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2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患者制定正确的护理计划,透析时加强内瘘穿刺的规范操作与护理,透析结束时正确按压并做好健康教育,在透析间期指导患者严格控制体重,同时在内瘘血管两旁实施艾灸治疗,然后在下次透析时评价治疗效果。经过2个月的观察评价,2位患者在透析时的血流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殷章红  夏莉 《环球中医药》2013,(Z1):236-236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血流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我科透析患者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318例患者血流量不足200ml/min的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18例患者中,男188例,女1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97例,药物中毒1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51例,其他肾功能衰竭患者157例。共行血液透析4890例次,血流量100ml/min为56例次,101~150 ml/min为268例次,151~199 ml/m n为1200例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长期导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对症护理。方法:通过对20例老年透析病人长期导管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置管方法、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导管、总结导致导管使用不当的因素及常见并发症。结果: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经过健康宣教及提高对护理的认识,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延长了使用寿命。结论:对老年血透病人应用长期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正确使用留置导管和封管方法,对患者耐心的宣教相关的护理内容,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方韚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47-147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院18例长期颈内留置导管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人中2例并发感染,用药后控制;5例血栓形成,血流不畅,其中2例后改为人造血管通路,其余均持续使用,寿命10-30个月。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正确做好导管的日常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可有效延长长期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流量对不同体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2例,记录患者干体重、超流量、计算KT/V、URR,根据KT/V是否达标将患者分为KT/V≥1.2和KT/V〈1.2两组,比较两组干体重、年龄、超滤量、血流量、KT/V和URR的差异。对KT/V〈1.2的大体重患者,在心血管状况和内瘘血流量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患者血流量,观察KT/V的达标率和KT/V、URR变化。结果1、332例患者中KT/V≥1.2的227例,占68.4%;KT/V〈1.2的95例,占31.6%。对KT/V≥1.2和KT/V〈1.2两组进行比较,发现:(1)两组间在年龄、超滤量、血流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干体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KT/V≥1-2组干体重显著低于KT/V〈1.2组(59.7±9.14vs73.3±11.3);(3)KT/V≥1.2组URR显著高于KT/V〈1.2组(P〈0.05)。2、对KT/V〈1.2的大体重(平均体重73.8±8.5kg)患者,在心血管状况和内瘘血流量允许的情况下,对其中50例患者增加血流量,由以前平均血流量228.7±21.5ml/min升至调整后平均血流量2593±16.1ml/min,结果显示血流量增加前50例患者的KT/V均小于1.2,血流量增加后KT/V≥1.2的达23例,占46.0%,显著提高了KT/V的达标率。3、血流量增加后50例大体重患者的KT/V显著升高(1.17±0.15VS1.04±0.11,P〈0.05),URR显著增加(0.63±0.05vs0.58±0.04,P〈0.05)。结论血流量对不同体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存在明显的影响,对体重较大的患者提高血流量后URR及KT/V明显提高耳.达标率增加,血流量是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并发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血液透析患者来说,最佳的血管通路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是许多情况下需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而在使用过程中感染常常是导致导管拔除甚至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的一个包括98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使用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液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7.64倍。2001年10月-2005年12月,本院对46例患者行深静脉长期导管留置术,现将并发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是长期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的薄弱环节。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近年来,带涤纶套的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应用于临床。笔者统计和总结了3 a来使用带涤纶套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24例的情况,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1年1  相似文献   

8.
郑建清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47-14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和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5例长期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护理,对其发生的并发症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3例患者出现5次导管感染,5例患者出现9次堵管,无1例脱管。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股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004年2月—2009年9月3例使用股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观察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有无感染、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置管过程顺利,留置时间2~10个月,维持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感染,血流量120~250 mL/min。结论股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经规范护理后可满足短时间内血透的目的,保证患者血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双腔导管的效果。方法对21例尿毒症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结果21例患者导管置入后均正常使用,血流量均达到250~300 mL/min。Kt/V为1.46±0.10,与内瘘透析患者(Kt/v=1.43±0.19,(n=1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长期双导管平均留置12.76个月,最长36个月(目前仍在使用),最短1个月(肾移植治疗),感染率19%,血栓形成率10%,病死率19%。结论颈内静脉长期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透析充分性,对于血管条件差、内瘘建立困难、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寿星宝对脑供血不足模型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寿星宝对脑血流量的影响。采用结扎一侧颈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模型,利用氢气清除法测定血流量。结果显示结扎后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应用寿星宝血流量明显提高,作用强度与灯盏花素相似,但是对正常组无明显影响。提示寿星宝能明显提高脑供血不足模型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2.
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环的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35例,采用带涤纶环的双腔导管,应用Seldinger技术、撕脱型扩张导管,将导管置入右/左侧颈内静脉,建立血管通路,观察导管使用情况、透析充分性、导管并发症及退出原因。结果 35例患者共38例次置管3,7例次一次性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48个月。结论长期留置导管对于内瘘难以建立的尿毒症患者是最佳的血管通路选择;导管感染和失功、并发症死亡会导致导管退出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4例CRRT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导管设计、导管位置、导管贴壁、导管血栓形成、导管封管液等几种。结论:导管位置、导管贴壁、导管封管液是导致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常见原因,而给予CRRT患者针对性的导管功能评估、封管护理及溶栓护理是提高CRRT患者血管通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治疗.方法:通过对28例血液透析中应用带涤纶套长期导管感染并发症,应用外口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管腔内用药和静脉用药等方法.结果:28例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包括外口感染16例,治疗有效16例,管腔内感染7例,治疗有效7例,隧道感染5例,治疗有效3例.结论:血液透析中感染并发症在积极有效的治疗下,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维持性管路的管理。结果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可行的、安全的,是维持血液透析可选的血管通路之一。结论延长透析患者的透析寿命,为长期透析的患者增加了一条透析通路和一条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可使生存年限不断延长,但要提高生存质量还需进行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血管通路护理指导、并发症自我处理指导及心理指导等。  相似文献   

17.
刘振新  王尚龙 《河南中医》2005,25(11):33-34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长期血透可出现虚劳症候,我科应用中药对4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3 %~ 7%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1] ,主要原因为尿毒症毒素刺激以及透析时使用肝素。其可出现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因尿毒症患者透析时全身肝素化 ,致出血量大 ,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 ]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5 8岁。于 2 0 0 0年 7月 2 6日从上级医院转来行定期血液透析。诊断为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 ) ,在本科透析每周 3次 ,期间自述恶心、反酸、胀气 ,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查Hb 6 2~ 78g/L ,血压波动在 2 1.6 8~ 2 6 .81/12 .30~ 16 .2 0kPa。给予纠正贫血、补钙、降压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于 2 0 0…  相似文献   

19.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志红 《光明中医》2008,23(7):1036-1037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危重患者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延长。透析前、中、后的护理对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36例患者4029例次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 (血透 )中遇到的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可达 5 0 %~ 75 % [1] ,但只在血透过程中饱餐后发生低血压者少见。我科收住 1例在血透过程中饱餐后发生低血压的患者 ,表现为进中餐后 5分钟左右 ,突然出现血压降低 (8~ 10 / 0 k Pa) ,并伴随其它不适症状 ,经及时处理后血压回升 ,各种不适症状改善。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6 5岁 ,以慢性肾功能衰竭收入院。曾在外院行腹膜透析 3年 ,并于 1998年 2月来我科行血透 ,现已行血透 30 0余次。近半年来 ,患者在行血透过程中进中餐后突然出现低血压 ,表现为进中餐后 5分钟左右突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