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肝炎患者心理障碍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慢性肝炎具有持续存在、反复发作及传染性等特点,慢性肝炎患容易由疾病的挫折和冲突引起长期焦虑而出现以神经症为主要形式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及恐怖症等。当慢性肝炎患出现心理障碍时,一方面严重影响肝脏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另一方面可诱发心身疾病。因此,对慢性肝炎心理障碍患进行心理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用个体心理疗法或行为疗法等对一些典型的慢性肝炎心理障碍患,进行心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应。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umor、psycho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研究对象为动物和人类。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0-01/2005-03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肿瘤、心理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内容重复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研究原著;②有关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Meta分析类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9篇有关肿瘤患者心理障碍及其心理治疗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纳入21篇。其中有关心理障碍方面的有3篇,心理治疗方面15篇,肿瘤患者心理治疗问题及展望的有3篇。资料综合:肿瘤患者可以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包括心理痛苦、抑郁、焦虑和其他一些情绪问题如慢性疼痛、焦虑反应、痛苦抑郁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因此,目前多通过解决患者心理障碍来提高其生活质量,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社会支持、情绪支持、认知行为干预、适应性行为训练、心理教育干预等,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的适应能力增强,减少了抑郁情绪,焦虑和恐惧心理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然而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加强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将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治疗相结合,达到真正健康的目的。结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而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更好的治疗方式是将心理治疗与基础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患者心理障碍临床表现及与躯体疾病的关系,分析心理治疗及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门诊患者登记簿进行登记调查,对有关病例资料进行归类和统计。结果在内科门诊就诊的1726例患者中,639例(37.0%)为躯体疾病,324例(18.8%)为心理障碍,763例(44.2%)为心身反应疾病。763例心身反应疾病患者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及放松训练,效果良好;324例心理障碍患者中,295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治疗及对症治疗,症状明显减轻;29例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治疗上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应用及心理疏导治疗,疗效较好。结论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在关注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要考虑其是否存在心理精神障碍,注意识别诊断,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多角度入手,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应。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5-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umor、psycho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研究对象为动物和人类。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0-01/2005-03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肿瘤、心理治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内容重复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研究原著;②有关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Meta分析类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9篇有关肿瘤患者心理障碍及其心理治疗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纳入21篇。其中有关心理障碍方面的有3篇,心理治疗方面15篇,肿瘤患者心理治疗问题及展望的有3篇。资料综合:肿瘤患者可以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包括心理痛苦、抑郁、焦虑和其他一些情绪问题如慢性疼痛、焦虑反应、痛苦抑郁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因此,目前多通过解决患者心理障碍来提高其生活质量,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社会支持、情绪支持、认知行为干预、适应性行为训练、心理教育干预等,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的适应能力增强,减少了抑郁情绪,焦虑和恐惧心理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然而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加强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将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治疗相结合,达到真正健康的目的。结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而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更好的治疗方式是将心理治疗与基础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理论对神经症之综合疗效与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原则.方法根据症状体征、疾病病因性质与部位及病人素质对门诊30例神经症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参考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分类,施以综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2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率83.3%,西药组为53.4%.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治疗理论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神经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与焦虑、抑郁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普胸外科100例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他们的一般资料、疾病及心理治疗的了解程度、焦虑状况、抑郁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家属焦虑标准分为(51.32±6.85)分,抑郁标准分为(52.37±5.68)分,焦虑标准分与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是否希望共同参与患者的心理治疗均呈正相关;抑郁标准分与觉得患者是否有必要接受相关心理治疗、觉得自己是否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均呈负相关。结论食管癌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水平与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对心理治疗的认识等存在相关性。焦虑与家属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是否希望参与患者的心理治疗呈正相关,抑郁与家属感觉病人和自己是否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理性情绪疗法治疗焦虑神经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方便取样调查30例焦虑神经症患者把理性情绪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焦虑神经症患者提供的心理治疗.结果 治疗12周后,26例焦虑神经症患者中痊愈15例(57.7%),显著进步6例(23.1%),进步4例(15.4%),无效1例(3.8%).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为80.8%,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96.2%.HAMA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理性情绪疗法治疗焦虑神经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调查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对40例维持性H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心理治疗12周后的患者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维持性HD患者存在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治疗12周后,患者的总体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治疗前、后各因子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疗效评定其总有到85%。结论: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维持性HD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助于减轻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障碍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住院康复期脑梗死患者(梗死组)100例和同龄组健康体检人群(正常组)20例进行为期15 d的3次三维心理访谈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检测,并按疾病心理模式进行心理分析与分类。结果:正常组中50岁健康成人有70%的心理障碍,但程度较轻,表现较单一,而梗死组心理障碍发生率达100%,表现复杂,程度较重。结论:脑梗死后患者均有显著的心理障碍,推测与疾病触发和原心理障碍加重之双重因素有关;心理障碍的分类研究对临床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神经症是一类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它是由素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患者最常出现的是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和社会功能。我科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对住院的66例神经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心理障碍,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的神经症。国外普遍将其归类为焦虑障碍,有学者于1985年从强迫症与焦虑的关系上将obsessive定义为引起患者焦虑的想法、想象和冲动,即强迫观念;将compulsive定义为为了缓解患者焦虑而出现的行为和认知反应,即强追行为。  相似文献   

12.
神经症是一类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它是由素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1]。患者最常出现的是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和社会功能。我科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对住院的66例神经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对神经症患者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结合对症治疗对心脏神经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症治疗与支持性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32例心脏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患者自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治疗前病人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治疗结束后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性降低,病人自评的临床有效率为84.38%。结论对症治疗与支持性心理治疗州结合对心脏神经症患者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中医心理疗法与催眠术心理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按中国神经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R)筛选神经症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中医与催眠术心理疗法治疗,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为疗效评定工具,将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心理疗法治疗有效率83.3%,催眠术心理疗法治疗有效率86.7%。结论两种疗法治疗神经症疗效显著,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患病率及诊治情况。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10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02例疑似心理障碍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确诊43例心理障碍患者,全部为中老年患者。心理障碍类型主要表现为神经症和情感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不适,尤以睡眠障碍最为突出。服用抗抑郁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结论我院2010年度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心理障碍症状表现多样,需加以谨慎诊断防止误诊,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整体的综合治疗模式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而心理治疗在糖尿病(DM)的病因及治疗中占重要地位。DM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敏感多疑、抑郁、焦虑、孤独等。合理的心理治疗能减少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和延缓DM慢性并发症,减少致死或致残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特重烧伤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床研究表明,探讨特重烧伤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对促进病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经过正确的心理指导,多数患者能够克服焦虑、抑郁、烦躁、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恢复正常心理状态面对生活和人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1例,常规出院后继续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合并系统的家庭心理治疗,于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对病人分别进行自评抑郁量表(SDS)及自评焦虑量表(SAS)心理测评.结果31例患者中有抑郁症状61.48%,焦虑症状54.96%;治疗后抑郁44.43%,焦虑34.82%.家庭心理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SAS、SDS评分比较,标准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系统的家庭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加青  买孝莲  党明  韩凯  祁景  崔红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67-4367,44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心血管神经症(CN)的影响。方法将60例CN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心理治疗组。其中心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心理治疗组3个月后SCL-90各项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尤为明显(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患者58例心理障碍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手术范围大、创伤大,加上术后各种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的影响,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难以自我调节的心理障碍,而需要心理治疗。本院2005-02/2008-11对58例乳腺癌患者出现心理障碍,采取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5~64(平均47)岁。其中Ⅰ、Ⅱ期患者16例,Ⅲ、Ⅳ期患者16例。本组均手术治疗,术后化疗。其中54例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精神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