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鱼藤酮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及其离子流动机制.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对象,激光共聚焦结合Fluo-4荧光法动态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鱼藤酮可浓度依赖性地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细胞内钙库释放抑制剂TMB-8、无钙缓冲液和钙通道阻滞剂MK-801、尼莫地平均可抑制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变化,但其抑制作用发挥的时间和程度均有显著不同. [结论]细胞内钙释放与细胞外钙内流共同参与了鱼藤酮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但细胞内钙释放发挥作用的时问稍迟,而鱼藤酮引起的细胞外钙内流主要由电压依赖武钙通道内流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常用的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共培养鱼藤酮染毒模型,应用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观察染毒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X43蛋白活性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鱼藤酮对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的抑制作用愈发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1.0μmol/L鱼藤酮染毒组CX4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鱼藤酮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CX43表达水平降低,显著抑制细胞缝隙连接耦联功能,这可能是其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鱼藤酮对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荧光法检测鱼藤酮染毒星形胶质细胞胞外Glu浓度,同位素标记法检测Glu摄取能力,采用RT-PCR与Western blot技术观察谷氨酸转运体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鱼藤酮染毒星形胶质细胞胞外Glu浓度明显升高,Glu摄取能力显著降低,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transporter-1,GLT-1)蛋白表达升高。结论鱼藤酮可显著降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摄取功能,引起胞外Glu浓度升高;GLAST表达下调可能是鱼藤酮诱导胞外谷氨酸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GLT-1上调可能为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以限制谷氨酸的神经毒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体外培养星型胶质细胞毒性作用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中脑星型胶质细胞,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法鉴定。观察染毒星型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活力,通过生长曲线分析鱼藤酮对星型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mRNA表达。结果0.5μmol/L鱼藤酮染毒24 h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0.75,1.0,2.0μmol/L鱼藤酮染毒时星型胶质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显著增加;0.5μmol/L以上鱼藤酮可明显抑制胶质细胞增殖,CX43 mRNA表达降低。结论鱼藤酮对体外培养星型胶质细胞可以产生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但与神经元比较,星型胶质细胞对相同剂量的鱼藤酮染毒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取材于新生24 h内清洁级Wistar大鼠.传代细胞达到80%融合时进行染毒(PFOA终浓度分别为0、50、100、200、500μmol/L).以Fura-2/AM荧光探针法测定PFOA染毒1、2、3h后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随着PFOA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染毒1h时500μmol/L剂量组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为353.57 nmol/L,染毒2h时达到528.37 nmol/L,均高于对照组(161.86、155.03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染毒3h时,50、100、200、500 μmol/L剂量组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分别为320.93、396.43、601.26、476.20 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4.62 nmol/L)(P<0.01),同时也显著高于相同剂量染毒1h的[Ca2+]i (P<0.01).结论 PFOA可通过增加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Ca2+]i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钙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鱼藤酮对大鼠中脑纹状体组织的毒性作用及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大鼠Alzet微泵恒流给药鱼藤酮染毒模型,应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CX43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观察CX43蛋白活性变化.结果 染毒大鼠出现类帕金森病综合征特征,中脑纹状体组织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0 mg/kg鱼藤酮染毒组CX43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4.0 mg/kg鱼藤酮染毒组CX43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 鱼藤酮可损伤中脑神经元,诱导大鼠出现类帕金森病症状,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鱼藤酮对大鼠纹状体组织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神经细胞谷氨酸代谢关键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在体外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PCI2细胞共培养鱼藤酮染毒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谷氧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与各氨酰胺酶(phosphate activated glutaminase,PAG)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观察GS和PAG蛋白表达. [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星形胶质细胞GS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GS阳性颗粒着色减弱;与对照组比较,0.5和1.0μmol/L鱼藤酮染毒组PCI2细胞PAG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PAG阳性产物强表达. [结论]鱼藤酮可干扰神经细胞谷氨酸代谢关键酶GS和PAG基因和蛋白表达,造成各氨酸代谢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镉致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过程。方法原代培养的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给予0~20μmol/L镉染毒0~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给予0~20μmol/L镉染毒9、1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给予0~20μmol/L镉染毒12 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给予0~20μmol/L镉染毒0~12 h,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N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镉浓度为5~20μmol/L时,随染毒剂量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间网络连接松散,突起消失,胞体收缩成球形,贴壁能力下降,最终脱落,漂浮于培养液中。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镉染毒9、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镉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镉染毒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镉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5~20μmol/L镉染毒3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均升高,20μmol/L镉染毒6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升高,10~20μmol/L镉染毒9、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h比较,0~20μmol/L镉染毒3~12 h后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内p-JNK的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镉可能通过上调JN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来诱导小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增强缝隙连接耦联对鱼藤酮染毒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鱼藤酮组(1.0μmol/L)、缝隙链接激动剂(AAP-10)干预组(50 nmol/L)和AAP-10干预组(250 nmol/L)。MTT法观察染毒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应用HPLC荧光法和同位素标记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外谷氨酸浓度和谷氨酸转运能力的变化,RT-PCR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mRNA的表达。结果鱼藤酮染毒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和谷氨酸转运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外谷氨酸浓度明显增加;AAP-10干预组(250 nmol/L)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有所升高,细胞外谷氨酸浓度明显降低,谷氨酸转运功能活性则明显增强,且GLAST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增强缝隙连接耦联能明显改善鱼藤酮所致星形胶质细胞外谷氨酸代谢紊乱,可能与其调控GLAST基因表达和功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砷对脑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原代培养脑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为实验对象,在含砷浓度分别为0、5、10、20、30μ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荧光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与对照组相比,AST活力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随砷暴露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Ca2+]i随砷暴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砷对AST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5~3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其毒性作用随砷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可引起AST内钙超载,并破坏线粒体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化镧对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于终浓度为0(对照)、0.25、0.5、1.0 mmol/L氯化镧无血清培养基处理24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基因(Bcl-2-associated Xgene,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25、0.5和1.0 mmol/L氯化镧染毒小鼠星形胶质细胞Bax、caspase-3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0.5和1.0 mmol/L氯化镧染毒小鼠星形胶质细胞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氯化镧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星形胶质细胞Bax、caspase-3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各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caspase-8 mRNA的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化镧对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毒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氯化镧致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caspase-9表达升高以及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溴氰菊酯 (DM)对原代培养大鼠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及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i)的影响。方法 以锥虫蓝染料排斥试验检测细胞染DM后存活率的变化 ;以Fura 2 /AM为荧光指示剂 ,RF 5 30 1PC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 [Ca2 + ]i的变化。结果  1× 10 -5mol/L组染毒DM 72h后细胞存活率下降为 91.9% ,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 10 -4mol/L组DM染毒4、12、4 8、72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89.0 %、84 .8%、81.2 %和 79.2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1× 10 -7、1× 10 -6、1× 10 -5mol/L组DM染毒 5min后胞内 [Ca2 + ]i分别上升至 (45 1.4± 4 2 .3)、(5 36 .9± 4 7.5 )、(870 .9± 10 0 .5 )nmol/L ,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以后各染毒组胞内 [Ca2 + ]i逐渐下降 ,15min时 1× 10 -8、1× 10 -7、1× 10 -6、1× 10 -5mol/L染毒组胞内 [Ca2 + ]i分别降至 (12 4 .3± 6 .0 )、(131.3± 19.1)、(118.9± 1.4 )、(136 .6± 3.8)nmol/L ,与染毒前及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DM在体外可降低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并短时升高胞内 [Ca2 + ]i。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体外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观察低剂量鱼藤酮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白介素6(IL-6)生成及montelukast的作用。方法以PD诱导因子鱼藤酮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V2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 IL-6蛋白表达, ELISA 方法检测 BV2细胞 IL-6释放。观察 CysLT1R 拮抗剂montelukast对鱼藤酮诱导的小胶质细胞IL-6的影响。结果低剂量鱼藤酮(0.3~3 nM)浓度依赖性地增加IL-6蛋白表达;以鱼藤酮(3 nM)处理细胞1~24h,时间依赖性的诱导IL-6释放增加。 CysLT1R拮抗剂montelukast降低鱼藤酮增高的BV2细胞IL-6水平。结论低剂量鱼藤酮诱导小胶质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增加,montelukast抑制鱼藤酮诱导BV2细胞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两种不同作用因子的分泌特点,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活化组、抑制组。通过光学显微镜及免疫荧光化学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各组细胞间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及GDNF mRNA、TNF mRNA表达变化;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不同时间点(6、24、48、72 h)GDNF、TNF的含量。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化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变大,突起变长增多,交织成网状,GFAP荧光增强;RT-PCR示GFAP mRNA、GDNF mRNA、TNF 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GDNF分泌量在活化后48 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化后24 hTNF的含量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抑制剂Olomoucine干预后,与活化组相比,抑制组细胞胞体变小,数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抑制,GFAP mRNA表达下降,GDNF mRNA、TNF mMRA表达亦下降,与活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GDNF、TNF表达均上调,但TNF表达高峰时间早于GDNF表达时间;Olomoucine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使GDNF、TNF表达下调。表明星形胶质活化后TNF可能有促进GDNF分泌从而起到一定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毒性与谷氨酸递质水平及谷氨酸转运体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活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毒细胞胞外Glu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谷氨酸转运体EAAC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0.25μmol/L鱼藤酮染毒24h即可引起PC12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渗出量显著增加;0.5μmol/L以上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释放Glu增加,谷氨酸转运体EAAC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鱼藤酮引起神经细胞损伤可能与其增加Glu释放和降低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氯化镧(LaCl3)对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增殖能力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AST经0.25、0.5、1.0和2.0 mmol/L LaCl3染毒24 h和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染LaCl3后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Fura-2/AM为荧光指示剂,F-4500型荧光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细胞染毒24 h和48 h后,0.25、0.5、1.0和2.0 mmol/L LaCl3剂量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6.24%和82.99%,82.26%和79.14%,52.32%和49.97%及38.04%和35.1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24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1.0 mmol/L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胞体呈长梭形,胞突增粗,呈树枝状;2.0 mmol/L组上述改变加重,并可见大量脱壁细胞;在染毒24 h后,0.25、0.5、1.0mmol/L LaCl3剂量组细胞内Ca2+浓度分别为(134.41±0.83)、(163.31±3.97)、(224.84±5.51)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9.45±1.09)nmol/L](P<0.05).结论 LaCl3体外染毒可降低AST的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所致的细胞内Ca2+浓度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镧对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及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影响,探讨氯化镧所产生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大脑皮质进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和培养。在纯化及鉴定细胞后,用0、0.25、0.5、1.0mmol/L氯化镧(LaCl3)染毒24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力,以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内钙([Ca2+]i)的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以化学比色法测定线粒体和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氯化镧暴露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从100%逐渐下降至53.31%,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内[Ca2+]i从(129.45±1.09)nmol/L逐渐升高至(224.84±5.51)n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从(159.16±4.76)逐渐降低至(85.70±5.9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从(3.71±0.33)μmol/mg Pro逐渐降低至(2.55±0.08)μmol/mg Pro,有统计学意义(P0.05),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从(0.31±0.19)μmol/mg Pro逐渐升高至(1.72±0.31)μmol/mg Pro,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氯化镧可致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稳态失衡,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产生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酒精对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胚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分别施以不同剂量酒精(2、5和20mmol/L),染毒7天后,以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酒精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酒精剂量增加,脑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强度下降,高剂量组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结论提示酒精能抑制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S_(100)蛋白表达。酒精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酒精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在鱼藤酮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共培养鱼藤酮染毒模型,并用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特异性抑制剂二氢卡因酸盐(DHK)、L-反式吡咯烷-2,4-二羧酸(PDC)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胞外谷氨酸(Glu)浓度,同位素标记法检测Glu摄取能力。结果 DHK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与单纯鱼藤酮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C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明显下降,胞外Glu浓度升高,与单纯鱼藤酮中毒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酸转运体GLAST可能在鱼藤酮诱导的兴奋性损伤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氯化镉对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终浓度为0(对照)、2.5、5、10、20、40μmol/L氯化镉溶液染毒12、24 h,采用MTT实验测定细胞的存活率;以终浓度为0(对照)、2.5、5、10、20μmol/L氯化镉溶液染毒12 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40μmol/L氯化镉染毒12、24 h时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5~20μmol/L氯化镉染毒12 h时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氯化镉染毒浓度的升高,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凋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氯化镉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