混合型各 1例。结论 鞍隔脑膜瘤的影像诊断对临床确定正确的手术入路 ,提高肿瘤手术治愈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多发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多发脑膜瘤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共栓出51个肿瘤,以直径小于1.5 cm者居多(占40/51),大脑凸面病灶周围水肿较明显.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T1 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体部分均匀强化,边缘清楚,"硬脑膜尾征"在直径小于1.0 cm的肿瘤中出现的概率较小.结论:多发性脑膜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MRI可发现CT扫描漏检的小病灶,明确多发性脑膜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助于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行CT和/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该影像学资料,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0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1例并发有脊膜瘤.发病部位21例位于矢状窦旁,18例位于大脑镰旁,15例位于鞍区,13例为蝶骨嵴脑膜瘤,4例位于小脑幕,2例位于桥小脑角处.病理诊断:脑膜上皮型23例,移行型(混合型)15例,砂粒型10例,纤维型8例,微囊型5例,分泌型3例,血管型、透明细胞型、脊索型各2例,淋巴细胞丰富型、化生型和恶性脑膜瘤各1例.结论 CT和MRI对颅内脑膜瘤有重要真的诊断价值,平扫结合增强能提高非典型脑膜瘤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囊性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囊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23例,12例行CT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6例;17例行MRI检查,其中行增强扫描7例;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观察、分析囊性脑膜瘤不同类型的CT和MRI表现.结果:囊性脑膜瘤除具有典型脑膜瘤CT、MRI表现外,由于有囊腔的存在,多数表现为实质性肿块伴大小不等的囊性区,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腔无强化,囊壁可有或无强化.本组23例中,Nauta Ⅰ型5例,Nauta Ⅱ型6例,Nauta Ⅲ型3例,Nauta Ⅳ型2例,7例为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型.结论:囊性脑膜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呈稍高或高密度,MRI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除1例因肿瘤坏死致信号和强化不均匀外,余7例肿瘤密度、信号及强化较均匀;周围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1例肿瘤稍向周围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垂体脓肿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5例垂体脓肿的Mill和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5例垂体脓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术前均行MR平扫和增强,2例行CT平扫和增强。结果5例均表现为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2例CT平扫呈低密度;3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2例T1WI与脑实质信号类似,T2WI呈稍高信号。2例CT增强扫描未显示明显强化征象;5例MR增强扫描均呈环形强化,4例环壁薄且均匀,1例环壁较厚。结论环形强化是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MR增强扫描显示这种环形强化比CT增强扫描更优越。 相似文献
12.
13.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表现,提高对垂体大腺瘤MR征象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MR图像267例,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垂体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与周围结构,包括视交叉、鞍底、海绵窦的关系,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组中发现垂体腺瘤易于向鞍上发展(90.3%).肿瘤向鞍下生长者占26.6%,向鞍旁生长者占39.9%.各组病理类型中,腺瘤向鞍上生长者以促性腺激素腺瘤最高(100%),向鞍旁生长者最多见为PRL腺瘤(55.7%),向鞍下生长最多见者为PRL腺瘤(4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肿瘤的MR征象,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长特性,确定进一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13例儿童脑膜瘤病理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脑膜瘤临床及病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内脑膜瘤1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影像学所见,研究与成人脑膜瘤相同点与不同之处。结果 13例脑膜瘤,常见临床症状为颅内压增高9例,颅神经麻痹6例,阵发性抽搐5例,自幼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2例。纤维型4例,血管瘤型1例,移行型3例,合体细胞型2例,沙粒体型2例,脊索瘤样型1例。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鞍区2例,天幕2例,脑室内3例,右颞叶、额叶实质内各1例。CT平扫多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病变多呈明显强化。肿瘤囊变3例,1例见蛋壳样钙化。MRI呈等或长T1和稍长、长T2异常信号,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儿童脑膜瘤较少见,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影像学表现大部分与成人相似,肿瘤囊变与发生于脑实质有别于成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性脑膜瘤的CT和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性脑膜瘤双发16例,多发7例(平均4.7个),共61个肿瘤.CT平扫为颅内多发的等或略高密度病灶,MRI T1WI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对颅内多发性脑膜瘤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CT与MR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和MR对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8 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病人进行了CT和MR检查,并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其中,男4 例,女4 例,年龄34~72岁,平均54岁。临床上5例表现为颅内占位症状,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结果:5例动脉瘤起源于颈内动脉,2 例起源于大脑中动脉,1例起源于椎基底动脉。CT和MR表现如下:(1)CT平扫病灶呈稍高密度圆形阴影,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MR扫描显示残存瘤腔在T1WI及T2WI上均呈无信号区,周围为混合信号带。该信号带在T1WI上信号稍高于脑灰质,在T2WI上则稍低于脑灰质。增强扫描部分病例动脉瘤壁及混合信号带有强化表现。(3)动脉瘤破裂时,CT与MR可显示相应出血表现。结论:对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诊断,MR优于CT,尤其在显示瘤腔和血栓方面MR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儿童和青少年垂体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例,女9例,8~16岁。催乳素(PRL)瘤5例,多激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GH)腺瘤和黄体生成素(LH)腺瘤各1例。结果:10例患儿年龄在青春期(10/12)。5例催乳素(PRL)瘤均为微腺瘤。7例大腺瘤中3例垂体大腺瘤有亚急性和慢性出血。5例多激素腺瘤,有生长发育迟缓和(或)头痛及视力下降。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例促黄体生成素(LH)腺瘤均有明显内分泌异常的症状和体症,LH腺瘤还合并两侧巨大多囊卵巢。12例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未见肿瘤侵袭性生长。结论:儿童垂体瘤好发于青春期,微腺瘤以PRL腺瘤为主,大腺瘤以无功能腺瘤为主,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头痛和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且有出血倾向。垂体和相关靶腺的内分泌检查有助于鉴别垂体瘤和垂体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胼胝体肿瘤的MRI影像表现,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67例侵犯胼胝体的肿瘤,均有CT和MRI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星形细胞瘤肿瘤53例、少支胶质瘤6例、室管膜瘤2例、转移瘤6例。回顾性分析上述肿瘤累及部位及其MRI平扫和增强特点。结果:4类累及胼胝体的肿瘤中,以星形细胞起源肿瘤中的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大脑胶质瘤病范围最大,常侵犯胼胝体大部,少支胶质瘤、室管膜瘤多侵犯胼胝体膝部及体前部,胼胝体转移瘤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多发病变。少支胶质瘤有特征性的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强化形式及程度不同。结论:胼胝体肿瘤性病变多为邻近肿瘤侵犯所致,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最多见,MRI对这些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