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IL-12、IFN-γ和IL-10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9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动态观察45例接受免疫增强剂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及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增强剂治疗获得完全应答反应的患者治疗期间血清IL-12、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IL-10水平下降(P<0.05),无应答者治疗过程中上述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结论:Thl型免疫应答对机体清除病毒起关键作用;Th2型免疫应答与感染慢性化及疾病持续发展有关;免疫治疗可使部分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的慢性肝炎患者转化为Th1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SICAM-1和IL-6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SICAM-1及IL-6检测并与正常人25例对照.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且随慢性肝炎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并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ICAM-1,IL-6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肝硬化患者(中青年组)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12例伴腹腔积液,28例不伴腹腔积液;中青年组10例伴腹腔积液,30例不伴腹腔积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TNF水平,比较组间IL-6、IL-8及TNF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无论有无腹腔积液IL-6、IL-8及TNF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组虽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与TNF呈正相关(r=0.45,P<0.05),IL-8与TNF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IL-6、IL-8与TNF水平反映肝脏炎症及肝损伤程度,可通过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IL-6、IL-8与TNF水平,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观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结果 慢性肝病合并感染组血清TNF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及无感染组(P<0.01);慢性肝病患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组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无SBP组(P<0.01);死亡组患者最初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测定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腹水TNF和IL-8水平对判断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病情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40例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组)、40例非急性老年痛风性关节炎且能够成功抽取关节液的患者(非急性期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的血液及关节液,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组患者关节液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P<0.05),两组间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组患者的血清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P<0.05),两组间血清中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中的IL-6、IL-1β、IL-8、IL-10水平与关节液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较非急性期患者发生显著改变,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关节液呈显著的相关性,对于鉴别诊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UC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通过结肠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UC 30例,正常对照者20例.用RT-PCR方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12 mRNA表达,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FN-γ的水平.结果:UC组(轻、中、重度)IL-1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0.51±0.09,0.59±0.07,0.66±0.06 vs 0.25±0.03,P<0.05),而IFN-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UC组和正常对照组IL-12的血清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IFN-γ未达到可检测浓度.结论:IL-12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TGFβ1及IL-2、IL-12、TNF-α、IFNγ水平及与临床演变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HC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0.014,P=0.0001),IFNγ、IL-2和IL-12低于正常对照(P=0.008,P=0.018,P=0.007);血清TGFβ1与TNF-α和IL-2呈负相关(P<0.05,P<0.01),IL-12与IFNγ和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P<0.01,P<0.01);将PHC患者分成I~Ⅱa期和Ⅱb~Ⅲ期两组,Ⅱb~III期患者血清TGFα1、TNF—α水平高于I~IIa期患者(P<0.05),而IFNγ、IL-2和IL—12显著低于I~Ⅱa期患者(P<0.05)。提示PHC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尤其中晚期患者更为明显,这可能是肿瘤逃脱免疫监控,不断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清一氧化氮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NO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分光光度比色分析法检测8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NO和内毒素水平。结果:各病毒性肝炎组NO和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组NO水平低于急性和慢性组(P<0.01),而内毒素水平高于急性和慢性组(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NO水平明显升高,且可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慢性肝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改变,为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寻找可靠的依据。 方法 健康对照(n=30)研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73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IL-2受体(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肝炎后肝硬化35例和原发性肝癌37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sIL-2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ALT异常组血清sIL-2R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Child's C级肝炎后肝硬化者明显高于CHild'B,A级者(P<0.01);原发性肝癌者血清sIL-2R水平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P<0.05)。 结论 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1,(5):133-135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和IL-6的临床意义——凌勇武等(江苏南通市传染病防治院226006);《交通医学》,2000,14(6):595-596[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CVH)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10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SICAM-1及IL-6检测并与正常25例对照。21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肝组织穿刺。结果:CVH患者血清SICAM-1、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lt;0.01)。且随慢性肝炎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并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与SICAM-1、IL-6的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的递增其血清中SICAM-1与IL-6的水平逐渐升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SICAM-1、IL-6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 45例 CHD患者及 30例健康者 (对照组 )血清 TNF,IL- 6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TNF,IL- 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尤以心肌梗死患者为明显 (P<0 .0 1) ;心肌梗死组血清 TNF,IL- 6水平较心肌缺血组显著升高 (P<0 .0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TNF,IL- 6水平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P<0 .0 5 ) ;心肌缺血组心功能 ~ 级患者血清 TNF,IL- 6水平较心功能 ~ 级患者升高显著 (P<0 .0 1) ;血清TNF水平与 IL- 6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r=0 .73,P<0 .0 1)。结论 :血清 TNF,IL- 6水平与 CH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TNF,IL- 6可能参与 CH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肝病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53例肝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MD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SO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慢性肝炎组M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差异非常显著.肝硬化组MDA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但均较正常组低.结论:肝病患者发病后均出现氧自由基代谢紊乱,而且随病变加重而自由基水平升高.因此,观察血清MDA和SOD水平的变化对临床上判断肝细胞的损害程度、病情发展、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为肝病的治疗提出了一条新途径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水平以及它们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1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PLT,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比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1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59,P<0.0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相关性不明显(r=0.432,P>0.05).结论:①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水平可能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②IL-11与血小板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本实验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血小板减少症IL-11的调控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F水平与Ⅲ型前胶原肽(PⅢP)、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4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炎组)、4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取静脉血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细胞因子MIF浓度,分析实验组血清MIF水平与PⅢP、TIMP-1相关性.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MIF水平与ALT、AST、TBil、PTA、PⅢP及TIMP-1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血清MIF、PⅢP及TIMP-1的浓度比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87、5.28、10.98,t=11.22、14.84、11.17)均P<0.05),但该3种细胞因子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1.52、-2.07;均P>0.05);MIF水平与ALT、AST、TBil及PTA均无相关性;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1×105拷贝/mL)慢性乙肝患者体内MIF水平高于HBeAg阴性和低病毒载量(≤1×105拷贝/mL)患者.MIF水平与PⅢP水平在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中均存在正相关(r=0.603,P<0.05;r=0.415,P<0.05);MIF水平与TIMP-1水平在慢性乙肝组中存在正相关(r=0.458,P<0.05),而在肝硬化组无相关性(r=0.210,P>0.05),PⅢ P与TIMP-1在慢性乙肝组及肝硬化组均存在相关性(r=0.649,P<0.05)r=0.424,P<0.05).结论 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体内MIF水平明显升高,MIF的早期生成可能与病毒复制有关,与肝功能无关;MIF参与了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过程,可反应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的变化 ,探讨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2 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的血清PA的水平及同一临床类型间PA与A的异常率。血清PA的水平在急性肝炎与轻度慢性肝炎之间、慢性肝炎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之间、肝硬化与慢性重型肝炎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急性肝炎组PA与白蛋白 (A)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PA值比A值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血清PA的水平持续 <10 0mg/L作为重症肝炎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检测血清PA对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替比夫定(LDT)治疗期间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LDT治疗的1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4、8、12、24、48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病毒学突破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完全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治疗中病毒学突破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其他各组,但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 α及IFN γ水平自服用LDT 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24周起IFN γ水平较基线时升高(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48周时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在病毒学突破组自服药24周起的IL-4水平及服药12周起的IL-6水平与基线相比,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LDT治疗对CHB患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胎盘中细胞因子的笔表达以及与胎盘细胞凋亡的关系,阐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致异常妊娠的机理。方法 选择30例HBV感染孕妇死胎胎盘作为研究组,正常分娩后的胎盘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胎盘组织中TNF和IL-18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胎盘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在正常胎盘组织中有一定量的TNF和IL-18的表达,但在HBV感染孕妇死胎胎盘组织中TNF和IL-18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胎盘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滋养细胞,在正常对照组两种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研究组两种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胎盘细胞的凋亡指数与TNF、IL-18呈正相关,(A=6.38,B=0.82,r=0.54;A=9.66,B=0.52,r=0.61)。结论 HBV感染孕妇死胎胎盘中TNF和IL-18的表达增加,使胎盘细胞凋亡加速,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是导致胎儿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14和Toll样受体4(TLR4)在内毒素(LPS)诱导机体炎性因子分泌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乙型肝炎重型化的机制.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检测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CD14水平及CD14 mRNA,TLR4 mRNA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动态浊度法测定患者血浆LPS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 β,IL-6的含量.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完成,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Nemenyi法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D14表达水平: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为74.2%±12.3%,慢性乙型肝炎组为63.6%±11.8%,对照组为60.3%±7.20/;CD14mRNA和TLR4 mRNA的相对表达: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2.92±0.67和1.86±0.45,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34±0.51和0.93±0.18,对照组分别为0.92±0.58和0.73±0.16,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F值分别为11.473、85.037和102.32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LPS、IL-l,IL-6水平: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1.87±1.61)Eu/ml,(0.96±0.16)pg/ml和(68.34±48.30)pg/ml,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0.11±0.11)Eu/ml、(0.19±0.02)pg/ml,(19.28±4.65)pg/ml,对照组分别为(0.03±0.03)Eu/ml、(0.15±0.01)pg/ml、(12.01±3.88)pg/ml,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2.065、83.472、36.236,P值均<0.01.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为(19.78±9.25)pg/ml、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7.26±6.52)pg/ml、对照组分别为(4.15±4.06)pg/ml、F=35.092,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LPS水平与mCD14、CD14:mRNA,TLR4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的相关性,n=0.865、r2=0.415、r3=0.524,P值均<0.05.结论 LPS可能通过以CD14和TLR4为主的LPS受体激活及其信号传导,刺激炎性因子分泌的途径,在肝炎重型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性寡聚区蛋白样受体(NLR)P3炎症复合体在酒精性肝病(A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获得酒精性肝炎(AH)12例、酒精性肝硬化(ALC)4例和健康人(HC)12例肝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mRNA水平。采集ALD患者84例【AH20例、ALC48例(Child-Pugh A级19例、B级22例和C级7例)和重症酒精性肝炎(SAH)16例】和健康人40例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浆IL-1β水平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H和ALC患者肝组织NLRP3 mRNA水平分别为(28.1±2.8)和(28.4±3.1),均显著高于HC组【(8. 8±1.8),P<0.001】, Caspase-1 mRNA水平分别为(18. 8±1.2)和(24.6±1. 8),均显著高于HC组【(15.1±1.0),P<0.05】,IL-1βmRNA水平分别为(17.0±2.9)和(16.3±4.4),均显著高于HC组【(7.0±1.1),P<0.01】;肝组织NLRP3 mRNA水平分别与IL-1βmRNA或Caspase-1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 AH、ALC和SAH患者血浆IL-1β水平分别为(36.1±1.8)pg/mL、(28.0±1.6)pg/mL和(32.5±2.4)pg/mL,均显著高于HC组【(14.7±0.8)pg/mL,P<0.01】;不同Child-Pugh分级ALC患者IL-1β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ALD患者血浆IL-1β水平与ALT和AST/ALT比值呈正相关。结论 NLRP3炎症复合体主要组分及促炎细胞因子IL-1β在ALD患者肝组织和血浆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ALD发病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IL-6检测。结果:各型肝炎患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1),且随着肝炎病程加重而升高,尤以重型肝炎明显,在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的急性期或活动期时IL-6水平与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HBV-DNA阳性者IL-6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P<0.01)。结论:IL-6在肝细胞损伤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IL-6水平越高,肝损害越重,IL-6高水平持续存在,可促进肝炎的慢性化和纤维化发展。同时,IL-6水平与病毒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