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间期动态血压节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8例老年MHD患者,均于透析间期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完善血液生化指标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血压节律正常组和血压节律异常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动态血压参数、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HD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的影响因素。结果(1)血压节律异常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左室质量指数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状旁腺激素、对称性动念动脉硬化指数、左室肥大是动态血压节血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动脉硬化、左室肥大是老年MHD患者透析间期动态血压节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钠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4例,A组给予低钠联合高通量透析,B组给予高通量透析,C组常规透析;比较三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血压节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心功能参数;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和nDBP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和nDBP低于C组(P均<0.05)。A组治疗后CI、CO、SV、E/A、EI/AI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CI、CO、SV、E/A、EI/AI低于C组(P均<0.05)。A组治疗后PTH、Scr和BUN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压波动规律及透析前高血压、透析中高血压、透-斤中低血压的发病情况。方法共纳入规律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72例,其中男性39例(54.17%),女性13例,年龄29-82(64.38+13.28)岁,透析龄0.5~20.0(4.12+4.28)年,均应用贝朗Dialog+透析机、LOPS18聚砜莫透析器、碳酸盐透析液治疗。4周内共计942例次透析治疗。录入患者一般情况、每次超滤总量及透析前、垂析中第1、2、3小时及透析后血压。结果MHD患者超滤量为0.5-5.2(3.00±0.85)L,有615例次透析前收高压(SBP)≥140mmHg,约占总计942例次的65.29%。波动规律为:透析前SBP较高为(150.35+23.73)mmHg,垂析中血压降低,透析后血压再次升高为(146.15±26.62)mmHg,但低于透析前(P〈0.01)。透析中高血压患旨发病规律为:透析前SBP低于非透析高血压患者(P〈0.01),透析第1小时血压下降,自第2小时起血压逐昕升高(P〈0.01),回血下机后血压显著升高(P〈0.01)。透析中低血压发作53例次,约占总例次的5.63%。吉论MHD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随着超滤量的增加,SBP逐渐下降,回血下机后,血压再次上.十,但仍低于透析前血压。超滤抵抗是透析中高血压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彭智刚 《内科》2013,8(1):27-28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顽固性高血压患者42例,随机分为HPD组22例和普通血液透析(LPD)组20例,HPD组采用德国Fresenous公司F60聚砜膜滤过器,LPD组采用Fresenous公司F6透析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LPD组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D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LPD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后血压变化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33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分为透析后高血压组(55例)、低血压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48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频率每周3次,每次4 h。透析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高血压组与低血压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正常组与非正常组相比,QT间期离散度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高血压和低血压均能影响QT间期离散度,而高血压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龙凤川 《内科》2013,(6):609-6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与低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透析龄6个月以上的肾病患者,依据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分为透析低血压组(A组)和血压不变组(B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在高频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低频功率和功率变异比值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似熵在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A组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发生透析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监测高血压患24小时动态血压的意义。方法: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正常组(35例),高血压1级组(103例)、2级组(78例)、3级组(60例)对象的动态血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241例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高血压患1、2、3级组的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下降率分别为16%/13%、9.7%/7.4%、1%/2%;夜间高血压下降程度为1级>2级>3级(P<0.001)。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正确评价高血压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夜间血压下降率可作为评价靶器官受损状况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低通量透析,观察组行高通量透析,两组均透析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7%(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治疗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相关高血压是指在透析充分的状态下,患者透析前平均动脉压(MAP)〉106mmHg(血压〉140/90mmHg)。部分患者经合理联合应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血压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为难治性高血压(5%)。本病临床十分常见,也是导致MHD患者心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患者水平衡状态的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持水平衡是透析治疗的基本目的之一。然而,水平衡紊乱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很常见,这是导致患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最重要的原因。同时,水超滤衰竭也是患者PD技术性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约1/3稳定的维持性PD患者处于高血容量状态,同时,半数以上的患者需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国外的研究对比了PD和血液透析(HD)患者细胞外容量(ECV)情况,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付文静  孙延兵  贾强 《山东医药》2007,47(32):112-114
对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加强透析超滤4周,分别检测超滤前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钾钠及动态血压和心脏彩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夜间与日间平均动脉压比值是否大于0.9可将昼夜节律曲线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结果显示,超滤前后日间及夜间血压和心脏结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平均每次超滤量与血压和心脏结构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超滤前后血肌酐、尿素氮、钾钠差异无显著性(P〉0.05)。认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非杓型血压与高血容量有关,加强超滤、控制夜间高血压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观察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6个月时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清除率(URR)等生化指标及特征性营养指标,分析透析充分与营养指标的关系,并随访患者心血管症状发生情况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 KT/V与营养性指标明显的相关(P<0.05);透析充分组与不充分组透析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行分组比较显示,两组Alb、Hb、上臂中部肌围(M AMC)、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充分和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安平  王凌 《山东医药》1999,39(19):27-27
为进一步证实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我们对血压昼夜节律正常与消失的两组高血压病患者的肾功能进行了检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B组30例,血压昼夜节律正常。EH按WHO1978年确定的标准诊断。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脑疾患,无肾脏病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受试者试验前均避免剧烈运动,试验前2周停服所有降压药。两组均行以下检查:①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两组患者均于8~9时配带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68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不伴糖尿病的患者的血压资料。结果: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昼夜血压差值减小或消失是反映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调节功能受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干体重、体重指数、超滤量、透析体重下降率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spKt/V)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干体重、体重指数、超滤量、透析体重下降率的相关性。结果 体重指数、干体重与透析充分性呈负相关(P<0.01),超滤量、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体重下降率与透析充分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维持BMI在正常范围之内,不同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限制应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PV)情况,探讨影响MHD过程中BPV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以前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常规透析的MHD患者行回顾性分析.记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每季度第1次血液透析过程中所有血压值,求取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离散系数表示透析中收缩压和舒张压BPV.随访时间未满2年的患者取时间平均分布的6~8个透析过程的血压计算.记录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继续随访至2011年12月31日.结果 共纳入280例患者.平均透析中收缩压BPV为0.119 ±0.029,舒张压BPV为0.118 ±0.028;其中老年MHD患者(114例)透析中收缩压的BPV显著高于青中年组(166例)(0.126±0.029比0.114 ±0.028,P=0.012),两组间透析中舒张压的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7±0.031比0.119 ±0.025,P=0.498).将透析中收缩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透析前收缩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及血红蛋白水平是透析中收缩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透析中舒张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平均脱水量是透析中舒张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3年,死亡64例(22.9%),生存分析显示透析中收缩压BPV升高与病死率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 高龄、透析前高收缩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增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为MHD患者透析中收缩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增加为MHD患者舒张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中收缩压的BPV升高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血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约80%)[1],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作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死亡率。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近年来,各国学者关于透析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了多方面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 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监测对于血液透析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反映其血压的平均水平及动态变化,但较为繁琐不宜推广使用。有研究表明,透析前收缩压及透析后舒张压与24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之间分别具有良好的相关性[2]。但部分患者在…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为临床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患者1074例分为两组,高血压组748例,非高血压组326例。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监测血压,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高血压组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水平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合并心脏损害组(B组),脑损害组(C组),肾损害组(D组),多脏器损害组(E组),对各组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脏器损害组的动态血压值、血压负荷值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大(P〈0.01);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增多(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