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晚期滤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方法:1994-05/2000.05接受小梁切除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65例65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过泡渗漏、滤泡炎、眼内炎的发生概率。 结果:随访2.5~7.1(平均5.6)a,发生滤过泡渗漏16眼(16/65,24.6%),出现滤泡炎5眼(5/65,7.7%),发生眼内炎1眼,出现复合性滤泡并发症1眼,出现持久性低眼压9眼(9/65,13.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泡并发症5a发生概率为40.0%。多数眼通过门诊处理获得成功,部分眼需手术治疗。 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后晚期滤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40.0%,单纯滤过泡渗漏是一相对良性的状况,只要及时处理,可被修复,滤泡炎或眼内炎可以被控制,而获得正常眼内压。一相对良性的状况,只要及时处理,可被修复,滤泡炎或眼内炎可以被控制,而获得正常眼内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应用术后晚期滤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1994年5月至2001年5月接受小梁切除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171例(171只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过泡渗漏、滤泡炎、眼内炎的发生概率。结果随访2.5~7.1年(平均5.9年),发生滤过泡渗漏52只眼(52/171,30.41%),出现滤泡炎11只眼(11/171,6.43%),发生眼内炎1只眼,出现复合性滤泡并发症1只眼,出现持久性低眼压9只眼(9/171,5.2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估计晚期滤泡并发症5年发生概率为47.0%。多数眼通过门诊处理获得成功。结论小粱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后可以发生相当多的滤泡并发症,但大部分单纯滤过泡渗漏病例可在门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后出现的并发症,探讨这些并发症出现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2例(44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钠及应用丝裂霉素,观察手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低眼压10例(10只眼),前房出血1例(1只眼)。眼底出血2例(2只眼),葡萄膜炎1例(1只眼),早期眼内炎1例(1只眼),眼压升高2例(2只眼)。结论丝裂霉素在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中使用应注意个体化,透明质酸钠术中应用可造成早期的持续性低眼压,丝裂霉素应用在低眼压的基础上可以造成眼内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或硅油填充术对眼球穿通伤后合并感染性眼内炎不伴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以联合眼内注药或硅油填充术分组治疗30只眼球穿通伤并发感染性眼内炎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予以静脉、结膜下及眼药水途径给予抗感染抗炎治疗。 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追踪随访3~12个月,2组30只眼细菌性感染全部控制,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性提高,联合眼内注药组19只眼,其中4只眼(21.1%)发生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组11只眼,其中术后1只眼(9%)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能有效控制炎症,稳定视网膜功能,对一些视网膜情况不佳或炎症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术中应用硅油。  相似文献   

5.
小梁切除术400例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单纯及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为术式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中心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全部住院患者共321人(400眼)。术式包括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小梁切除联合MMC,羊膜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联合黏弹剂留置。记录各种术式近期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 对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118眼采用保守治疗,治愈111眼(占94.07%)。MMC组浅前房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但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浅前房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前房积血的发生率与羊膜组、单纯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的技术水平选择手术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74例眼外伤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结果。其中外伤性白内障9例(行晶体及前部玻璃体切除),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混浊23例,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9例,眼内异物存留11例,外伤性眼内炎2例。手术方法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环扎、气-液交换及晶体切割等。术后玻璃体清亮者69只眼(93.2%);视力增加者52只眼(70.3%);术中或术后发生并发症者8只眼(10.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7例(20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术中患者年龄不同,放置丝裂霉素C的时间亦不同。术后观察眼压、视功能、滤过泡及眼内反应等,随访8~36月。结果术中1例(1眼)因穿透前房改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外,其余16例(19眼)术后眼压9~17mmHg,视力同术前。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应用及透明质酸钠凝胶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Cheng J  Sun W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14-12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全部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治疗前眼部情况、青光眼类型,滤过手术后早期有无低眼压、浅前房及滤过泡渗漏情况,既往眼病史及手术史,眼内炎发生后眼部B超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视力预后等情况。结果 共收集19例(20只眼)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17只眼),女性3例(3只眼);年龄15~71岁,平均(46.9±16.1)岁。除在外院手术的5例(5只眼)外,14例(15只眼)患者术中均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0.5 g/L,巩膜瓣下放置浸有药液的湿棉片2 rmin)。术后早期8只眼出现浅前房、低眼压。8只眼行2次以上青光眼滤过手术。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发病时间介于末次手术后15 d至10年之间,平均(29.5 ±32.2)个月,主要表现为滤过泡感染、前房炎性渗出和积脓、玻璃体显著混浊。11只眼经溪流试验检查,7只眼(63.6%)阳性,表明有滤过泡渗漏;其中下方滤过泡渗漏致眼内炎者5只眼。19例患者进行22次病原学检查,其中阳性者8例(36.4%),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其中16只眼(80.0%)治疗后视力提高,11只眼(55.0%)视力恢复至患病前。13只眼(68.4%)眼压保持正常,5只眼(26.3%)用1种或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1只眼(5.3%)再次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结论 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是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任何时期,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滤过泡渗漏是发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可能原因。大多数患者一经明确诊断即应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和(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03年10月186例(262只眼)的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和眼压。随访观察时间3~42月。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87%(18只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均形成良好,保持功能型滤过泡者81.68%(214只眼)。以眼压≤21.05mmHg为手术成功标准,手术成功率82.44%。无结膜房水渗漏和感染性眼内炎。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43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眼内异物摘出,或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随访4月~4年。结果41眼(95.35%)眼内炎控制,保存了眼球;35眼(81.40%)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无变化者3眼(6.98%);视力降低3眼(6.98%);1眼(2.33%)作眼内容摘除;1例术后自动出院,失随访。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眼压、滤泡形态,视力,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滤泡在术后3~7d形成,形态良好。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可以考虑应用该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6例(94眼)随机分成2组。A组48例(5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8例(42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3.85%,明显低于B组30.95%(P〈0.05)。随访12个月,A组功能性滤泡占84.62%,较B组功能性滤泡66.67%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A组手术成功率92.31%,较B组69.05%为高(P〈0.05),矫正视力〉0.05的眼数A组为65.38%,明显好于B组30.95%(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球穿孔伤后发生化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35例眼球穿孔伤后化脓性眼内炎43例(43眼),进行不同致伤物所致眼内炎发生率比较,穿孔伤部位和眼外伤不同并发症的眼内炎发生率比较。结果不同致伤物引起眼内炎其发生率不相同,以用后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最高(83.33%),其次为木柴(10.32%),再次为小刀(7.69%)和铁屑(6.90%)。穿孔伤口在角膜者眼内炎的发生率最高达49.06%;眼内异物引起眼内炎者较多(9.69%),伴有晶状体浑浊与眼内炎发生有明显关系。结论用后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损伤眼球后眼内炎发生率高,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治疗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3例(13眼)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治疗,随访1~2年,观察疗效。结果13眼中有6眼保存有用视力,眼前数指~手动者2眼,光感者1眼,眼球萎缩者2眼,2眼因术后疼痛行眼内容物摘出。结论真菌性眼内炎的预后不佳。早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可拯救部分视力,是目前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与分期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1例累及前后段复杂眼外伤患者采取玻璃体切除、晶体切除或囊外摘出、眼内异物取出、视网膜裂孔封闭的联合手术,同期或分期植入人工晶体。其中同期植入46只眼,分期植入25只眼。术后视力1.0以上13只眼(18.3%),0.3以上44只眼(62%),0.05~0.2者14只眼(19.7%)。对联合与分期手术的选择、手术方式、合并症的处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3只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和丝裂霉素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观察6~12个月,视力改善12只眼(52.2%),视力不变9只眼(39.1%),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86.9%),功能性滤过泡22只眼(95.7%)。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羊膜和丝裂霉素可以减少滤过泡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0例(2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池及并发症。结果随访平均6月,眼压均低于21mmHg,视力0.2以上者19眼(86.36%)功能滤过泡20眼(90.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视力恢复快,有效眼压控制较好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32例(45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24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1月检查,33眼(73.33%)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平均11.20--2.15mmHg,术后6月测眼压,平均16.86mm±3.81mmHg,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1眼(91.1%)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41眼(91.1%).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浅前房2眼,前房积血1眼,角膜水肿3眼.讨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博  杨红  张宪  罗班  向艳 《临床眼科杂志》2012,20(2):105-10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性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2例(2只眼)中,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结果 2例眼内炎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得到良好控制,保存了有用视力。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异体板层巩膜移植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眼内注药是治疗滤过泡漏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53例5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15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2岁。对2例(2只眼)炎症较轻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5例(5只眼)视力无光感,炎症反应重的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其余46例(47只眼)均采用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随访2~32个月,平均10.5个月。 结果 眼球穿通伤导致的眼内炎共32只眼,占59.26%。内源性眼内炎8只眼,占14.81%。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共7 只眼,占12.96%,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只眼,占3.70%。玻璃体切割术后3只眼,占5 .56%。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后1只眼,占1.85%。原因不明1只眼,占1.85%。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P=0.003)。3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3 d后的患者(P=0.014),7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7 d后的患者(P=0.021)。功能成功(视力≥0.02)37只眼,占68.52%;解剖成功(视力<0.02,眼球结构完整)47只眼,占87.04%,脱盲(视力≥0.05)27只眼, 占50.00%。 结论 眼球穿通伤,尤其是伴有眼内异物存留者是导致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炎的理想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93-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