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是常见急腹症,尤多见于农村儿童和青年,大多数病员经内科积极治疗能获得痊愈。我们根据氧气驱蛔的原理,采用口服双氧水治疗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副作用少。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蛔虫性肠梗阻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2~38岁,以3~12岁居多(33例,73.3%)。胆道蛔虫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54岁,以15~30岁为(24例,75%)。一年四季均有发生。2 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无手术指征的病员按以下步骤服药:  相似文献   

2.
蛔虫引起外科并发症在外科急腹症中占重要地位。本院自1954年至1963年6月共治疗胆道蛔虫病1293例、蛔虫性肠梗阻179例、阑尾蛔虫病30例、蛔虫性肠穿孔12例及罕见的尿路蛔虫和脐蛔虫各1例,共1516例。现将其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宏伟 《开卷有益》2006,(12):32-32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大量的蛔虫长期寄生在肠道,不仅会夺取机体营养,妨碍正常的消化与吸收,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等病症,还会引发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病、蛔虫性阑尾炎和腹膜炎等并发症。所以对怀疑有蛔虫病的小儿应当予以驱蛔治疗,下列验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蛔虫性急腹症临床常见。我院1980至1993年共收治蛔虫性急腹症326例,居同期小儿急腹症的第4位。326例中蛔虫性肠梗阻138例,胆道蛔虫病173例,蛔虫性阑尾炎12例,胰管蛔虫3例。手术治疗41例,非手术治疗285例,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本文重点对小儿蛔虫性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蛔虫病是常见的肠寄生虫病,由于蛔虫的特性,能造成肠梗塞、穿孔,胆道蛔虫病以及胆管、胆囊、肝脏、胰腺等部位的继发感染,其中尤以胆道蛔虫为常见,其危害性及普遍性均值得重视.一、诊断方面我院放射科连世海医师创用十二指肠钡餐造影来诊断胆道蛔虫病,对诊断很有贡献。我们在这一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胆道蛔虫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制订了简易诊断法,便于广大农村应用。现介绍如下:(一)病史:突然起病,阵发性上腹绞痛,呕吐或吐虫,有的病例以前有过类似发作。  相似文献   

6.
读本刊第4卷第3期冉瑞图《胆道蛔虫病诊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文,颇受启发。本病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深入的研究却不多.多年来常规采用解痉药物为主的治疗,可能是使蛔虫畅通无阻地进入胆道、增加胆道感染、肝脓肿等合并症和胆管结石等后遗症的严重错误。参考冉文,结合我们以3%双氧水驱散蛔虫性肠梗阻包块的经验,对胆道蛔虫病患者疼痛时不用解痉药物,而改用口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80年以来采用“安→驱→泻”三步法治疗蛔虫病147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诊断标准:①肠蛔虫症:上腹及脐周痛,反复发作,脐周可扪及条索状物,有排虫史,大便镜检见蛔虫卵。②胆道蛔虫:剑突下或右上腹突发剧烈阵发性绞痛,有钻顶样痛,间隙期可完全不痛。常伴恶心、呕吐,吐出蛔虫。剑突下或右上腹局限轻压痛,大便检查见蛔虫卵。③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全梗阻。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疼痛和呕吐,可便蛔  相似文献   

8.
蛔虫病是农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劳动人民的健康危害很大,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亦有不良影响。本病的并发病多,病情复杂,有时发病危急,甚至成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必须总结经验积极防治。现将我院自1976年元月~1980年12月共收住院的蛔虫病213例,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213例均为来自农村的住院病人。治疗前后均有蛔虫排出,确诊为蛔虫病。其中成人73例,儿童140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73岁。病人年龄为:1~10岁者120例,11~15岁者20例;16~35岁者52例;36岁以上者21例。1至10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成人的发病率较低。213例中肠蛔虫病120例,胆道蛔虫症41例,蛔虫性肠梗阻17例(其中因肠坏死手术后死亡1例),蛔虫中毒性脑病者13例,蛔虫病并菌痢者9例,肠伤寒并肠蛔虫病者2例,坏死性肠炎并蛔虫病者2例,  相似文献   

9.
王振学 《河北医学》1998,4(3):81-82
两种方案治疗胆道蛔虫34例(067403)河北省承德县仓子卫生院王振学胆道蛔虫是肠道蛔虫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肠道环境发生改变不适于蛔虫生活或肠道括约肌松驰时,蛔虫向上逆行钻入胆道,即引起胆道蛔虫病,属祖国医学“蛔厥”的范畴。笔者在...  相似文献   

10.
胆道蛔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我科在运用四逆散治疗兰尾炎、胆石胆囊炎等急腹症时,其中部分病例的病因与蛔虫有关或兼有蛔虫病者,仍获良效。故我们选用此方加乌梅、川椒等治疗胆道蛔虫病以观察疗效。现将最近一年收治的胆道蛔虫病50例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东 《重庆医学》2015,(9):1294-1295
人蛔虫是一种最常见的人体消化道寄生虫,引起蛔虫病。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夺取营养,也可引起肠梗阻、肠扭结、肠穿孔、胆道感染和阻塞引起阑尾炎等急腹症,甚至还可以钻入肝、胆等引起严重的异位损害。因肠蛔虫病患病率的下降,即使感染蛔虫但肠道内蛔虫数量明显减少,女性患者腹痛一般不考虑肠蛔虫病,因此,该病常被忽视,而以妇科疾病来就诊。本院近年来在做阴道检查妇科病的同时均对下腹部的肠道进行观察,发现有部分妇女在肠道内发现了肠蛔虫,并且很多患者没有腹痛症状,现将3例典型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道蛔虫症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亦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在我院仅次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肠蛔虫大都寄生空蛔肠部,在肠道机能紊乱使蛔虫周围环境改变,逆行向上窜,侵入十二指肠或胃。蛔虫有厌酸喜硷和钻穿的癖性,因而钻入胆道内,刺激俄狄氏括约肌引起痉攣,临床上有剧烈腹痛与呕吐的表现。我院在59年前绝大多数都以手术治疗,自59年以后到现在,五年余用中药乌梅汤和  相似文献   

13.
蛔虫肝脓肿,据文献报告移位蛔虫病8486例中,临床表现证实为蛔虫肝脓肿,系由蛔虫感染所致的共33例,由胆道蛔虫合并肝脓肿的共56例。我院收治蛔虫肝脓肿2例,在未找到蛔虫感染所致的根据以前,曾延误了诊断。一例由于认识不足,按胆道蛔虫症处理。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二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在胃镜下取胆道蛔虫治疗胆道蛔虫病经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其特点是一旦蛔虫从胆道取出,其临床症状立即缓解,同时能减少胆道蛔虫病并发症的发生,此治疗方法较简单,对设备条件要求不高,是目前治疗胆道蛔虫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30例孙兵(贵州省中医研究所附院贵阳550008)胆道蛔虫病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治疗胆道蛔虫病一般主张镇静、解痉止痛、抗感染,待症状缓解后驱蛔虫治疗。这种西医一般治疗方法,病情易复发,治疗疗程长,易合并胆道感染或蛔虫死于胆道...  相似文献   

16.
刘吉 《开卷有益》2001,(9):16-17
蛔虫病是人体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不仅消耗人体内大量的营养,而且会引起剧烈的腹痛和胃肠功能紊乱,有时还会诱发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等一系列危险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胆道蛔虫病是因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急腹症,胆道蛔虫病内科药物治疗很难奏效。患者非常痛苦,如果蛔虫死于胆道内引起梗阻或感染,多需外科手术治疗。我院对1982年以来4例经临床及B超确诊为胆道蛔虫病患者,行急诊内镜下取蛔虫治疗,均一次取出成功,患者腹痛立即停止,无一例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道疾病     
胆道蛔虫症胆道蛔虫是肠蛔虫进入胆道。蛔虫侵入的部位以胆总管最为常见,肝胆管内较少,只偶见于胆囊。其诊断依据有:(一)突然发作性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绞痛,剧烈难忍,弯腰弓背,辗转不安,面色苍白,全身汗出,有时向肩背部放散,常伴恶心、呕吐或吐蛔虫。(二)腹痛也可自行缓解,痛止一如常人。在蛔虫不活动、死于胆道内或完全进入胆道或肝内,疼痛反而减轻,甚至可消失。(三)腹部发作性绞痛时在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局限性压痛,但少有腹肌紧张。不发作时,压痛减轻或消失。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内镜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6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12例胆道蛔虫病临床资料,通过十二指肠镜,采用网蓝直接夹取蛔虫.结果 12例胆道蛔虫病人均顺利取出蛔虫,2~3天病人出院,术后常规驱虫治疗,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肠镜下套取胆道蛔虫症,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我国古人对本病早有认识,将蛔虫称之为“蛟虫有”、“虫尤虫”,在医书中有许多论述。蛔虫病现仍为人体中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率在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多于成人。胆道蛔虫症即“蛔厥”,是儿童蛔虫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蛔虫寄生于小肠中,性喜钻窜。若窜入胆道,则表现为突发性的剑突下或右胁部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时弯腰曲膝、辗转不安,得食则吐,甚至吐出蛔虫。痛剧时表现为面青、汗出、手足厥冷、脉伏。间歇期疼痛可完全消失。发病初期脘腹或右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