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第二肝门区小肝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二肝门区、直径≤5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8例患者进行氩氦刀冷冻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结果AFP转阴率约为75%,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62.5%。术后0.5、1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100%、87.5%;血管壁损伤或大出血发生率为0%。结论第二肝门区小肝癌并非氩氦刀冷冻治疗的禁忌症,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二肝门区小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治疗肝细胞癌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Zhang Z  Wu M  Chen H  Chen D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26-829,W004
目的:探讨对于无手术指征或考虑手术疗效欠佳的较大肝癌(3-7cm)和位于肝门区的小肝癌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再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意义。方法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对符合条件的15例肝癌患者先行TACE,而后进行B超引导PRFA治疗,另15例肝癌患者直接给予B超引导PRFA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1个月后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2-3个月复查。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TACE加PRFA组肿瘤完全坏死率86.7%(13/15),单纯PRFA组为26.7%(4/15),差异有显著意义。前组AFP转阴率66.7%(6/9),后组20%(2/10)。前组6个月无瘤生存率100%(13/13),后组75.0%(3/4)。前组1、1.5、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66.7%,后组1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0%和40.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较大的(>3cm)、位于肝门区的、边界不清的或较多个瘤灶的肝癌先行TACE,再适时给予PRFA,可以扩大肿瘤坏死范围,增加肿瘤完全坏死率、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对16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行PRFA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肝癌的直径均≤3cm。PRFA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者占93.3%(14/15)。B超,CT复查肿瘤缩小,并有包膜形成。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100%,100%。结论:PRFA是一种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尤其适于有手术禁忌症,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  相似文献   

4.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3月对7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PRFA治疗,并于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肿瘤标记物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53例,B级15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3例,继发性肝癌17例,原发性小肝癌(小于等于5cm,未手术)21例,其中AFP阳性17例,PRFA术后转阴12例,明显降低4例,未降低1例。MRI显示肿癌完全凝固性坏死16例,根治率76.2%,小肝 癌各组PRFA术后3,6个月生存率均为90.5%-100%,大肝癌各组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72.7%和27.6%-72.7%,结论:射频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PRFA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Zhang Z  Wu M  Chen H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49-752,T001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意义。适应证和疗效评价标准。方法 1999年10月-2000年10月,10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患者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结果 患者肝功能ChildA级67例,ChildB级29例,ChildC级4例,原发性肝癌76例,转移性肝癌24例,小肝癌(未手术,肿瘤直径≤5cm)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占75.0%(21/28),明显下降占21.4%(6/28)。B超复查肿瘤缩小、MRI或CT提示≤5cm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率85.9%(61/71)。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小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是一种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或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价值. 方法 2001年9月~2004年9月,采用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方法治疗原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5 cm)11例和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13例,其中4例原发性肝癌和8例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及门静脉栓塞化疗.结果在11例原发性小肝癌中,6例肿瘤直径≤3 cm者,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5例肿瘤直径3~5 cm者,MRI或CT提示4例肿瘤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5.71%、68.57%.在13例复发性小肝癌中,单发组(7例)MRI或CT提示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多发组(6例)共15个瘤灶,MRI或CT提示12个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89%、77.78%、64.81%. 结论 PRFA为原发性及复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复发性肝癌结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坏死率,减少复发率,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在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从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3年 3月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符合条件的 2 0例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病人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和门静脉栓塞化疗 (PVCE) ,再在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 (PRFA)治疗 ;另 2 0例肝癌病人直接给予PRFA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B超、CT或MRI。确定肿瘤是否坏死或缩小 ,有无复发转移灶 ,肿瘤特异指标的变化。Kaplan 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 对于转移性肝癌 ,联合治疗组CEA阳性者治疗转阴率 5 0 % (2 / 4 ) ,单纯治疗组CEA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 2 5 % (1/ 4 ) ,差异有显著意义。对于原发性肝癌或复发肝癌 ,联合治疗组AFP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 6 2 5 % (5 / 8) ,单纯治疗组AFP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30 % (3/ 10 ) ,差异有显著意义。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 :单纯治疗组对于 <3cm瘤灶为 10 0 % (17/ 17) ,3~ 5cm为5 5 % (5 / 9) ,>5cm为 2 0 % (1/ 5 ) ;而联合治疗组 <3cm瘤灶为 10 0 % (19/ 19) ,3~ 5cm为 75 % (3/ 4 ) ,>5cm为4 0 % (2 / 5 )。肿瘤缩小率为 70 % (14 / 2 0 ) ,门静脉癌栓消失率为 2 5 % (1/ 4 ) ,缩小率为 5 0 % (2 / 4 )。肝内复发转移时间明显延长。联合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肝切除术与常规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肝癌病人术中应用B超引导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肝切除术,35例应用常规肝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变化,并随访。结果B超引导下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肝切除组较常规肝段切除组术中出血少,对肝功能影响小,其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7.8%和24.3%(P=0.04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1.7%和1157.1%(P=0.037)。结论B超引导下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并肝段染色后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2例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第一组,共92个病灶)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77例(第二组,共85个病灶)采用单纯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第一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6%,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5.2%、78.7%和87.5%、73.1%、65.7%;而第二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2%,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1.3%、72.3%和83.6%、68.7%、57.8%.两组间肿瘤完全坏死率,1年、3年、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单纯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疗效相近,对于小肝细胞癌而言,单纯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肝裸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bare area,HCCB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作者在2000年4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共有26例早期HCCBA病人接受了CT引导下PRFA治疗,作为HCCBA组;在右肝非裸区HCC病人中,以癌灶距肝包膜、胆囊和第一肝门主要分支的距离≥1.0 cm为条件,纳入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肝病原因、肝功能分级、癌灶直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癌灶残留采用PRFA后1个月增强CT和(或)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追踪判定,将完全消融至局部肿瘤复发的间隔时间作为无瘤生存时间.用t检验比较癌灶直径,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年龄、肝病原因、肝功能分级、AFP水平和穿刺次数等指标,用χ2检验比较完全消融率和局部无瘤生存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穿刺次数和完全消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CCBA组1年、3年和5年局部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46.2%和19.2%,对照组分别为92.3%、53.8%和15.4%,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引导下PRFA治疗HCCBA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作为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经皮射频消融(P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治疗效果、评价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采用经皮RFA联合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联合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阳性率变化,计算治疗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观察联合治疗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死亡原因.结果 治...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RFA) could get the sam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as partial hepatectomy (PH) in patients with small centrally loc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H and PRFA in the treatment of small centrally located HCC.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2 until December 2007, 196 patients with small centrally located HCC (≤5 cm) were included. Of these 196 patients, 94 received PRFA and 10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H. Treatment outcomes, including major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data, were studied.

Results

No treatment-related death occurred in either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1-, 3-, and 5-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for the PRFA and PH groups were 57.9 %, 36.4 %, 34.0 %, and 59.8 %, 42.4 %, 40.8 %, respectively (P = 0.50). The 1-, 3-, 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for the two groups were 94.3 %, 74.7 %, and 49.8 %, and 89.2 %, 74.1 %, and 63.1 %, respectively (P = 0.96). PRFA had a lower rat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than PH (8.5 vs 19.6 %), and the hospital stay was also shorter in the PRFA group than in the PH subgroup (4 vs 13 days).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we concluded that PRFA might be equal to PH for the treatment of small centrally located HCC. However, PRFA has the benefits of shorter hospital stay as well as a lower rate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LRFA治疗的30例小肝癌患者(LRFA组)以及同期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PRFA组)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组)各30例的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组AF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3组间AF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手术切除组较另两组升高程度大、恢复慢(均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LRFA组与PRFA组均优于手术切除组(均P0.05),而LRFA组手术时间长于PRFA组(80.7 min vs.45.2 min,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FA组(6.7%vs.26.7%,P0.05);术后1个月,LRFA组和手术切除组肿瘤完全清除率均为100%,而PRFA组为8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FA组、PRFA组、手术切除组3年复发率分别为33.3%、60.0%、26.7%;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40.0%、7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7%、76.7%、90.0%,其中,PRFA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另两个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而LRFA组和手术切除组之间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LRFA较PRFA消融率高,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同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原位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434例肝功能Child A级的小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0cm)病人。其中手术切除183例,射频消融治疗251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1.18%、70.18%、55.51%,射频消融组存活率分别为91.92%、74.41%、58.2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3);分层分析显示,对于直径≤3.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87%、73.69%、62.45%,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46%、80.15%、72.7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1);对于直径3.1~5.0cm肿瘤,手术切除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8.07%、67.63%、51.18%,射频消融组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0.16%、60.63%、32.3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总胆红素(serum bilirubin)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功能较好的单个肿瘤的小肝癌病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效果相近,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以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8年2月间接受以经皮射频消融为主的微创方式治疗的84例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未见治疗相关性死亡,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4),完全消融率为94.0%(79/84),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9%、54.%、48.2%.肿瘤最大径≤3 cm和>3 cm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2%、67.7%、67.7%和59.1%、24.2%、12.1%(P=0.003),术后复发间隔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1%、36.2%、24.2%和76.8%、70.6%、65.1%(P=0.040).结合和未结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的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7.3%、57.3%和66.7%、33.3%、22.2%(P=0.017);结合和未结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6%、66.0%、57.5%和55.6%、24.7%、24.7%(P=0.001).结论 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手段,肿瘤大小和复发间隔是其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或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射频消融对复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经皮肝穿刺新型射频治疗的疗效,探讨新型射频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方法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经皮穿刺入肝肿瘤内,对其进行原位毁损消融。结果28例患者共34个病灶中:直径≤3cm的23个瘤体,21个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91.3%;直径为3~5cm的11个瘤体中8个瘤体获得完全毁损,热毁损率为72.7%。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53.6%;术后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6.4%,92.9%。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