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年来,笔者以姜葱泥敷脐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近40例,效果颇佳。介绍如下: 敷法:鲜葱60克,陈皮粉10克,生姜15克(热重者用5克,寒重者用30克)。共捣泥敷于肚脐(神厥)部位,盖以消毒纱布,日换一次。冬天加热水袋增温。昏迷者,配针人中、印堂、合谷、足三里,泻法不留针;大泻脱水  相似文献   

2.
<正>制法:生姜切碎剁末,加适量面粉调成糊状。用法:将生姜糊敷于肿痛部位,厚约5mm,用纱布包扎固定。功效:治疗当日肿痛明显好转,第2日肿痛消失。  相似文献   

3.
玉茎回春散:淫羊藿12克,巴戟天、川椒、蜂房、韭子各10克,娱蚣1条,麝香0.1克,生姜5~10片,艾炷(如黄豆大)21壮,食盐30克,麦面粉适量。制法:先将食盐、麝香分别研细末,分放待用,再将其余诸药混合研成细末备用。用法:嘱患者仰卧床上,首先以温开水调麦面粉成面条,将面条绕脐1周(直径4~6cm),将食盐填满脐窝高出  相似文献   

4.
<正> 敷脐疗法又称贴脐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敷脐疗法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敷脐类别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逐步从单一敷脐法,发展为多种敷脐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珐、填贴混合法三类。填脐法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此外,还可根据治疗需要或用水调、醋调、酒调、药汁调拌等不同。1.填药末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适量填脐中,胶布固定。2.填药糊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用温开水,或醋,或酒,或药汁  相似文献   

5.
41.小儿发热[方1]贴敷法方法:青蒿、石膏、燕子泥各50克,滑石30克,茶叶、冰片各20克,上药共研细末加甘油和蛋白适量调成浆糊状,外敷于神阙穴,上盖纱布,并注意敷药湿度,以免干燥影响疗效。冬季可用鲜葱捣烂调敷,夏秋季可用鲜丝瓜藤叶捣烂调敷。疗效:137例小儿高热中,体温39℃~  相似文献   

6.
大黄糊敷脐对便秘患者通便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盛波  李国辉 《新中医》1995,27(1):23-24
将大黄微温干燥研末,用70%酒精调糊,观察了习惯性便秘,脑卒中便秘和产后便秘3组患者行大黄糊敷脐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表明,大黄糊敷脐具有明显的缓泻通便使用,各组间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又称消化性溃疡或溃疡病,两者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点,但也存在许多共同性,所以,一般仍把二者归在一起。关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今介绍两则外用处方,用于缓解疼痛和辅助治疗。【外用处方】1.老生姜60克,四季葱30克,鸡蛋白1个,面粉30克将生姜、四季葱捣烂如泥,加蛋白、面粉调和,放碗蒸熟,待温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12,(6):1182
①甘遂细末30g,水调敷脐。②陈蚕豆90~120g,红糖60~90g,熬水服。③大戟、红糖各120g,熬水服。④芒硝、肉桂,捣碎敷脐。⑤皂角7个,研末蜜调敷脐。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民间验方乌药蝉衣散脐敷治疗小儿夜啼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方剂组成及用法]乌药、姜蚕各10克,蝉衣15克,琥珀3克,青木香6克,雄黄5克.上药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10克,用热米酒将药末调成糊状,涂在敷料上,敷脐.每晚换一次,七天为一疗  相似文献   

10.
老人脐疗法     
疗慢性气管炎:将苍耳、苍术、细辛、白芥子各5份,公丁香、内桂、半夏各3份,麻黄10份,人造麝香1份共研成细粉,每次5克填入脐中,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隔48小时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需治三个疗程。疗哮喘:朱砂8克,甘遂5克,轻粉1.5克,研为细末,取少许温水调糊,上滴香油敷脐,纱  相似文献   

11.
外治法简便易行,用于治疗儿科疾病,屡奏奇功,兹介绍如下: 1.化脓性扁桃体炎:大黄30克,桃仁10克,儿茶10克,芒硝15克。共研末,过筛,开水调敷颌下喉结两侧,外加纱布复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敷3日可康复。 2.湿疹:青黛10克,大黄15克,炉甘石15克。共  相似文献   

12.
钟鹏老中医从事中医骨科五十余年,积多年之经验,运用“玉真散热熨法”治疗风湿痹痛,效果良好。介绍如下:治疗方法玉真散(粗末)50克,生姜、火葱各250  相似文献   

13.
<正> 药物组成:吴茱萸50克、小茴香75克、干姜50克、公丁香50克、肉桂克30克、胡椒5克、山栀20克、生硫黄30克、荜拨25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功效主治:温中散寒,除胀止痛。适用于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寒疝尿闭、四肢厥冷等症。用法用量:取药末25克(小儿可用15克)加等量面粉,用开水调成糊状敷哜上用温水袋热敷。用药反应:用药后自觉腹内有串气感。长用可使脐周皮肤变成青色。治验病例 1.单纯性小儿消化不良:李×,男,3岁。患儿因过食瓜果而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啼哭不安。经当地医院用中西各法治疗3天,虽然脱水予以纠正,但腹泻加重,一昼夜达30余次,致大便滑脱失禁,泻下物为粘液稀水样便,味腥,尿少,精神萎靡不振,腹胀,四肢  相似文献   

14.
笔者试用枯矾散外用治疗阴囊湿疹20余例,疗效较佳,兹予介绍: 药物组成及用法:枯矾10~15克,煅石膏10~15克,青黛10克,冰片1~5克,滑石15~30克,甘草15克,苍术6~10克,雄黄3~5克,黄柏10~12克组成。上药晒干或焙干,研细为末备用。凡局部皮肤干皲结痂无渗液者可用菜油调敷患处;凡  相似文献   

15.
<正> 填脐疗法即用某些药粉或药膏填敷在肚脐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其方法简便、安全、易行、疗效好,笔者在临床中用此法治疗部分儿科疾病,现简介如下:疳积:用自拟疳积散:山楂生栀子桃仁大枣(去核)各7个葱头9个芒硝30克。共研末加适量面粉,酒调作成3×3×1厘米大小药饼外敷肚脐上,用伤湿膏固定即可。案例:杨某,男,3岁,1977年5月10日初诊。患儿形体消瘦,肌肉松驰,腹如舟状,纳差,大便失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红。证属脾胃虚弱。遂选用疳积散外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用中药“消肿止痛散”治疗各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共30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药物组成:红花15克赤芍15克白芷15克栀子15克桃仁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大黄30克。二、应用方法:将以上各药共研细末,用酒(白酒或酒精均可)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为防止药物脱落,减慢蒸发干燥,外用塑料纸包扎,干燥后取下,再加酒调敷,反复3~4次后去除之,如尚未愈,可另取上药重新调敷,每日2—3次,多数在2—4日  相似文献   

17.
脐疗在小儿腹泻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嘉云  吴奇方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8):56-57,F00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脐疗治疗此病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现将近几年用脐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情况作一综述。1 药物贴敷  周氏[1 ] 用吴茱萸 1 5 g ,胡椒 30 g ,肉桂 6g ,大蒜子 1 0 g(捣烂 ) ,山药 1 5 g ,车前子 1 0 g。研粉 ,取适量与食醋调糊 ,敷脐后贴消炎止痛膏 ,日 1次。30例中平均止泻天数为 1 .5± 0 .5d。对照组 34例用复方新诺明。小诺霉素及助消化药 ,平均止泻天数为 4.2± 1 .1d(P <0 .0 1 )。崔氏[2 ] 用生姜捣糊 ,醋烧至烫手。取适量用纱布包裹 ,胶布固定于神阙穴 ,2h换 1次 ,晚上 6~ 8h换 1次。治疗…  相似文献   

18.
药物组成:生大黄3份,黄栀子2份,面粉1份,酒醋适量. 主治:软组织损伤肿痛. 用法:将上药晒干研末合面粉备用,用时取上药适量,用酒醋各半调敷患处,一般敷药24小时换药1次.  相似文献   

19.
古方选载     
<正> 感冒风寒处方及用法:生姜15克,紫苏叶9克,水煎服。来源:《本草汇言》。风寒咳嗽处方及用法:生姜60克,饴糖30克。水3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来源:《本草汇言》。劳嗽处方及用法:蜂蜜、姜汁各120克,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1碗。共熬成膏,早晚用温开水送服数汤匙。来源:《经验广集》。肺热喘咳处方及用法:鲜大青叶30~60克。捣烂绞汁,调蜜  相似文献   

20.
吾师晏氏乃祖传骨伤科医师,从医60余载。临床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得心应手,邻近数邑享有盛誉。所授秘方“平安散”,经余临床验证确有消肿散瘀之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及用法:生大黄30克,五倍子20克,生栀子30克,白及15克,柑子叶30克,芙蓉花叶30克,焙干研细末。以生姜煎汁,取上药末适量(用量根据血肿面积大小而定)调成稠糊状均匀敷于伤处,加以包扎。每日换药1次,3~5次均能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