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枕弧面放射学参数,为临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枕设计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住院的80例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弧面复位枕治疗前、治疗后第2、4和12周行X线摄片检查,统计分析椎体压缩比、后凸Cobb角及椎体棘突末端离床面垂直距离。结果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第2、4和12周椎体压缩比、后凸Cobb角分别为(10.85±9.1)%、(11.09±8.78)%、(9.15±4.64)%、(5.15±5.05)°、(5.41±4.98)°和(4.15±1.7)°,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46±10.21)%、(10.16±4.5)°(P0.05);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第2、4和12周椎体棘突末端离床面垂直距离分别为(5.93±2.71)mm、(5.52±2.11)mm和(8.09±4.29)m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3.44±2.19)mm(P0.05);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第12周椎体压缩比、后凸Cobb角均低于第2、4周(P0.05);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第12周椎体棘突末端离床面垂直距离均高于第2、4周(P0.05)。结论通过放射学研究显示,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高度为5~11 cm弧面复位枕渐进式抬高复位治疗,放射学参数有显著改善,可以将其作为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枕设计参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腰段相邻3个椎体脊柱生理曲度,为微创胸腰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连接棒预弯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0名正常人(分20~40岁、>40~60岁两组)拍摄正侧位X线片,选用侧位片,分别以T11、T12,L1、L2椎体为中心,测量相邻3个椎体脊柱生理曲度,测出Cobb角。进行20例临床试验,对比连接棒复位后曲度与正常人对应胸腰椎生理曲度。结果 (1)两个年龄组男、女L2椎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T11、T12椎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将男、女各年龄组T11~L2节段曲度进行方差分析,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不同节段椎体曲度不同。(3)患者术后胸腰椎曲度与正常人对应胸腰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置入连接棒时,不同椎体预弯曲度不同。依据正常人对应胸腰椎生理曲度预弯连接棒,能有效地恢复胸腰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比格犬椎间融合器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对16只雌雄各半的健康成年比格犬进行腰椎扫描,立体的显示比格犬腰椎结构,测量出重建图像的各腰椎体横径、矢状径、椎间隙高度值,并观察其形态及雌雄差异。结果 1)雄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横径均值在16mm~23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横径均值在16mm~22mm之间;2)雄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矢状径均值在5.0mm~11.0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腰7椎体矢状径均值在5.0mm~10.0mm之间;3)雄性比格犬腰1至骶1椎间隙高度均值在1.5mm~3.5mm之间,雌性比格犬腰1至骶1椎间隙高度均值在1.5mm~3.0mm之间;4)比格犬腰椎体横径、矢状径及椎间高度值有性别差异(P<0.05)。结论 1)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比格犬腰椎的立体结构。2)比格犬腰椎椎体横径、矢状径及椎间隙有性别差异。3)根据CT测量研制的个性化椎间融合器符合比格犬腰椎间隙的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RI对腰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隐匿性骨折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片检查以及MR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0例患者经X线片检查均未发现骨折征象,经MRI检查,腰椎受伤部位分别为32例腰椎骨折(其中包括13例腰1椎体,8例腰2椎体,6例腰3椎体,3例腰4椎体,2例腰5椎体)、2例横突骨折(其中包括1例腰3横突,1例腰4横突)以及6例棘突骨折(包括2例腰2棘突,2例腰3棘突,腰4与腰5棘突各1例)。X线片检查椎体未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及骨折线,骨小梁、骨皮质未见明显中断;MRI影响学特征主要表现为T1W1可见椎体内出现走行不规则条状、线状紊乱低信号带,边缘还算清晰,T2W1对应信号带呈现出相似的低信号影,边缘欠清晰,且骨折线周边可见小片状、斑点状高信号影,T2STIR序列呈斑片状高信号,且范围比T2WI更大,对骨髓水肿更敏感。结论 MRI可敏感、清晰地显示出腰椎隐匿性骨折患者骨折及水肿等病变特点和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如若患者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但X线片检查为阴性,可将MRI作为最佳检查手段,以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腰痛1年余,加重半年入院。患者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感腰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半年前感疼痛加重,当地医院CT检查考虑第二腰椎椎体结核,对症治疗效果差。遂来我院就诊。查体:腰椎各棘突明显压痛,第一、二腰椎棘突叩击痛阳性,椎旁明显压痛,腰部活动受限。X线所见: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第二腰椎椎体前缘见溶骨性破坏,椎体呈楔形改变,腰1~2椎间隙狭窄(图1、2),诊断为腰2椎体结核,腰大肌脓肿,建议作进一步检查。CT所见:第二腰椎椎体呈虫蚀样大片状的骨质破坏并侵及右侧椎弓根,椎体两侧见巨大水样密度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时棒的折弯角度个性化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在50例正常人胸腰椎侧位片上测量T10到L3各运动节段及各椎体的矢状面成角,目标椎体运动节段的矢状面成角以上下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均值替代(均值法),预测目标椎体的cobb角并与实际测量值统计学分析.结果:Tn、T12、L2各椎体cobb角的预测值并与其实际测量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椎体cobb角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差值均值1.06°,最高2.56°.结论:脊柱胸腰段运动节段矢状面成角存在分布规律,采用“均值法”得出目标椎体的矢状面成角,并以此角度来参与计算预测目标椎体的cobb角,可较为准确的预测目标椎体cobb角,从而为临床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时预测骨折椎体的cobb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仁友 《四川医学》2006,27(2):217-217
患儿,女,2岁,彝族。因腰骶部包块2年前来我院就诊。查体:腰骶部包块,腰骶部软组织后凸。基底宽广,骨性,中央有一质软包块,边界清。X线检查:表现为腰椎椎弓根影像消失,椎弓向两侧扩展,腰椎椎管呈梭形扩张。胸腰椎曲度加大,呈“S”型改变,腰1~3椎体形态大致正常,腰4,5椎体无正常形态。腰骶部椎体后凸畸形,成角120°左右。腰1~3椎体椎弓根变宽。X线诊断:腰椎先天畸形,脊柱裂。该病属胎儿骨骼畸形,是由于胎卵细胞分裂时,因氧气供应、周围化学成分改变或低温所导致的畸形。胎儿时期椎体有前后及左右对称的四个骨化中心。若椎体两半不融合或部分…  相似文献   

8.
钟伟荣  李宇卫 《吉林医学》2012,(5):1054-1055
<正>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1],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滑脱节段多为腰4、腰5椎体,滑脱程度多为I°,常合并椎管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节段椎弓根钉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例,对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椎体复位丢失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至2年,患者手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后凸Cobb角变和患者术前比较,都明显改善。结论: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胸腰椎骨折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疗措施,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值得进行推广,但是要注意掌握好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钉棒与钩棒复合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应用钉棒与钩棒复合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18月,术前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分别是21°、46,°术后分别是2°、3,°所有骨折复位满意,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无矫正丢失以及其余并发症。结论:采用钉棒与钩棒复合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不仅骨折复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几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节段椎弓根钉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例,对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椎体复位丢失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至2年,患者手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后凸Cobb角变和患者术前比较,都明显改善。结论:采取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胸腰椎骨折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疗措施,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值得进行推广,但是要注意掌握好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正> 脊柱结核最为多见,占全身骨关切的首位,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椎体结核又以腰椎为最多。由于腰维椎体位置较深,周围解剖关系较为复杂,重要器官又多,因此,在胸腰段结核采用肾切口(即胸腰联合途径),而腰椎结核则采用以腹前壁倒“八”字切口腹膜外途径,我院自1988年8月以来采用以腰椎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治疗腰椎结核8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操作及体会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结构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不同结构参数在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82例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28例正常人X线和CT影像资料,测量和比较不同节段和不同程度突出患者腰椎曲度、腰骶角、L5S1椎间盘高度、L5椎体高度和腰骶关节突关节角。结果:L5S1突出组、L4/5突出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腰骶角以及三组L5椎体高度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间盘高度方面,L5S1突出组、膨出组和L4/5突出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L5S1突出组、膨出组之间以及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P<0.05)。腰椎曲度方面L5S1突出组、膨出组、L4/5突出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间盘改变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腰骶角及生理曲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L4/5突出组R=-0.538,P=0.05;L5S1突出组R=-0.610,P<0.01。膨出组R=-0.557,P=0.007。间盘改变组和对照组的腰骶角、生理曲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的关节突关节角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共同表现是腰椎生理曲度的减小,但L5S1的病变更易出现腰骶角的改变;腰骶关节突关节虽有增生、硬化等改变,但其角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对第4腰椎(L4)退变性滑脱(DL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L4椎体发生DLS的患者56例为DLS组,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骨密度检查并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的影像学参数。结果 DLS组L4腰椎Ⅰ度滑脱49例,Ⅱ度滑脱7例;滑脱指数为(0.195±0.041)。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椎体指数及骨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LS组患者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腰骶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LS组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更偏向矢状位,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显著,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更偏向水平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椎体指数、L4椎体大小、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是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相关因素。结论低椎体指数、小L4椎体,较大的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及关节突关节角增大了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腰椎CT检查所得图像中腰椎松质骨定量CT值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腰椎CT检查与双能骨密度仪(DXA)检查的绝经后女性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为60岁以上伴有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女性,设为骨折组,27例为年龄、BMI相匹配的无骨折女性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ROI曲线获得腰1椎体松质骨的CT值,双能X线骨密度仪获得腰1椎体的骨密度T值(T-score),比较两组腰1椎体松质骨CT值与T-score值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腰椎松质骨CT值及骨密度仪T值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骨折组腰1松质骨CT值及BMD-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腰1椎体松质骨与BMD-T值呈正相关(r=0.874、0.463,P<0.05)。腰1椎体松质骨CT值及BMD-T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获得腰1椎体松质骨CT值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AUC为0.967(95%置信区间:0.816~1.118,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以我院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功能、Cobb角和椎体高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小于观察组;观察组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高度均有所丢失,但观察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Ⅱ、Ⅲ、Ⅳ型腰椎骶化者与无腰椎骶化者的腰椎生理曲度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随机选取腰椎骶化患者216例及对照组(无腰椎骶化者)1412例。腰椎骶化患者根据Castellvi分型方法分为Ⅱ、Ⅲ及Ⅳ型。比较腰椎骶化患者与对照组间、男女间腰骶角(Ferguson法,F)、腰骶角(Wiltse法,LSA)、腰骶角(Grogkopff法,G)和腰椎前突指数的差异性。结果腰椎骶化患者与对照组腰骶角(F)、腰骶角(G)和腰椎前突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腰骶角(F)、腰骶角(G)和腰椎前突指数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骶化患者腰骶角(F)和腰椎前突指数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和Ⅲ型间腰骶角(F)、腰骶角(G)和腰椎前突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和Ⅳ型间腰骶角(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骶化者腰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且男女之间腰椎生理曲度存在差异。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腰椎横突间综合征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腰椎横突间综合征引起腰痛的可能机理。方法 :正常成人 2 0例中男女各 10例 ,腰椎正、侧位 X摄片 ;10副成人尸骨腰椎椎体横径和横突长度测量 ;男尸 4具 8侧 ,腰椎横突间相关结构的解剖。结果 :X线正位片显示第 3腰椎横突两侧末端间距最长 ,为 10 5 .2± 4 .5 mm,其他依次为 L5,L4 ,L2 ,L1 。 X线侧位片显示腰椎横突 1~5排列与腰椎前凸一致 ,第 3腰椎位于脊柱腰部前凸的顶端 ;尸骨第 1~ 5腰椎椎体横径依次递增 (38.6± 4 .4 mm~4 4 .8± 3.6 mm。) ;腰椎左、右侧横突长度以第 3腰椎最长 ,为 36 .9± 4 .6 mm ,36 .8± 4 .9mm。其他横突长度排列依次为L5,L4 ,L2 ,L1 ;尸体腰椎横突间区解剖见腰大肌、腰方肌和胸腰筋膜附着于腰椎 1~ 4横突末端 ,其中以第 3腰椎横突末端最为集中 ,并与脊神经后支 ,横突前动、静脉相邻。结论 :第 3腰椎横突长度最长 ,腰部外伤时可累及第 3腰椎横突处 ,与之相连处的肌肉、筋膜和神经发生损伤。这可能是腰椎横突间综合征引发腰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腰椎的关节角是关节突关节面与椎体冠状面所成的夹角 ,椎体的关节突关节是椎体的后柱结构之一 ,它在维持椎体的稳定与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腰椎关节角在椎体关节突关节退变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 ,文献报道很少 ,本文通过对关节角的测量 ,研究其在椎体退变过程中的变化及所产生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不同年龄符合条件的患者 2 4 5例 ,男15 2例 ,女 93例 ,年龄 2 7~ 82岁 ,平均 4 3.4岁。按年龄及腰椎退变的程度将病例分成三组 :<4 0岁 86例 ;4 0~ 6 0岁 87例 ;>6 0岁 72例。1.2 方法 使用TOSHIBATCT - 30 0…  相似文献   

20.
自2001年4月以来,本院骨科采用全椎板减压经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3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中,男24例,女7例,年龄19~54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车祸伤12例;腹部撞击伤2例。损伤椎体:胸11椎体1例;胸12椎体14例;腰1椎体10例;腰2椎体5例;腰3椎体1例;骨折类型:压腰骨折伴脱位19例,椎体爆裂骨折11例,Chance骨折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