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总结211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11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在面神经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结果 肿瘤全切196例(93%);近全切除7例(3.3%);大部切除8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192例(91%)。结论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面神经监护对保留面神经完整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型囊性听神经瘤的临床特征,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大型囊性及50例大型实性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囊性肿瘤全切17例(71%),次全切6例(25%),大部切除1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83%).实性肿瘤全切45例(90%),次全切5例(10%),面神经解剖保留45例(90%).囊性肿瘤首发症状多不典型,病程短,脑积水发生率高.结论 大型囊性听神经瘤发展迅速,应及时手术治疗.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与神经组织紧密粘连的肿瘤,采取次全切除的策略,有助于面神经的保护,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对26例大型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听神经的功能。结果本组大型听神经瘤26例,其中21例(80.8%)全切除,5例(19.2%)次全切除。面神经的解剖学保留率为73.1%(19/26)。对23例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为18例(78.3%)。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听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明显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率,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方法,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方法回顾我科2003-08~2009—08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41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探讨。2005—04—29后,对27例行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41例病例中镜下肿瘤全切除37例(92%),次全切除4例(9.8%)。面神经解剖保留36例(87.8%),5例(13.2%)未能解剖保留面神经。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诊3个月~6年,术后病人均能恢复正常生活,遗留永久性面瘫5例。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人路采用显微技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及面神经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切除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技术。方法回顾分析22例大型及巨大听神经瘤临床资料,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面神经自发肌电图在面神经受牵拉、挤压、生理盐水冲洗等操作过程中产生显著放电,刺激肌电图对寻找和辨认面神经具有重要作用。面神经位于肿瘤腹下方7例,腹上方2例,腹侧中部13例。所有病例面神经均解剖保留。术后随访6~42个月,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H-B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显微手术对术中解剖与功能保留面神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方法.方法 133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配合超声吸引和激光刀切除肿瘤,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126例(95%),次全切除7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2%),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108例,按House-Brackmann分级,面神经I~Ⅱ级65例(60.2%),Ⅲ~Ⅳ级36例(33.3%),Ⅴ~Ⅵ级7例(6.5%).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面神经保护的术中技巧是面神经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与面听神经保护.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89例(84.0%),近全切除15例(14.2%),部分切除2例(1.9%),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95.3%),听神经解剖保留75例(70.8%).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Ⅰ级、Ⅱ级)保留73例(68.9%),听力保留率为72.3% (47/65).结论 对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进行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术中一定的手术技巧,能够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8.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64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的体会,探讨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 59例采用单侧枕下入路,5例巨大型累及岩尖斜坡采用经岩入路,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56例(88%),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57例(89%),功能保留43例(67%)。术前尚有听力22例,术后听力保存6例(27%)手术,死亡1例(1.5%)。结论 大部分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行Ⅰ期全切除和面神经的保留,强调保护桥脑腹外侧静脉丛和小脑前下动脉的重要性。对大型听神经瘤亦应争取面神经和听力的保留。  相似文献   

9.
报告63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除的经验,其疗效为86%,全部或部分地保留了劳动力,死亡率6.5%,面神经保留率仅30%,强调争取作肿瘤全切除。对早期诊断,手术入路和面神经保留、术后面瘫预后及处理、劳动力恢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保留面神经的技术。 方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8月至2010年12月经枕下乙状窦后(骨瓣成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患者168例,术中在面肌肌电图监测下采取囊内切除与囊壁切除交替进行、双向会合、锐性分离面神经等技术切除肿瘤,并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的技巧和疗效。 结果 肿瘤全切149例(88.69%),部分切除19例(11.31%);面神经解剖学保留146例(86.9%);死亡2例(1.19%)。术后6个月按House Blackmann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Ⅱ级91例(54.16%),Ⅲ、Ⅳ级52例(30.95%),Ⅴ、Ⅵ级25例(14.89%)。 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骨瓣成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安全有效;利用术中面肌肌电图监测可以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全切肿瘤、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大型前庭神经鞘瘤(直径≥3 cm)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面神经损伤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直径≥3 cm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分析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面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76例(76. 8%),近全切除者19例(19. 2%),次全切除者4例(4. 0%);共有7例患者(7. 1%)未能解剖保留面神经。70例肿瘤全切且面神经解剖保留的患者中,术后3个月时面神经功能良好者50例(71. 4%),面神经功能损伤者20例(28. 6%)。术后1例患者(1. 0%)发生术区脑出血,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予以保守治疗好转; 18例患者(18. 2%)发生颅内感染,经更换抗生素及腰椎穿刺治疗后治愈; 3例患者(3. 0%)出现脑脊液鼻漏,经绝对卧床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 1例患者(1. 0%)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及共济失调,3例患者(3. 0%)出现共济失调,均经康复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结论 大型前庭神经鞘瘤(直径≥3 cm)的手术全切除率较高,但完好保留面神经功能较困难。故术中如发现全切肿瘤对面神经功能损伤较大,可以在肿瘤与面神经粘连最紧密处残留薄层肿瘤,以保留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保留技术探讨   总被引:84,自引:9,他引:75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大型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135例听神经瘤病人,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人路,显微外切除肿瘤,在面神经监护下,观察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结果,肿瘤全切除125例(93%),近全切4例(2.9%),次全切6例(4.4%),面神经解剖保留122例(90%),13例(9%)解剖未能保留面神经,结论:术中首先识别不与肿瘤粘连的面神经脑干端及内听道端,再从再端沿面神经锐性分离肿瘤,是面神经解保留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附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诊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CT 或 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作者对316例大型听神经瘤行系列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结果本组肿瘤255例(86.4%)达到全切除,43例(13.6%) 获次全切除.术后5例(1.6%)死亡,面神经的解剖学保留率为78.8%(249例).根据House-Brachman面神经分级标准,对258例进行1年的随访评估,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I~IV级)为225例(87.2%).结论采用显微技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死亡率很低,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报告223例中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208例(93%),近全切除6例(3%),次全切除9例(4%)。面神经解剖保留201例(90%),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118例(53%);Ⅲ、Ⅳ级90例(41%);Ⅴ、Ⅵ级14例(6%)。耳蜗神经功能保留率9%。术后长期随访结果显示98%的病人恢复良好,1例生活不有自理,2例(1%)死亡。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熟悉肿瘤与面神经的病理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听神经保留技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介绍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及面听神经保留技巧。方法 对51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所有51例病人均行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6%。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0例(39%)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27例(53%)为Ⅲ-Ⅳ级,4例(8%)为Ⅴ-Ⅵ级。根据Gardener-Robertson听力分级标准,3例(6%)听力保留。无手术死亡、脑干和后组颅神经损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技术,绝大多数大型听神经瘤均可以在保留面神经解剖完整的前提下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 经枕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26例,其中锁孔手术9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93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肿瘤部位血肿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05例。177例出院后随访2月~13年,面神经House-Brachmann分级Ⅰ~Ⅲ级143例,Ⅲ级以上34例。结论 枕下入路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入路,并能较好地保留面神经功能;强调术中监测,仔细、耐心操作以便保留面神经的功能;当肿瘤与面神经或脑干粘连紧时勿强求肿瘤全切;锁孔手术完全可以达到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要求,损伤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解剖形态及与毗邻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78例,对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显微手术技巧等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68例(87.2%),次全切除10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67例(85.9%),面神经功能保留55例(H-B Ⅰ~Ⅱ级,70.5%).术前尚存有效听力63例,术后保留有效的听力16例.结论正确认识听神经瘤病理显微解剖和毗邻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采用精湛的颅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听神经瘤的全切除率和脑神经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9.
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285例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肿瘤全切除262例,次全切除23例。面神经保留率达69.5%,听神经保留率32%。结论 对大型、巨型的听神经瘤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有效地保护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面神经监测下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除听神经瘤16例,术中行面神经自发和诱发电位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87.5%),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93.8%),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保留13例(81.3%).结论面神经自发和诱发电位监测下行神经内镜辅助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听神经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