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凯西莱组)30例和观察组(丹参联合凯西莱组)30例,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凯西莱组)30例和观察组(丹参联合凯西莱组)30例,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联合凯西莱在药物性肝损害中的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锋 《中国保健》2006,14(12):124-124
目的探讨凯西莱在预防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作用.方法每周期化疗时每日应用凯西莱0.2g静滴15d,3周期后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30例中2例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30例中有9例出现肝损害,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同时应用凯西莱能降低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而且还有预防肝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董淑霞  尹世琦 《中国保健》2009,(18):717-718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结核化疗致肝损害预防作用。方法:将102例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结核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硫普罗宁0.2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w;对照组以维生素C3.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w,后比较疗效。结果:化疗后治疗组仅2例ALT升高(>40U/L),对照组有14例,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治疗组1例AST升高(>40U/L),对照组有12例升高(>40U/L),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普罗宁是目前预防结核化疗致肝损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HLZE/4HLE与2HRZE/4HRE抗结核治疗应用于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为研究病例,应用随机抽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接受2HRZE/4HRE方案治疗,实验组接受2HLZE/4HLE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病灶总吸收率、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和肝损害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灶总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77、3.972、2.503、20.472,均P0.05);实验组的肝损害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5)。结论 2HLZE/4HLE抗结核治疗应用于初治菌阳肺结核合并乙肝中,在减轻肝功能损伤方面的效果优于2HRZE/4HRE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的表达水平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3例肝损害患者、17例肝硬化患者、21例急性肝炎患者、2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结果各疾病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损害组RBP、ALT和PA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ALT低于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PA在各疾病组均有较高阳性检出率。ALT和AST在肝损害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的检测能很好的反应肝脏损害情况,为肝病的鉴别诊断、临床治疗监测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联合替比夫定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中的效果。方法 78例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联合治疗组39例。两组均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个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巩固期(2HRZE/4HR)化疗和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与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5%,明显低于对照组(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HBV DNA水平为(42.49±6.31)U/L、(41.37±6.83)U/L和(3.25±1.36)lg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16±10.43)U/L、(54.62±9.51)U/L和(6.48±2.17)lg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化疗时联合使用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抑制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γ-干扰素(IFN-γ)水平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及时纠正免疫紊乱、改善新生儿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7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VEGF、IFN-γ水平,统计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BA、AST、ALT及血清VEGF、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BA、AST、ALT、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黄疸、窒息及低体质量新生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高于对照组的1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ICP能有效缓解瘙痒、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清VEGF水平,纠正免疫紊乱,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内科急诊中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内科急诊治疗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研究主体,共计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使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使用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检验两组患者血清指标,记录不良反应,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血清AST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内科急诊应用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可以推广至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肝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于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9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应用奋乃静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肝脏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LT、AST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长期用药、病程长、伴有严重慢性病史、老年人、男性是引发肝损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容易损伤肝功能,药物不同其损伤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患者自身因素对肝功能损害影响较大。临床治疗时,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预防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的检出率、伴有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12789例体检者(排除乙肝病毒感染、过量饮酒者)进行体格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血红蛋白、尿酸、血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ALT升高与否(〉40 U/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各代谢组分的差异.结果 ALT升高的检出率为8.69%.ALT升高组的腰围、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空腹血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ALT正常组,而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ALT正常组(P〈0.05).ALT升高组超重、肥胖、各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舒张压高、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高于ALT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脂肪肝、舒张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是ALT升高的危险因素,年龄、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代谢紊乱、肥胖是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对肿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以及化疗后肝损害的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32例含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恶性肿瘤患者,统计分析化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共收治肿瘤患者3 327例,化疗后发生肝功能异常患者101例,占所有肿瘤患者的3.04%.101例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32例为以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占所有发生肝功能异常患者的31.68%.化疗后ALT、AST、ALP指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肝功能损害大多数出现在化疗前5个周期,多为Ⅰ~Ⅱ.年龄、性别、携带乙肝病毒、肿瘤类型、分期等相关因素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p〉0.5).结论 紫杉醇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常见,肝损害以轻度损伤为主,年龄、性别、携带乙肝病毒、肿瘤类型、分期等相关因素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产Olympus Au-64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5例正常孕妇不同妊娠阶段和136例末孕妇女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并同时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正常妊娠过程中,TBA、TBIL、DBIL、ALT、AST均有增高趋势,与未孕组比较,TBA在妊娠中期即开始显著升高(P〈0.05),妊娠晚期TBA增高更加显著(P〈0.01),而TBIL、DBIL、ALT、AST到妊娠晚期才显著升高(P〈0.01)。结论TBA含量在正常妊娠过程中有生理性改变(〈20umol/L),比TBIL、DBIL、ALT、AST改变早,其异常升高(〉40umol/L),对孕妇及胎儿危害较大,因此妊娠妇女应定期做TBA检测,有利于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前白蛋白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3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43例),分别检测ICGR15、PA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中度组ICGR15及PA较轻度组显著下降(P0.05),重度组ICGR15及PA较轻度组、中度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中度组较轻度组ALT、AST、CHE、TBI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ALT、AST、CHE、TBIL较轻度组及中度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较轻度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PA与ALT、AST、ICGR15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是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储备能力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有助于对患者预后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期应用小儿氨基酸对早产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106例早产小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3例,T组)和对照组(53例,C组);再将T组和C组按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4个亚组[≥34周组(T1组,C1组),<34周组(T2组,C2组);<1.5 kg组(T3组,C3组),≥1.5 kg组(T4组,C4组)],观察生后6h和生后12 h应用小儿氨基酸对患儿宫外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2周后,T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增长值高于C组(P <0.05或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T组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低于C组(P<0.01),T组血尿素氮(BUN)显著高于C组(P<0.01),两组血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CH)和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C4与T4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出生体重组中,治疗2周后,T组患儿血BUN水平高于C组(P<0.05),但两组血AST、TBIL、CH、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4组EUGR发生率高于T4组(P<0.05).结论 早产小于胎龄儿生后6h开始应用小儿氨基酸(1 g/kg),是安全的,可促进头围和体重的增长、缩短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和降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158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清铁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等各指标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根据肝脏超声结果分为NAFLD组(68例)及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及血脂、血糖、尿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情况。结果NAFLD组中血清铁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尿酸、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显著相关(r=0.260、0.299,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NAFLD患者肝损的一个有效指标,并在NAFLD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的肝脏毒性,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肝脏损害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寻找铅对肝毒性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以蓄电池制造企业108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以同一企业非铅接触的76名工人和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选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作为肝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肝损害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车间空气中铅烟和铅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分别为0.89mg/m3和0.25mg/m3,超标率分别为50.00%和60.00%。②随着环境铅接触水平的增加,ALT和TBIL的异常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平均浓度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超职业限值组存在血铅超标现象,异常率为31.03%。超职业限值组和职业限值组血铅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随着铅作业工龄的增加,血铅、ALT和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铅水平的变化和ALT、TBIL异常率的变化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肝功能效应指标ALT和TBIL不能敏感的反映铅对肝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的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等情况.两组治疗期间均不用其他保肝降酶和降血脂类药物.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肝功能、血尿酸、血脂各项指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比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及其他因素对放射工作人员肝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参加广西2010-2011年度体检的874名放射工作人员为接触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300名非放射工作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接触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自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射工龄组间DBIL、谷氨酰转移酶(GGT)、ALB异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GGT、ALT、AST、ALP、TBIL、CHE水平均高于女性(P〈0.001)。吸烟人群的DBIL高于非吸烟人群(P〈0.01)。DBIL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CHE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1)。GGT与放射工龄呈正相关(r=0.109,P=0.001),TP与放射工龄呈负相关(r=-0.128,P=0.000)。[结论]肝功能异常者在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多见,且与放射工龄密切相关;吸烟、性别和年龄与肝功能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