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1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合并症的影响.方法:将57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于患者脑卒中发病后7~23 d,平均(15±4)d,用以Bobath 为主的运动疗法,对康复组30例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至发病后1个月时结束,对照组27例偏瘫患者不接受康复训练.两组药物治疗方案一致,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DDN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两组分别于康复前后各评定2次.结果:康复前, FMA上下肢评分、DDNF评分和BI评分除了修饰1项外(P=0.04,康复组积分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康复后,(1)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修饰项目由康复前差异有显著性变为差异无显著性(P=0.47);吃饭、床椅转移和步行活动3项,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将此3项康复前后的差值合并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的分值较对照组高;两组康复后与康复前比较除了大、小便控制和洗澡3项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以外,其余7项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康复后的分值较康复前高.(2)在合并症方面:对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康复前后两组统计学差异均无显著性(P=0.58,P=0.40);对肩手综合征的作用,康复组在康复前的肩手综合征人数较对照组多(P=0.11),而在康复后,对照组的肩手综合征人数较康复组多(P=0.09);对足下垂、足内翻和踝关节挛缩的作用,康复前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康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患3种合并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发病后1个月内,进行短期的(2周左右)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吃饭、床椅转移和步行活动等,同时可有效地预防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104例,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2例,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72小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 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定.治疗后均有提高,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恢复期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180名,随机分组为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传统针刺+康复组(B组)、康复组(C组)。3组分别接受传统针刺的辨证取穴治疗和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的分期针刺取穴治疗,并同时接受系统现代康复治疗。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巴氏指数(MBI)以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在总的临床疗效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康复组(B组)和康复组(C组);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BI量表、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量表积分治疗后经完全随机方差分析检验,分期针刺+康复组(A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康复组和康复组(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分期针刺疗法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博婷  许桂华  许燕凯  方宝珊 《吉林医学》2010,31(22):3679-3680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康复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例接受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两组,引入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 BI)评估ADL并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康复组治疗前后的FMA(包括上肢和下肢)、MBI及ND差值与晚期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术清除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减少脑出血患者病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天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天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治疗30天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 <0.05).结论 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单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后开始康复。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在康复前及康复治疗1个月后各评定1次,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差值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FMA、MBI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康复治疗1个月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血性脑梗死组比单纯大面积脑梗死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促进出血性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较单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探讨急性偏瘫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最佳方案。方法:将60例急性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加上运动再学习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结果:经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积分进行评定4周后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常规组,康复后与康复前相比较,患儿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更加明显,实验组(FMA)积分量表康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常规康复护理加上运动再学习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急性偏瘫患儿的早期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早期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将8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后期康复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其中早期康复组于发病后48h~7d内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MRP,后期康复组于发病后15~30d开始MRP。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0d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FMA、MBI评分上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早期康复组在这两项评分上均优于后期康复组(P<0.05)。提示,早期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方法227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115例)和对照组(112例),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加用Bobath疗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后1、2、3、4、5、6月予以患肢运动功能(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及脑血流显像进行评价。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1月~6月的MESSS评分减少、患肢FMA和MBI评分增加(P<0.05或P<0.01);其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康复组1月~3月与康复前比较,MESSS评分减少、FMA和MBI评分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4月~6月与康复组3月比较,MESSS和FMA评分无显著改变(P>0.05),而MBI评分却明显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治疗1月、3月和6月的脑血流显像显著填充率和填充 显著填充率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康复组1月相比,康复组3月、6月的填充 显著填充率仍有明显提高(P<0.05);与康复组3月相比,康复组6月的填充 显著填充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部缺血灶的rCBF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将 17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 ,康复组每天进行以运动再学习及Bobath法为主的康复治疗 ,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NS)、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 (FMA)、改良巴氏指数 (MBI)评定疗效 ,并比较两组的继发并发症发生率。③结果 康复组治疗 2 6d后CNS、FMA及MBI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t或t′=17.74~ 12 0 .94 ,P <0 .0 1) ;康复组继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性 (χ2 =6 .0 1,P <0 .0 5 )。④结论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继发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160例首次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对康复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平均于病后6 d开始,按照早期康复训练流程进行,时间21 d,每日1次,每次1 h.以简式Fugl-Meyer(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早期康复避免或减轻了继发性损伤,与对照组亦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ADL能力及防止继发性障碍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磁共振证实的超急性期后循环梗死不同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及安全分析。方法将32例经头部磁共振证实的后循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治疗时间窗分组,分为〈4.5 h组16例,4.5~8 h组16例。所有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7 d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时行Ba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溶栓疗效及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4.5 h组与4.5~8 h组在各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及90 d BI指数、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指导下的超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适当延长时间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舸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40-14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发病超过6h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纤溶酶静脉滴注,100U/(次·d),14d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7天、第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荣梅 《当代医学》2010,16(34):9-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6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康复组病后3天配合患肢康复训练,对照组病后2周配合患肢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肢功能和Barthel指数都明显改善和提高,但康复组比对照组改善或提高得更为显著(P〈0.01或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及ADL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措施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行对照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按摩、中医心理、中药泡洗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疗程为3个月。[结果] 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的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程度与对照组相当,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社区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与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传统西医康复方法相当,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西医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68-71
目的探讨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联合脑反射治疗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脑反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IHSS评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及有效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全部有好转现象(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将NIHSS评分作为因变量,将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患者脑梗发生病变位置、感染、基线NIHSS评分与患者预后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当中,综合康复联合脑反射治疗效果理想,联合干预不仅无创便捷,且该方式安全有效,对患者干预效果显著,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灶周围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再根据术后开始干预的时间窗细分为术后6、12、24、48及72 h 5个亚组,每组8只。治疗组给予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其他各组正常饲养。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 nestin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后6~72 h,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6~72 h 时间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后6~72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及治疗组(P<0.01);而治疗组各时间点的nestin阳性细胞数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内各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梗死后24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为脑梗死后24 h;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灶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钟有安 《右江医学》2002,30(4):275-277
目的 :研究迟发性癫痫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脑梗死恢复期迟发性癫痫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 ,进行发病后 15d~ 3 0d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 ,迟发性癫痫发作对神经功能缺损为中度和重度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不利影响 (P <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越重 ,影响程度越大。结论 :为预防迟发性癫痫发作 ,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必须立即开始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61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药物治疗、静脉输注高氧液体及吞咽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综合康复组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6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吞咽言语治疗仪等综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MRI对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价值及不同时间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行CT、MRI检查确诊后,分别于3h内溶栓和3~12h溶栓治疗各50例,对比诊断方法及疗效。结果:MRI确诊时间明显短于CT(P<0.01),而1.5T MRI与3.0T MRI无统计学意义(P>0.05)。CT、1.5T MRI、3.0T MRI在发现急性脑梗死病灶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T MRI发现平均病灶数最多。3h内溶栓组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3~12h组(P<0.001)。3h内溶栓组有效率为88%,高于3~12h组的66%。结论:MRI能够尽早确诊急性脑梗死,高场强(3.0T)MRI能够发现更多梗死灶;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