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中药内服、外敷及针灸等方面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注重标本兼顾、内外并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具有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盗汗患者,将50例采用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在肺卫不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阴虚火旺型患者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盗汗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疹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及中药方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分别于用药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评价,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用药前两组的瘙痒、分泌物增多、渗出、皮损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但对照组各项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低于观察组91.11%(P<0.05);对照组复发率20.00%,高于观察组6.6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疗效较好,能够快速减轻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从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三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中药调节神经胶质细胞活性的机制可能包括:(1)抑制iNOS表达,从而抑制NO及其产生的氧自由基的毒性;(2)抑制脑缺血和脑出血急性期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和GFAP的过度表达;(3)上调缺血损伤导致的神经胶质细胞分泌NGF;(4)抑制神经系统的免疫炎症反应等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6.
7.
Chung LY 《Phytotherapy research : PTR》2008,22(4):493-499
A standardized mixture of Chinese herbs, Zemaphyte taken orally as a daily decoction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eczema. This study showed that Zemaphyte is an efficient antioxidant, being capable of scavenging both superoxide and hydroxyl, and preventing peroxidation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It does not degrade hydrogen peroxide directly, but instead most likely forms a Zemaphyte-hydrogen peroxide complex. The complexed hydrogen peroxide can then be degraded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ase to form oxygen and water. It is conceivable that Zemaphyte may contribute to the down-regula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cells implicated in atopic eczema through it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RBL-2H3细胞模型应用于体外评价TCMI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细胞,血塞通等7种TCMI与其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计数脱颗粒的RBL-2H3细胞,显色法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观察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正常RBL-2H3细胞出现少量脱颗粒现象,血塞通、清开灵、双黄连、脉络宁、香丹、穿琥宁等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血塞通、穿琥宁和柴胡注射液能不同程度促进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血塞通、清开灵注射液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结论 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方法敏感、重复性好,其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有评价TCMI所致的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8-9日,本刊第四届编委会扩大会议暨学术交流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大化所)隆重召开。会议秉承“继承、发展、创新、国际化”宗旨,共同研讨了杂志使命、发展目标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前沿交叉、中药中医研究、国际化等重大问题,与会代表参观了中科院大化所组分中药组、生物分子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和药物化学组等实验室,重点了解了该所主持承担的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所获得的重要进展,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彼此都感到很有收获。本文系中科院高技术局秦伟副局长的会议演讲。演讲阐述了作者自2003年布署中科院中药现代化科研工作以来的思考。全文简明扼要,人们从中可以认识和了解中科院全面、系统地开展传统中医药研究所持有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并得到有益的启示。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此刊载,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支撑、信息人才培养、信息法规环境、信息资源产品六个方面阐述了科研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及建设重点.并对中医药科研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以及对中医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心脑血管病已为现今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大疾病,同时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影响生活质量。探究二者的相关性,对于指导临床诊治和预防都有重要的意义。历代医家从不同层面对心脑之间的联系进行剖析,本文结合中医与西医理论和现代研究,探讨二者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治疗原则上相一致,预防保健上应兼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浸浴配合针刺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3月86例肘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应用中药浸浴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OM的恢复强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浸浴配合针刺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9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9例与对照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复方毛冬青化瘀合剂中药灌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33例,有效5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5.8%;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药灌肠结合相应护理指导治疗慢性盆腔炎操作方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药在我国医药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作用的多样性,给其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安全性等研究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技术来研究中药,研制出安全、高效、质量可控的现代中药是中药研制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中药药动学领域,由于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极大推动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现代分析仪器技术在中药药动学方面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表现食疗方面。从饮食调理和选食入手,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介绍了中医营养食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实验研究、临床实验,进而对中医营养食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苏汉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15):69-70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湿疹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分别给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6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湿疹较单用西药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综述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国际化中的应用。方法: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和循证医学研究两方面的特点、定位、吻合度,循证医学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情况,已开展的中医药应用循证医学研究工作,目前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取得的结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果:在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循证医学研究组织建构,国家立项支持开展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中医药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医中药系统评价、教育、人才培养及发表论文、获得成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结论:中医药国际化的关键是临床疗效的肯定,倡导参照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建立反映中医药“整体调节”优势的复杂、多维的终点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俊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4):15-16
失眠成为当下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问题,本文尝试从中医学的角度就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并就中医对失眠的治疗进行论述,以期为失眠者的中医身心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医界仍在广泛使用的含铅类药物主要有铅丹和密陀僧,如使用得当,往往立起沉疴。所以尽管有毒,国家药典并未予以删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铅认识的不断深入,铅中毒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血铅可以造成多系统严重损害,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国内外的研究还表明:儿童血铅>73μg/L即可出现神经行为和认知缺陷。血铅与儿童的认知能力及心理发育均呈负相关,且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未见铅作用的临界水平,因而提出铅对儿童健康的损害无安全的临界水平,由于铅在体内无任何的生理功能,理想的血铅水平应为零。儿科应全面禁止使用含铅类中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